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寧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2年8月22日 (一) 09:53 由 Tpyleo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寧夏(英語: Ningxia ),全稱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

寧夏行政區劃圖寧夏位於「絲綢之路」上,歷史上曾是東西部交通貿易的重要通道,作為黃河流經的地區,這裡同樣有古老悠久的黃河文明。早在三萬年前,寧夏就已有了人類生息的痕跡,公元1038年,党項族的首領元昊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並形成了獨特的西夏文化。

寧夏,位於北緯35°14~39°23,東經104°17,~107°39,之間,處在中國西部的黃河上游地區。寧夏東鄰陝西省,西部、北部接內蒙古自治區,南部與甘肅省相連。自古以來就是內接中原,西通西域,北連大漠,各民族南來北往頻繁的地區。

寧夏疆域輪廓南北長、東西短。南北相距約456公里(北起石嘴山市頭道坎北2公里的黃河江心,南迄涇源縣六盤山的中嘴梁),東西相距約250公里(西起中衛營盤水車站西南10公里的田澇壩,東到鹽池縣柳樹樑北東2公里處),寧夏是中國面積最小的省區之一,總面積為6.6萬多平方千米。

在中國自然區劃中,寧夏跨東部季風區域和西北乾旱區域,西南靠近青藏高寒區域,大致處在我國三大自然區域的交匯、過渡地帶。在中國國土開發整治的地域劃分上,寧夏位於中部重點開發區的西緣或西部待開發區的東緣,是以山西為中心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和黃河上游水能礦產開發區的組成部分,北部和中部系「三北」防護林建設工程的重點地段,南部屬於黃土高原綜合治理區和「三西」地區的範圍。

寧夏簡介

寧夏,地小而物博,是我國四大灌區和12個商品糧基地之一;糧食和牛奶人均占有量均居全國前列,水產品人均產量居西北地區首位,糧食加工、絨毛皮加工、肉奶製品、葡萄釀酒等逐步形成產業優勢。延年益壽的名貴中藥——枸杞、獨特的賀蘭石和獨一無二的灘羊裘皮是著名的寧夏紅、藍、白「三寶」;寧夏煤炭儲量大、煤種齊全、品質優良,已經探明儲量310億噸,居全國第6位;著名的太西煤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全自治區現有大中型發電廠5座,裝機容量228萬千瓦,人均發電量居全國第2位;世界級油氣田——陝甘寧盆地長慶油氣田的石油、天然氣儲量達7000億立方米,為發展寧夏的石油天然氣工業展示了廣闊的前景。

寧夏,既有漠北邊塞的雄奇,又不乏江南水鄉的靈秀。靈武水洞溝遺址是中華史前文明的縮影,神秘奇特的西夏王陵是大夏國興衰的歷史見證,風光旖旎的沙湖旅遊區是中國35個王牌景點之一,治沙典範——「沙坡頭風景區」受到聯合國的表彰……源遠流長的黃河文化、濃郁的回鄉風情和神秘的西夏文明在寧夏這塊希望的田野上交相輝映,熠熠閃光。


寧夏回族自治區概況

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於1958年,面積6.64萬平方公里,2015年底總人口667.8萬人,其中回族人口占36%,是全國最大的回族聚居區,轄5個地級市,22個縣、市(區)。

自然狀況 寧夏全境海拔1000米以上,地勢南高北低,落差近1000米,呈階梯狀下降。屬典型的大陸性氣候,為溫帶半乾旱區和半濕潤地區,具有春多風沙、夏少酷暑、秋涼較早、冬寒較長、雪雨稀少、日照充足、蒸發強烈等特點,年平均降水量300毫米左右。

地理區劃 在地形上分為三大板塊:一是北部引黃灌區。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譽。二是中部乾旱帶。乾旱少雨,風大沙多,土地貧瘠,生存條件較差。三是南部山區。丘陵溝壑林立,部分地域陰濕高寒,是國家級貧困地區之一。

歷史沿革 寧夏是中華民族遠古文明發祥地之一。境內靈武市「水洞溝遺址」表明,早在3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生息繁衍。公元前3世紀,秦始皇統一六國後, 在此設北地郡,派兵屯墾,興修水利,開創了引黃灌溉的歷史。公元1038年,党項族首領李元昊以寧夏為中心,建立大夏國,故元代以後史稱西夏,定都興慶府 (今銀川市),形成了和宋、遼、金政權三足鼎立189年的局面。元滅西夏後,設寧夏路,始有寧夏之名。明朝設寧夏衛,清代設寧夏府。1929年成 立寧夏省。新中國成立後,1954年寧夏省撤銷併入甘肅。1958年10月25日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

