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臚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1年2月15日 (一) 12:15 由 王轩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西臚鎮是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的下轄鎮,於2018年6月納入汕頭市江灣新區,為汕頭四大發展平台之一,素有「建築之鄉」的稱譽。

該鎮位於潮陽城區西北部,處於汕頭市規劃的生態經濟帶的中心位置,經濟結構以農業為主,是潮陽區乃至汕頭市的農業大鎮,有古雪岩、梅峰寺等景點。

基本內容

沿革

據史料記載,始創寨於公元1127年(南宋建炎年),1949年屬潮陽第八區,1951年稱下八區,1952年改第十七區,1956年劃為西臚鄉、波美鄉,1958年合併為幸福公社,1961年更名西臚公社,1984年改區,1987年撤區建鎮。

抗敵記

抗日戰爭時期,即一九四三年八月十三日至一九四四年五月十六日的兩年多時間裡,廣東省潮陽縣西臚鄉人民,積極配合當地抗日殺敵自衛大隊和國民黨駐軍9連,先後幾次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入侵,殲敵數百名,繳獲各種武器槍支、軍旗等戰利品一大批,粉碎了日寇不可戰勝的神話。

一九四三年上半年,盤踞在潮陽縣城以北的河溪等村莊的日軍伯野中隊,分別在河溪境內的「安上天」、「大湖山」修築炮樓,不時對毗鄰的西臚、鳳山、波美等鄉村進行瘋狂炮擊,並用機槍射殺在田間勞作的無辜農民多名,還多次竄到西臚鄉前沿的後埔、海田、烏石等村搶奪糧食、牲畜,先後被搶去生豬120多頭,耕牛13頭,還姦淫婦女多名,燒毀房屋多間,真是無惡不作,無法無天。日軍的暴行激起了西臚人民的極大憤慨,他們隨即樹起了抗日殺敵的大旗,從鄉里的青壯年中挑選60名組建「西臚抗日殺敵自衛隊」,另有180名青壯年為後備隊。他們一方面分頭籌購槍支彈藥,一方面發動鄉民們連夜築戰壕、修工事。集合在六凱祖祠前,群情激昂,個個握緊拳頭對天發誓道:「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誓滅倭寇,保衛家鄉!」為壯大殺敵自衛隊伍的力量,他們聯合抗日鳳山殺敵自衛中隊、波美抗日殺敵自衛中隊等村莊的武裝,合編成一支擁有三百多人的「西臚抗日殺敵自衛大隊」。大隊部設於西臚六凱祖祠內,他們推選鄉長陳邦憲為大隊長,陳維禎、陳朝盈為副大隊長;還推選李科羽、莊漢梁、黃永基等為中隊長。西臚抗日殺敵自衛大隊成立後,他們與當地百姓一道,日間下田地勞作,夜裡開展訓練、築土城、挖戰壕、修工事、巡邏放哨……,他們嚴陣以待,隨時殲滅入侵的日本鬼子。

同年九月十二日下午一時左右,駐紮在河溪鄉的日軍中隊長伯野忽然喝令部隊緊急集合,氣勢洶洶地對三十多名配備精良的日軍和幾十名偽便衣說道:「全體集合,目標是河溪以北的西臚鄉,把那些支那人統統的殺掉!」永芳敖幸說罷,又喝令偽便衣隊從河溪的下圍向西臚鄉進犯。為便衣隊走在隊伍的最前面作為嚮導,殺氣騰騰地朝西臚鄉進發。敵情十分緊急。

西臚鄉老農民陳廷章聞訊,立即拿起銅鑼,沿着鄉村道路,一邊敲打銅鑼一邊呼喊道:「日本鬼子又來了,大家不要驚慌,齊心協力跟他們血戰到底,堅決不當亡國奴!」一通銅鼓聲過後,西臚抗日殺敵自衛大隊很快便集合起來,聽命陳邦憲大隊長的指揮。當時關埠鄉石井村駐紮着國民黨陸軍第186師第557團3營9連一個連的兵力。連長劉廣楨下令部下配合西臚抗日殺敵自衛大隊準備對日軍作戰。日本侵略者得知當地百姓早已做好防備,不敢貿然上前進攻,隨便打了一陣亂槍之後便撤回據點去了。英勇的西臚抗日殺敵自衛大隊在國軍9連和老百姓的配合下,守衛在土城內、戰壕里,終於嚇退了日軍伯野中隊。這一形勢,大大地激發了西臚人民的抗日鬥志。

然而,不甘心失敗的日本侵略者又準備再進犯西臚。同月九月十四日凌晨四時左右,惱羞成怒的日軍中隊長伯野又率領本部殘餘兵力,在一百多偽軍的配合下再次進犯西臚鄉。當時西臚殺敵自衛大隊與鄉民僅有十幾支步槍,在駐地保安連的配合下奮起反擊,與敵人展開了一場殊死的戰鬥。自凌晨四時激戰至下午一時,擊斃日軍一名,打傷日軍數名。占不到便宜的伯野,只得率隊伍敗退而去。

