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沙特阿拉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0年1月19日 (日) 17:52 由 Zardweeb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相关视频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王國(英語:Kingdom of Saudi Arabia,阿拉伯語:مملكة عربية سعودية),通稱沙特阿拉伯(Saudi Arabia,台灣譯為沙烏地阿拉伯),簡稱沙特。沙特位於亞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島,東瀕波斯灣,西臨紅海,同約旦、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曼也門、巴林、卡塔爾等國接壤。 沙特是名副其實的「石油王國」,石油儲量和產量均居世界首位,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 [1] 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產國,其海水淡化量占世界總量的21%左右。沙特實行自由經濟政策。麥加是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誕生地,是伊斯蘭教徒朝覲聖地。 [2]

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麥進口國,年均進口約600萬噸。水果自給率達到60%。畜牧業主要有綿羊、山羊、駱駝等。主要農產品有:小麥、玉米、椰棗、柑橘、葡萄、石榴等。沙特的穀物自給率比較低,只有20%多,依靠大量進口才能滿足需求。 [3]

 

沙特阿拉伯的金融體系完善發達,沙特的旅遊業也比較發達。沙特政府鼓勵私有經濟的發展,以減少國家經濟對石油出口的依賴,同時為快速增長的人口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沙特阿拉伯也使用大量外籍勞工。經濟發展以工業為重點,石油和石化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命脈,是主要的經濟來源。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沙特阿拉伯王國 英文名稱 Kingdom of Saudi Arabia
簡 稱 沙特阿拉伯、沙特 所屬洲 亞洲
首 都 利雅得 主要城市 吉達、麥加、麥地那、達曼等
國慶日 9月23日 國 歌 《我們敬愛的國王萬歲》
國家代碼 SAU 官方語言 阿拉伯語
貨 幣 沙特里亞爾 時 區 UTC+3
政治體制 君主專制政體 國家領袖 國王:薩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齊茲
人口數量 3255萬(2017年) 人口密度 15人/平方公里(2016年)[4]
主要民族 阿拉伯人 主要宗教 伊斯蘭教-遜尼派
國土面積 2,250,000平方公里 GDP總計 7824.83億美元(2018年,國際匯率)
人均GDP 23219美元(2018年,國際匯率) 國際電話區號 +966
國際域名縮寫 .sa 道路通行 靠右駕駛
貨 幣 沙特里亞爾(Riyal),1美元=3.75沙特里亞爾 地理最高點 索達山(海拔3,133米)
宗教聖地 麥加、麥地那 主要學府 沙特麥地那大學、沙特國王大學等

歷史沿革

早期文明

阿拉伯民族是指源於阿拉伯半島沙漠、半沙漠地帶和南部也門地區的居民,不論是根據猶太教的《聖經》和伊斯蘭教的《古蘭經》中的記載,都認為他們和猶太人有血緣關係,語言分類中也同屬於閃含語系。原來都是一些分散在阿拉伯半島中的以家族為基礎的部落。 從6世紀後半葉開始,由於埃及的混亂以及拜占廷波斯之間的連年戰爭,使得原先的波斯灣-紅海-尼羅河的商路無法通行,商人們改走更為安全的,通過阿拉伯半島的陸路。地處商路中段,東到波斯灣,西至紅海,北往敘利亞,南通也門的交通樞紐,商業城市麥加因此而變得繁榮起來。