資源優勢 比較而言,寧夏有農業、能源、旅遊等三方面的優勢,開發前景廣闊。一是農業優勢。現有耕地1650萬畝,人均2.8畝,居全國第2位;引黃灌溉790萬畝,是全國12個商品糧生產基地之一;有草場3665萬畝,是全國十大牧區之一。二是能源優勢。年可利用黃河水40億立方米,占分配總量的7%; 已探明煤炭儲量469億噸,居全國第6位,其中寧東煤田探明儲量393億噸,被列為國家14個大型煤炭基地之一;現有大中型火電20座,人均發電量居全國 第1位;探明礦產資源50多種,人均自然資源潛值為全國平均值的163.59%,居全國第5位。三是旅遊優勢。古老的黃河文明,神秘的西夏歷史,雄渾的大漠風光,構成了多姿多彩的旅遊資源。「兩山一河」(賀蘭山、六盤山、黃河)、「兩沙一陵」(沙湖、沙坡頭、西夏王陵)、「兩堡一城」(將台堡、鎮北堡、古長城),體現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展示着獨特的自然風光。「塞上江南·神奇寧夏」的 旅遊品牌日益叫響,吸引着越來越多的中外遊客。

基礎設施全區公路通車裡程近3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44公里,今年底就將實現各市、縣(區)通高速公路的目標。全區基本實現了行政村村村通公路、通電、通電話、通廣播電視。

發展成就近年來,隨着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實施,寧夏經濟社會走上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軌道,經濟增長連續14年超過全國平均增長水平,改革開放不斷向縱深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初見成效,城鄉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較大改善。

2015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911.77億元,同比增長8%,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1個百分點。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19元,增長8.4%;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86元,增長8.2%。2016年第一季度,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08.06億元,同比增長6.9%,高於全國平均水平0.2個百分點。分產業看,一產增加值27.66億元,增長3.7%;二產增加值232.65億元,增長2.9%;三產增加值247.75億元,增長11.4%。

寧夏概述

寧夏回族自治區,為回族聚居地,省會是銀川市,是我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它處在中國西部的黃河上游地區,東鄰陝西省,西部、北部接內蒙古自治區,南部與甘肅省相連。南北相距約456公里,東西相距約250公里,總面積為6.6萬多平方千米。寧夏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位於「絲綢之路」上,歷史上曾是東西部交通貿易的重要通道,作為黃河流經的地區,這裡同樣有古老悠久的黃河文明。早在三萬年前,寧夏就已有了人類生息的痕跡,公元1038年,党項族的首領李元昊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並形成了西夏文化。古今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譽。寧夏也有很多不同於其他地方的特色旅遊景點,被世人稱為「東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富有濃郁西部特色的著名沙漠旅遊區——中衛沙坡頭;有數萬隻鳥在這裡棲居的平羅沙湖;以及適合休閒、消夏避暑、森林探險、科考科普和教學實習的旅遊勝地六盤山風景區等。滑沙、騎駱駝這些都能給遊客帶來非凡的旅遊體驗。

同時,寧夏也是一個多種美食匯聚的好地方,既有中原地區的傳統美食,又有地地道道的清真佳肴。在這裡可以品嘗到不膩不膻的清真菜、清真食品,包括糖醋黃河鯉魚、鴿子魚、清蒸羊羔肉、羊雜碎、羊肉泡饃等;還可以品嘗頗具特色的回族風味小吃,如金錢髮菜、清蒸羊羔肉、涮羊肉、扒駝掌等。[1]

歷史

寧夏位於「絲綢之路」上,處於如此重要的戰略地位,又有黃河流經,孕育了燦爛的古老文明。春秋戰國時期,是羌、戎和匈奴等民族集居地之一。公元前三世紀,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此設北地郡、九原郡,派兵屯墾,興修水利,開創了引黃灌溉的歷史。西漢時期,漢武帝曾兩次巡視寧夏,移民70萬,朝廷大量「募民徙塞下屯耕」大興水利,設定郡。十六國間,為匈奴鐵佛部首領郝連勃勃所建大夏國的領土。進入南北朝時期,寧夏社會日漸穩定,經濟開始恢復。北魏,北周時繼續推行移民興屯,再次得到有效開放,當時就已稱這片塞上灌區為「塞北江南」了。党項族的首領元昊曾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首府為興慶府,就是今天的銀川市,還仿照漢字創建了西夏文字,並形成了獨特的西夏文化。元朝滅西夏後,改名「寧夏」,含有平定西夏、穩定西夏、西夏「安寧」之意。

文化

寧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蘊。秦始皇一統天下的時候,在這裡設置了俊北地,大興水利,漢武時期,這裡進行了大度的移民,安史之亂的時候,玄宗半島蜀地去,太子李亭在這時候登基。絲綢之路從西漢的時候開始開闢出來的,從那時候起就是連接着歐亞陸地的重要交通地點。唐代的時候,大唐盛世的繁榮景象使得絲綢之路比以前發展更為活躍。另外,寧夏是中國的回族之鄉,這裡有很多回族人口,這裡聚集着中國最多的回族人口。他們信仰伊斯蘭教,他們有着獨特的宗教習慣也有着自己與眾不同的生活習俗,這裡的穆斯林非常虔誠,他們每天都會禮拜,無論風雨如何,而且每年都會慶祝開齋節、聖紀節和古爾邦節這三大節日。

信仰

寧夏是回民聚居地,尤其是在吳忠、中衛南部和固原全境回民較多,穆斯林信仰中,「豬肉」是禁忌,餐館大多都是清真的,不吃豬肉。所以不清楚情況的時候,進飯店不應該說豬肉二字。

