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真人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1年2月9日 (二) 13:48 由 善行繁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真人秀(也稱真人實境秀真實電視,Reality Show/TV Reality)一般是指以電視傳媒為介質,通過舉辦某一類別的比賽活動,以從多名參賽者中選取最終獲勝者為目的,同時有着豐富的獎品,可以獲得廣泛的經濟效益的電視節目。[1]

真人秀,尚沒有很規範的定義,多指「由普通人(非演員)在規定的情景中,按照預定的遊戲規則,為了一個明確的目的,做出自己的行動,同時被記錄下來而做成電視節目」,也泛指「由製作者制定規則,由普通人參加與並錄製播出的電視競技遊戲節目」。還有人把它定義為「特定虛擬空間中的真實故事,以全方位,真實的近距離拍攝和以人物為核心的戲劇化的後期剪輯而作成的節目」。

中國電視真人秀節目起步不晚,但是直到2012年才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繁榮」,成為具有普遍意義的社會文化現象。隨着經驗的累積和國外真人秀專家們的指導,越來越多中國真人秀已經開始崛起,並得到國外觀眾的認可。在電視新聞改革乏力和電視劇創作乏善可陳的情況下,真人秀成為主導中國人視覺消費習慣的「中流砥柱」。從表面上看,真人秀節目在2012年的「異軍突起」、2013年的「蔚為大觀」,到2014年的「延續輝煌」是中國的電視從業者面對內容生產領域的種種危機,大膽突破常規、勇於銳意創新的體現。美國有許多著名的真人秀節目如America『s next top model、The apprentice、American idol、Project runway等,韓國的Running man、我們結婚了等都比較火熱,目前我國也引入了大量的真人秀節目。

節目特點

「真」是它的特色。它是非虛構的,它的手段是紀實。非虛構就是一些普通人在一

些普通狀態下的生存狀況,用紀實的手法去反映。如果沒有「真」這一點保證,這就是一個戲劇性的節目,它就沒法跟劇情片去比。劇情片可以比它的結構更精巧,節奏控制得更好。

「人」是它的核心、根本。人性、人格必須成為我們的目的,換句話說,如果一個節目看下來,裡面的人、人性、人格沒有突現出來,沒有被我們記住,沒有對我們產生感染力,這種真人秀它的成功是有限的。

「秀」是指虛構和遊戲。如果說人是它的核心,真是它的特色,秀就是它的手段,所有的真實必須通過虛擬的規則來完成。如果規則沒有掌握好,前面的人性、人格出不來,它的真實空間就得不到展現。這三個環節是環環相扣的。

真人秀有三個特徵:紀實性、衝突性、遊戲性。

真人秀強調實時現場直播,沒有劇本,不是角色扮演,是一種聲稱百分百反映真實的電視節目。真人秀節目迎合了普通人求知慾、獵奇心、八卦、偷窺他人隱私的心理。[2]

淵源發展

節目由來

根據盟軍在希特勒最後藏身的城堡發現的文件和錄音帶中的記錄,從1945年開始,希特勒在一些公共場所設置大銀幕,將電視畫面傳輸到公共銀幕上,就連洗衣店中的家庭主婦也能看得見。此外,民眾可以通過收音機收聽相關講話和節目。

盟軍播放的節目以文藝、體育、教育類為主,其中還包括了一些「真人秀」節目。其中一檔節目名為《家庭歷險記:與德國人的一晚》,這是一款早期的真人秀節目,記錄了一對德國雅利安族年輕夫婦的全部生活,為其他德國公眾做出榜樣。另一檔節目是播放對背叛納粹的人執行死刑的電影。

前黨衛軍軍官科特·施爾梅斯特透露,他們曾拍攝到希特勒的情婦愛娃的一名親屬被前蘇聯紅軍抓獲、並在試圖逃跑時被槍殺的畫面。希特勒的助手海因里希·希姆萊授權拍攝了這些畫面,「希姆萊想讓不同地方的人都看看,柏林到底發生了什麼。」