九月十七日上午十一時,日軍駐粵東派遣軍司令、少將後藤十郎又下令駐紮在潮陽縣城的日軍中隊長永芳敖幸率領日軍五十多人,偽軍幾十名配兩挺輕機槍,炮擊攻占西臚鄉竹林村。不多久,竹林村便被敵人所占領。日寇進村後,立即實行「三光政策」,打死竹林村村民21名,還姦淫婦女多名。隨後敵寇又集結兵力炮火再次進攻西臚。面對着窮凶極惡的日本強盜,西臚抗日殺敵自衛大隊、駐地國軍9連及老百姓立即奮起予以堅決地反擊。激戰至次日凌晨三時左右,方將敵人擊退,一共擊斃敵人五名,打傷三名。西臚抗日殺敵自衛大隊隊員陳林順、陳可旭、紀竹槌等三人犧牲,另有五人受傷。

十月十日上午九時,日軍中隊長板本又率領二十多名日軍和三十多名偽便衣,由「黃竹墩」出發,準備再襲西臚鄉竹林村。日本侵略者準備再襲竹林村的這一消息,不料當即被西臚抗日殺敵自衛大隊獲知了,他們配合駐地保安連進行激烈反擊,戰鬥進行了兩個多小時,日寇因敵不過西臚抗日殺敵自衛大隊及保安連的火力,敗陣而逃。西臚抗日殺敵自衛大隊乘勝追擊至後埔村和海田村,不見敵人蹤影,時值中午時分,他們便撤回六凱祖祠吃午飯。

十月二十六日上午九時左右,日軍中隊長板本又率領本部兵力八十名,配備兩挺輕機槍以及幾門小鋼炮,又一次進攻西臚鄉。西臚抗日殺敵自衛大隊立即進行反擊,激戰於竹林村及黃竹墩之間,苦戰了三個多小時,至下午一時,敵人被擊斃一名,傷一名。板本只得率領殘部撤退而去。

十一月三日上午十一時左右,板本中隊長又率領日軍、偽便衣一共幾十人,配備兩挺輕機槍,兩門小鋼炮,先占領黃竹墩等地,再一次進攻西臚鄉。西臚抗日殺敵自衛大隊及國軍9連共一百多人,用各自的武器與敵人展開猛烈的激戰。激戰近三個小時,當地老百姓分別拿着草刀、大鐮刀、鋤頭、三刺糾等農具趕來增援殺敵。至下午三時左右,西臚抗日殺敵自衛大隊擊傷了日軍中隊長伯野,伯野只得喝令隊伍往回撤退。西臚抗日殺敵自衛大隊及當地老百姓,又一次擊退了荷槍實彈的日本侵略者,更加激發了當地人民的抗日鬥志,大滅了日寇的囂張氣焰。

然而,日寇侵略的野心依然不死,他們決定再一次進犯西臚鄉。一九四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受傷剛愈的日軍中隊長伯野又喝令他的部隊再次發動對西臚鄉的襲擊。西臚抗日殺敵自衛大隊在國軍9連和老百姓的配合下越戰越勇,他們兵分兩路,一路兵力迎頭痛擊前來侵略的伯野部隊,一路兵力奇襲了伯野在河溪鄉桑田村的據點,擊死擊傷敵人十多名,還繳獲了敵人的一批武器。

十一月二十八日,伯野又集結了三十多名日軍,幾十名偽便衣,配備兩挺輕機槍,於當天午後一時左右由海田嶺及河溪鄉桑田村出發,經西臚鄉後埔村、黃竹墩和七星墩進攻而來。西臚抗日自衛大隊立即予以頑強地抵抗,同時派一支小分隊迂迴至海田宮狙擊敵人;國軍9連的劉廣楨連長也率部趕至烏石村截擊敵人。兩路夾攻令日寇無計可施。當天下午四時左右,幸得駐紮在超營山及桑田的敵人趕來增援,伯野才得以逃生。面對這一情況,西臚抗日殺敵自衛大隊及國軍9連對敵鬥爭不敢掉以輕心,他們分析:敵人是絕對不甘心其失敗的,今後一定會更加瘋狂地進攻西臚鄉的。

果然不出他們的所料,又幾場激烈的戰鬥隨之而來了。一九四四年一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日軍中隊長板本又率領日偽軍近一百人,配備精良的武器彈藥,連續幾次進攻西臚鄉竹林村,每次都遭到西臚抗日自衛大隊及當地老百姓的迎頭痛擊,敵人有兩人傷亡。面對着當地殺敵自衛大隊的強大攻勢,敵中隊長板本帶着其部隊再一次敗陣而逃了。這一次,西臚殺敵自衛大隊繳獲了日本軍旗一面,手榴彈和子彈一批。可謂旗開得勝,戰績累累呀。

