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佛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9年10月4日 (五) 10:31 由 Sdrgtzp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added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using HotCat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佛山(廣東省地級市)

佛山市原圖鏈接

簡介

佛山,簡稱禪,廣東省第三大城市 ,省轄市,位於廣東省中部,地處珠三角腹地,東接廣州,南鄰中山,歷史上是中國天下四聚、四大名鎮之一,如今發展為中國先進制造業基地、廣東重要的製造業中心並創造其獨特的佛山模式 使佛山製造響譽海內外。佛山與廣州地緣相連、歷史相承、文化同源,是廣佛都市圈、廣佛肇經濟圈、珠三角經濟圈、粵桂黔高鐵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廣東省經濟發展中處於領先地位。

佛山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中國龍舟龍獅文化名城 。是粵劇的發源地,嶺南文化分支廣府文化發源地和興盛地之一,崇文尚武彰顯佛山精神。

佛山享有全國文明城市、世界美食之都、品牌之都、最具浪漫城市等美譽。

佛山現轄禪城區、南海區、順德區、高明區和三水區,全市總面積3797.7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35.06萬人,其中戶籍人口385.61萬人。

2017年,佛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550億元,在全國大中城市中排第16位;工業總產值2.4萬億元,排名全國第6。據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佛山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位居第11位。[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佛山市

面積:3875平方公里

外文名稱:Foshan,Fatshan

人口:720萬(2013年常住)

別名:禪城

佛山市原圖鏈接

方言:粵語-廣府片-佛山話

行政區類別:地級市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所屬地區:廣東省

著名景點:祖廟、西樵山、長鹿農莊、嶺南天地、史盧比主題公園、南風古灶

下轄地區:禪城區、南海區、高明區、三水區、順德區

機場:佛山沙堤機場

政府駐地:禪城區嶺南大道14號市府大院

火車站:佛山站、三水站、三水南站

電話區號:0757

車牌代碼:粵E、粵X、粵Y

郵政區碼:528000

地理位置:廣東省中部,珠江三角洲北部

行政代碼:440600

大學: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廣東東軟學院、廣東職業技術學院

市花:白蘭花

佛山座右銘:勤勞、務實、敢為天下先

簡稱:禪

魅力佛山

佛山市原圖鏈接

佛山,底蘊深厚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佛山古稱季華鄉,「肇跡於晉,得名於唐」,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鄉人在城內塔坡崗挖掘出三尊佛像,以為是佛家之地,遂立石榜改季華鄉為「佛山」,迄今有1390年的城市得名史。

自古工商業繁榮。唐宋年間,佛山的手工業、商業已十分繁榮。至明清時,更是發展成商賈雲集、工商業發達的嶺南重鎮,與湖北漢口鎮、江西景德鎮、河南朱仙鎮並稱全國「四大名鎮」,與北京、漢口、蘇州並稱天下「四大聚」,陶瓷、紡織、鑄造、醫藥四大行業鼎盛南國,是我國「廣貨」和「北貨」的著名集散地。清末,佛山得風氣之先,成為我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源地之一,誕生了中國第一家新式繅絲廠和第一家火柴廠。

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佛山是嶺南文化的發源地之一,素有陶藝之鄉、武術之鄉、美食之鄉、粵劇之鄉、嶺南成藥之鄉、獅藝之鄉等美譽,形成了行通濟、佛山秋色、扒龍舟等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1994年,國務院公布佛山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佛山是陶藝之鄉,自古有「石灣瓦,甲天下」的美譽,建於明代正德年間的南風古灶,是世界現存最古老的活態陶瓷柴燒龍窯,薪火相傳至今500多年,被譽為「陶瓷活化石」。

佛山是武術之鄉,是中國南派武術的主要發源地,世界上廣泛流行的蔡李佛拳、洪拳、詠春拳等發端均與佛山有不解的淵源。著名武術大師黃飛鴻,詠春宗師梁贊、葉問,影視武打明星李小龍等祖籍及師承亦在佛山。2004年,佛山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全國唯一的「武術之城」稱號。

佛山是美食之鄉,是粵菜發源地之一,民間素有「食在廣州,廚出鳳城(順德區大良街道別稱)」的美譽,被中國烹飪協會命名為「中國粵菜美食名城」。201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順德區「世界美食之都」稱號。

