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史記·匈奴列傳今帝即位》

《史記·匈奴列傳今帝即位》

目錄

原文

匈奴自單于以下皆親漢,往來長城下。

漢使馬邑下人聶翁壹奸蘭出物與匈奴交[5],詳為賣馬邑城以誘單于[6]。單于信之,而貪馬邑財物,乃以十萬騎入武州塞。漢伏兵三十餘萬馬邑旁,御史大夫韓安國為護軍[7],護四將軍以伏單于[8]。單于既入漢塞,未至馬邑百餘里,見畜布野而無人牧者,怪之[9],乃攻亭[10]。是時雁門尉史行徼[11],見寇,葆此亭[12],知漢兵謀。單于得[13],欲殺之,尉史乃告單于漢兵所居。單于大驚曰:「吾固疑之。」乃引兵還。出曰[14]:「吾得尉史,天也,天使若言[15]。」以尉史為「天王」。漢兵約單于人馬邑而縱[16],單于不至,以故漢兵無所得。漢將軍王恢部出代擊胡輜重[17],聞單于還,兵多,不敢出。漢以恢本造兵謀而不進[18],斬恢。自是之後,匈奴絕和親,攻當路塞,往往入盜於漢邊,不可勝數[19]。然匈奴貪,尚樂關市[20],嗜漢財物[21],漢亦尚關市不絕以中之[22]。

自馬邑軍後五年之秋,漢使四將軍各萬騎擊胡關市下。將軍衛青出上谷,至蘢城,得胡首虜七百人。公孫賀出雲中,無所得。公孫敖出代郡,為胡所敗七千餘人[23]。李廣出雁門,為胡所敗,而匈奴生得廣,廣後得亡歸[24]。漢囚敖、廣,敖、廣贖為庶人[25]。其冬,匈奴數入盜邊,漁陽尤甚。漢使將軍韓安國屯漁陽備胡。其明年秋,匈奴二萬騎人漢,殺遼西太守,略二千餘人。胡又入敗漁陽太守軍千餘人,圍漢將軍安國,安國時千餘騎亦且盡,會燕救至,匈奴乃去。匈奴又入雁門,殺略千餘人。於是漢使將軍衛青將三萬騎出雁門,李息出代郡,擊胡。得首虜數千人。其明年,衛青復出雲中以西至隴西,擊胡之樓煩、白羊王於河南,得胡首虜數千,牛羊百餘萬。於是漢遂取河南地,築朔方[26],復繕故秦時蒙恬所為塞,因河為固[27]。漢亦棄上谷之什辟縣造陽地以予胡。是歲,漢之元朔二年也。

其後冬,匈奴軍臣單于死。軍臣單于弟左谷蠡王伊稚斜自立為單于,攻破軍臣單于太子於單。於單亡降漢,漢封於單為涉安侯,數月而死。

伊稚斜單于既立,其夏,匈奴數萬騎入殺代郡太守恭友,略千餘人。其秋,匈奴又入雁門,殺略千餘人。其明年,匈奴又復入代郡、定襄、上郡,各三萬騎,殺略數千人。匈奴右賢王怨漢奪之河南地而築朔方[28],數為寇,盜邊,及人河南,侵擾朔方,殺略吏民甚眾。

其明年春,漢以衛青為大將軍[29],將六將軍[30],十餘萬人,出朔方、高闕擊胡。右賢王以為漢兵不能至,飲酒醉,漢兵出塞六七百里,夜圍右賢王。右賢王大驚,脫身逃走,諸精騎往往隨後去[31]。漢得右賢王眾男女萬五千人,裨小王十餘人[32]。其秋,匈奴萬騎入殺代郡都尉朱英,略千餘人。

其明年春,漢復遣大將軍衛青將六將軍,兵十餘萬騎,乃再出定襄數百里擊匈奴,得首虜前後凡萬九千餘級,而漢亦亡兩將軍[33],軍三千餘騎。右將軍建得以身脫,而前將軍翕侯趙信兵不利,降匈奴[34]。趙信者,故胡小王,降漢,漢封為翕侯,以前將軍與右將軍並軍分行,獨遇單于兵,故盡沒。單于既得翕侯,以為自次王[35],用其姊妻之,與謀漢。信教單于益北絕幕[36],以誘罷漢兵[37],徼極而取之[38],無近塞。單于從其計。