一九四四年五月十五日凌晨二時半,天空漆黑,寒冷的細雨依然下着。永芳敖幸藉助這惡劣的天氣,率領五十多名日軍及二百多名偽軍,在一名漢奸的帶領下,從波美村沿北埔向橋仔頭方向摸索前進。敵人來到橋仔頭之後,立即兵分兩路,一路由永芳敖幸親自率領,負責直襲駐關埠鄉石井村的國軍9連連部(建祖祠內),企圖占領教堂制高點。

另一路由偽保安大隊長藍曉東率領的偽軍在西臚鄉竹林村準備接應。當永芳敖幸率領部隊從西北方繞道,又從水泥路抵達上圍尾後灣李厝寮再到後溪,經過鄉民陳清鏡家門口時,適逢陳清鏡聞訊開門觀察動靜時,日寇闖進他的家,將其全家老小五口人殘殺。西臚鄉守菁隊隊員陳國林與日寇遭遇,單身匹馬與日寇搏鬥,結果被日寇用刺刀刺傷背部。日寇又潛至伯公橋,哨兵陳明跟日寇遭遇上了,與他們搏鬥,結果被殺害了。

與此同時,另一路由偽保安大隊長藍曉東的保安隊,從溝仔橋暗襲抗日殺敵自衛大隊。守衛溝仔橋的哨兵陳鼻被殺害。

由永芳敖幸率領的日軍潛至建祖祠附近,駐軍連隊哨兵小田喝問道:「是誰?」帶路的漢奸答道:「是自己人,別誤會!」說罷,日寇趁小田沒有防備,立即將小田刺死。駐軍連隊另一名哨兵發覺情況不妙,還來不及開槍,槍支便被日寇搶奪了。那個哨兵大呼道:「敵人來了!」官兵們一聽,迅速登上屋頂向日寇掃射。由於巷道狹窄,駐軍連隊熟悉地形且居高臨下,火力得以充分發揮。而日寇在漆黑中不熟地形,火力難以向目標掃射,故不得不潰退了。

激烈的槍聲驚醒了睡夢中的鄉民,他們立即意識到:日寇又來禍害無辜老百姓了。他們紛紛自發拿起大鐮刀、鋤頭、三刺糾等走出家門參戰。聽到那震耳欲聾的喊殺聲,日寇嚇得倉皇逃向橋仔頭,經河南從東溝至貝灰窯,企圖由海堤後撤回河溪鄉桑田村駐地。

另一路由藍曉東率領的偽保安隊則在我熟悉地形的抗日殺敵自衛大隊的反擊下潰退。其另一路偽保安隊由西臚鄉後埔村來增援的偽軍也被我抗日殺敵自衛大隊小分隊截擊無法進入。日寇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永芳敖幸部隊潰退至後溪時,窮凶極惡的日寇先後屠殺來不及逃避的鄉民陳淑秋、陳應琴、陳良利、陳捷松、陳林豹、陳木水、陳火奴、陳玉盛等人,打傷陳進乾、陳大泉等人。

當西臚鄉響起槍聲時,鳳山殺敵自衛分隊及國軍9連聞訊火速趕來增援,截住永芳敖幸中隊的退路,逼日寇退向老五圍。此處溪港環繞,沒有遮掩物,日寇在黑暗中陷入海邊塭田(爛泥田)中掙扎,這等於是自尋死路。隨着天色接近拂曉,日寇的身軀隱隱約約被我方看得清楚。過了片刻,天已拂曉,國軍557團團長葉伯剛親臨前線督戰,命令黃龍明連擊退由後埔來援的偽軍,形成關門打狗的態勢。在我軍民分路打援、圍擊之下,日寇潛伏在「媽田池」堤壟作垂死掙扎。至五月十六日上午十時左右,除6名敵人逃往桑田據點外,其餘陷入爛泥田中的所有日寇全被我軍民殲滅。這次戰鬥,共擊斃日、偽軍100多名,其中在老圍的永芳敖幸中隊53名,而獲全屍的日寇屍體為49具。

