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櫛葉蒿植物

於 2021年6月3日 (四) 20:54 由 羽化飞天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medical}}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栉叶蒿</big> ''' |- |File:栉叶蒿.jpg|缩略图|居中…”)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櫛葉蒿
原圖鏈接櫛葉蒿

中文學名:櫛葉蒿

拉丁學名:Neopallasia petinata (Pall.) Poljak

別 稱:篦齒蒿惡臭蒿粘蒿籽蒿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綱: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亞 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目:桔梗目 Campanulales

科:菊科 Compositae

屬:櫛葉蒿屬 Neopallasia

櫛葉蒿,別名:篦齒蒿、惡臭蒿、粘蒿、籽蒿

菊科櫛葉蒿Neopallasia pectinata (Pall.) Poljak.[Artemisia pectinata Pall.],以地上全草入藥。[1]

目錄

形態特徵

櫛葉蒿一年生草本,高12-40cm。莖自基部分枝,紫色或灰白色,被稠密的白色絹毛。

葉片橢圓形,篦齒狀分裂,松針狀,質堅硬,無毛,無葉柄,羽軸向基部逐漸擴大,莖下部和中部的葉長1.5-3cm,寬0.5-1cm,上部和花序下的葉變短而窄。

頭狀花序無梗或幾無梗,卵球形,長3-4(-5)mm,單生或數個集生於葉腋,多數頭狀花序在小枝或莖中上產排列成緊縮的穗狀或狹圓錐狀;

花托圓錐關突起;外圍的雌花能育,3-4個,狹筒狀,全緣;中內的兩性花9-16個,有4-8個着生於圓錐狀花序托的下部,能育,其餘的生托頂,不育,全部兩性花冠5齒裂。

瘦果在圓錐狀花序托的下部排列成規則的一圈。花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櫛葉蒿的功效與作用

微苦、澀,寒。清利肝膽,消炎止痛。[2]

主治急性黃疸型肝炎,頭痛,頭暈。

用法用量

1~1.5錢,水煎服或研面沖服。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參考資料

  1. 櫛葉蒿 ,中醫世家
  2. 櫛葉蒿 ,寶芝林中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