佛山是粵劇之鄉,是「南國紅豆」粵劇的發源地,誕生了粵劇藝人的代稱——「紅船子弟」和粵劇最早的戲行組織——瓊花會館。2013年,南海區榮膺「中國曲藝之鄉」稱號。

佛山是嶺南成藥之鄉,古方正藥歷史有400餘年,產品種類齊全,湧現出了「黃祥華」如意油、「馮了性」藥酒、「源吉林」甘和茶等一批老字號名藥。

佛山是獅藝之鄉,是南獅的發源地,是首個「中國龍獅龍舟運動名城」。禪城區是「中國龍獅運動之鄉」,南海區西樵鎮是全國唯一的「中國龍獅名鎮」。佛山是典型的嶺南水鄉,水網發達,自古「扒龍舟」這一民俗活動興盛並延續至今。順德區是「全國龍舟之鄉」,多次代表國家和廣東省參加世界、全國性比賽,成績優異。

正月十六「行通濟」的民俗始於明末,盛於清乾隆年間,延續至今依然興盛,並被賦予慈善等現代元素,每年吸引數十萬群眾參加,祈求新年平安、順利。

佛山秋色是秋季農業豐收之時,佛山民間舉行的慶祝遊行民俗活動,包括表演藝術和手工藝術兩大類,分成車色、馬色、飄色、地色、水色、燈色、景色共七色。

人文薈萃,才俊輩出。唐宋以來廣東出過9個狀元,佛山占5個,明清時為「氣標兩廣的人文之邦」。近代以來,孕育了維新運動領袖康有為,政治活動家張蔭桓、戴鴻慈、譚平山、何香凝、羅登賢、鄧培,民族實業家陳啟沅、簡照南、簡玉階,科學家詹天佑、鄒伯奇,文學家吳趼人,粵劇名伶薛覺先、馬師曾,武術名家梁贊、黃飛鴻、葉問、李小龍,名醫李廣海,能工巧匠黃炳、陳渭岩、劉傳,第一位華人牧師梁發等傑出人物。

佛山,中國重要的製造業基地

佛山市原圖鏈接

勤勞重信、善抓機遇的佛山人堅持謀實業、做實業、興實業,將佛山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全球重要的製造業基地。2017年,佛山三次產業增加值占比為1.5:58.4:40.1,製造業主導地位明顯。現有超千億元企業2家、超百億元企業18家。美的、碧桂園、格蘭仕、利泰、聯塑、海天、興海等7家佛山民營企業入圍「2017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美的、碧桂園躋身福布斯「世界企業500強」。

製造業基礎雄厚、實力強勁。佛山堅持製造業立市、製造業興市,是中財辦和國家發改委確定的全國唯一的製造業轉型升級綜合改革試點城市。佛山工業體系較為健全,涵蓋了幾乎所有製造業行業,家電、家具、陶瓷、機械裝備、金屬加工等傳統行業優勢突出,光電、新材料、生物製藥、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當前正着力建設中國製造業一線城市,大力發展現代優勢產業集群,力爭通過若干年努力,把智能裝備及機器人、智能家電、新能源汽車等產業打造成世界級的先進制造業集群。

民營經濟是佛山經濟的中流砥柱。佛山是全國民營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民營市場主體51.25萬戶,占全市市場主體總數的82.94%,民營工業對全市工業增長貢獻率81.6%。改革開放40年來,佛山民營經濟蓬勃發展,湧現出了一大批民營骨幹企業,也不乏各細分行業的「單打冠軍」。佛山民營企業根植性穩定性較強,有力支撐了佛山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區、鎮(街道)是佛山經濟發展主戰場。原廣東「四小虎」中,有順德、南海「兩小虎」在佛山。多年來,佛山堅持分權化的經濟發展和行政管理模式,大力推動財力、資源和管理權限向基層下沉,基層活力動力較足。2017年,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排名中,佛山五個區均位列前50強,其中順德、南海區分列第1、第2位。在全市32個鎮(街道)中,共有國家級特色產業基地26個、省級特色產業基地10個,中國產業名都、名鎮41個,省級專業鎮38個,形成了「一鎮一品」的專業鎮經濟形態。