其明年,胡騎萬人入上谷,殺數百人。

其明年春,漢使驃騎將軍去病將萬騎出隴西[39],過焉支山千餘里,擊匈奴,得胡首虜萬八千餘級,破得休屠王祭天金人[40]。其夏,驃騎將軍復與合騎侯數萬騎出隴西、北地二千里,擊匈奴。過居延,攻祁連山,得胡首虜三萬餘人,裨小王以下七十餘人。是時匈奴亦來入代郡、雁門,殺略數百人。漢使博望侯及李將軍廣出右北平,擊匈奴左賢王。左賢王圍李將軍,卒可四千人[41],且盡,殺虜亦過當[42]。會博望侯軍救至,李將軍得脫。漢失亡數千人。合騎侯後驃騎將軍期[43],及與博望侯皆當死,贖為庶人。

其秋,單于怒渾邪王、休屠王居西方為漢所殺虜數萬人,欲召誅之。渾邪王與休屠王恐,謀降漢,漢使驃騎將軍往迎之。渾邪王殺休屠王,並將其眾降漢。凡四萬餘人,號十萬。於是漢已得渾邪王,則隴西、北地、河西益少胡寇,徙關東貧民處所奪匈奴河南、新秦中以實之,而減北地以西戍卒半。其明年,匈奴入右北平、定襄各數萬騎,殺略千餘人而去。

其明年春,漢謀曰「翕侯信為單于計,居幕北,以為漢兵不能至」。

乃粟馬[44],發十萬騎,私負從馬凡十四萬匹[45],糧重不與焉[46]。令大將軍青、驃騎將軍去病中分軍[47],大將軍出定襄,驃騎將軍出代,咸約絕幕擊匈奴。單于聞之,遠其輜重,以精兵待於幕北。與漢大將軍接戰一日,會暮,大風起,漢兵縱左右翼圍單于。單于自度戰不能如漢兵[48],單于遂獨身與壯騎數百潰漢圍西北遁走。漢兵夜追不得。行斬捕匈奴首虜萬九千級,北至闐顏山趙信城而還。

單于之遁走,其兵往往與漢兵相亂而隨單于。單于久不與其大眾相得[49],其右谷蠡王以為單于死,乃自立為單于。真單于復得其眾,而右谷蠡王乃去其單于號,復為右谷蠡王。

漢驃騎將軍之出代二千餘里,與左賢王接戰,漢兵得胡首虜凡七萬餘級,左賢王將皆遁走。驃騎封於狼居胥山[50],禪姑衍[51],臨翰海而還[52]。

是後匈奴遠遁,而幕南無王庭。漢度河自朔方以西至令居[53],往往通渠置田,官吏卒五六萬人,稍蠶食[54],地接匈奴以北。

初,漢兩將軍大出圍單于,所殺虜八九萬,而漢士卒物故亦數萬[55],漢馬死者十餘萬。匈奴雖病[56],遠去,而漢亦馬少,無以復往。匈奴用趙信之計,遣使於漢,好辭請和親。天子下其議[57],或言和親,或言遂臣之[58]。丞相長史任敞曰[59]:「匈奴新破,困,宜可使為外臣,朝請於邊[60]。」漢使任敞於單于。單于聞敞計,大怒,留之不遣。先是漢亦有所降匈奴使者,單于亦輒留漢使相當。漢方復收士馬,會驃騎將軍去病死,於是漢久不北擊胡。

數歲,伊稚斜單于立十三年死,子烏維立為單于。是歲,漢元鼎三年也。烏維單于立,而漢天子始出巡郡縣。其後漢方南誅兩越,不擊匈奴,匈奴亦不侵入邊。

烏維單于立三年,漢已滅南越,遣故太僕賀將萬五千騎出九原二千餘里,至浮苴井而還,不見匈奴一人。漢又遣故從驃侯趙破奴萬餘騎出令居數千里,至匈河水而還,亦不見匈奴一人。

