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這是優質條目,請按此取得更多資訊。

周朝諸侯國(楚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0年1月3日 (五) 20:04 由 Keystone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周朝諸侯國之楚國
 

分封君主周文王

國 都 :郢都

建立時間 :公元前1042年

建國之君熊繹

亡國之君春申君

滅亡時間 :公元前223年

史書記載史記清華簡

楚國是先秦羋姓(羋本作幁)周朝諸侯國,戰國七雄之一。亦稱荊。羋姓是所謂「祝融八姓」之一,始祖為季連。季連的後世子孫鬻熊周文王師。

古書記載,鬻熊以下楚君皆以熊為氏,但據出土戰國晚期楚國銅器銘文,楚君名號皆以酓為氏。鬻熊曾孫熊繹僻處荊山(在今湖北南漳、保康一帶),跋涉山林,以事周成王,被封以子男之田,居丹陽(今湖北秭歸),從此立為國家。[1]

據最新出土的《清華簡·楚居》記載,楚人立國之初,在鄀國盜牛祭祀一事[2],說明建國之初的貧弱狀況;經過幾百年發展,楚國在春秋時楚成王之世開始崛起,[3]奄有江漢,不斷兼併周邊各小諸侯國,周天子賜胙,命楚國鎮守中南。 前704年,熊通僭越稱王,是為楚武王楚莊王時,任用虞邱子孫叔敖等賢臣,問鼎中原、邲之戰大敗晉國而稱霸,開創春秋時期楚國最鼎盛的時代。進入戰國,楚悼王任用吳起變法,一時間兵強馬壯,初露稱雄之勢。 楚宣王楚威王時期,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東至大海,南起南嶺,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蘇北部、陝西東南部、山東西南部,幅員廣闊。楚國至此進入了最鼎盛時期。

楚懷王時期攻越國,盡得越國之吳地方,越國因此而分崩離析。但因為懷王用人不當以及秦相張儀欺詐導致國勢漸衰。前223年,秦軍攻破楚都壽春,楚國滅亡。

楚國發展史

楚國起源

西漢史家司馬遷在《史記·楚世家》中記載西周初期楚人領袖熊繹:「當成王之時,舉文、武勤勞之後嗣,而封熊繹於楚蠻,封以子男之田,姓羋氏,居丹陽。」,此一論述認為商末周初,楚先人祝融的後裔從北方遷徙至「丹陽」。這是楚人首次自中原進入湖北省內,也是楚國首次得到周王室的正式承認。

楚人出自黃帝(或以黃帝為先祖的部落集團),這在我國古代重要文獻中都有明確的記載。《史記·楚世家》說: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高陽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史記·五帝本紀》又說:帝顓頊高陽者,黃帝之孫而昌意之子也。

關於楚國國名的來源,「清華簡」公布前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清華簡」公布後,據其中《楚居》一篇對楚先君鬻熊的記載,鬻熊的妻子妣厲生熊麗時難產,剖腹產後妣厲死去,熊麗存活。妣厲死後,巫師用「楚」(荊條)包裹其腹部埋葬。為了紀念她,後人就稱自己的國家為「楚」。[4]

初建南方

鬻熊是羋姓季連部落酋長,在商衰周興時,審時度勢,率族及時投靠周文王受到周王室的重視,給予「子」的封號,臣屬於周[5]。《史記·楚世家》 「周文王之時,季連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 [6] 鬻熊是楚國的最早締造者。楚人後來感念其功,把他與祝融一樣,作為祖先祭祀。

鬻熊死後,其後熊麗、熊狂仍處於周文、武王時期。到熊繹時,周成王(據夏商周斷代工程,為公元前1042-1021年在位 )「舉文、武勤勞之後嗣,而封熊繹於楚蠻,封以子男之田,姓羋姓,居丹陽」。所以有學者以為,此時才有「楚」這個正式的國號兼族名。[7]從鬻熊至熊繹歷代居丹陽後,丹陽就成為楚人立國後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楚人在立國之初鄀國盜牛祭祀一事,與周代典籍《國語》記載的「昔成王盟諸侯於岐陽,楚為荊蠻,置茅蕝,設望表,與鮮卑守燎,故不與盟」[8],相互佐證了羋楚建國之初的貧弱狀況。[9]在這之後,熊繹帶領國人開始了「篳路藍縷」的艱苦創業。楚人初居丹陽,只是彈丸之地,其後,即以此為立足點,向南推進,發展成為雄踞南方的泱泱大國。 [10]