品牌經濟發達。佛山是中國品牌經濟城市、中國品牌之都、國家商標戰略實施示範城市。累計獲批創建南海鋁材、佛山陶瓷、半導體照明等全國知名品牌示範區13個,擁有中國馳名商標159件,均位居全國地級市首位;擁有廣東省名牌產品500個,連續多年位居廣東省第一。美的電器、佛山照明、海天調味品、新中源陶瓷、健力寶飲料、聯塑非金屬管道、溢達紡織等品牌和商標享譽海內外。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化。佛山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聚焦提升質量和降低成本。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實施「以質取勝、技術標準、品牌帶動」三大戰略,實施降低企業成本「佛十條」等政策措施,2016、2017年共幫助企業減負633.2億元。佛山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情況獲得中財辦、國家發改委肯定;中央電視台大型政論專題片《將改革進行到底》將佛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樣板案例。

佛山,內生動力強勁的創新引領型城市

佛山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着力建設面向全球的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2017年,預計全社會研發經費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2.7%,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549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建有率45%,其中主營業務收入5億元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全覆蓋。

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2012年開始,佛山每年財政投入超過20億元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2017年投入47.29億元。大力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支持企業建立研發機構,獲批組建全省唯一的白色家電省級技術產業創新中心。強化政產學研協同創新,建設廣東國防科技工業技術成果產業化應用推廣中心、廣工大數控裝備協同創新研究院、佛山智能裝備技術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啟動先進制造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獲批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國家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試驗區,全國首批、全省唯一的中國(佛山)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打造南方高等教育名城,以全新體制機制籌建佛山理工大學,推進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創建高水平理工科大學。

推動金融活水澆灌實體經濟。建設千燈湖創投小鎮,着力打造珠江西岸創投中心和融資租賃區域中心,積極發揮深交所企業上市路演中心、天交所廣東運營中心及佛山民間金融街等平台作用,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支撐。設立支持企業融資專項資金、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補償基金、債券融資風險緩釋基金等,幫助中小企業緩解融資困難。截止2017年底,佛山擁有上市企業54家,上市企業市值位列全國第7名;新三板掛牌企業100家。廣東金融高新區股權交易中心註冊登記企業3510家,幫助企業融資947億元。  

高水平規劃建設區域創新平台。大力推進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禪南順(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構建「一環創新圈」「1+5+N」創新平台體系,主動對接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現有佛山國家高新區、中德工業服務區、廣東金融高新區三大高端載體,中國南方智谷、廣東工業設計城、智慧新城、綠島湖都市產業區、中歐科技合作產業園、廣東智能製造產業基地、粵港澳合作高端服務示範區等重大平台和產業基地。

佛山,宜居宜業宜創新的現代化大城市

佛山實施城產人融合發展戰略,努力打造中心突出、組團清晰、功能完善、生態優美、嶺南特色突出的城市格局。

組團城市格局特色鮮明。佛山以「1+2+5+X」組團式布局城市發展,形成強中心、多組團、扁平化的城市格局。深入實施「強中心」戰略,將禪城、南海、順德區打造成為廣佛都市圈核心區。佛山中心組團輻射力、影響力、凝聚力持續增強,區域組團城市建設提速,嶺南魅力小鎮串珠成線。

以城市升級促城市升值。2012-2016年,佛山全面實施城市升級行動計劃,相繼投入2475億元,不斷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加強綠化和景觀提升,促進城鄉環境治理,市容市貌明顯改觀。千燈湖公園獲2015年全球城市開敞空間獎第一名。2017年起,啟動實施城市治理三年行動計劃,進一步部署中心城區城市形態提升專項行動,立足「規劃、建設、管理」三大關鍵環節,爭取實現城市形態「四個轉變」,即一般的區域性城市向現代化國際化大城市轉變,城市社區向廣佛都市圈中心城區轉變,產業園區向功能多樣的城市社區轉變,高能耗、低產出的村級工業園區向高品質、高附加值的現代產業園區轉變。

探索「三舊」改造的先行地。佛山是廣東省最早探索推進「三舊」(舊城鎮、舊廠房、舊村居)改造的城市之一。2009年成為全省「三舊」改造試點示範市,近五年來,榮獲年度全省「三舊」改造一等獎4次、三等獎1次。截至2017年底,佛山「三舊」改造累計已竣工項目761個,占地面積4.06萬畝。全市文物古蹟最密集、規模最大、傳統風貌保存最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祖廟東華里片區成功改造為嶺南天地商業街區,實現了中與外、古與今的巧妙結合,成為廣東省旅遊文化勝地。