是時天子巡邊,至朔方,勒兵十八萬騎以見武節[61],而使郭吉風告單于[62]。郭吉既至匈奴,匈奴主客問所使,郭吉禮卑言好,曰:「吾見單于而口言。」單于見吉,吉曰:「南越王頭已懸於漢北闕[63]。今單于即能前與漢戰[64],天子自將兵待邊;單于即不能,即南面而臣於漢[65]。何徒遠走,亡匿於幕北寒苦無水草之地,毋為也。」語卒而單于大怒,立斬主客見者,而留郭吉不歸,遷之北海上。而單于終不肯為寇於漢邊,休養息士馬,習射獵,數使使於漢,好辭甘言求請和親。

漢使王烏等窺匈奴。匈奴法,漢使非去節而以墨黥其面者不得入穹廬[66]。王烏,北地人,習胡俗,去其節,黥面,得入穹廬。單于愛之,詳許甘言,為遣其太子入漢為質,以求和親。

漢使楊信於匈奴。是時漢東拔穢貉、朝鮮以為郡,而西置酒泉郡以鬲絕胡與羌通之路。漢又西通月氏、大夏,又以公主妻烏孫王,以分匈奴西方之援國。又北益廣田至胘靁為塞,而匈奴終不敢以為言[67]。是歲,翕侯信死,漢用事者以匈奴為已弱,可臣從也。楊信為人剛直屈強,素非貴臣,單于不親。單于欲召入,不肯去節,單于乃坐穹廬外見楊信。楊信既見單于,說曰:「即欲和親,以單于太子為質於漢。」單于曰:「非故約。故約,漢常遣翁主[68],給繒絮食物有品,以和親,而匈奴亦不擾邊。今乃欲反古,令吾太子為質,無幾矣[69]。」匈奴俗,見漢使非中貴人[70]。其儒先[71],以為欲說[72],折其辯[73];其少年,以為欲刺,折其氣。 每漢使入匈奴,匈奴輒報償。 漢留匈奴使,匈奴亦留漢使,必得當乃肯止[74]。

楊信既歸[75],漢使王烏[76],而單于復讇以甘言[77],欲多得漢財物,紿謂王烏曰[78]:「吾欲入漢見天子,而相約為兄弟。」王烏歸報漢,漢為單于築邸於長安[79]。匈奴曰:「非得漢貴人使,吾不與誠語。」匈奴使其貴人至漢,病,漢予藥,欲愈之,不幸而死。而漢使路充國佩二千石印綬往使[80],因送其喪,厚葬直數千金[81],曰「此漢貴人也」。單于以為漢殺吾貴使者,乃留路充國不歸。諸所言者[82],單于特空紿王烏[83],殊無意入漢及遣太子來質。於是匈奴數使奇兵侵犯邊。漢乃拜郭昌為拔胡將軍,及浞野侯屯朔方以東,備胡。路充國留匈奴三歲,單于死。

烏維單于立十歲而死,子烏師廬立為單于。年少,號為兒單于。是歲,元封六年也。自此之後,單于益西北,左方兵直雲中,右方直酒泉、敦煌郡。

兒單于立,漢使兩使者,一吊單于,一吊右賢王,欲以乖其國[84]。使者入匈奴,匈奴悉將致單于[85]。單于怒而盡留漢使。漢使留匈奴者前後十餘輩[86],而匈奴使來,漢亦輒留相當。

是歲,漢使貳師將軍廣利西伐大宛[87],而令因杅將軍敖築受降城[88]。其冬,匈奴大雨雪,畜多饑寒死。兒單于年少,好殺伐,國人多不安。左大都尉欲殺單于,使人間告漢曰:「我欲殺單于降漢,漢遠,即兵來迎我,我即發[89]。」初,漢聞此言,故築受降城,猶以為遠[90]。

其明年春,漢使浞野侯破奴將二萬餘騎出朔方西北二千餘里,期至浚稽山而還。浞野侯既至期而還,左大都尉欲發而覺,單于誅之,發左方兵擊浞野。浞野侯行捕首虜得數千人。還,未至受降城四百里,匈奴兵八萬騎圍之。浞野侯夜自出求水,匈奴間捕[91],生得浞野侯,因急擊其軍。軍中郭縱為護[92],維王為渠[93],相與謀曰[94],及諸校尉畏亡將軍而誅之,莫相勸歸[95]。軍遂沒於匈奴。匈奴兒單于大喜,遂遣奇兵攻受降城。不能下,乃寇入邊而去。其明年,單于欲自攻受降城,未至,病死。