當天,西鳳村村民李炳福、李亞營、李林潔、李敬興等用四艘木船將日寇屍體運往廣東揭陽縣城,運屍船經沿途直到灶浦鄉壇嘴等處時,當地老百姓紛紛涌到河岸觀看,歡慶勝利。五月十七日,運屍船抵達揭陽縣城西門外棉湖鎮電船碼頭拍攝成照片進行展覽,前來參觀者絡繹不絕、人山人海。六月八日,當時的潮陽縣政府給予殺敵有功的西臚抗日殺敵自衛大隊的陳邦憲、陳維楨、陳朝盈、黎榮輝等各記大功一次。當天,時任廣東省第五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專員兼保安司令香翰屏電令潮陽縣給西臚抗日殺敵自衛大隊記大功並撥給彈藥一批。二十四日,有撥給西臚殺敵自衛大隊步槍子彈5000發。另外,潮陽、揭陽各界慰勞現金96000元,贈送錦旗9面以及藥品一批。

西臚人民數次抗日鬥爭的勝利,給潮汕人民以極大的精神力量和深深地鼓舞。它是繼該縣井都鄉古埕村之後又一個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入侵的英雄鄉村,值得大書特書。西臚人民的抗日英名,將永垂青史![1]

行政區劃

西臚鎮現轄區域:陂頭村店後村東潮村東鳳村海田村、後埔村、尖山村、里溪村、龍西村、龍溪村、內峰村(內輋村)、南鳳村、埔尾村、青山村、泉塘村、外峰村(外輋村)、烏石村、烏岩村、西鳳村、興平村、岩前村、洋文村、竹嶺村、波美社區、西二社區、西一社區、竹林社區。

方言

西臚鎮方言以潮汕話為主,客家話主要分布在青山。

社會

西臚鎮是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內占地面積最大的一個鎮,地處榕江下游西岸,依山傍海,土地肥沃,向來是潮汕平原的「魚米之鄉」。區域面積有109.82平方千米(2017年),有人口198359人(2017年)。

新中國建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西臚鎮一派欣欣向榮,在南海灘,已建成8000多畝面積的水產養殖基地,烏耳鰻魚、膏蟹、蓮藕遠銷省內外;小北山上建成375.5公頃水果種植基地,烏穌楊梅、金棱楊桃馳名海內外。

1986年為省工業衛星鎮。該鎮有潮陽市建築中等專業學校。名勝古蹟有烏岩梅峰寺、無水橋、波美古雪岩、竹嶺蓮花院。1969年7月28日遇歷史罕見強颱風襲擊。

潮陽區西臚鎮素有「建築之鄉」的稱譽,2010年全鎮17多萬人口擁有遍布全國各地的建築工程隊近1500多支,民資民力十分雄厚。

經濟

2017年全年完成農業產值6.905億元,占年任務100%;工業產值1.455億元,占年任務100%;固定資產投資額9.67億元,占年任務100%;完成本級工商稅收788萬元,占年任務119%。

三高農業

充分發揮優勢,大力調整優化農業結構,突出發展特色「三高」農業。特色農業初具規模。

在穩住糧食生產的同時,致力引導各村(居)按照「一村一品」的農業發展格局,科學、合理調整生產布局,優化種養結構和品種結構,走宜糧則糧,宜果則果,宜漁則漁,宜養則養的各具特色的「三高」農業發展路子。加大對農業投入,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改善生產環境、引進良種良法、扶持「三高」農業發展,並採取辦點示範,?抓點帶面的措施,落實領導班子掛鈎辦點制度,從資金、技術,服務等方面扶持發展一批專業種養大戶和「三高」農業示範村,推動全鎮特色「三高」農業的發展。一批農業新項目、新品種、新技術得到推廣應用,內烏酥楊梅、內八姜茨、青山筍竹、早柿、西寮草藥、東潮荷蘭豆、沿海水產品、蓮藕等已具有一定規模和知名度,農業經濟逐步朝產業化、規模化生產經營方向發展,「三高」農業規模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所提高,2001年產值達1.58億元,占農業產值的85%。工業企業發展有新起色。針對工業企業發展滯後的實際,加大扶工力度,按「扶優扶強,突出重點」的方針,落實優惠扶持措施,着力扶持培育「龍頭企業」。[2]

扶持企業

鼓勵、支持日本東京電子元件有限公司投資500萬美元,新建廠房,引進生產設備和生產技術,規模化生產手機配件,預計年產值達1.5億元,成為鎮第一家擁有高新技術產品的企業,對全鎮工業企業發展起到積極的帶動作用。建築公司各項管理工作逐步加強,技術力量和資質水平不斷提高,業務不斷擴展,2001年建安量達1.5億元。

建築之鄉

西臚鎮素有「建築之鄉」的稱譽,全鎮擁有遍布全國各地的建築工程隊近1000支,民資民力十分雄厚。所以就算有人提起"西臚"這個名字,印象最深的就是"建築隊伍"了!!!