楚人立國後,與中原諸侯一樣,必須按時述職進貢。熊繹攜帶桃弧棘矢等地方特產,涉渡漢水丹江,翻越秦嶺,風塵僕僕,以事天子。楚人除貢桃弧棘矢外,還貢苞茅。在岐陽會盟上,熊繹管理置茅縮酒,並與鮮卑首領一起「守燎」,是無資格參加諸侯盟會的。這一方面說明熊繹地位之低下,另一方面也說明楚國不僅有進貢苞茅的義務,其國君還須親自主管縮酒儀式和「守燎」祭天 [11]

發展之初

楚國建國之初,一方面卑事周王室,一方面「篳路藍縷」,辛勤開發,國家已呈勃興之勢。到周昭王時期(約前1000年),虎方荊楚揚越等部落在廣闊的江漢平原南部開始不安分起來,又毗鄰鄂國曾國東產銅區,有優越的自然生產條件和豐富的礦產資源。然而,商代開闢的南方銅路,到周初又分封漢陽眾多同姓諸侯國如曾國鄖國息國等加以保護,使源源不斷的銅料運到王室的手工業基地。[12] 勢力壯大起來的虎方、荊楚和揚越等部落,必然要和周朝分封諸侯國爭奪銅料,這可從後來周宣王賞賜給晉國的楚公逆鐘銘文得到印證。[13]

西周中期,在江漢地區以南的虎方、荊楚和揚越等部落開始叛亂,周昭王三征楚地,迅速掃平叛亂,並獲得大量青銅器。周昭王取得南征勝利。凱旋迴師渡漢水時,因攜帶俘獲的大量青銅,導致橋樑垮塌,墜入水中,死於漢水之濱。這就是所謂的「昭王南征而不復[14]

周穆王西征時,東土的徐偃王聯合徐奄諸部乘機發動叛亂,舉兵伐周。楚國聽從周天子號令,與其諸候國一起出兵攻打徐偃諸部,徐偃王敗亡。 [28] 熊繹下傳四代至熊渠時,楚國已鞏固了自己的根據地,開始向周圍地區開拓。周夷王時,各諸侯開始輕慢周天子,而楚君熊渠在江漢一帶的民心和威望很高,遂興兵伐庸,楊越,至於鄂。[15]並立長子康為句亶王,中子紅為鄂王,少子執疵為越章王

周厲王時,為強化國家機器,壟斷國家資源,對周邊地區,不斷攻伐,荊楚亦不例外。熊渠為了保存實力,避免與周王朝正面衝突,於是自動去其王位,取消對兒子的分封,繼續臣服於周。熊渠的這一方針,對後來楚國國君影響很大,奠定了後來楚國立足於江漢、爭霸中原的戰略基礎。

西周末,周宣王時期,任命元老重臣方叔為將,率領大軍,兵車三千征伐楚國,史稱方叔伐楚,戰事勢如破竹,「執訊獲丑」,[16]多有擒獲,戰利品中包括楚國宗廟青銅重器「俘金」。[17] 西周時出土的楚國青銅器,僅有8件楚公逆鐘,是楚國國君祭祀先祖的宗廟重器,被周宣王轉賜給晉穆侯。[18]

中原爭霸

熊通之子楚文王定都於,此後為擴充領域,楚國與其他諸侯國經常發生戰事。楚成王時,楚在令尹子文的治理下更顯強盛。楚成王四十年(前632年)晉楚城濮之戰,楚大敗,晉師「三日館穀」,向周天子獻楚捷「駟介百乘、徒兵千」,但是此戰並未損耗楚國實力,楚中軍全身而退,楚國仍然不斷向中原小國擴張勢力,陳、蔡、許、鄭並未一面倒向晉國,比如陳國仍然一直向楚國進貢,此戰後過了幾年,楚穆王又開始北上擴張勢力。