伊斯蘭教的興起

穆斯林認為是在公元610年開始,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開始奉真主之命而在麥加傳播伊斯蘭教。隨着傳教逐漸公開,伊斯蘭教徒先從貧民開始增加,後來甚至一些商業貴族家族成員也加入進來,並引起以倭馬亞家族為核心的麥加統治集團的關注。為了自身的統治利益,倭馬亞等貴族開始對穆罕默德進行迫害。 622年,穆罕默德被迫出走,遷往雅特里布城。雅特里布亦因穆罕默德的到來而改名為麥地那·納比,意為「先知之城」,簡稱麥地那。 到麥地那後,穆罕默德成功地調解了該城原有部落間的各種爭端,建立了更高的威望。待到時機成熟,便將計劃在應用在社會實踐,以麥加的穆斯林遷士和麥地那輔士為基本力量,組建起穆斯林公社烏馬(Umma ),並定製以伊斯蘭教原則定憲章,作為處理內部和外部事物的準則。 627年,穆罕默德以堅守之策,挫敗麥加萬人大軍對麥地那城的圍攻,穆斯林解除了新興政權面臨的軍事威脅。此後,麥地那軍隊愈戰愈強,屢戰屢勝,或通過派遣弟子宣揚伊斯蘭教,聯合周圍各部落,擴大伊斯蘭教的影響,使這個名叫麥地那的伊斯蘭國家成為當時阿拉伯半島上最強大的政治、宗教和軍事力量。 630年初,在半島上的伊斯蘭教勢力日漸鞏固後,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大軍兵臨麥加城下,雙方締結《侯德比耶和約》,兵不血刃下降服了麥加城,居民更主動接受伊斯蘭教,而麥加貴族在宗教上的優越地位也得以保持。

正統哈里發時期

公元632年6月8日,穆罕默德在麥地那逝世。634年,正當兩大帝國因長期互相征伐而國力耗損,人心厭戰之際,奧馬爾一世(634~644年在位)當選第二任哈里發,稱為「真主使者的繼承人的繼承人」,從此開始擔任了穆斯林軍隊的總司令。他指揮將領率領貝都因人為主的穆斯林軍隊進入敘利亞地區,接連擊敗拜占廷軍隊,636年攻陷大馬士革,兩年後進軍耶路撒冷地區;繼而分兵東西兩路,展開全面進攻。東線接連攻破波斯軍隊防線,占領了伊拉克和波斯大部地區;西線繼續連敗拜占廷,順勢占領巴勒斯坦和埃及。 651年,薩珊王朝滅亡,阿拉伯帝國奪得呼羅珊、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等地。帝國西線大軍則繼續攻入北非利比亞的昔蘭尼加。661年,該派刺殺阿里,神權共和時代(正統哈里發時期)結束。

倭馬亞王朝時期

公元661年,倭馬亞家族的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即位哈里發,以大馬士革為首都,建立了倭馬亞王朝。他將哈里發改為世襲,實際上成為了帝國的君主,令當時的阿拉伯社會開始進入鼎盛時代,阿拉伯語成為帝國的官方語言,政府文件必須用阿拉伯語書寫。但同時造成穆斯林社會中不少紛爭,部分穆斯林學者認為此舉長遠來說是弊大於利。 8世紀初,倭馬亞王朝的政權鞏固以後,阿拉伯人開始發動大規模的對外戰爭。在東線、阿拉伯軍隊攻入中亞,占領喀布爾、布哈拉、撒馬爾罕和花拉子模等廣大地區,直至帕米爾高原,與中國唐朝相對峙。另一支東線軍隊向南攻入南亞次大陸的北端,占領印度信德一帶。在北線,倭馬亞王朝曾3次發兵,圍攻拜占廷首都君士坦丁堡。西線的進攻最為猛烈,不僅占領從突尼斯、阿爾及利亞直到摩洛哥的馬格里布地區,還以新皈依伊斯蘭教的北非土著柏柏爾人為主力,於711年跨過直布羅陀海峽,攻入西歐的伊比利亞半島。消滅西哥特王國後,阿拉伯人翻越比利牛斯山脈,攻入西歐法蘭克王國。732年,阿拉伯人在普瓦提埃戰役中失利,停止向西歐內陸的進攻。不過,他們在意大利和法國的地中海沿岸仍頻頻得手。到了8世紀中葉的倭馬亞王朝後期,阿拉伯帝國的版圖西臨大西洋,東至印度河,成為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龐大軍事帝國。

阿拔斯王朝時期

 

