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人物故事。[1]

故事內容 

原圖鏈接袁隆平


2010年4月28日,北大百年講堂發布「2010中國心靈富豪榜」,袁隆平名列榜首。主辦方給他的評語是:「他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他創造的物質財富,只有兩個字可以形容——無價。而他自己,依舊躬耕于田疇,淡泊於名利,真實於自我。他以一介農夫的姿態,行走在心靈的田野上,收穫着泥土的芬芳。那裡,有着一個民族崛起的最古老密碼。」


人物小傳


袁隆平,1930年出生於北京,1953年畢業於西南農學院。最初他研究紅薯、西紅柿的育種和栽培,1964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現任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顧問。由於對雜交水稻事業的貢獻,他先後獲「國家特等發明獎」、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等國內大獎和聯合國「科學獎」「世界糧食獎」等國際大獎,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典型事跡


「雜交水稻之父」


「我們把袁隆平先生稱為『雜交水稻之父』,因為他的成就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世界的驕傲,他的成就給人類帶來了福音。」國際水稻研究所所長、印度前農業部長斯瓦米納森博士曾這樣評價袁隆平。


雜交水稻是世界難題。因為水稻是雌雄同花的作物,自花授粉,難以一朵一朵地去掉雄花搞雜交。這就需要培育出一個雄花不育的稻株,即雄性不育系,然後才能與其他品種雜交。


袁隆平知難而進,他認為,雄性不育系的原始親本,是一株自然突變的雄性不育株,也能天然存在。經過千辛萬苦,他終於發現了一株雄性不育植株。1974年袁隆平配製種子成功,1975年大面積制種成功。當年冬,國務院作出了迅速擴大試種和大量推廣雜交水稻的決定,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一年三代地進行繁殖制種,以最快的速度推廣雜交水稻。1976年定點示範208萬畝,在全國範圍開始應用於生產,到1988年全國種植雜交水稻面積達1。94億畝,占水稻面積的39。6%,而總產量占18。5%。十年間,全國累計種植雜交水稻面積12。56億畝,累計增產稻穀1000億公斤以上,增加總產值280億元,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群眾交口稱譽靠兩「平」解決了吃飯問題,一靠黨中央政策的高水平,二靠袁隆平的雜交水稻。人們用樸實的語言,說出了億萬中國農民的心裡話。


現在,已有20多個國家引種雜交水稻,聯合國糧農組織把在全球範圍內推廣雜交水稻技術作為一項戰略計劃,上世紀90年代以來專門立項支持在世界一些產稻國家發展雜交水稻。雜交水稻在解決世界飢餓問題上正日益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


感悟:科學的道路上沒有平坦。只有不畏艱險勞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袁隆平為解決我國和世界糧食問題作出了積極、偉大的貢獻。在這項造福人類的偉大科學成就背後,體現的是一位科學家不斷求索、知難而進的科學精神和崇高的責任感、使命感。


稻穗下乘涼的夢想


袁隆平不是那種只有大而無當的理想的人。他的理想滲透到他做人的每個方面,那就是他廣博的同情心。


所有認識袁隆平的人都說,他是一個十分善良的人,他真心實意地關心身邊的每一個人。有一次,他的助手在他出差期間做了個小手術,袁隆平回來後知道了,就在她的辦公桌上壓了500元錢,並留下紙條叮囑她注意休息,加強營養。所有跟隨袁隆平一起出差的人都知道,他們一定會得到袁隆平在當地買的各種小禮物,這些禮物雖然不值什麼錢,卻能帶來溫暖。袁隆平還是一個沒有架子、沒有「等級」觀念的人,他喜歡和所有人開玩笑,喜歡和他遇到的勤雜工、農民、退休老頭老太太們閒聊,聽他們親切地稱呼自己「老袁」。


袁隆平不會忘記每一個幫助過雜交水稻事業的人。他常常向人們提起趙石英、陳洪新等人。趙石英作為原國家科委九局局長,陳洪新作為原湖南省農業廳廳長,都為雜交水稻大面積推廣作出了重要貢獻。袁隆平後來多次去看望這些人,並把他們的貢獻記在心裡,掛在嘴邊。


袁隆平曾經做過一個夢,這個夢後來廣為流傳:在雜交水稻研究的緊張時刻,袁隆平帶着滿腹思緒進入夢鄉,結果在夢中他驚喜地發現,他種的水稻比高粱還高,稻穗比掃帚還長,稻穀像花生米那樣大,他和他的助手們就坐在稻穗下面乘涼!


感悟:做事先做人,只有志存高遠、心懷善念、大愛無疆的人才能為人類作出偉大的貢獻。一項複雜、浩大的工程需要眾人齊心協力才能完成,袁隆平在榮譽面前不貪功,他謙虛、禮讓的品質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光輝的典範。袁隆平稻穗下乘涼的夢想則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充滿希望的美麗畫卷,充分體現了一位科學家造福天下蒼生的偉大願望。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