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到此一游」(程根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頁面
前往: 導覽搜尋

《「到此一游」》中國當代作家梁德榮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到此一游」

亂塗亂畫,信手塗鴉,喜歡在所到之處留下「到此一游」之類的「手跡」和「墨寶」,古今中外很多人都有這個喜好。

《西遊記》里的孫猴子,沒多少文化,卻在如來佛的手掌心裡劃了幾個字,以表示自己「到此一游」,到時在佛祖面前也好有個到過這個地方的證據。潑猴鬧的這一出,被戲稱把現代人給帶壞了。不管怎麼樣,孫猴子的胡亂題字,確實起到了壞榜樣的作用。

無獨有偶,《水滸傳》第三十九回,寫宋江在潯陽樓里爛醉如泥後,揮毫在多有先人題詠的白粉壁上題寫了一首「反詩」:「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吁。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詩後還大大咧咧地大書五字「鄆城宋江作」。不曾想因此被官府捉拿,結果被逼上梁山。沒這次塗鴉,梁山大戲恐怕也演不下去。塗鴉弄出如此大事,也算奇蹟了。

古典文學裡的描寫,雖然影響甚大,但畢竟還是虛構,當不得真。而中國人濃厚的題字欲,自古以來是有很多真實故事作證明的。

從前的文人墨客,每到風景名勝遊玩,總喜歡題字留名,以此顯示自己的才華,也以此傳播自己的名聲。古代常見題壁詩,名勝古蹟中有無數的題字、石刻等等。說實話,古人的題詩、題字、石刻,作為一種文學藝術作品,還真的為風景、古蹟增添了色彩,成了一種文化景觀、人文景觀。比如泰山,上面就有非常多的石刻、題詩,它們本身格調高雅,也是景觀的一部分,沒了這些東西,泰山是會失色不少的。在這些古人留下的手跡面前,我想是沒人會動罵人的念頭的。

中國古人如此,外國古人也不輸此道。據說,盧克索神廟就布滿各種各樣的古人塗鴉。這些塗鴉有古埃及文、古希臘文、卡利安文等等,被認為是金石學家珍貴的研究材料。而考古學家和金石學家的相關論文裡,還提到「廊柱上密密麻麻地刻着19世紀旅行者的名字」。一直到神廟的廊柱有了保護措施,這種現象才得以好轉。考古學家在龐貝城的古羅馬遺址,曾發現塗鴉字跡「Lucius pinxit」,意為「Lucius在此塗寫」,這是兩千多年前的「到此一游」。與孫猴子的作法並沒有多大區別。

看來,大概有人類開始,「亂塗亂畫」就誕生了,「到此一游」並不是國人的專利。亂塗亂畫是人類的共性,把罪過全算在國人身上,並不是十分公平的做法。

對古人的「塗鴉」,尤其是那些如李白杜甫等文人墨客的題字之類,如今的人,大抵不會有太多惡感,甚至懷着欣賞的態度。而對時下到處是「某某某到此一游」的現象,卻是很難容忍了。可見,時代不同了,亂塗亂畫是要遭人討厭的。純粹為顯示自己來過一次的心態,搞上一回亂塗亂畫的動作,是會惹來眾人的怒氣和恥笑的。沒兩把刷子,還總想如猴哥一樣在佛祖眼皮底下留名,那是吃錯了藥。

不是人人都能「到此一游」的,落到被後人奚落地步,真是何必當初啊。在肇慶七星岩的石洞裡,我曾看到過一幅乾隆年間的石刻,刻的是「伍澤梁、雲志達等8人同游」。有意思的是,在石刻的下方,又有人刻上4字評語:「自羞自愧」。看來,後人也很看不慣這樣胡亂的石刻,要讓它「羞愧羞愧」。

那些打算到處留下「到此一游」手跡的,即使在好山好水面前手癢,還是克制一下好了。[1]

作者簡介

梁德榮,筆名劉念、劉一念。祖籍福建武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