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探尋先驅心路(李海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探尋先驅心路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探尋先驅心路》中國當代作家李海榮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探尋先驅心路

今年七月十日上海最高氣溫定格在40℃,驕陽似火、熱浪滾滾。回想起上次【上海市誦協徐匯組】閃老師發起並組織的楊瑞福老師、吳爾朴先生點評的「詩誦賞析雅集」。我在用滬語嘗試朗讀「徐光啟」這一段後,兩位大家不屑置評,自知鎩羽而歸了。在賞析匯上,吳爾朴先生指出:每首詩都應該有獨特的聲音形象,給予我極大的心靈感悟。

為了體驗楊瑞福老師創作靈感,探尋科技先驅的心路歷程,我頂着烈日,前往「徐家匯」地名命名源—徐光啟公園。剛走近公園,迎面就看到于光遠先生在漢白玉上題寫的「科學先驅」四個大字,集中概括了明代傑出科學家徐光啟在中華民族科學發展上的地位。

我在公園入口處先用手機掃了「場所碼」,又進行了「人像識別」才步入園內。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巍峨的漢白玉牌坊,上方鐫刻着「文武元勛」,牌坊立柱兩側的楹聯是「上聯「治歷明農百世師經天緯地」,下聯「出將入相一個臣奮武揆文」。一副楹聯褒獎了徐光啟為國家科技進步所作的貢獻。令我肅然起敬。緩步前行,進入甬道,兩旁肅立着對稱的石獸石馬和石人,正中是天主教碩大的十字架,架下石座四周都分別用中英文鐫刻着碑文。再往前走就進入了徐光啟的陵墓了。花崗岩墓碑上鐫刻着「明徐光啟墓」五個字,墓碑前是用水泥砌成安放祭奠鮮花的半圓的祭壇,碑後是一座五指山形狀的墓冢。陵園左側是一尊徐光啟左手持望遠鏡,抬頭觀察天象的雕塑。右側是一座徐光啟左手拿着一冊科技著作,與意大利科學家利瑪竇切磋交流天文地理的群像。天氣酷熱,知了在沒命地吼叫「熱煞啦!熱煞啦!」,雖然遊人稀少,互相素昧平生,但我還是冒昧懇請遊人幫我拍照留影,默默探尋着明代傑出科學大家、先驅的心路歷程。因為疫情期間,徐光啟紀念館沒有對外開放,是我此行的一大遺憾。

從陵園簡介獲悉,此地本名是法華匯,因紀念徐光啟而更名為「徐家匯」,所以必須感謝徐光啟。他為上海在農業發展上,在數學進步上和軍事理論上的建樹都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他在農業實驗中,撰寫了《農政全書》《甘薯疏》《農遺雜疏》《農書草稿》《泰西水法》等;在天文曆法方面撰寫了除《崇禎曆書》全書的總編工作外,徐光啟還參加了《測天約說》《大測》《日纏歷指》《測量全義》《日纏表》等書的具體編譯工作。在數學方面的最大貢獻當推和利瑪竇共同翻譯了《幾何原本》(前6卷)。徐光啟提出了實用的「度數之學」的思想,同時還撰寫了《勾股義》和《測量異同》兩書。在軍事方面他撰寫的《選練百字訣》《選練條格》《練藝條格》《束伍條格》《形名條格》《火攻要略》《制火藥法》等各種條令和法典是我國近代較早的一批條令和法典。由此使我深深地感悟到,他這些著作「是永不坍塌的紀念碑」。

短短兩個小時的謁陵,使我對詩作者抒發情懷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對先驅為國家所立下的功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步出陵園,迎面駛來732路返程車,我快步乘上公交車,車上十足的冷氣徹底驅散了我快要窒息熱浪,再與心靈莫大的收穫疊加,帶給我的愉悅和愜意簡直無與倫比。我即興撰寫了《笨鳥先飛》的隨感,還沒到站就已草稿成形,雖然那是上海自1873年有氣象記錄以來,最早高達攝氏40度的日子,但在我心中仍然涼風習習、心曠神怡……[1]

作者簡介

李海榮,上海人,上海市朗誦協會會員(退休幹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