楚穆王十二年(前613年),楚穆王卒,子熊旅立,是為楚莊王。莊王即位三年,不出號令,日夜為樂,[19]。三年後改革朝政,攻滅庸國,開始爭霸戰爭。楚莊王八年(前606年)春,楚莊王親領大軍北上,以「勤王」名義攻打陸渾之戎,至於洛水,直抵周天子都城洛邑附近,在周王室邊境陳兵示威。周定王惶恐不安,派周大夫王孫滿慰勞楚莊王。楚莊王在接見王孫滿時,問九鼎之大小、輕重。九鼎是天子權力的標誌。楚莊王問九鼎,意在「示欲逼周取天下」,由自己取而代之。王孫滿見楚國國勢熾盛,只得委婉地答道:「在德不在鼎。……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楚莊王一方面以「楚國折釣之喙,足以為九鼎」表示實力;另一方面也意識到條件還不成熟,便退兵了。[20]楚莊王十七年(前597年),楚圍鄭國,迫鄭降,晉國派兵救鄭,兩軍於邲會戰,晉軍大敗。此戰後,楚莊王欲將晉軍的屍體堆積在黃河邊,築成「京觀」,被大臣勸止,成為成語「止戈為武」的由來。此後,陳、蔡、許、鄭俱從楚。楚莊王二十年(前594年),楚圍宋,宋告急於晉,晉不能救,宋遂與楚言和,尊楚。這時中原各國除晉、齊、魯之外,盡尊楚莊王為霸主,確立了楚莊王在春秋五霸的歷史地位。史載,透過戰事,楚國先後吞併了四十五個較弱小的諸侯國。邲之戰後,楚莊王稱霸中原,但是晉國國勢猶不可忽視,楚、晉、齊、秦這東南西北四大國圍繞中原小國進貢的爭霸戰爭,暫時讓楚國獲得優勢。

楚共王十六年(前575年)鄢陵之戰,楚國被晉國擊敗,此戰只是暫時阻擋了楚國北上的勢頭。楚康王三年(前557年)晉國在湛阪之戰再次擊敗楚國,攻到楚國方城之外(今河南方城至泌陽間)。

此後,晉國內亂,轉而扶持吳國對抗楚國。中原諸小國,苦於連年戰爭,期盼和平,於是宋國的向戎多方奔走,約合晉楚兩國,並會同各諸侯國召開了盛大的弭兵之會,"弭兵"是停止戰爭的意思。楚康王十四年(前546年),弭兵之會在宋國舉行。等14國參加了會議。會議決定:晉國和楚國共為盟主,各國共訂盟約,不再打仗;除齊、秦外,各國都要向晉楚兩國同樣朝貢。弭兵之會的結果是晉楚兩國平分中原霸權。

受挫於吳

王子圍篡位自立,是為楚靈王。楚靈王連年窮兵黷武、對外擴張不止,幾度大規模地對吳國用兵,結果還是無功而罷[21]

楚平王即位後,一反楚靈王之所為,採取休養生息的政策。楚平王「息民五年」後,政局日趨穩定,國勢亦漸恢復,即可向外圖謀進取時,卻因貪戀女色,重用佞臣,從而把楚國引向歧途。楚平王一反常態,忠奸不分,聽信佞臣費無極,殺忠臣伍奢伍尚,迫使伍子胥出逃,對屬國問題又未妥善處理。

楚昭王十年(前506年),吳王闔閭伍子胥孫武率軍攻打楚國,在史上著名的柏舉之戰中以少勝多大敗楚軍,吳軍五戰五勝攻入入都,楚幾乎覆亡。這時越王勾踐趁機攻打吳國,秦國也出兵幫助楚國,在這樣形勢下,楚將子西率領楚軍回擊吳軍,接連取得勝利,楚國才得以光復[22]