文化

人文景觀

動人的故事使西臚這個古代的邊陲小鎮聞名遐邇,一批與故事有關的古建築、古詩文、古墓葬也給西臚古鎮增輝添色。其中保存較完好的有始建於唐代的梅峰寺和無水橋,建於宋代的長美岩寺,建於元代的古雪岩寺,建於明代的黃氏宗祠,這些古建築,集石刻、木雕、嵌瓷、泥塑等民間工藝,反映了不同朝代的獨特建築風貌。各處古建築還留下了一批歷代名人學者的古詩文,其中元代詩人陳牧隱有《題鳳山古寨》一詩,詩曰:「保障當年建義旗,鳳山磐石繞陽溪。英雄戰壘今何在?萬古鴉聲對落暉。」明代御史、學者陳大器有《烏岩洞》題詠:「拄杖梯雲烏道斜,石岩深處有僧家。靈根不秘千年跡,留取夭桃一樹花。」有一片古樹林,百年以上的古樹逾千株,其中有植於宋建炎年間的槐蔭樹,植於元代的梅樹,植於清道光年間的鐵樹,千姿百態。有保存完好的宋代名儒、潮州知府黃詹墓,明代御史、學者陳大器墓。這些古建築、古詩文、古樹木、古墓葬給西臚古鎮的傳奇故事披上了神奇的色彩,表現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人文景觀。

人物故事

昔年貧窮落後的西臚鎮,如今已舊貌換新顏。過去這裡的民謠有:「西臚古今名人多,故事一講幾大籮,故事豈能當飯吃,肚子飢餓沒奈何。」這裡滋生出《鐵面按察》、《虎山烽火》、《蘇六娘》、《碧血錢坑》、《楊健生》、《莊山》等許多激動人心的故事,並被編成潮劇、話劇在潮汕地區及東南亞一帶廣泛流傳,西臚古鎮也被譽為「故事之鄉」。

《蘇六娘》

西臚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是和歷代名人和學者分不開的。公元1228年(南宋紹定年),廣西按察使、法學家郭浩任滿,不回福建莆田縣祖家,攜眷到潮陽定居,與大兒子郭琳居西臚泉塘村,郭浩在任期間,秉公執法的事跡在廣西被編成桂劇。郭浩到潮陽定居後,好多傳奇故事在當地廣為流傳,並被編成《鐵面按察》搬上舞台。明代,西臚村青年郭繼春與揭陽縣呂浦村表妹蘇六娘互相愛慕,反抗封建婚姻,蘇六娘被沉江而死,屍體飄至榕江下游,被漁民撈起,安葬於榕江邊白嶼小埔上,蘇六娘的墳墓,20世紀60年代初在學大寨平整耕地時被毀去。郭繼春與蘇六娘相愛的故事,也廣泛流傳,並被編為潮劇《蘇六娘》,還製成電影戲劇片搬上銀幕。

《碧血錢坑》

西臚人陳琴生(公元1886至公元1919年),是中國民主革命先驅者之一,據《潮陽縣誌》記載:「陳琴生追隨孫中山先生革命,先後擔任孫先生秘書、粵軍參謀長、第四軍軍長等要職,1919年,在揭陽縣錢坑寨(今屬揭西縣)銷毀鴉片時被暗算身亡,年僅34歲。」陳琴生犧牲後,他的故事廣為流傳,家喻戶曉,新中國建國前被編成話劇《碧血錢坑》。

《虎山烽火》

1944年,日寇駐在河溪鄉的中隊由中隊長永芳敖幸率領,進犯西臚,西臚民眾群起而攻之,在虎山與日寇激戰,全殲包括永芳敖幸在內的日軍49人,成了轟動潮汕的一次抗日大捷。西臚民眾斗日寇的故事在潮汕各地被廣為傳頌,並被編成語劇《虎山烽火》。

《楊健生》

1969年7月28日,西臚受到強颱風海潮襲擊,公社革委會主任楊健生奮不顧身,帶領群眾抗風搶險,光榮犧牲,年僅39歲。楊健生犧牲後,被省革委會授予「革命烈士」稱號,楊健生在西臚的許多感人故事被傳為佳話,並被編成潮劇《楊健生》,在粵東地區廣為傳播。

《莊山》

莊山(1757至1775年),字鳴國,潮陽西臚東鳳村人。6歲進私塾,業師陳雄恩。莊山聰穎敏學,業師曾於塾中出聯對:「豬食豬母菜」,眾弟子正思索時,莊山對出:「雞啄雞冠花」。業師又出對「雲水清沙」,莊山輒對上「月朗星稀」,業師覺得莊山是個可造就人才,授以庾信鮑照等名家經典著作,莊山皆領悟,詩詞歌賦無所不通,7歲時他就作詩《送業師之鳳城應試》:

