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快棗」與「二秋」(袁堅)

「快棗」與「二秋」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快棗」與「二秋」》中國當代作家「快棗」與「二秋」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快棗」與「二秋」

華北盛產紅棗,棗的品種繁多,其中山東樂陵、河北密雲(今屬北京)的金絲小棗,山東慶雲、河北滄縣的無核小棗,聞名全國,出口則運銷南洋各地。因此,使我時常想起天津的「快棗」與「二秋」。

每年秋後,天津街上水果攤、鮮貨店裡,貨架上一片殷紅,「快棗」、「二秋」令人賞心悅目,不由你不破費一二。

天津西青區,以張家窩村為中心,周圍十里之內,東起大、小圈子、老君堂,西至木廠、沙窩;南自大、小南河, 北至古佛寺、炒米店各村,村頭田畔,棗林如海。芒種揚花,棗香盈野,招蜂引蝶,枝頭喧鬧。遠近養蜂者運載蜂箱,接踵而至,靠近棗林,放蜂采蜜。經月余,棗花凋謝,養蜂人也滿載香甜的「棗花蜜」歸去。接近立秋,棗樹果熟,半面殷紅、半面乳白的小棗,果實纍纍,掛滿枝頭。

立秋開始後下棗。男女老幼,背筐提籃齊上陣。少壯用長竿打棗,棗落地後,老幼拾棗入籃,然後運至打穀場上, 架起大鍋燒水,水燒開後,將棗倒入鍋內,片刻撈出,半紅半白的棗,頓時全身變為通紅,色似珊瑚,鮮艷奪目。這種棗就叫「快棗」,蓋未成熟而以熱水泡紅以求其快售也。接近中秋,棗已成熟,這時下樹的稱為「二秋」。但無論「棗」或「二秋」,都只能鮮吃,不能貯存。

多年前曾有幸去該處做過半日游,那裡,房前屋後盡皆樹,也曾打落樹上紅透的甜棗,拾起來品嘗甜味,其樂無窮。 鮮棗歷來是當地農戶祖祖輩輩的一項大宗收入。可惜一九三九年一場無情大水,曾將棗樹全部淹死,家產蕩然,使得當地農民難以為生,天津市民也有好幾年看不到這種鮮棗。過四、五年後,新植棗樹才逐漸恢復面貌,「快棗」和「二秋」才重又出現於市。

近年來,天津西青區張家窩建成了「冬棗」基地、仍是每到立秋開始下棗。「冬棗」 皮脆、肉質細嫩、品質極佳,被運往全國各地。每到秋季,天津市面上擺滿「冬棗」,供市民享用。[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