重拾霸業

楚惠王即位後,各國形勢繼續出現新的變化。吳國越國打敗,無力與楚國爭霸。楚國又先後滅掉杞國莒國,西面與秦國修好,東面壓制衰敗的越國,積極向東擴展領土。使楚國重又復強,以大國強國的地位步入戰國的行列,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到了楚悼王(前401年)的時候,各國有爭霸立威變成了更現實的攻城掠地,許多小國被大國吞併,楚悼王不得不尋找出路,正在此危殆之際,在魏國協助李悝改革、抗秦有功的吳起來到了楚國。由於吳起在魏國政績卓著,軍功赫赫,所以一到楚國,就受到楚悼王的重用。先任為宛(今河南南陽市)守,防禦韓、魏。一年以後,晉升為令尹,主持變法。

然後,吳起變法並沒有徹底改變楚國,由於楚悼王薨逝,楚國舊勢力將吳起處死,轟轟烈烈的吳起變法就此夭折[23]

因為吳起變法失敗,七十餘家宗親權貴遭到誅戮,楚國一時空虛,政局顯然也動盪不安。楚肅王為了穩定統治,對外妥協退讓,未主動出擊。

楚宣王為擴展地域,亦乘秦、魏激戰之機將勢力發展到巴、蜀,又乘魏與趙、齊大戰,攻占魏國領地,與趙、齊盟好,此時楚國已跨入強國之列。

楚威王七年(前333年)徐州之戰的同時,又發生了越、楚之戰。在楚國有力的打擊下,越國已亡,吳越之地盡為楚國所占有。楚宣、威王統治四十年,勵精圖治,對外利用矛盾,伺機出擊,使楚國在戰國中前期成為雄踞大江南北一泱泱大國[24]

秦國滅楚

楚威王十一年(前329年),齊楚結盟,秦惠文王張儀商量對策。張儀自告奮勇,前往楚國遊說,以獻商於之地六百里為條件,要楚懷王「閉關絕齊」 ,待楚、齊絕交後,張儀只承認獻地六里。楚懷王見受到欺詐,惱怒至極,舉兵伐秦,結果慘敗,這就是中國古代史上著名的張儀詐楚事件[25]

楚懷王十七年(前312年),楚、秦間的大戰全面展開,秦大勝,斬首八萬。又攻楚之漢中,取地六百里,仿楚制,亦設置漢中郡。楚懷王十八年(前311年),秦又攻楚,攻取了召陵,楚國無力還擊。 楚懷王三十年(前299年),楚懷王被秦昭襄王騙去秦國,客死咸陽,楚國國勢迅速衰弱[26]

楚頃襄王時代,秦國多次伐楚,拔西陵、巫、黔中等地,於公元前278年攻入楚都郢城,燒毀了楚王族的夷陵屈原聞訊投河自盡。楚頃襄王遷都於陳(今河南省淮陽縣),聚集了東境的十多萬兵力,成功收復之前被攻陷的十五座城池,以此來抵禦秦國。

前263年,楚考烈王繼位,任用春申君為令尹,春申君派兵助趙國解邯鄲之圍,又領兵滅魯國,楚國一度復興。但前241年,春申君組織東方國家最後一次合縱,但被秦軍所敗,楚考烈王怕秦國報復,再次遷都至更東面的壽春。前238年,楚考烈王死後,春申君門客李園發動政變殺害春申君,楚國國力更加一蹶不振。

秦王政親政後,知楚將項燕擅戰,先遣李信為將,領二十萬兵馬,想要消滅楚國,敗,被入兩壁,殺七都尉。再遣老將王翦,統秦師六十萬,相持一年,前223年,大敗楚軍,俘虜楚君負。項燕扶持的熊啟也很快被俘殺,楚國滅亡[27]