繾綣平明送業師,簪花預卜插冠時。銅錢萬選留青象,碧樹千叢望楚枝。7歲童子作出此詩,人皆贊其才華橫溢而稱其為神童。9歲時,莊山的父親因「非罪差」而被官府羈押,莊山即作詩一首呈潮州知府曾公,要求放出父親。曾公不信小小童子能作此詩,即召莊山來府衙,當面要莊山背出所作詩,莊山即背誦如流。曾公又疑此詩是他人代作,即現場測試,先出「李白」要求答對,莊山即對上「楊朱」。曾公又出上聯「蓮出污泥清高清潔稱君子」,莊山脫口而對:「松生峻岭豐葉豐枝封大公。」曾公大喜,即令人放出莊山父親,且收莊山為義子。莊山12歲列弟子員,其年知府曾公向上憲推薦其入童子科,候召試。

莊山寫得一手好小楷,「毫筆落紙細若鏤金,工能本錦。」他能詩詞歌賦,《鳳山文獻錄》輯存他《鳳山十二景詩並序》、《石井岩八景》詩、《春日登高》、《重九登高》、《偶成》、《無題》、《韓江泛舟》、《白蓮》、《淡菊》、《木芙蓉》、《梅花村》詩,又有《夜月》詩30首,現錄其《十五夜月》詩:

流輝美色地鋪霜,水漫無瀾田野光。皎皎形態清明朗,素娥捧鏡出梳妝。

除上面提及的呈詩聯對救父外,莊山經深入搜集,在乾隆四十年編輯成《鳳山文獻錄》,收入自元代至其時的鳳山鄉里郭、張、莊、李、陳諸姓中文人所作詩文一百多篇,且有作者簡介,為整理保護鄉土文化作出貢獻。

莊山在18歲時英年早逝。[3]

教育機構

小學

潮陽區西臚西鳳小學 潮陽區西臚西一小學 潮陽區西臚西二小學 潮陽區西臚泉塘小學

潮陽區西臚竹林小學潮陽區西臚海田小學 潮陽區西臚後埔小學 潮陽區西臚烏石小學

潮陽區西臚東鳳小學 潮陽區西臚西鳳小學 潮陽區西臚南鳳小學 潮陽區波美小學

潮陽區西臚洋文小學 潮陽區西臚店後小學 潮陽區西臚興平小學 潮陽區西臚青山小學

潮陽區西臚埔尾小學 潮陽區西臚西龍小學 潮陽區西臚內輋小學 潮陽區西臚東潮小學

潮陽區西臚龍溪小學 潮陽區西臚里溪小學 潮陽區西臚尖山小學潮陽區西臚外輋小學

潮陽區西臚岩前小學 潮陽區西臚烏岩小學 潮陽區西臚竹嶺小學

中學

潮陽區西臚中學、潮陽區西鳳中學、潮陽區波美初級中學、潮陽區泉塘初級中學、潮陽區青山初級中學、潮陽區四鄉初級中學、潮陽區東鳳初級中學、潮陽區海田初級中學、潮陽區內輋初級中學

中等專業學校

汕頭市潮陽建築職業技術學校

交通

潮揭公路、谷關公路過境。轄:西鳳村、西一、西二、竹林、波美村、海田、後埔、烏石、東鳳村、南鳳、泉塘、陂頭、東潮、竹嶺、洋文、店後、興平、青山、埔尾、龍寮、西寮、內輋、龍溪、里溪、尖山、外輋、岩前、烏岩28個村委會。

地方特產

西臚的土特產也是聞名全世界的,最為出名的要算西臚的烏酥楊梅。楊梅是楊梅科楊梅屬的常綠喬木果樹。其優稀品種烏酥核已有上百年的歷史,相傳清朝末年內輋(潮汕譯音,原字為上中下結構,由「山大車」組成)村農民鄭董株野生楊梅單株選育嫁接繁殖的。烏酥核楊梅屬遲熟種,高產、優質,較運,適應出口,果粒圈套,每公斤60多粒,果實深紫紅色,核小酥化、肉厚質脆、汁多味甜。可食部分占90%以上,可溶性因形物13%左右,每100克果肉含糖12-15克、有機酸0.5-1.8克,還含有鐵、維生素C、鞣酸等,果仁含油40%,適應鮮食。

烏酥核楊梅適應性廣,驚蟄後開花,芒種後採收,熟期一致,成熟期耐濕性強,在多雨的情況下不致大量落果,但花期怕嚴寒雨霧,需肥是較多,產量不穩定,壽命短。

西臚山區果農在長期生產實踐中,根據楊梅的生長發育特性和對環境條件的要求,通過培植;植後三年,選在驚蟄前後的晴朗天氣無東北風日子進行嫁接;加強嫁接後栽培管理,做好水土保持,增施鉀肥等科學用肥法、精細的土壤管理,及時防治病蟲害等技術措施取得豐收。西臚果農掌握了栽培楊梅的可行技術,積累了豐富的栽培經驗。

