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9年10月7日 (一) 21:49 由 乐乐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張輔123 看圖王.jpg
張輔1234.jpg

'[['張輔]]

[[''張輔'']](1375年-1449年),字文弼。河南祥符(今河南省開封市)人。明成祖時大將張玉之子,明代重臣。早年隨父參加靖難之役,累封信安伯、新城侯。後進攻並占領安南,改交阯,受封英國公,予世襲誥券。此後四次平定叛亂。洪熙元年(1425年),掌中軍都督府事務,進太師。宣德元年(1426年),率軍平定朱高煦之亂。明英宗即位後,加號翊連佐理功臣。他歷事四朝,連姻帝室,與三楊等同心輔政,累加光祿大夫、左柱國。正統十四年(1449年),隨明英宗北征,在土木堡之變中陣亡,享年七十五歲,諡號忠烈,追封定興郡王。


人物生平

隨從靖難

[[張輔]]是 靖難名將、河間王 張玉的長子。燕王朱棣起兵時,他隨從父親力戰,任 指揮同知。 建文二年十二月(1401年1月),張玉在東昌戰死,張輔繼承父親職位。隨從朱棣在夾河、藁城、彰德、靈璧等地戰鬥,都立下功勞。隨從入南京後,被封為信安伯,食祿千石,給予世襲 誥券。他的妹妹是皇妃。 丘福、 朱能說張輔父子功勳卓著,不能因為是私親就給很少的賞賜。1405年(永樂三年),張輔進封為新城侯,加 祿米三百石。

首征安南

這時安南的 黎季犛殺害他的國王,自稱 太上皇,立其子黎蒼為帝。自稱原國王之孫的陳天平從 老撾來投奔朝廷,黎季嫠假裝請他回國。朱棣派都督黃中率五千名士卒送他回去,前大理寺卿 薛岩做他的副手,黎季犛在芹站埋伏軍隊,殺死陳天平,薛岩也被殺。朱棣大怒,命成國公朱能為征夷將軍,張輔為右副將軍,率領豐城侯李彬等十八位將軍(《大越史記全書》稱士兵共有八十萬人, 中國學者 郭振鐸、 張笑梅認為可能有誇大),會同左副將軍西平侯 沐晟,分道進討。兵部尚書 劉俊 輔助軍務,邢部尚書 黃福、大理寺卿 陳洽供應糧餉。

1406年(永樂四年)十月,朱能在軍中病逝,張輔取代他統領部眾。從 憑祥進軍,越過坡壘關,望祭安南境內山川,發檄歷數黎季嫠二十條罪狀。進軍攻破隘益、雞陵二關,取道芹站,擊走安南伏兵,抵達新福。沐晟的部隊也從 雲南到來,紮營於白鶴。安南有東、西兩都,依宣、洮、沲、富良四江為險,敵軍沿着江南北兩岸立柵,把船集中在江中,在多邦隘築城,城柵橋艦相連九百餘里,有許多士兵,想據險固守,使張輔的部隊疲勞。張輔從新福移駐三帶州,製造船艦,準備攻隘。正好朱棣得知朱能去世,敕令任張輔為帥,朱棣在敕令中以 李文忠取代開平王常遇春的事情來比喻現狀,並說趁冬季瘴癘未興,應及時滅賊。十二月,張輔推進到富良江北紮營,派驃騎將軍 朱榮在嘉林江擊破敵軍,於是與沐晟合軍進攻多邦城。他裝作要進攻他處,以麻痹敵軍,令都督黃中等率敢死士,每人都持火炬和銅角,在夜間四鼓時分,越過重壕,用雲梯登城。都指揮蔡福 先登,士卒們也紛紛蟻附而上,然後吹響號角,萬炬齊舉,城下軍隊吶喊而進,遂攻進城中。敵軍驅象迎戰。張輔用畫成的獅子蒙在馬上衝擊,再補以神機火器。大象都返身退走,敵軍大為潰敗。張輔軍斬其首領二人,追到伴圓山,將其沿江木柵,俘虜和斬殺無數敵兵。張輔軍進而攻克東都,安撫官民和歸附者,來歸順的人每天以萬計。張輔派別將李彬、陳旭攻取西都,又分兵擊破敵軍的援兵。黎季犛焚燒宮室倉庫後逃到海上,三江州縣都望風而降。