據德國工程師沃爾特·布魯赫透露,當年他是負責替希特勒宣傳納粹精神的工作人員之一,他曾制訂了一個名為「向德國家庭提供發射機」的計劃,並在柏林和紐倫堡之間鋪設電纜。

發展簡史

關於真人秀的崛起,不得不說一些人類社會的影響。社會有一點病態——我們都同樣戴着虛假的面具生存,同樣的虛偽,同樣的虛假,就如同一套乏味的電視劇,每個人都是這個電視劇的主角。久而久之,人類喜歡窺探,喜歡偷看一個人的另一種生活,於是偷窺成了人類的一種愛好,人類喜歡偷看別人的私生活,而人類同樣恐懼被人偷看,形成了一個怪圈。於是「超級老大哥(big brother)」就這樣產生,將一群相互的陌生人放在一間屋子裡,屋子布滿了攝像頭和攝錄機,全日24小時不停拍攝,並向所有家庭觀眾播放他們一舉一動,這就開創了真人秀的歷史。

隨後,許許多多不同種類的真人秀逐一崛起,例如著名的「倖存者(survivor)」,則將一群相互陌生的美國人流放到一個荒島上生存,按照「魯賓遜漂流記」故事,每星期淘汰一人,直到最後一人可以獲得100萬美元;同樣「飛黃騰達(the apprentice又名「學徒」)」則是兩支由美國著名的商界精英聚集在一起,相互比拼的比賽——目的是可以獲得美國著名的地產大王Donald Trump的青睞加入他的集團工作;「ANTM全美明日超模大賽」,則由美國當紅模特tyrabank主持的真人秀,13個美國少女為了爭取美國明日超模頭銜獲得一間著名的模特公司合約而每星期進行殘酷的淘汰賽。

著名電影——「楚門的世界」就是一個以真人秀為題材的電影,主人翁畢楚門(金凱瑞飾演),就是一直被一個天才導演杜吉斯以記錄形式拍攝着他的一生,楚門一直並不知道自己被人窺探着,他並不知道周圍生活的人,母親、妻子、同事、朋友都只是一些演員,他並不知道自己出生地桃園島只是一個龐大的攝影廠,還一直蒙在鼓裡。全世界的觀眾都觀看着他,收看着這個節目,唯獨楚門並不知情。如導演說,楚門一直不知道自己活在一個虛擬的世界,是因為人容易接受現實。

儘管真人秀種類繁多,可有一個共同點的是——它們接近真實,貼近生活,並滿足了人類偷窺欲,這就是真人秀。真人秀除了重視比賽和遊戲的進行,也重視贊助商的贊助,真人秀會多次出現贊助商的產品,它們會以多種形式存在在真人秀比賽里,從而映入觀眾的視覺,在比賽中不忙推銷產品。

中國電視真人秀節目起步不晚,但是直到2012年才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繁榮」,成為具有普遍意義的社會文化現象。隨着經驗的累積和國外真人秀專家們的指導,越來越多中國真人秀已經開始崛起,並得到國外觀眾的認可。在電視新聞改革乏力和電視劇創作乏善可陳的情況下,真人秀成為主導中國人視覺消費習慣的「中流砥柱」。從表面上看,真人秀節目在2012年的「異軍突起」、2013年的「蔚為大觀」,到2014年的「延續輝煌」是中國的電視從業者面對內容生產領域的種種危機,大膽突破常規、勇於銳意創新的體現。

發展展望

在這個真人秀節目過渡泛濫的時代,一個好的真人秀節目必須要充分把握受眾的需求心理,不斷地創新滿足大家的好奇欲,不能一味地借鑑模仿別人的成果,可以集思廣益,不斷地收集新鮮的idea,讓每一期的真人秀節目都可以讓人感覺到眼前一亮。

節目名單

據不完全統計,除了王牌續集、去撒野等戶外真人秀外,2015年新推出的綜藝節目即達200餘檔;其中,明星真人秀節目依然唱主角。值得一提的是,新節目的花樣包括了秀星媽、唱京劇、當學霸等等。

存在問題

流於形式,原創力低下

中國 本土的真人秀節目原創力低下,並非危言聳聽, 節目主要是對國外成功節目的借鑑和模仿:從經《倖存者》啟蒙而策劃出的《生存大挑戰》系列的野外生存類真人秀開始,我們的真人秀創作就走上了一條以借鑑、模仿為本的道路。比如:中央電視台的遊戲博彩節目《幸運52》基本上是英國的同名版本;益智類節目《開心辭典》則來自英國的《誰想成為百萬富翁》…… 再看地方台:廣東電視台的《生存大挑戰》與CBS的《生存者》有異曲同工之妙;芒果台的《爸爸去哪兒》是引進韓國的《爸爸去哪兒》,浙江衛視的《奔跑吧兄弟》同樣也是引進韓國的Running man,其中許許多多的遊戲方式都是一樣的,創新力極低。但原創力量還很多,比如芒果台的花兒與少年、一年級、奇妙的朋友