兒單于立三歲而死。子年少,匈奴乃立其季父烏維單于弟右賢王呴犁湖為單于[96]。是歲太初三年也。

呴犁湖單于立,漢使光祿徐自為出五原塞數百里[97],遠者千餘里,築城鄣列亭至廬朐,而使游擊將軍韓說、長平侯衛伉屯其旁,使強弩都尉路博德築居延澤上。

其秋,匈奴大人定襄、雲中,殺略數千人[98],敗數二千石而去[99],行破壞光祿所築城列亭鄣。又使右賢王入酒泉、張掖,略數千人。會任文擊救[100],盡復失所得而去。是歲,貳師將軍破大宛,斬其王而還。匈奴欲遮之[101],不能至。其冬,欲攻受降城,會單于病死。

呴犁湖單于立一歲死,匈奴乃立其弟左大都尉且鞮侯為單于[102]。

漢既誅大宛,威震外國。天子意欲遂困胡,乃下詔曰:「高皇帝遺朕平城之憂,高后時單于書絕悖逆[103]。昔齊襄公復九世之讎,《春秋》大之[104]。」是歲太初四年也。

且鞮侯單于既立,盡歸漢使之不降者,路充國等得歸。單于初立,恐漢襲之,乃自謂「我兒子,安敢望漢天子[105]!漢天子,我丈人行也[106]。」漢遣中郎將蘇武厚幣賂遺單于。單于益驕,禮甚倨,非漢所望也。其明年,浞野侯破奴得亡歸漢。

其明年,漢使貳師將軍廣利以三萬騎出酒泉,擊右賢王於天山,得胡首虜萬餘級而還。匈奴大圍貳師將軍,幾不脫,漢兵物故什六七[107]。漢復使因杅將軍敖出西河,與強弩都尉會涿塗山,毋所得。又使騎都尉李陵將步騎五千人[108],出居延北千餘里,與單于會,合戰,陵所殺傷萬餘人,兵及食盡,欲解歸[109],匈奴圍陵,陵降匈奴[110],其兵遂沒,得還者四百人。單于乃貴陵,以其女妻之。

後二歲,復使貳師將軍將六萬騎、步兵十萬,出朔方。強弩都尉路博德將萬餘人,與貳師會。游擊將軍說將步騎三萬人,出五原。因杅將軍敖將萬騎、步兵三萬人,出雁門。匈奴聞,悉遠其累重於余吾水北,而單于以十萬騎待水南,與貳師將軍接戰。貳師乃解而引歸[111],與單于連戰十餘日。貳師聞其家以巫蠱族滅[112],因並眾降匈奴,得來還千人一兩人耳。游擊說無所得。因杅敖與左賢王戰,不利,引歸。是歲漢兵之出擊匈奴者不得言功多少,功不得御[113]。有詔捕太醫令隨但[114],言貳師將軍家室族滅,使廣利得降匈奴。

段意

漢武帝即位後,為了解除匈奴犯邊的威脅,確保國家的安全,多次發動大規模的戰爭,收復了河南地,開拓河西,平兩越,通西南夷,服大宛,通西域,解除了漢王朝的後顧之憂且斷了匈奴右臂,挫敗了匈奴主力,獲得了戰略上的勝利。但由於漢武帝用人不當,損失也很慘重,使漢帝國由強盛走向衰落。

注釋

  [1]今帝:當今皇帝。指漢武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公元前141年—前87年在位。

  [2]明;申明。

  [3]厚遇:優厚的待遇。

  [4]饒給之:饒:充足。之:指代匈奴。

  [5]馬邑:縣名。在今山西朔縣。下:指子邑縣的屬下。聶翁壹:本名聶壹,因其年老而稱翁。奸(gan):干犯;干擾。蘭:通「闌」,擅自出入;又通「欄」,柵欄,此處轉指與匈奴交易的有關禁令和限制。