1407年(永樂五年)春,張輔派清遠伯 王友等人渡過注江,攻破籌江、困枚、萬劫、普賴等寨,斬首三萬七千餘級。賊將胡杜聚船在盤灘江上,張輔派降將陳封襲擊趕走了他,將他的船隻全部奪取。於是平定了東潮、諒江等府州。不久,在木丸江擊破黎季犛的 舟師,斬首一萬級,擒獲將校一百餘人,賊人溺死無數。官軍追到膠水縣悶海口而還。在咸子關築城,令都督柳開守衛。過後,賊人由富良江進兵。張輔和沐晟夾岸迎戰,柳升等人率領舟師 橫擊,大破賊兵,斬殺數萬人,江水為之赤紅,張輔軍乘勝窮追。當時天旱,江水淺,敵軍棄船上岸逃走。張輔軍到時,突降大雨,江水上漲,張輔軍遂得全部渡江。五月,到達奇羅海口,抓獲黎季犛和他的兒子黎蒼,以及偽太子諸王將相大臣等人。檻車送入京師,安南平定。計算府州四十八個,縣一百八十個,戶三百一十二萬。訪求陳民的後代,但找不到,便設交趾 布政司,將其土地內屬於朝廷。

自 唐朝滅亡後,交趾淪為蠻服達四百餘年,至此又收入版圖。朱棣為此詔告天下,諸王和百官都奉表祝賀。

受封國公

1408年(永樂六年)夏,張輔整軍回到京師。朱棣論功行賞,在 奉天殿賜宴招待他,並賦寫了《平安南歌》,進封他為 英國公,歲祿三千石,給予世襲 誥券。


再征安南

同年冬,陳氏的舊臣 簡定又叛亂,朱棣命沐晟征討,結果沐晟在生厥江戰敗。

1409年(永樂七年)春,朱棣又命張輔佩征虜將軍印,率軍前往征討。當時簡定已經僭稱越上皇,另立 陳季擴為皇,勢力很大。張輔就叱覽山伐木造船,招來諒江以北那些躲避賊寇的人復業。遂推進到慈廉州,攻破喝門江,攻克廣威州孔目柵。在咸子關遇上賊人,敵軍有船六百餘艘,保衛江東南岸。張輔率陳旭等人用划船迎戰,乘風縱火,擒獲敵軍首領二百餘人,將他們的船隻全部奪取。張輔追到太平海口。敵將阮景異用三百艘船迎戰,張輔軍又大破敵軍。陳季擴於是自稱是陳氏的後代,派使者襲封王位。張輔說:「先前遍找陳王的後人,他都不響應,現在是在欺騙我們。我奉命討賊,不知其他。」於是派朱榮、蔡福等人以步騎兵先出發,張輔率領舟師隨後進軍。以黃江到神投海,會師於清化,再分路進入磊江,在美良山中抓獲了簡定,把他和他的黨羽一起送到京師。八年正月,進而攻擊敵軍餘黨,斬殺數千人,把屍體堆成一堆掩埋,只有陳季擴沒有抓獲。朱棣留下沐晟討伐,召張輔班師。張輔在興和拜見朱棣,受命到 宣府、萬全練兵,督運北征。

當時陳季擴雖然請求投降,但實際上沒有悔改之心,乘張輔一回去,又攻掠如故,沐晟無法控制。交趾人苦於明朝的約束,又多次遭官吏士卒的侵擾,往往起來依附敵軍,乍服乍叛,將帥更加不認真剿寇。

1411年(永樂九年)正月,朱棣還是命張輔和沐晟協同進討。張輔到後,申明軍令。都督黃中素來驕縱,違抗命令。張輔責備他,黃中態度不恭,便把他斬首以服眾。將士們都提心弔膽,再沒人敢不執行命令了。同年七月,張輔在月常江擊破敵帥阮景異,繳獲船隻一百餘艘,生擒敵軍元帥鄧宗稷等人,還捕殺 別部敵軍首領數人。因有 瘴癘而收兵。