視頻

被稱為南蠻的楚國,是如何一步步的壓倒晉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的

楚國八百年第上

楚國八百年第下

參考資料

  1.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簡述——春秋戰國時代. 簡書. 2019-05-10 [2019-12-26] (中文). 
  2. 楚世家第十,國學網
  3. 楚世家第十,國學網
  4. 清華簡揭示楚國名稱由來,中國文明網,2012-03-18
  5. 《史記·周本紀》記載:「士以此多歸之。伯夷、叔齊在孤竹,聞西伯善養老,盍往歸之。太顛、閎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往歸之。」
  6. 《史記·楚世家第十》:周文王之時,季連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
  7. 張正明.《楚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87
  8. 《國語▪晉語》「昔成王盟諸侯於岐陽,楚為荊蠻,置茅蕝,設望表,與鮮卑守燎,故不與盟。」
  9. 清華簡《楚居》篇-「至酓繹,與屈紃,思鄀嗌,卜徙於夷屯,為楩室。室既成,無以內之,乃竊鄀人之犝以祭。懼其主,夜而內屍,抵今曰夕,夕必夜。」
  10. 商周時期楚國的建立與發展,國學網
  11. 黃斌,劉厚生,李大鈞主編. 慕容燕國史話[M]. 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6:02
  12. 《竹書紀年》:「(帝癸)二十一年,商師征有洛,克之。遂征荊,荊降。」
  13. 尹弘兵 | 地理學與考古學視野下的昭王南征(上),搜狐網,2017-08-09
  14. 《呂氏春秋·季夏紀》記載「周昭王親將征荊。辛餘靡長且多力,為王右。還反涉漢,梁敗,王及蔡公抎於漢中。辛餘靡振王北濟,又反振蔡公。周公乃侯之於西翟,實為長公。」
  15. 《史記·楚世家》:周夷王之時,王室微,諸侯或不朝,相伐。熊渠甚得江漢間民和,乃興兵伐庸、揚粵,至於鄂。
  16. 《詩經·小雅·采芑》「蠢爾蠻荊,大邦為仇。方叔元老,克壯其猶。方叔率止,執訊獲丑。」
  17. 《毛詩正義·卷十二》正義曰:上章未言所伐之國,故於此本之。言我所伐者,乃蠢蠢爾不遜 之蠻荊,不遜王命,侵伐鄰國,動為寇害,與大邦為讎怨。列國之大,尚到讎怨,其傍小國, 侵害多矣,故我方叔,天子之大老,能光大其軍謀之道以討之。既得克勝,方叔乃率其士眾, 執其可言問、所獲敵人之眾以還歸也。方叔士眾所乘戎車,嘽嘽然眾,焞焞然盛,如霆之發, 如雷之聲可畏。言方叔善於用眾,雖久不勞也。如此明信之方叔,其功大矣。昔日共吉甫己征 玁狁之國,今又特往征伐蠻荊,皆使之來服於宣王之威,言其每有大功也。毛為「猶,道」, 鄭以為「猶,謀也」,軍之道亦謀也。
  18. 《詩經·鄭玄箋》:「方叔先與吉甫征伐玁狁,今特往伐蠻荊,皆使來服於宣王之威,美其功之多也。」
  19. 楚莊王立威定霸,國學網
  20. 《史記·楚世家》:八年,伐陸渾戎,遂至洛,觀兵於周郊。周定王使王孫滿勞楚王。楚王問鼎小大輕重,對曰:「在德不在鼎。」莊王曰:「子無阻九鼎!楚國折鈎之喙,足以為九鼎。」王孫滿曰:「嗚呼!君王其忘之乎?昔虞夏之盛,遠方皆至,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桀有亂德,鼎遷於殷,載祀六百。殷紂暴虐,鼎遷於周。德之休明,雖小必重;其奸回昏亂,雖大必輕。昔成王定鼎於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楚王乃歸。
  21. 吳破郢與春秋末楚國的復興,國學導航
  22. 戰國初楚國的內外形勢與吳起變法,國學導航
  23. 戰國初楚國的內外形勢與吳起變法,國學導航
  24. 楚宣、威王統治時期楚國的鼎盛,國學導航
  25. 張儀詐割地,國學大師
  26. 秦昭王繼位不久後扣留楚懷王是怎麼回事? ,搜狐,2018-04-19
  27. 歷史故事——秦國滅楚,搜狐,2018-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