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圓明園四十景」鼎盛時期的恢弘壯麗與被毀後的滿目瘡痍

老照片

來自網絡的圖片

「圓明園四十景」鼎盛時期的恢弘壯麗與被毀後的滿目瘡痍」乾隆元年(1736年)正月,乾隆皇帝傳旨如意館:按康熙朝繪製的避暑山莊三十六景圖的樣子,為圓明園各「殿宇處所」畫分景畫樣。起初這套圖僅繪了33景,乾隆六年又增加了方壺勝境、蓬島瑤台和慈雲普護3圖,乾隆九年又增入鴻慈永祜、匯芳書院、洞天深處和月地雲居4圖,從而最終成為《四十景圖》。《四十景圖》繪成後,工部尚書汪由敦在每幅圖左側題了乾隆皇帝所作的《四十景題詩》。[1]

這套四十景彩繪圖,分為上下兩冊,配楠木插蓋匣盛裝,歷時十一年才最終完成,製作得非常精美。可嘆的是,《四十景圖》在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被侵略者掠走,獻給了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直到20世紀20年代後期,安徽人程演生才偶然間在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發現了這套圓明園《四十景圖》彩繪書。製作精美的《四十景圖》令程演生大為讚嘆。在程先生的多方活動下,館方終於同意他將《四十景圖》拍攝下來,帶回中國。1928年,中華書局出版了《圓明園四十葉》。可惜由於技術所限,這部書是黑白的,國人只能領略原圖風采的十之一二。直到21世紀,從法國原版引進的高清《圓明園四十景圖》,才得以跟中國讀者見面。

《圓明園四十景圖》不但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而且極具史料價值。最近,兩位有心的圓明園研究者劉陽、翁藝從圓明園被毀後拍攝的老照片中,找到了《圓明園四十景圖》中的部分建築。對比圓明園鼎盛時期的恢弘壯麗與被毀後的滿目瘡痍,不由得令人倍感唏噓。

老照片

來自網絡的圖片

舍衛城位於後湖東北,為圓明園四十景之一坐石臨流的一部分,建於雍正五年(1727年)前後。舍衛城俗稱「佛城」,是圓明園中唯一一座獨立的城池,城四周建有厚實堅固的城牆和高大的門樓。英法聯軍占領圓明園後,舍衛城中十萬尊大小佛像、設施、法器被洗劫一空,只留下城牆和城門。


 平湖秋月

來自網絡的圖片

平湖秋月位於福海北岸,與西湖十景中的平湖秋月同名。平湖秋月東面有一座吊橋,福海的大型遊船都從此口進入北面的大船塢停靠。橋的東段高台上建有一座重檐攢尖頂木亭,亭外懸掛乾隆御筆「兩峰插雲」匾。[2] 斷橋殘雪是圓明園四十景之一匯芳書院中的一景,位於圓明園的西北方向。此景是用太湖石堆成的石橋,仿照杭州的意境稱為「斷橋」。

老照片

來自網絡的圖片

斷橋殘雪舊照片

來自網絡的圖片

1882年,羅伯特·德·賽瑪耶拍攝斷橋殘雪時,這裡已經被毀得不成樣子。

乾隆元年(1736年)正月,乾隆皇帝傳旨如意館:按康熙朝繪製的避暑山莊三十六景圖的樣子,為圓明園各「殿宇處所」畫分景畫樣。起初這套圖僅繪了33景,乾隆六年又增加了方壺勝境、蓬島瑤台和慈雲普護3圖,乾隆九年又增入鴻慈永祜、匯芳書院、洞天深處和月地雲居4圖,從而最終成為《四十景圖》。《四十景圖》繪成後,工部尚書汪由敦在每幅圖左側題了乾隆皇帝所作的《四十景題詩》。

這套四十景彩繪圖,分為上下兩冊,配楠木插蓋匣盛裝,歷時十一年才最終完成,製作得非常精美。可嘆的是,《四十景圖》在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被侵略者掠走,獻給了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直到20世紀20年代後期,安徽人程演生才偶然間在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發現了這套圓明園《四十景圖》彩繪書。製作精美的《四十景圖》令程演生大為讚嘆。在程先生的多方活動下,館方終於同意他將《四十景圖》拍攝下來,帶回中國。1928年,中華書局出版了《圓明園四十葉》。可惜由於技術所限,這部書是黑白的,國人只能領略原圖風采的十之一二。直到21世紀,從法國原版引進的高清《圓明園四十景圖》,才得以跟中國讀者見面。

《圓明園四十景圖》不但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而且極具史料價值。最近,兩位有心的圓明園研究者劉陽、翁藝從圓明園被毀後拍攝的老照片中,找到了《圓明園四十景圖》中的部分建築。對比圓明園鼎盛時期的恢弘壯麗與被毀後的滿目瘡痍,不由得令人倍感唏噓。

目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