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遊牧民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0年7月10日 (五) 18:43 由 Yk200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遊牧民族,以遊牧為主要生活方式的民族。遊牧是指終年隨水草轉移進行遊動放牧的一種粗放的草原畜牧業經營方式。

定義

遊牧是指終年隨水草轉移進行遊動放牧的一種粗放的草原畜牧業經營方式。牧民長期無固定住所,過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生產設備相當簡陋,經營非常粗放,基本處於靠天養草和靠天養畜的落後狀態。遊牧民族指的是以遊牧為主要生活方式的民族。廣義上的遊牧民族指的是居無定所的流浪民族,包括草原民族和海洋民族。

恩格斯「第一次社會大分工」理論的指導意義即在於此。在紛繁複雜的歷史蹤跡中遊牧業從農業中分離出來,而從事遊牧業的人群由部族、部落發展到民族、國家。遊牧從起源到遊牧國家的形成、演化,對於中國乃至世界歷史的發展產生了強烈的衝擊與影響[1]

遊牧文明

遊牧文明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占據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與農耕文明的衝突與融合構成了中國北方邊境歷史的主題之一。但是一直以來中國的史學界都不重視對遊牧文明的研究,認為遊牧文明是一種落後的文明,對中國的歷史和現實的意義與影響都不大。

這種思想也存在與一般人的心中,認為遊牧文明是野蠻落後的,只有農耕文明或工業文明才是發展的方向。於是,我們便看見政府一直不遺餘力地在牧區推廣定居點,並且非常自得地認為這是在造福牧民,卻從來沒有考慮過,遊牧文明在北方大草原上縱橫馳騁了幾千年,為什麼沒有跨掉,反而延續至今,這恰恰是因為遊牧文明與北方草原的生態環境是相適應的。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生態環境與一個民族性格的形成和發展是息息相關的。只有與當地的生態環境能夠非常融洽相處的文明才能長久地延續下去,也可以說,才是成功的文明,而遊牧文明正是這樣一種成功的文明。相對來說,農耕文明儘管更為發達,卻最終將毀掉生存的根基,因而是一種不可持續的文明,也是一種不算很成功的文明。於是在北方草原上,遊牧文明始終占據了主導地位[2]

中國是一個由五十六個民族組成的多民族的國家,眾多的少數民族與漢民族共同譜寫了一部風起雲湧、波瀾壯闊的史詩畫卷。歷史上匈奴鮮卑、羯、氐、羌、契丹、女真等遊牧民族一度在中原建立了政權,經過歷史風雨的洗禮和滌盪,他們一部分西遷、一部份在歷史中消亡,一部份融合入漢族,一部份仍保持了本民族的特徵和習俗,生活在中華民族大家庭當中。

演化歷史

中國歷史上的北方遊牧民族主要由六大部分演化而來:

一:匈奴部分:主體在東漢時期被漢人消滅,剩餘部分西逃往歐洲,與馬扎爾人融合,構成今天的匈牙利人;氐,匈奴一部分,後被漢族融化;羯,匈奴的一部分,公元4世紀滅絕。

二:東胡部分:秦時被匈奴滅亡,之後分成兩大部分:烏桓鮮卑,烏桓被曹魏消滅,鮮卑主體被漢族同化,剩餘的演化為柔然;柔然被突厥擊敗,分化為室韋(蒙古)和契丹;契丹主體被女真族和漢族同化,剩餘的西逃到中亞,與當地人融合,成為中亞人的一部分;蒙古一直生存到現在。

三:突厥部分:有可能是匈奴的一個分支,後滅亡了柔然,其自身的主體被回鶻人和漢族人所滅,剩餘的向西逃竄,形成了今天的土耳其人。

四:通古斯部分:原稱肅慎(商、周時分布於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和長白山一帶),後為女真、滿洲,一直生存到現在,即今天的滿族人。

五:羌藏部分:羌,一直生存到今天;吐蕃也就是今天的藏族,是古代羌族的一部分;党項,羌族的一部分,後被蒙古人滅亡。

六:回鶻:主體由丁零人構成,融入了鐵勒和高車人的一部分,在唐朝時期,將突厥主體滅亡。回鶻生存到現在,即使今天的維吾爾族[3]

四個漢民族王朝的滅亡伴隨着遊牧民族的四次大飛躍:

  第一次飛躍 西晉滅亡,匈奴、氐、羯、鮮卑等遊牧民族開始在中原地區建立起一系列地方割據勢力。

  第二次飛躍 北宋滅亡,金(女真)統一北方,遊牧民族建立起統一整個北方的強大政權,漢族政權已無力反擊。

  第三次飛躍 南宋滅亡,蒙元帝國建立,遊牧民族第一嘗到了做整個中國的主人的滋味。

  第四次飛躍 明王朝滅亡,遊牧民族最終徹底征服了整個中國,實現了他們幾千年來的夢想。

中國的遊牧文明

一、遊牧文明的產生及與草原生態的關係

遊牧文明是在人類早期原始狩獵文明和原始採集文明之後,與農耕文明差不多同時產生的,就其生產方式和生活習慣而言,比農耕文明更接近原始的採集狩獵文明。

最早的原始初民,按一般的考古學觀點起源於非洲大陸,在漫長的地質史時期,由於氣候的改變引起生存環境的變更以及由於生產力的提高,人口壓力的逐漸增加而逐步遷移到其他的大陸,並且由於地理隔絕而逐漸形成了不同的種族和亞人種。

二、 遊牧文明與農耕文明的衝突及其引起的生態破壞

遊牧文明與農耕文明的衝突和融合伴隨着中國古代北方邊境歷史的始終,而這種衝突和融合又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北方邊境的生態環境,反過來,生態環境的變遷又導致了文明的變遷。儘管並沒有多少人意識到這一點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的重要影響,但傳統史學的盲點並不能抹殺這種影響的實際存在[4]。 。

世界遊牧民族

阿拉伯沙漠的閃米特遊牧民族原圖鏈接來自搜狐網 的圖片

在世界歷史發展中有三大遊牧地域是歐洲森林地帶的印歐民族、阿拉伯沙漠的閃米特遊牧民族、中北亞大草原的突厥蒙古遊牧民族以及通古斯漁獵民族[5]

對文明世界衝擊

1、第一次:是公元前18世紀印歐人對文明世界的進犯。

2、第二次:是公元4、5世紀匈奴人、印歐人對文明世界的進犯。

3、第三次:是公元13世紀蒙古對世界文明的進犯。

外星「遊牧民族」漫遊星際

霍金還相信宇宙間存在着漂浮的生命體,成群結隊地游離在星球與星球之間,屬於外星生物的「遊牧民族」。它們可能用猶如行星般大的「收集器」吸收各個星球的輻射能,進而獲得穿越時空的巨大能量。

視頻

遊牧民族相關的視頻

離我們遠去的遊牧民族,迄今最美的紀錄片
柯爾克孜族 - 古代遊牧民族!
極北苦寒之地的遊牧民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