747年,阿拔斯的後裔阿布·阿拔斯利用波斯籍釋奴阿布·穆斯林在呼羅珊的力量,聯合什葉派穆斯林,於750年(一說752年)推翻了倭馬亞王朝的統治,建立了阿拔斯王朝。阿拔斯王朝旗幟多為黑色,故中國史書稱該王朝為黑衣大食。 阿拔斯王朝建立之初,大肆捕殺倭馬亞餘黨,殺害了阿布·穆斯林,並殘酷地鎮壓了呼羅珊人民起義。 公元8~9世紀時,帝國政治較為穩定,生產力發展較快,經濟和貿易繁榮,成為帝國的鼎盛時期。此間,帝國的科學文化也獲得許多重要成就,對東西方文化交流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在公元850年帝國人口達到5000萬. 788年,北非摩洛哥又出現了什葉派的伊德里斯王朝。進入9世紀之後,人民起義遍及帝國全境,其中聲勢最為浩大的有巴貝克起義、黑奴起義和卡爾馬特起義。阿拔斯王朝因此國勢日衰。同時,9世紀中葉以後,從中亞來的突厥人逐漸取得權勢。突厥族將領掌握軍權,任意廢立甚至殺害哈里發。哈里發完全成為他們手中的傀儡。 10世紀以後,帝國四分五裂,實際統治區域僅限於巴格達及其周圍地區,名存實亡。由裏海南岸的德萊木人白益第三子阿里於934年占領法爾斯的都城設拉子;945年其弟艾哈邁德進入巴格達,哈里發穆斯台克非成為白益家族的傀儡。各地封建主擁兵割據,獨霸一方。1055年,另一支塞爾柱土克曼人攻陷巴格達,解除了哈里發的政治權力,僅保有宗教首領的地位。

帝國滅亡

塞爾柱土克曼人的到來,使阿拉伯帝國一度出現中興局面。當時,雖然帝國名義上的統治者還是哈里發,但是實權已經旁落到了塞爾柱土克曼的「蘇丹」手中。塞爾柱當權者十分尊重阿拉伯帝國的傳統,基本承襲了帝國以往的各種封建典章制度。帝國又暫時恢復了統一局面。 12世紀末年,中亞新興的花剌子模王朝取代土克曼人,控制了哈里發,但突厥諸邦分立的局面,未有大的改觀。 13世紀初,強大的蒙古帝國開始興起,第一次蒙古西侵就消滅了花剌子模。13世紀中葉,蒙古鐵騎沖入西亞大地。1252年,成吉思汗之孫旭烈兀奉其兄蒙哥汗之命西侵。他率領蒙古軍隊洗劫了波斯、小亞細亞、美索不達米亞和敘利亞,並於1258年摧毀帝國首都巴格達,1260年攻占敘利亞首府大馬士革。阿拉伯帝國滅亡。 1517年,奧斯曼帝國征服了埃及,時任哈里發的穆塔瓦基勒也被俘。1543年,穆塔瓦基勒死去,奧斯曼蘇丹蘇萊曼一世宣布自己繼承哈里發的職位,成為全世界穆斯林的領袖。