對受眾把握不能與時俱進

基於為在傳統文化與道德倫理標準教化下成長的中國觀眾接受心理的考慮,規避是我國真人秀的重要任務。於是國內的真人秀節目形態與西方呈逆向發展:西方室內節目是人性大暴露,國內則全體走進大自然。《走進香格里拉》將重點放在行走與探險,與天地斗而不與人斗,雖名為真人秀卻像一部紀實專題片;拷貝自《閣樓故事》的《完美假期》則在極力淡化窺私色彩的同時,加入了 社會 學家的訪談,將一檔純娛樂節目硬生生做成了一檔「探究中國社會轉型期間的新型人際關係」的准紀錄片—道德與文化就這樣成為真人秀本土化的鐐銬。在「2003中國真人秀論壇」的討論中,央視總編室 研究處的王甫博士提出了有趣的問題:非真人節目,比如電視劇,可以有很壞的人物和行為,真人秀里為什麼就不能有?很顯然,不能有的原因是因為中國電視人對本土受眾的判斷存在兩個基本誤會,第一是觀眾尚不了解真人秀這種娛樂形式,觀眾群還有待培養:第二是,觀眾對歐美真人秀的內容的接受度比較低。可以說,這兩個誤會都是由於對真人秀的收視群把握不夠準確。

揮之不去的紀錄片情意結

中國電視人不遺餘力淡化真人秀的娛樂色彩,固然有出於對中西文化差異的考量,但充溢於心中的紀錄片情意結,也是不可忽視的原因。因此,我們常常看到扣人心弦的「原版」真人秀被克隆成一檔有「中國特色」 的民俗紀錄片—如央視的真人秀《金蘋果》常將外景選擇在一些比較有「文化意蘊」的古鎮,然後玩一些諸如跟老鄉學做風箏、穿越南北古城、製備豆腐宴等遊戲,並在節目中穿插對古鎮文化的探詢等內容。維漢文化傳播公司總經理、《走入香格里拉》的策劃人陳強曾表達過對本土真人秀在深度上有所成就的期望:「《走入香格里拉》與《倖存者》也不同。後者只是一種非常程式化的遊戲,而我們還想把社會學與人類學標本融合進來。」

侵犯隱私

支持者認為,「真人秀」通過真實的電視畫面,展現了人性的真善美;反對者認為,這些節目多報道家庭暴力、婆媳矛盾等社會問題,靠炒作個人隱私吸引觀眾,不尊重當事人的肖像權和名譽權,已經逾越了法律的底線。

有市民認為,電視新聞媒體以新聞的名義侵犯他人隱私,實在不該,「真人秀」在很多時候其實就是靠偷窺別人隱私來滿足觀眾的窺視欲。而針對「真人秀」,有人說有的「真人秀」節目打着創新的幌子,卻熱衷於渲染卑瑣的個人隱私、張揚利己主義,說穿了就是拿無聊當有趣,完全喪失了審美情趣。有律師曾呼籲節目對個人隱私的暴露、人性陰暗面的展現,要謹慎對待,切不可把暴露人性的醜惡,滿足人們的窺視心理作為賣點,在傳媒技術發達的今天,不但容易形成人格扭曲,更助長窺視他人隱私不良社會風氣的抬頭。

「記者有權採訪、記錄發生在公眾場所的事件,特別是具有新聞價值的事件,其中也包括使用偷拍偷錄的採訪方式,如果其中涉及到某個人,並不發生侵害隱私權的問題。」湖南大學法學院教授唐超華認為,對於普通公民而言,偷拍偷錄僅限於遠距離的拍攝,如果對某一個特定的人進行跟蹤拍攝,或者近距離拍攝,以致使某人人物形象特定化,則又另當別論。「而在私人不公開場合(如個人住宅、病房等)的採訪,則要受到較多的限制。」唐超華解釋說,由於隱私具有秘密性的特點,即當事人不願意將自己的言行昭示於眾人,因此,其發生的地點多在秘密場合。在未經他人同意的情況下對他人個人信息進行隱性新聞收集,則有可能構成對他人隱私權的侵害。