1412年(永樂十年)八月,張輔在神投海攻擊敵軍。敵軍有船隻四百餘艘,分為三隊,很是精銳。張輔衝擊其 中堅,敵軍退卻,敵船左右隊齊進,張輔軍與他們相擊殺,殊死力戰。從早上六七點戰到十一點,大破敵軍,擒獲首領七十五人。張輔軍進到乂安府紮營,敵將不斷來降。

1413年(永樂十一年)冬,張輔與沐晟會師 順州,在愛子江與敵軍交戰。敵軍驅象在前而進,張輔告誡士卒,第一箭射落象奴,第二箭射象鼻。大象因此回頭奔走,踐踏自己的部隊。 裨將楊鴻、韓廣、薛聚等人乘勢進兵,矢落如雨,敵軍大敗。擒獲首領五十六人,追到愛母江,全部降服了敵眾。

1414年(永樂十二年)正月,張輔進到政平州。聽說敵軍屯聚在暹蠻、昆蒲等地欄柵中,遂引兵前往。途中要經過懸崖之側的小徑,騎馬無法前進,張輔與將校徒步行走在山箐間,到夜間四鼓時抵達了賊人巢穴,全部擒獲了阮景異、鄧容等人。陳季擴逃到老撾,張輔派指揮師佑率兵索要,攻破老撾三個關口,終於將陳季擴及其妻子兒女抓住,綁送京師,叛亂平息。張輔依照國家制度,將賊人所奪取的占城國的土地,分設升、華、思、義四州,增設衛所,授予投降者官職,留下部隊駐守而還。

1415年(永樂十三年)春,張輔到京,旋即命他為交趾總兵官前往鎮守。而余寇陳月湖等人又作亂,張輔將他們都討平。

1416年(永樂十四年)冬,張輔被召回。張輔一共四征交趾,前後建置州縣以及增設驛傳遞運,規劃得很全面。交趾人所怕的只有張輔,張輔回來一年而黎利又反,朝廷多次遣將征討,都無功。到 宣德年間,柳升敗死, 王通與賊人訂下盟約,倉促引兵而還。朝廷想要放棄交趾,張輔力爭但沒能成功。

位遇尊寵


1425年( 洪熙元年),明仁宗 朱高熾即位後,張輔掌中軍都督府事務,進封為 太師,並 支給二職的俸祿。不久,命張輔所受的太師俸祿到北京倉支給。當時百官的俸米都到南京支取,此舉是給張輔的特恩。朱棣喪期滿二十七日時,朱高熾戴 素冠、穿麻衣臨朝,而群臣都已改為 吉服,只有張輔和大學士 楊士奇穿戴與朱高熾一樣。朱高熾嘆道:「張輔是員武臣,而他知禮則超過了 六卿。」從此更加敬重他。不久命他掌管經筵事務,監修《明太宗實錄》。

1426年( 宣德元年),漢王 朱高煦造反,引誘功臣們做內應,暗中派人夜間去張輔的住所。張輔抓住他報告了宣宗 朱瞻基,查清了漢王造反的證據,便請率兵去攻打他。朱瞻基決定親征,命張輔 扈從。事平之後,給張輔加祿米三百石。張輔威名更高,而久握兵權。1429年(宣德四年), 都御史 顧佐請保全功臣。朱瞻基下詔解除張輔都督府的職務,朝夕在左右侍奉,謀劃軍國重事,進升為 光祿大夫、 左柱國,逢初一和十五上朝。

1436年( 正統元年),明英宗 朱祁鎮即位後,張輔加號翊連佐理功臣,依舊掌 經筵、監修 實錄。

以身死難

王振專權時,文武大臣都對他望風叩拜,只有張輔與他 抗禮。

1449年(正統十四年), 也先入侵時,王振唆使英宗親征,張輔隨行,但不讓他參預軍政。張輔當時年邁,默默不敢作聲。同年, 土木之變時,張輔殉身兵難,享年七十五歲。被追封為定興王, 諡號忠烈。

在明末 黃道周所著的《 廣名將傳》中,張輔位列其中。



縮略圖|[https://baike.baidu.com/pic/%E7%A6%B9/8703489/0/342ac65c1038534345f416ac9313b07eca808800?fr=lemma&ct=single#aid=0&pic=8435e5dde71190ef915d0452ce1b9d16fcfa609d 原圖鏈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