沙特建立

沙特阿拉伯始建於1750年的阿拉伯半島中部地區,一個名為穆罕默德·本·沙特(Muhammad bin Saud)的當地國王與一名伊斯蘭改革家穆罕默德·阿卜杜·瓦哈卜(Muhammad Abd Wahhab)一起建立了新的政體。在之後的150多年中,沙特阿拉伯家族的勢力時起時落,為爭奪半島的控制權不斷地與埃及(其實為奧斯曼帝國半獨立的一部分)、奧斯曼帝國發生衝突,並先後兩次失去政權。現代沙特阿拉伯是由國王阿卜杜勒·阿齊茲·本·阿卜杜勒·拉赫曼·阿勒沙特所一手建立的。 1902年阿卜杜勒·阿齊茲(又名伊本·沙特)率領一隊人馬從其家族避難地科威特出發,從敵對的拉希德家族(Rashid)手中一舉奪回利雅得。在1913至1926年間,阿卜杜勒-阿齊茲相繼征服了內志(納季德)和漢志(希賈茲)兩部分領土。 1926年1月8日,阿卜杜勒·阿齊茲成為其統治的領土上的國王。1927年5月20日簽署的《吉達條約》使得沙特阿拉伯正式脫離英國的統治獨立。1932年9月22日,沙特阿拉伯正式宣布統一。1938年3月3日在沙特阿拉伯地底下所發現的石油改變了這個國家的命運。 伊本·沙特國王注意同鄰國結好;整頓行政機構,建立內閣制度,劃一全國行政;引進科學技術,提高農業生產;發展交通、郵電、教育、醫療等公共事業。1933年,把面積93.2萬平方公里的石油開採權租讓給美國加利福尼亞美孚石油公司,期限為66年。該公司於1938年在哈薩的達曼地區發現了大量石油。石油的發現和開採使沙特王國經濟結構逐漸發生了變化。1953年,伊本·沙特去世。沙特(1953~1958,1960~1964在位)、費薩爾(1958~1960,1964~1975在位)、哈立德(1975~1982在位)先後繼任國王。1982年 6月哈立德病逝,法赫德·伊本·阿卜杜勒·阿齊茲繼位。對內鼓勵私人投資發展經濟;對外奉行中立不結盟政策,維護民族獨立,反對霸權主義,主張加強阿拉伯世界和伊斯蘭世界的團結。[5] 2016年10月28日,沙特阿拉伯當選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任期從2017年至2019年。 [6] 2018年6月24日,沙特正式開放女性駕車,全球唯一女性駕車禁令成為歷史。 [7]

自然環境

區域位置

 

沙特阿拉伯位於阿拉伯半島。東瀕波斯灣,西臨紅海,同約旦伊拉克科威特阿聯酋阿曼也門等國接壤,並經法赫德國王大橋與巴林相接。海岸線長2448公里, 領土面積位居世界第十四位。

地形地貌

沙特阿拉伯地勢西高東低。全境大部為高原。西部紅海沿岸為狹長平原,以東為賽拉特山。山地以東地勢逐漸下降,直至東部平原。沙漠廣布,其北部有大內夫得沙漠,南部有魯卜哈利沙漠。

氣候特徵

沙特阿拉伯除西南高原和北方地區屬亞熱帶地中海型氣候外,其他地區均屬熱帶沙漠氣候。夏季炎熱乾燥,最高氣溫可達50℃以上;冬季氣候溫和。年平均降雨不超過200毫米。

自然資源

沙特阿拉伯有金、銀、銅、鐵、鋁土、磷等礦藏。東部波斯灣沿岸陸上與近海的石油和天然氣藏量極豐。魯卜哈利沙漠東部的布賴米綠洲為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曼三國爭議地區。 沙特阿拉伯原油探明儲量363.5億噸,占世界儲量的16%,居世界第二位。天然氣儲量8.2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此外,還擁有金、銅、鐵、錫、鋁、鋅、磷酸鹽等礦藏。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產國,其海水淡化量占世界總量的20%左右。 2005年,水資源以地下水為主。地下水總儲量為36萬億立方米,按用水量計算,地表以下20米深的水源可使用320年左右。沙共有30個海水淡化廠,日產300萬立方米淡化水,占全國飲用水的46%。沙共有184個蓄水池,蓄水能力6.4億立方米。 [8]

行政區劃

政區

全國分為13個省:利雅得省、麥加省、麥地那省、東部省、卡西姆省、哈伊勒省、阿西爾省、巴哈省、塔布克省、北部邊疆省、吉贊省、納季蘭省、焦夫省。省下設一級縣和二級縣,縣下設一級鄉和二級鄉。

