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值那一死」鮮河豚(陳文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值那一死」鮮河豚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值那一死」鮮河豚》中國當代作家陳文軒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值那一死」鮮河豚

說起來天下美食,孔老夫子說得最精彩:「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想必這個「吃家」是一個口味很「刁」的主兒。把糧食舂的精細一些,把肉肉切的細緻一些,那做出來的飯菜味道就非比尋常啦。孔夫子接着說:「食饐而潔,魚餒而肉敗不食」, 這是會吃並且吃出經驗來的人才有的切實感受。不就是一個吃東西嗎?人家吃得那個講究,那個品位實在讓我等凡夫俗子難以望其項背。

煙花三月,受《東方散文》雜誌社之邀請,筆者有幸走進了揚子江江中島城揚中市,參加第十五屆中國河豚節全國散文作家筆會。主辦方是揚中市委宣傳部、揚中市文聯。這下可好,陽春置酒,春雨談詩別有一番滋味。一幫天南地北的作家們匯聚一堂,也不能甘喝清茶閒聊天啊,難免要品嘗一下當地最美的寶物,以解口腹之慾,那揚中的特產是什麼呢?

這時候國史上第二個吃家蘇東坡登場了,「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這是蘇東坡自己給自己寫的個人總結。別看蘇東坡一生顛沛流離,但他確實是個懂得生活情趣的人。據傳他會下廚懂烹飪是個美食達人。黃州東坡肉、東坡肘子、東坡豆花、西湖酥魚、東坡墨鯉等都是他的發明。也許正是得益於他對美食的研究與創新,才使他書法藝術、詩詞、文章、繪畫、鑑藏等方面取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你想啊,會吃的人,才能品味出生活的酸甜苦辣咸。他可不是一般的食客。「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吃蓼茸蒿筍這樣的野菜都能體味到清歡的心境,這顆平常心我們有嗎?「買田陽羨吾將老,從初只為溪山好,來往一虛舟,聊從造物游。」他的精神生活是豐富的,在紫砂之鄉宜興買塊地,「意思豁然如愜平生之欲逝。」端着個茶壺對荊溪而嘯歌終日,這樣的簡淡的心境難道不是「亦無風雨亦無晴」?

話題好像扯遠了,其實最想說的是大家都最為熟悉的「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蘇東坡早把江中美味給研究透啦。這河豚便是揚中的特產,蘇東坡是揚中河豚的廣告代言人。他這首詩讓河豚走進人們的視野,讓河豚近千年來難逃陽春一劫。大家都知道,河豚是有毒的,鬧不好要賠上身家性命。而依舊是這個蘇東坡,他愛河豚之美味,為了那鮮嫩短暫的味蕾觸感,竟說「值那一死」。好傢夥,冒着這麼大的風險去吃河豚,確實需要有勇氣和膽量。如此看來河豚的魅力確實無窮大啊!

自從蘇東坡發出了「值那一死」的號召,食河豚聯盟真是久久不衰啦。揚中人最會做河豚,清蒸、煎炸、文燉,無不入其細。據說長江河豚並不缺,而天下河豚做得最入味的要數揚中人。天下河豚出揚中,揚中廚子最擅場。這也不是自吹自擂的。當第一次看見那圓寂了河豚靜臥在素潔盤子中,我默念一聲「阿彌陀佛」,就筷箸其間了,揚中作家蔡永祥先生說,「邂逅揚中,舌尖上的緣分,都凝聚在這河豚小鮮肉上啦。」聽得我們哈哈大笑。挑起一小塊魚皮,別樣勁道,一定含有豐富的卵磷酸酯,再一箸雪白肉丁,滑嫩酥軟,雪肌柔膚淡香悠長。兩筷子下去,補上一口「華東莊園」紅酒,真是胃口大開。盤子轉到第三圈,鮮肉所剩無幾,那湯羹散發着肥而不膩的瑩而不滯的余香,可以佐飯,澆注在碗裡,那種爽朗明潔的口感,真的不由讚嘆「淮揚菜」的妖而不艷,端莊中正之美。

在揚中三品河豚,餘味終生難忘。難怪教育家葉聖陶久有食河豚之心,但機緣交錯總是不湊巧,每當與民間饕鬄之士談及河豚,不免有抬不起頭來的失落感。而當他吃過了這人間至味,便專門寫了食河豚的體會在報刊上多次發表。長江三角洲,一個經濟命脈崛起的江南水都,河豚、刀魚、鰣魚為長江三鮮也。「魚我所欲也。」遇乃欲之體也,沒有相遇,怎有觸碰的機緣契合?在揚中島吃到名人筆下的河豚,那真是三生有幸。此言不過,此言不過。

「揚中河豚甲天下」的盛譽早就名聲無翼而長飛,春江水暖,桃花灼灼,秧草爽口,魚蝦鮮美,吃在揚中,看江水之闊,攬春在抱,美不勝收。更有水韻芳洲園博園,猶如江中明珠,靚麗含輝。綠植帶翠,百草豐茂。亭榭曲水,悠然墅群。富庶勤勞,寬厚如江的揚中人令我刮目相看。能捧出飄香的「河豚宴」供我們享用的人,心胸難道不是寬廣的嗎?能拿出美酒讓我們盡情盡興享用的人,這真誠何其豐沛。古道熱腸寫在揚中人的臉上,誠摯以待遠朋的那顆真心真意展示在揚中人的迎來送往中。感念揚中豚美人厚,故而寫下幾首小詩權且留作紀念。

[1]

作者簡介

陳文軒,筆名雪野熱風、清風,河南滑縣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