交通基礎設施完善。佛山交通便利,構建起了航空、軌道、公路、河運、公共交通有效銜接的現代化立體交通體系。基本建成「兩環四縱五橫」高速公路網,高速公路通車裡程486.66公里,密度12.8公里/平方公里。廣佛地鐵2010年通車,是全國第一條跨市城際軌道。佛山正積極推動廣佛軌道交通「一張網」,構築互通互聯、換乘便捷的廣佛軌道交通網絡。南(貴)廣高鐵建成通車,佛山西站4小時內可達南寧,5小時內可達貴陽。珠三角新幹線機場啟動前期工作,「一環」西拓工程全面開工,建成中心城區「五縱六橫」公交骨幹線網。

生態環境優美。佛山是「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順德區逢簡村獲評全國最美鄉村。佛山高度重視生態建設和環境治理,深入開展大氣污染綜合防治,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推進新一輪綠化大行動,全力打造大灣區高品質森林城市。

嶺南旅遊勝地。

佛山河網密布,生態環境優美,旅遊資源豐富,包括融古代陶瓷、木雕、鑄造、建築藝術於一體的「東方藝術之宮」佛山祖廟,有「珠江文明的燈塔」美譽的「理學名山」——國家5A級景區西樵山,以嶺南歷史文化、水鄉風情、農家生活情趣為特色的主題公園——國家5A級景區長鹿旅遊休博園,清代廣東四大名園中的順德清暉園與佛山樑園,中國南方最大的花卉生產交易基地和花卉文化主題公園——陳村花卉世界,以及集農業觀光、生態旅遊、山水娛樂為一體的特色生態園——盈香生態園,還有嶺南天地(東華里)、康有為故居、國藝影視城、漁耕粵韻文化園、美的·鷺湖森林度假區、夢裡水鄉、逢簡水鄉、大旗頭古村、煙橋古村等文化景點等文化景點。

佛山,敢為人先的改革開放前沿城市

佛山敢為人先、求真務實、開放包容,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全國、全省的改革先鋒,成為廣東省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市和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試點城市。上世紀90年代,以順德區為代表的產權制度改革,以南海區為代表的農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在全國經濟體制改革中發揮率先引領作用。近年來,佛山大力推進的區級大部門制改革、簡政強鎮事權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一門式一網式」政務服務等改革事項在全國引起較大反響。

推進「放管服」改革。實行法人主體資格與經營資格、認繳資本與註冊資本、住所與經營場所相分離的登記制度,發出全省首張金融功能電子營業執照,實現開辦企業全流程7天辦結。推行企業投資負面清單、審批清單與監管清單「三單」管理制度,建立全鏈條、全流程、全行業監管模式。實現市、區、鎮(街道)三級權責清單動態監管。開展「互聯網+政務服務」改革,「一門式一網式」政府服務改革「佛山模式」入選國家「互聯網+政務服務」示範工程。率先提出網絡問政、網絡行政、網絡監督「三網融合」理念,網上辦事大廳建設全省領先,市、區兩級行政審批事項全部進駐。在全省率先推出「市民之窗」自助服務終端,12345政務平台實現全市熱線統一呼叫和指揮調度。連續7年獲全國地級市政府網站績效評估第1名。改革大數據統籌發展體制,組建全省首個數字政府建設管理局。

打造不是自貿區的「自貿區」。佛山積極主動對接廣東自貿區,圍繞投資便利化、貿易便利化、金融創新等重點領域,複製推廣自貿區改革經驗做法,全面實施「互聯網+易通關」改革,推進中國(廣東)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單一窗口」國家標準版實現口岸全覆蓋,營造與國際貿易規則體系相適應的制度環境。

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經貿、科技、文化等領域合作交流,先後與日本伊丹市、毛里求斯路易港市、美國斯托克頓市、德國因戈爾施塔特市、俄羅斯納羅福明斯克區、瓦努阿圖維拉港市等結為國際友好城市,獲榮國際友好城市交流合作獎。目前已有一汽大眾、豐田集團、安海斯-布希、施耐德電氣等60個世界500強企業落戶。2017年,新增境外直接投資企業43家,協議投資額46.2億美元,增長5.7倍。碧桂園、聯塑、國星光電、東方精工等骨幹企業加快多元化海外投資併購步伐,美的收購德國庫卡、打造美的庫卡智能科技園區。聯合德國不萊梅、漢諾威等國內外城市組建「中德工業城市聯盟」,成員已擴大至33家。