首都

沙特阿拉伯首都為利雅得。此外,其夏都為塔伊夫;外交之都為吉達。

國家象徵

國名

沙特阿拉伯王國(Kingdom of Saudi Arabia)。「沙特」取自於沙特阿拉伯王國的創始人伊本·沙特之名。而在阿拉伯語中,沙特是「幸福」的意思,「阿拉伯」則指「沙漠」,意為「幸福的沙漠」。

國旗

沙特阿拉伯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綠色的旗地上寫着伊斯蘭教的清真格言:「萬物非主,唯有安拉;穆罕默德,主之使者」(這是最準確的翻譯)。下方繪有寶刀,象徵聖戰和自衛。綠色象徵和平,是伊斯蘭國家所喜愛的一種吉祥顏色。國旗的顏色和圖案突出地表明了該國的宗教信仰。

 

國徽

呈綠色。由兩把交叉着的寶刀和一顆棗椰樹組成。綠色是伊斯蘭國家的喜愛的顏色。寶刀象徵聖戰和武力,象徵捍衛宗教信仰和保衛祖國的決心和意志;棗椰樹代表農業,象徵沙漠中的綠洲。另外,沙特人民最喜愛棗椰樹,並把它作為捍衛宗教信念的象徵。

國歌

《我們敬愛的國王萬歲》

人口民族

截止2014年,中國在沙特華人華僑數量並無確切數據,估計在3~5萬之間,主要居住在西部的塔伊夫吉達麥加等地。在沙特的華人華僑中,絕大多數為維吾爾族;其次為回族,約1000~2000人;漢族約100人,部分已入外籍。 還有烏孜別克族、柯爾克孜族、哈薩克族等民族。除漢族外,其餘均屬穆斯林,信奉伊斯蘭教。 截止2019年4月,沙特阿拉伯人口3255萬,其中沙特公民約占62%。伊斯蘭教為國教,遜尼派占85%,什葉派占15%

外交

外交政策

沙特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依託政治、宗教影響力及經濟實力,積極參與地區事務。重視發展同美國關係,同時開展多元化外交,加強同巴基斯坦、馬來西亞等亞洲伊斯蘭國家以及中國、日本關係。積極發揮石油大國作用。是二十國集團中唯一的阿拉伯成員。已經同130多個國家建立外交關係。

外交立場

 

伊拉克問題:主張維護伊拉克的獨立、主權、領土完整和阿拉伯屬性。支持伊政治重建進程,希望將各派都納入該進程。支持打擊破壞伊安全與穩定的恐怖活動,認為伊武裝組織的行為不利於伊實現穩定和重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伊內政,呼籲伊周邊各國遵守不干涉伊內部事務的原則。沙在2003年召開的馬德里伊拉克國際捐助會議上捐款10億美元。 巴勒斯坦問題:強調全面、公正解決巴以衝突是實現地區和平的唯一途徑,巴勒斯坦問題的根源是以色列對巴領土的占領。支持中東和平進程,呼籲重啟「路線圖」計劃。要求以從所有阿拉伯被占領土撤軍。2002年阿卜杜拉王儲提出中東和平倡議,並成為同年阿盟首腦會議決議。沙特對2006年巴立法選舉表示歡迎,呼籲國際社會尊重巴人民的選擇和意願,給哈馬斯更多時間調整政策。沙反對孤立哈馬斯政府,反對停止向巴提供援助,反對為哈馬斯政府參與和談預設條件。 伊朗核問題:主張通過對話解決伊核問題。希望伊不發展核武器,與海灣國家一道致力於實現本地區無核化。希望伊遵守《聯合國憲章》,並採取措施增進互信,維護地區安全與穩定。反對對伊朗進行制裁或動武,認為這會給地區帶來災難性後果。願與伊在睦鄰友好、互利合作和互不干涉內政的原則下進一步發展關係。 反恐問題: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認為恐怖主義是一種國際現象,是極端思想的產物,不屬於某一文明、宗教或民族。強調反恐並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消除恐怖主義根源。2005年2月,阿卜杜拉王儲在利雅得國際反恐大會上倡議成立國際反恐中心。 敘黎問題:譴責黎巴嫩前總理哈里里遇刺事件,呼籲黎人民維護國家統一和穩定,通過對話解決分歧,避免分裂。沙為促進敘利亞與國際調查委員會合作積極斡旋,認為在最終調查結束之前不應對敘採取行動。 蘇丹達爾富爾問題:歡迎蘇丹政府為解決達爾富爾問題所採取的行動,強調反對任何對蘇的武力干涉和制裁,希望國際社會給予蘇足夠的時間執行聯合國有關決議,避免使用可能導致問題複雜化的威脅。認為應集中精力解決達爾富爾地區的人道主義危機,支持向該地區派遣維和部隊。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支持建立包括海灣地區在內的中東無核區和無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區,已加入《禁止使用化學武器條約》。要求以色列簽署核不擴散條約,認為以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是中東不穩定因素,國際社會應對以施壓。 國際油價:強調奉行平衡的石油政策,承諾保證石油供應。認為國際油價維持高位的原因並非市場原油短缺,而是煉油能力不足。呼籲主要石油消費國減少石油稅收以使消費者受益。 關於當前黎以、巴以衝突:譴責以色列對黎巴嫩和巴勒斯坦人民的暴力行動,要求國際社會採取行動制止以暴行,強調大國應負起政治責任,促使以和黎真主黨立即實現停火,要求國際社會特別是阿拉伯、伊斯蘭國家向黎人民提供幫助。同時,沙明確宣布要區別不計後果的冒險行為與合法抵抗運動,反對激進組織的「盲動」將阿拉伯世界拖入危險境地。沙國王宣布向黎巴嫩人民捐贈5億美元,向巴勒斯坦人民捐贈2.5億美元,並指示向黎中央銀行存入10億美元,以支持黎經濟。