當然區內還是漢族人數占多數,也有很多漢餐的,而且味道都也不錯。

飲食

寧夏的羊肉是中國最好的之一。吳忠同心、石嘴山黃渠橋的羊肉非常正宗,銀川市內的「國強手抓」和「老毛手抓」,以及解放路上的迎賓樓羊肉火鍋店的羊肉比較歷史悠久,而且迎賓樓的冰點很好吃,銀川人基本都愛吃,很受歡迎。

環境

寧夏和內蒙古、陝西和甘肅接壤,由騰格里沙漠、烏蘭布和沙漠和毛烏素沙地相圍,東南部靠近黃土高原。地形南北狹長,地勢南高北低,西部高差較大,東部起伏較緩。著名的山地有賀蘭山和六盤山。黃河出青銅峽後,塑造了美麗富饒的銀川平原。平原西側,賀蘭山拔地而起,直指蒼穹。東側鄂爾多斯台地,高出平原百餘米,前緣為一陡坎,是寧夏向東突出的靈鹽台地。寧夏回族自治區遠離海洋,深居內陸,蒸發量大,是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南端(固原地區南半部)屬南溫帶半乾旱區,中部(固原地區的北部至鹽池、同心一帶)屬中溫帶半乾旱區,北部(銀川平原)則為中溫帶乾旱區。

民族

寧夏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共有民族35個,4個世居民族,其他的民族都零星分布,沒有村莊,回族由南往北遞減,所有縣都有。滿族聚集在銀川市區,散居青銅峽市、吳忠市利通區。蒙古族在銀川市區,石嘴山市、中衛市也有,但很少。東鄉族全部集中在固原市的海原縣。

旅遊季節

寧夏深居西北內陸高原,屬典型的大陸性半濕潤半乾旱氣候,雨季多集中在6—9月,具有冬寒長,夏暑短,雨雪稀少,氣候乾燥,風大沙多,南寒北暖等特點。

春季(3月-5月):遼闊的馬蘭花大草原草長鶯飛,鳥語花香,藍天、白雲、沙灘、鮮花,勾勒出一幅人間美景。

夏季(6月-8月):由於寧夏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所以夏季基本沒有酷暑,所以來沙湖、賀蘭山等地避避暑也是極好的。

秋季(9月-11月):秋天,草木開始泛黃,接連着黃沙漫漫的大漠,放眼望去,一片金黃燦爛的童話美景,讀過《狼圖騰》的人想必對沙坡頭並不陌生。

冬季(12月-2月):寒冷乾燥、多風少雪,不建議此時出行。

最佳出遊時間

5-10月是寧夏的最佳旅遊時節。夏季的寧夏,生機勃勃沒有東部和南部的暑氣,是避暑觀光的好地方。初秋時節,草木開始泛黃,連接着片片延展着的荒漠,特別宏偉壯觀。

旅遊注意事項

1、入鄉隨俗,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忌諱在回民面前吃豬肉。

2、寧夏沙漠的風速可達六級,在沙漠行走須備防風眼鏡。

3、 寧夏有兩處沙漠區:一為沙坡頭騰格里沙漠區;另一為賀蘭山之西阿拉善左旗的駱駝之鄉。遊客可在此騎駱駝游沙漠,惟須注意駱駝自平地起立時多先立後腿,再起前腿,遊客在駱駝背上容易發生前仰後翻的危險。

4、欲在黃河漂筏,可到中衛沙坡頭。黃河進入中衛平原地段,水流平緩,最適宜乘羊皮筏在黃河作半天漂流遊樂。

5、寧夏地勢較高,患有高血壓、心臟病、氣管炎、哮喘病的人,初到寧夏可能會有頭暈、心跳快、氣短、氣喘等反映,因此,來寧夏的時候最好帶一些防護藥品。

6、寧夏氣候乾燥,有時遊人可能會出現鼻腔干痛、口焦舌燥、皮膚乾裂等症狀,因此,需帶一些常用藥,如油質滴鼻藥水或者藥膏、上清丸、桔梗丸、凡士林或者潤膚膏等。同時注意多喝開水,多吃新鮮蔬菜、水果。

7、秋冬季節到寧夏,最好帶便於穿脫的外套式禦寒服,以免感冒。夏季最好帶遮陽傘、太陽鏡等防曬用具。

8、寧夏地區民用飲用水大多為地下水,水質硬度較高,如果到寧夏,開始可能會胃腸、皮膚不適應,因此,胃腸抵抗力較弱、過敏性體質的人,應攜帶理氣、抗過敏藥物備用。

緊急求助

匪警:110

火警:119

醫療救護:120

交通事故:122

消費者申訴舉報:12315

價格監督舉報:12358

天氣預報台:96121

寧夏公安廳:0951-6136000

寧夏旅遊局:0951-6728008

寧夏旅遊投訴熱線:0951-6723298

視頻

參考文獻

  1. 帶你走進神奇魅力寧夏!  ,個人圖書館,2014-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