社會評價

真實生命

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綜藝部總監田明介紹,「大眾用真實的生活語言、真實的生活情態進入節目當中,節目具有極其巨大的生命力。」不過,有人憂慮,「真人秀」節目走紅屏幕,是否僅是在滿足人們的窺私慾?人們爭相將自己的隱私拿到屏幕上曝光,到底是在反映草根的真實生活,還是一種媒體與各方的聯手炒作?某位情感類節目製片人就曾透露,為提高收視率,有的劇組編造故事,甚至聘請編劇「編」、演員「演」。節目素材大都來自網絡,唯一的標準就是越曲折離奇越好。

為此,廣電總局日前下發一則「整改令」,禁止情感類節目低俗化。「整改令」表示,情感類節目的部分情節有「造假」嫌疑,真情實感有被收視率扭曲的趨勢。

有關人士分析,「整改令」並不是否定「真人秀」,而是在杜絕虛假,杜絕炒作。事實上,並不是越曲折越離奇的故事越受到歡迎,真實才是「真人秀」類節目的生命所在。

如果說窺探心理的滿足是「真人秀」類節目受到歡迎的表層原因,那麼,更深層的原因就在於觀眾能在節目中追尋對主流價值觀的認同。

「如果節目中調解員只管兩邊擺平就是水平,沒有判別是非對錯的話,第二天就有很多觀眾打電話到電視台表達不滿。」尹慶一說,「老百姓心中都有一桿秤。一些道德缺失、卻因社會急劇變化而被漠視的現象,如法律很難認定的第三者現象等,在我們節目中會受到嚴厲批評,老百姓看後就會滿足。觀眾的喜好告訴我們,需要傳播主流價值觀,好的要弘揚,壞的要鞭笞。主流價值觀得到伸張是老百姓根本的情感滿足。」

緩解焦慮

真人秀節目的繁榮是傳統電視工業與急速增長的互聯網視頻行業在內容生產中實現差異化競爭的必由之路。真人秀節目的內容特徵使其高度適應社交媒體環境下電視觀眾「即時分享」的消費需求。相較其他內容類型,真人秀節目與傳統電視播出渠道的關係更為密切,且節目本身製造話題的能力遠遠強於電視劇等其他內容類型,巧妙地滿足了社交媒體時代人們強烈的「即時交流」的欲望,維護了電視作為「儀式性媒介」的基本屬性,順乎民意。

真人秀節目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國人在社會轉型期的普遍焦慮。無論是零門檻的選秀類節目,還是專業色彩較強的表演類節目,儘管有着形態與旨趣的差異,卻殊途同歸地遵循着一套共同的文化邏輯:個體在社會分層中實現自下而上的流動是可以實現的(藉助才藝表演實現夢想),人與人之間由於身份地位的不同而產生的交流樊籬是可以被打破的(選手與導師、觀察員等角色之間的互動模式),以及勤勉的生活態度與崇高的道德品行會最終帶來命運的饋贈(大多數選手的「經歷」)。對於處在社會轉型期中,因環境污染、物價高企和社會不公等現象而處於普遍焦慮狀態的中國人而言,真人秀節目為這些現實的問題提供了一種文本層面的、想象式的解決。在這個意義上,真人秀扮演了「烏托邦」的角色,它堅持不懈地在普通人所能感知到的生活情境中,源源不斷地生產「正能量」。

加強管理

2015年7月22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網站公布了《關於加強真人秀節目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真人秀節目努力轉型升級、改進提高,豐富思想內涵,弘揚真善美,傳遞正能量,實現積極的教育作用和社會意義。

《通知》指出,近年來,電視真人秀節目越來越熱,已經成為電視上星綜合頻道的一個重要節目類型,為廣大觀眾提供了更豐富的收視選擇。大多數電視真人秀節目導向正確、內容健康,受到社會好評。但也有些節目既不攀登正能量的高峰也不觸碰負能量的底線,「有意思」但沒意義,收視率雖高但缺少價值引領,有的甚至傳播錯誤價值觀或流於低俗,引起輿論批評。因此,有必要對一些真人秀節目進行引導和調控,要堅決抵制此類節目的過度娛樂化和低俗化。

《通知》要求,真人秀節目要主動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好真人秀節目的價值引領作用;貼近火熱現實生活,挖掘展示思想文化內涵和社會意義;植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力推動創新創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關注普通群眾,避免過度明星化;堅持健康的格調品位,堅決抵制低俗和過度娛樂化傾向;切實加強管理和調控,引導真人秀節目健康發展。

2018年7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局長、黨組書記聶辰席同志表示要加強內容監管,進一步調控治理綜藝娛樂、歌唱選拔、真人秀節目,堅決治理追星炒星、泛娛樂化和高價片酬問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