  [6]據《韓長孺列傳》載:漢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聶壹獻誘敵之計,被朝廷採納,聶奉命私入匈奴,謊稱他能殺官獻城,歸來即殺死囚,懸頭於城上。單于中計,引兵而來。史稱「馬邑之謀」。

  [7]韓安國:字長孺,曾任御史大夫、衛尉,後率軍屯邊御匈奴。

  [8]護四將軍:護:督統。四將軍:指驍騎將軍李廣、輕車將軍公孫賀,將屯將軍王恢、材官將軍李息。

  [9]怪之:以之為怪;覺得很奇怪。之:指「畜布野而無人牧」的情況。

  [10]亭:即亭障。邊境上觀察敵情的建築物。

  [11]行徼:巡察。

  [12]葆:通「保」。

  [13]單于得:此句省略了「之」字。應為「單于得之。」之:指代御史。

  [14]出曰:出塞後(對御史)說。

  [15]若:你。

  [16]約:約定。縱:縱兵出擊。

  [17]輜(zi)重:指軍事上所用的器械、糧草等,即後勤部隊。

  [18]本造兵謀:本來是制定軍事計劃的人。造:制定。謀:計劃。而:卻。不進:不進攻。此指懷疑王恢有反心。

  [19]不可勝數:多得難以計算。

  [20]尚樂關市:尚且喜歡邊關的市場。

  [21]嗜(shi):喜愛。

  [22]尚:還是。中(zhong):投合,投其所好。

  [23]為:被。

  [24]亡歸:逃回來。

  [25]庶人:平民。

  [26]築朔方:修築朔方城。朔方:郡名,在今內蒙河套西北部後套地區。治所在朔方(今杭錦旗北)。

  [27]因:憑藉。河:古時專指黃河。

  [28]之:他們。

  [29]衛青:見後《衛將軍驃騎列傳》。

  [30]六將軍:指蘇建、李沮、公孫賀、李蔡、李息、張次公。

  [31]往往:紛紛。

  [32]裨(pi):副、偏。副將。

  [33]亡:損失。兩將軍:指蘇建(隻身逃歸)和趙信(投降匈奴)。

  [34]翕(xi):地名。在今河南內黃縣北。

  [35]自次王:地位僅次於單于的王。

  [36]益北絕幕:更往北方,渡過大沙漠。幕:通「漠」。

  [37]誘罷(pi):誘而不戰,使之疲於奔命。罷:通「疲」。

  [38]徼(yao)極而取之:務使漢軍疲勞至極,從而攻取之。徼:通「邀」,求,求得。

  [39]驃(piao)騎將軍去病:驃騎將軍:武官名號。去病:霍去病,見《衛將軍驃騎列傳》。

  [40]休屠(chu)王:匈奴休屠部的王。金人:佛像。

  [41]可:大約;將近。

  [42]過當(dang):殺俘敵人的數目超過己方傷亡的數目。

  [43]後:後於;遲於。期:約定的時間。

  [44]粟馬:以粟餵馬。

  [45]私負從馬:指自願攜帶軍需用品參軍的騎兵。

  [46]糧重:運輸糧食的車馬。與(yu):計算在其中。

  [47]中分:對半分。

  [48]度(duo):揣度;推測。

  [49]得:遇。

  [50]封:在山上築壇祭天。狼居胥山:山名。在今蒙古烏蘭巴托東。一說在今內蒙。

  [51]禪:在山上辟場祭地。姑衍:山名。

  [52]翰海:大沙漠。舊注謂北海,即今俄羅斯貝加爾湖。

  [53]度:通「渡」。

  [54]稍:逐漸。

  [55]物故:死亡。

  [56]病:睏乏。

  [57]下:下交。

  [58]臣之:使之臣服。使動用法。

  [59]長史:官名,此指丞相手下的官。

  [60]朝請:漢制,諸候王朝見皇帝,在春季叫朝,在秋季叫請。這裡泛指朝見。

  [61]勒兵:統率士兵。見(xian)武節:顯示軍威。

  [62]風:通「諷」。用含蓄的話勸說。

  [63]北闕:漢未央宮正門。

  [64]即:如果。

  [65]南面:面向南。

