《史記·吳王濞列傳吳楚反書聞》
原文
盎時家居[2],詔召入見[3]。上方與晁錯調兵笇軍食[4],上問袁盎曰:「君嘗為吳相[5],知吳臣田祿伯為人乎[6]? 今吳楚反,於公何如[7]?」對曰:「不足憂也[8],今破矣[9]。」上曰:「吳王即山鑄錢[10],煮海水為鹽,誘天下豪桀,白頭舉事[11]。若此,其計不百全[12],豈發乎[13]? 何以言其無能為也?」袁盎對曰:「吳有銅鹽利則有之,安得豪桀而誘之[14]! 誠令吳得豪桀[15],亦且輔王為義[16],不反矣。吳所誘皆無賴子弟[17],亡命鑄錢奸人[18],故相率以反[19]。」晁錯曰:「袁盎策之善[20]。」上問曰:「計安出[21]?」盎對曰:「願屏左右[22]。」上屏人,獨錯在[23]。盎曰:「臣所言,人臣不得知也[24]。」乃屏錯。錯趨避東廂[25],恨甚。上卒問盎[26],盎對曰:「吳楚相遺書,曰『高帝王子弟各有分地[27],今賊臣晁錯擅適過諸侯[28],削奪之地[29]』。 故以反為名,西共誅晁錯[30],復故地而罷[31]。方今計獨斬晁錯[32],發使赦吳楚七國[33],復其故削地[34],則兵可無血刃而俱罷[35]。」於是上嘿然良久[36],曰:「顧誠何如[37],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38]。」盎曰:「臣愚,計無出此[39],願上孰計之[40]。」乃拜盎為太常[41],吳王弟子德侯為宗正[42]。盎裝治行[43]。後十餘日,上使中尉召錯,紿載行東市[45]。錯衣朝衣斬東市[46]。則遣袁盎奉宗廟[47],宗正輔親戚[48],使告吳如盎策[49]。至吳,吳楚兵已攻梁壁矣[50]。宗正以親故[51],先入見,諭吳王使拜受詔[52]。吳王聞袁盎來,亦知其欲說己,笑而應曰:「我已為東帝[53],尚何誰拜[54]?」不肯見盎而留之軍中[55],欲劫使將[56],盎不肯。使人圍守,且殺之[57]。盎得夜出,步亡去[58],走梁軍,遂歸報。
段意
本段主要記敘晁錯被害的經過。吳楚七國起兵叛亂的消息傳到朝廷後,原吳國丞相袁盎被景帝召見問及平息叛亂的事。袁盎回答道,諸侯王說,他們反叛是因為奸臣晁錯擅自責罰國王們,削奪他們的封地。袁盎認為,當今對策只有殺掉晁錯,赦免吳楚七國,恢復諸侯王的封地,他們才會撤退。景帝採納了袁盎的建議,任命袁盎作太常,吳王的侄兒德侯作宗正,騙晁錯穿上朝衣巡視東市時將其殺害。吳楚七國的叛亂並不因此而停止。當袁盎以祖宗的名義前往吳國下達赦罪的詔書時,被吳王扣留並準備殺掉。袁盎趁夜晚逃跑才倖免於難。
注釋
[1]故:原來。吳相:吳國的相。袁盎:文帝時為郎中。曾任隴西都尉、齊相。景帝時,袁盎被御史大夫晁錯查出收受吳王劉濞的賄賂,廢為庶人。七國之亂平息後為楚相。後反對立梁孝王為帝嗣被梁孝王派刺客殺死。
[2]時:當時。家居:在家裡閒住着。此時袁盎因受賄罪被廢為庶人。
[3]詔:皇帝的命令。
[4]上:皇上,指漢景帝劉啟。調:計算,統計。笇(suan):同「算」。
[5]嘗:曾經。
[6]田祿伯:劉濞的臣。劉濞謀反時以他為大將軍,提出由他率五萬人沿江淮而上,收淮南、長沙、入武關的作戰計劃,未得允許。
[7]於:對於。公:對袁盎的尊稱。此句問袁盎的看法。
[8]足:值得。
[9]今:現在。破:打敗。
[10]即:就在。鑄錢:吳王劉濞在他的封地內產銅的山上采銅鑄造錢幣,其財富可以和天子相比。
[11]白頭:頭髮白了。舉事:起事,指叛亂。
[12]百全:百倍完備。
[13]發:發難。
[14]安得:怎麼能得到。
[15]誠:如果。令:使,讓。
[16]亦且:也,也就。輔:輔佐。為義:做正義的事。
[17]無賴:刁頑耍奸,為非作歹。
[18]亡命:逃亡。鑄錢:指盜鑄私錢。
[19]相率:相繼。
[20]策:對皇上策問的答案。之:指皇上所問的問題。善:很好。
[21]計:計策。安出:從哪裡出。
[22]願:希望。屏:使避開。左右:指在左右兩邊的侍從。
[23]錯:晁錯。
[24]不得:不能。
[25]趨:快步走。避:迴避。廂:廂房,正房前面兩邊的房子。
[26]卒:終於。
[27]王(wang)子弟:把子弟封為王。分地:所分封的地區。
[28]適過:責備。適(zhe),通「謫」,責備。過,責備。
[29]之:指諸侯王。
[30]西共誅:向西(進軍)共同討伐。
[31]復故地:恢復原來的封地。罷:停止(反叛)。
[32]方今:現在。獨:只有。
[33]發使:派遣使者。
[34]削地:被削減的封地。
[35]兵:兵器。血刃:血染刀口,指殺人。
[36]嘿(mo)然:沉默的樣子。良久:很久。
[37]顧:只是,不過。誠:的確。
[38]愛:吝惜。謝:道歉。
[39]計無出此:再沒有超過這個辦法的計策了。出,超過。
[40]孰:仔細。計:謀劃。
[41]太常:官名。職掌宗廟祭祀及朝會、喪葬禮儀,充當主祭人皇帝的助手,兼管陵墓、寢廟所在縣邑,主持博士和博士弟子的考核、薦舉。地位尊重,位列九卿。
[42]吳王弟子德侯:吳王劉濞的弟弟劉廣之子劉通,繼承父爵為德侯。宗正:官名。職掌宗室名籍,分別嫡庶親疏,編纂同姓諸侯王世系譜。凡宗室親貴有罪,要向宗正先請方得處治。諸侯王犯法,宗正多奉命參與審理。
[43]裝:假裝。治行:整治行裝。
[44]中尉:官名。管理京城的治安,統帥衛戌部隊。
[45]紿(dai):欺騙。載:乘車。行:巡視。東市:漢代長安執行死刑的場所。
[46]衣:穿。朝衣:朝會時所穿的禮服。斬東市:指晁錯被殺於東市。
[47]則:然後,於是。奉:遵奉。宗廟:帝王供奉祭祀祖先的場所。此句言袁盎是尊奉劉氏祖宗的意旨行事的。
[48]輔親戚:以親戚關係從旁加以協助。親戚,指血緣和姻親關係。
[49]告:告訴。
[50]梁:梁國。漢文帝少子劉武的封國,在今河南省、安徽省交界地區。壁:軍隊的營壘。
[51]親:親屬。故:原因。
[52]諭:告知。拜:頭叩地跪拜。
[53]東帝:東方的皇帝。
[54]尚:還。何誰:也作「誰何」,誰,此為「拜」的前置賓語。
[55]留:扣留。
[56]劫:強制挾持。將:當將領。
[57]且:將要。
[58]:步亡去:步行逃脫。
[59]走:奔向。
[60]歸:回(朝廷)。報:報告。[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