農科人員也已研究出用「多效唑」促花、「5號疏花劑」疏花及生物保鮮劑保鮮的方法,攻克楊梅生產上大小年結果、花多果小和不耐貯藏運輸的難關,為大力發展名城特產烏酥核楊梅的出口創匯提供有利條件。有人想把這種大又黑的烏酥楊梅移到其他地方耕種,但是全都沒有成功,因為只有西臚的山才能種出這麼好吃的楊梅。

品種最為出名的有:「龍巖」,「普九」,「潮七」等等。

旅遊資源

古雪岩位於廣東省潮陽區波美村

歷史變遷它由天然洞穴和人工建築構成,怪石嶙峋,洞府天成,綠樹成蔭,曲徑通幽。置身岩洞府內,山風習習,似雪冷然,故世稱「古雪岩」。另有一說,是大雄寶殿洞東北側之洞穴石牆上,儘是似雪表層而故名。據波美鄉《增修黃氏宗譜》列傳的記載,早在元至正間(1341-1368)黃氏六傳裔孫、官任廣西提點黃晦翁,曾避亂古雪岩並逝於斯,遂可遙知元代之前該岩已存在。再據光緒甲申《潮陽縣誌》山川的記載,明代進士、官拜浙江提學之潮陽人林大春(別號井丹)少年時期,也曾至岩遊玩。明代鄉賢、出任長汀縣令黃用直作《古雪岩記》。該岩倚山俯視石,天造地設。坐西南向東北,建築面積約1500平方米,是一座三進三天井,兩側廂房有四周通廊的古式梵宇。

古時岩中鐘鼓相聞,梵唄悠揚,香火甚旺。但在歷史長河中,幾經滄桑,遭火燒兵燹之禍。明弘治戊午(1498)科舉人黃用直主持重修。清末圍殲山賊,抗日時期圍殲日寇,解放後的土改事件都使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迨至「文革」時期,在極左思潮衝擊下,宅更為遭殃,被夷為平地,文物損失慘重。

經過多年來的修建,如今殿宇輝煌,亭閣挺秀,蒔花遍地,寺道廣闊,佛像莊嚴,五百羅漢(各高30餘公分,泥塑)形態各異,風格奇特。還將着手籌建玉佛殿、佛教藝術館。相信古雪岩未來會更美好,法炬長明,智燈相續。

景點介紹

古雪岩洞,門口石壁有王蘭若篆書「別有洞天」四大字刻石。步入洞內,曠若堂室。洞頂似綺窗從石縫裡透出陣陣光線。寒冬冷風襲人,故名古雪岩。黑夜蝙蝠飛翔游弋於洞內,洞又名蝙蝠洞。兵亂之年,這裡是波美黃氏族人避難處所:「六世祖晦翁公廣西提點卒於古雪岩內」,「七世祖妣也卒於岩內」(見《龍陂族譜》)。明朝時這裡闢為岩寺,內設大雄寶殿,佛像莊嚴。右為石雕大龜,左為石雕麒麟,洞內山泉汩汩而出,甚為奇妙。徜徉於洞內,偶有蝙蝠掠飛,倍覺幽秘。暑季置身此間,涼風習習,沁人肺腑。

古雪岩可玩奇石,洞外的鷹鼓兩巨古如磐,搔石時用四兩力便可搖動且發響聲,妙不可言。洞外又有木魚石,狀如木魚,叩擊有聲。又有蓮花石、金星石……觀之令人稱奇。在壘壘青石中間,又有不少幽洞,其中的耕布洞傳說昔年有人在洞內織布,打錫洞則是有人在此打錫,有個岩洞裡有石眠床、石腳桶,相傳唐朝大顛祖師曾行腳至此,有的岩洞則置放石桌椅。

建國後為禮佛需要,在古雪岩邊建起一座兩進佛堂,稱圓通寶殿。殿堂內有鑄鐘可觀賞,又有石腳桶,石雕醴泉龍頭的泉水細流如下,頗有意趣。殿堂之外,有明代名儒林大春見過的能結如荔枝大果實的古梅叢,四季楊桃。

岩寺又建成五層的藏經樓、涼台、石徑。信步閒遊,如值僧人做功課,但聞鐘鼓梵音,幽谷 盪。憑欄遠眺,田園錦銹,樓宇新屋,河山美景盡收眼底,教人心曠神怡,撫今追昔,流連忘返。

梅峰寺

梅峰寺位於廣東省潮陽市西臚鎮烏岩村後,故又稱烏岩寺。

據《潮陽縣誌》記載∶「唐大曆初年,福建人陳寶通在西岩寺削髮為僧,拜惠照和尚為師,自號大顛和尚,後在烏岩村創建梅峰寺。」 又據《潮州先賢錄傳》一書記載∶「梅峰寺建於唐代中後期(公元七八九~八二四年),因滿山默林而得名。」可見,梅峰寺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當我們沿着彎曲蜿蜒的環山公路,驅車來到寺前時,頓覺心曠神怡,寺院四周,群峰如黛,怪石嶙峋,清風陣陣,果香撲鼻,景色清幽秀麗。

