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之意不在酒」 ——漫談中國酒文化的美學品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酒文化的品格 |
「醉翁之意不在酒」 ——漫談中國酒文化的美學品格酒文化是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源遠流長、根深葉茂,自出現至今已發展了數千年,具有鮮明的時代烙印。千百年來,多少文人墨客飲酒吟誦、借酒明志,留下佳作無數,這些文人墨客與酒有關的詩文詞曲,構成了中國酒文化豐富的表現形態,中國人在飲酒過程中所體現出的價值觀、生活情趣、思維方式、審美意象、精神追求等等,是「中國酒文化精神」的核心所在。[1]
中國先民可以說是最早發現並製造酒的族群之一,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豐富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酒文化的物質成果決定了人們有關酒的觀念、意識、想象的產生、內容及其發展方向、嬗變軌跡,滲入了中華民族的諸種意識形態之中,由此衍生出酒文化的精神形態。酒文化與文學、音樂、書法、舞蹈等藝術形態的關係極為密切。郭沫若先生統計了李白和杜甫現存詩歌當中直接談到酒的部分後驚人地發現:李白詩歌當中直接出現「酒」字的占百分之十七,如《襄陽歌》、《月下獨酌》、《把酒問月》、《將進酒》、《金陵酒肆留別》等等;杜甫詩歌中直接提到「酒」字的,占了百分之二十一,如《曲江對酒》、《獨酌成詩》、《酔時歌》、《飲中八仙歌》等等。白居易留存下來的詩歌近三千首,其中詠酒的詩有九百多首,占了近三分之一。中國古代的酒文化精神有「學而優則仕」的積極進取,有陶潛「淡泊名利」似的寧靜致遠,有「我本楚狂人」的孤傲,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濟世情懷,可以說酒文化精神體現的不同審美維度是包羅萬象的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縮影。
酒文化中有濃厚的超越意識,這是一種自我超越,求得一個物我兩忘的自然境界。超越意識是哲學意識的精髓,是生命意識的強化,是宇宙意識的迴響。人的生命是短暫的,人生中充滿了痛苦與不幸,生命囿於特定的時空局限而難得伸張。超越精神、超越意識是祖先擺脫現實束縛,對更美好生活的追求和願望,主要表現在感性對理性的超越,精神對物質的超越,自然對社會的超越,個人對群體的超越,理想對現實的超越。超越更強調對現有環境的突破,是一種由此到彼的逾越和接納。
陶淵明一生與詩、酒一體。生性愛酒,但家境窮至極,無酒也雅詠不輟。他自己常說,夏日閒暇時,高臥北窗之下,清風徐徐,與羲皇上人不殊。陶潛不通音律,卻收藏着一張素琴,每當酒友聚會,便取琴扶而和之,但人們永遠不會聽到他的琴聲,因為他的琴一根弦也沒有。用陶淵明自己的話說,「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充分表達了陶淵明灑脫飄逸、超凡脫俗、不拘俗物的超越境界。
西晉文學家張翰時在司馬冏的大司馬府任東曹掾,心知司馬冏必敗無疑,秋緒中思念家鄉吳中的菰菜蓴羹鱸魚膾,悲嘆人生苦短,何必千里迢迢追求這官位名爵呢!捲起行囊,棄官歸隱醉鄉。唐代白居易詩曰「秋風一箸鱸魚鱠,張翰搖頭喚不回」,張翰超越權貴、適意飲酒的故事被後人廣為流傳。
蘇軾雖然不善飲酒,但對酒卻是情有獨鍾,每每在酒後吐露真性情,一片天真,真情澎湃。他的許多作品都是在這種狀態下寫成的。在千古傳唱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不難看出他是多麼的得酒忘意,心與神遊。總的來看,酒文化中的超越意識,主要指的就是是一種自我價值實現的舒適和諧的心理狀態。那些偉大的詩人為了這種追求,常常藉助於酒。
中國酒文化還是中國傳統休閒文化的重要內容,不管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都能從這杯中之物找到樂趣。中國文人大多喜歡飲酒。嵇康、阮籍、李白都喜歡狂飲,但史書上稱嵇康醉後如「玉山之將傾」,稱李白為「醉中仙」,這自然與張飛、李逵之輩的大碗喝酒韻味不同,因為他們酒後的效果不同。
飲酒行令,是中國人飲酒助興的一種傳統方式,它既是一種調和飲酒氣氛的娛樂方式,又是一種文化展現形式。在古代,酒令的形式有很多種,有賭賽令、射覆令、花枝令、文字令、詩歌令、酒籌令等等,在飲酒過程中,賦詩填詞、猜謎行拳,增加遊戲性和娛樂性,是我國酒文化的一大特色。畫蛇添足、曲水流觴這些典故在我國廣為流傳;白居易《就花枝》曰:「就花枝,移酒海,今朝不醉明朝悔。且算歡娛逐來時,任他容鬢隨年改。」「擊鼓傳花」的遊戲行令方式,既熱鬧又緊張,豐富多彩的酒令文化,體現了我國人們的娛樂意識和休閒意識。
其實中國人飲酒,特別是中國文人飲酒,絕不是為了滿足口腹的欲望,而是藉助酒能達到心靈自由、超然物外的境界。這叫「醉翁之意不在酒」,宋代大文豪歐陽修講到了這一點。酒是一種精神,是一種休閒方式,一種娛樂方式,又是一種文化。它有着火樣的熱烈,水般的柔情。酒消融了人與自然山水之間的距離,消融人與人之間的隔礙,使這位太守沉浸在上下與天地同流的生命體驗中,進入「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自由境界。酒能調動人的情感,拉近人與人、人與天地萬物的距離。在迷離狀態中感受到自己的生命與天地萬物融為一體,在情緒的激揚中排泄出心靈的壓抑,超越物我對立,把山水之美引入內心,把內心之情轉移給天地萬物,「壺中天地」的廣闊和妙處就在這裡,這種妙境正是酒文化的魅力所在。
文學創作與酒的關係可謂水乳交融,酒與詩、詞、音樂、書法、美術、影視等相融相興,共同鑄成了中華美酒的漫漫長河。酒文化中還蘊含着一定的審美精神,它強調主體的自由意志,神往超越功利的空靈境界,重視感性的生命激情,體現一定的休閒情趣。不同時代、不同階層、不同主體的審美情趣,我們也可以從飲酒風習及其方式中找到印痕:秦漢尚陽剛、尚力量,魏晉尚放達、尚狂誕、尚自由;唐代尚奮發;俠客之飲尚豪,英雄之飲尚勇,政家之飲尚智,文人之飲尚雅,大眾之飲尚興;李白的豪放飄逸,杜甫的沉鬱頓挫等等,無不畢現於杯酒之中。從人生哲學的角度來看,飲酒都是在追求一種境界,一種感覺,一種精神的享受。中國世俗百姓和文人在長期的飲酒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禮儀習俗、審美追求、價值判斷、精神境界,這些構成了酒文化物質層面之上的精神美學,可以說是中國的酒文化精神的獨特之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