沙中關係

 

中國和沙特友誼源遠流長。早在公元7世紀,穆罕默德的弟子就曾遠涉重洋來到中國傳播伊斯蘭教。公元15世紀,明朝著名航海家鄭和下西洋時曾到過沙特。 1990年7月21日,中國和沙特建交。 2006年1月,沙特國王阿卜杜拉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中沙兩國簽署能源等領域合作文件。

2006年4月,胡錦濤主席對沙特阿拉伯進行國事訪問。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期間,沙特政府向中國捐贈了5000萬美元的現金和1000萬美元的物資,是所有捐贈國家中捐贈數額最大的,各個阿拉伯國家的王室成員也積極組織捐款、義賣。

2008年6月,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對沙特阿拉伯進行正式訪問,雙方建立了戰略性友好關係。 2009年2月,胡錦濤主席對沙特進行國事訪問。

2012年1月,溫家寶總理對沙特阿拉伯進行正式訪問,兩國發表聯合聲明。 2013年4月,文化部長蔡武率團出席了沙特「傑納第利亞文化遺產節」開幕式暨中國主賓國活動;8月,沙特高教大臣安卡利出席了第二十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開幕式。 2016年1月,兩國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並決定成立中沙高級別聯合委員會。

相關視頻

1、習近平抵達利雅得開始對沙特阿拉伯進行國事訪問

習近平抵達利雅得開始對沙特阿拉伯進行國事訪問

2、沙特阿拉伯國歌

沙特阿拉伯國歌


參考來源

  1. 沙特王子稱《福布斯》低估其財富 宣布正式斷交,中國日報網,2013-3-7
  2. 盤點令人咂舌「土豪」國 ,網易網,2014-11-05
  3. 沙特阿拉伯國家概況 ,外交部網,2019年4月
  4. 沙特阿拉伯 gdp、人口,世界銀行網,2017-07-06
  5. 沙特國王病逝王儲繼位,解放日報網,2005-8-2
  6. 中國等14國當選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中國網,2016年10月29日
  7. 沙特開放女性駕車 全球唯一女性駕車禁令成為歷史,網易網,2018-06-24
  8. 沙特阿拉伯地圖,中國交通網,2014-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