寺院由天然石洞配置人工建築巧妙構成。前面的大雄寶殿為人工建築,面積約二百平方米,分前後兩廳,兩邊有廂房,建築古樸大方,大雄寶殿歷經一千多年的烽煙戰火,幾經摧殘,歷代都曾維修,至仍保留唐代的建築風格。大雄寶殿後面,有「開天佛祖堂」,這裡是一天然石洞,奇趣的是,進洞的門由二支直立石柱、上面一片大石構成,酷似人工構建,但仔細一看,石柱與山石相連,上面的大石也系天然形成,由大門進佛堂,兩塊岩石交叉蓋頂,岩石交接處有一大孔,透過陽光,似一天然露天小院,小院後面的石洞為「開天佛祖堂」,供奉「開天佛祖」塑像,佛祖塑像慈祥逼真,栩栩如生。佛祖堂「牆壁」和「屋頂」皆為天然岩石,石壁上有唐代碑記石刻,可惜因年代久遠,好多石刻文字模糊不清。梅峰寺有浮雕石刻老母像、佛手印、無水橋、清泉飛渡、地下隧道、織布洞等勝景,石刻老母像刻工精巧,足見潮州地區唐代石雕藝術已十分高超,「佛手印」在石壁上,壁上天生一個人手手印,民間傳說是大顛和尚為試其功力,用手擊石而印下的,清泉飛渡在寺傍山坡,坡前泉水順着怪石飛流而下,蔚成奇觀,地下隧道系天然岩洞,長約二千餘米,可直通山坡背面的內村。

梅峰寺前有一大山坑,山坑上有一無水橋,山坑下面全是怪石自然鋪成。無水橋建於唐代,明嘉靖年間的《潮陽縣誌》記載∶「唐大顛曾居梅峰寺,築石樑架兩山之間,高數丈,稱無水橋。」無水橋在潮汕古建築中不但年代久遠,且因奇特建築聞名海內外。橋為南北走向,全由石塊砌成,分為二孔二墩,橋墩四方形,由方石塊砌成,橋面為十五塊石板鋪砌,石板各長五.五三米,寬○.五六米,橋高十九.三米,建築嚴謹堅固,歷千餘年而巍然不動。而更奇特的是,「無水橋」下的山坑,千餘年來未見滴水,縱使暴雨傾盆,附近山洪暴發,無水橋下的深坑仍然只見坑底怪石,未見水流,此一奇特現象,曾引起有關專家學者關注,據考證,山坑怪石下尚有深坑暗流,山坡泉水從地下暗流流去,暗流深達十餘米,故山洪再大,洪水也不會涌到上面。民間傳說,元末明初,道人何野雲(俗稱虱母仙)曾從無水橋下怪石縫隙處向石下暗流釣魚,常有銀鱗金鯉上鈎。傳說並不可信,但無水橋坑底無水,地下有暗流早在明代已有傳聞。

梅峰寺千年來曾留下了好多名人學士的身影和足跡。明代御史、學者陳大器曾到此處遊覽並賦詩,留有「柱杖梯雲鳥道斜,石岩深處有僧家」的名句。[4]

文物古蹟

紹聰祖祠

紹聰祖祠位於西臚鎮東鳳村(俗稱鳳山莊),始建於公元1929年,祠堂位於鳳山上鳳東側, 坐東北向西南, 占地6000多平方米,有寬埕(小廣場)、池塘;主座占地近900平方米,為三進兩天井雙火巷的標準潮汕雙背劍古民居建築物。紹聰祖祠的光榮史始於1943年之夏。當時,潮汕地區大部淪陷,日寇的鐵蹄迫近西臚。國難當頭,東鳳村人莊漢梁挺身而出。這位30多歲的漢子年青時跟隨過彭湃鬧革命,一身正氣和勇氣,並且有一定的戰鬥經驗。莊漢梁動員鄉紳賣掉公田換來2挺機槍和一批步槍、彈藥,召集本鄉壯丁56名,於1943年8月10日成立「鳳山莊抗日殺敵自衛中隊」,自任中隊長。自衛中隊的隊部及隊員駐地就設在紹聰祖祠。紹聰祖祠的門前寬埕(小廣場)就是軍事訓練基地。自衛隊員經過嚴格的訓練,個個成為「神槍手」和「飛行軍」。2006年5月至2007年9月紹聰祖祠進行修繕;2010年入選汕頭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相關視頻

【航拍系列】西臚鎮--興平社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