  [66]去節:放下符節(使者的憑證)。黥:用刀刺刻面額,再塗上墨。得:能。

  [67]以為言:對此發議論。

  [68]翁主:漢代諸王的女兒稱翁主。

  [69]無幾:無希望。幾:通「冀」。

  [70]中貴人:帝王寵幸的宦官。

  [71]儒先:儒生。

  [72]說(shui):遊說。

  [73]折:摧折。

  [74]得當(dang):求得對等。

  [75]既:後來。

  [76]使王烏:派王烏出使(匈奴)。

  [77]讇:通「諂」。甘言:甜言蜜語;好聽的話。

  [78]紿(dai):欺哄。

  [79]邸:諸侯王或地方高級官吏朝見皇帝時在京城的住所。

  [80]二千石印綬:漢制,除三公以外的高級官吏的俸祿等級。印綬:官員佩帶的標誌。印:官印。綬:拴印紐的絲帶。

  [81]直:通「值」。

  [82]諸所言者:指單于所說的話。

  [83]單于特空紿王烏:單于特地用空話騙王烏。

  [84]乖:不和諧;離間。

  [85]致:送交。

  [86]輩:批。

  [87]廣利:李廣利,漢武帝寵妃李夫人的哥哥。曾率軍攻破大宛,後擊匈奴,兵敗投降,被匈奴所殺。武帝曾封他貳師將軍。

  [88]敖:公孫敖。受降城:為迎接匈奴貴族投降而築的城。地在今內蒙陰山北。

  [89]發:發難。

  [90]猶以為遠:武帝還認為離匈奴太遠了。

  [91]間(jian)捕:暗地裡擒拿。

  [92]護:護軍。軍中調節諸將關係的官員。

  [93]維王:匈奴渾邪王的外甥、隨渾邪王降漢,後沒匈奴。渠:匈奴降兵的首領。

  [94]曰:衍文。下文不是他們說的話。

  [95]兩句意思是:至於那些校尉也害怕因丟失了將軍趙破奴朝廷會殺他們,沒有人相勸他們回歸漢朝。

  [96]季父:叔父。響:音gou。

  [97]光祿:官名。徐自為:人名。

  [98]略:掠。

  [99]敗數二千石:打敗了好幾個二千石級的官、將。

  [100]任文擊救:任文(漢將)截擊匈奴,救脫漢人。

  [101]遮:截擊。

  [102]且鞮:音ju ai。

  [103]絕:極其。悖逆:違背(禮義)。

  [104]大之:(《春秋》對此事)大加讚美。

  [105]安敢:怎麼敢。望:相比。

  [106]丈人行:長輩。

  [107]故:亡;損失。什六七:十分之六、七。

  [108]李陵: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漢名將李廣之孫。天漢二年率五千騎兵擊匈奴,殺傷敵萬餘人。後被匈奴重兵包圍,擔任後援的路博德老奸巨猾,恥為後援。不及時援救,結果損失慘重兵敗被俘。天漢三年漢武帝殺了李陵全家,天漢四年李陵投降匈奴,單于以女妻之(據《報任安書》)。

  [109]解歸:解脫回來;突圍。

  [110]陵降匈奴:此句非司馬遷所記,系後人轉抄時加上的。李陵兵敗被俘,未立即投降,天漢四年才投降的。司馬遷《報任安書》所述「陵敗書聞」,未言投降。「李陵既生降」,是說李陵後來(天漢四年)投降匈奴。既:後來。參看附錄《報任安書》。

  [111]解而引歸:擺脫敵軍,率軍隊往回走。

  [112]巫蠱(gu):巫:裝神弄鬼之人。蠱:傳說中一種害人的蟲。 武帝迷信鬼神,方士、神巫多聚京師,以邪道感眾。 女巫教宮人度厄(音è,險也),即在屋裡地下埋木人,時時祭祀以乞消災。後因宮人之間互相妒忌,有人告密於武帝,說埋木人是詛咒武帝無道,以求害死武帝。武帝晚年多病,最忌巫蠱,故令人搜捕,巫蠱案發生。死於此案的有丞相、太子、妃子等。李廣利家族也被滅。

  [113]御:抵償。

  [114]太醫令:官名,宮廷醫生。隨但:人名。[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