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全面對接廣州、深圳、香港等中心城市,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樞紐城市。廣佛同心攜手打造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核心,南海、順德、三水區分別與廣州市荔灣、番禺、花都區共建合作示範區,佛山與廣州、中山共建南沙港。構建「佛山+香港」合作新模式,達成7大領域11個重點項目合作意向。

順德清暉園原圖鏈接

佛山,富裕和諧的民生幸福城市

佛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面建設人民滿意政府。2017年,全市民生支出573.5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3.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萬元,增速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境內住戶本外幣存款餘額7019.38億元,增長4.2%。

打造文化導向型城市。佛山是全國文明城市,共有區級以上公共圖書館6所、文化館6所,均為國家一級館;擁有博物館15所。舉辦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廣東國際旅遊文化節、秋色巡遊、香港·佛山節、功夫(動作)電影周、50公里徒步等公共文化活動。打造「世界功夫之城」「世界美食之都」「陶藝之都」「博物館之城」等文化名片,國藝影視城、珠寶產業園等文化產業集聚區。建設中國南方影視中心。舉辦創意設計展、陶瓷藝術周等文化會展活動。實施「鯤鵬展翅」「百強文化企業」扶持計劃,發展體育動漫、電子競技、低空航空運動等文化消費新業態。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擦亮「大愛佛山」「信用佛山」「樂善之城」「敬業之城」「志願者之城」等文明創建品牌。

構建優質均衡的教育體系。佛山是廣東省教育強市、廣東省教育現代化試點市、全省首個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市、國家現代學徒試點市。在佛山,全部鎮(街道)是廣東省教育強鎮,全部區是廣東省教育強區,全部義務教育學校為廣東省義務教育規範化學校。2015年,佛山開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試點獲聯合國「2015中國可持續發展城市範例」獎。實施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基礎設施五年提升行動計劃,到2020年,佛山將新建、改建、擴建各類義務教育階段學校176所,新增學位約18萬個。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實現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推進基本醫療保險城鄉一體化改革,實現職工和居民待遇標準統一。建立大病保險制度,報銷最高限額30萬元。加快建設衛生強市,擁有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佛山市中醫院等國內知名的醫療機構,全市三甲醫院16家;推進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取消藥品和醫用耗材加成;完善分級診療制度,三級公立醫院均參加醫聯體建設。

社會安全網絡體系嚴密構建。深入推進平安佛山建設,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和「颶風2017」專項打擊整治行動成效位居全省前列。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紮實推進,連續3年未發生較大以上食品藥品安全事故。構建「一系統」「一圖紙」「一表格」的城市安全風險管控格局,在全省率先出台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實施意見,較大以上生產安全事故防控成效明顯。

新市民共享發展成果。制定全國首個新市民服務發展專項規劃和全省首個《居住證實施辦法》,在全省率先出台戶籍制度改革方案,啟用「互聯網+新市民」自助申報平台,不斷完善新市民入戶、就業扶持、子女入學等優惠政策。

新時代開啟佛山發展新征程

2018年,佛山將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提出的「四個走在前列」的要求,推動高質量發展,重點抓好五方面工作:一是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着力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加快製造業轉型升級。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着力擴大高質量供給,把握國家製造業轉型升級綜合改革試點的重大機遇,探索完善有利於製造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大力培育新動能,繼續降低實體經濟成本,推動佛山製造向佛山創造、佛山速度向佛山質量、製造大市向製造強市轉變。二是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和人才是第一資源,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將創新貫穿於產業發展的全領域、全過程,加強創新要素集聚和科技成果轉化,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三是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為契機,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深入推進經濟體制改革,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增創體制機制新優勢,釋放經濟社會發展新潛能。以全球視野和戰略眼光謀劃開放布局,推動佛山與周邊城市乃至世界的經濟聯繫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全面提高佛山經濟國際競爭力。四是堅持提升城市形態功能品質,加快建設高品質現代化國際化大城市。圍繞城市發展中存在的城市形態與經濟發展水平之間、城區與村鎮之間、各區之間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在協調上下功夫,在統籌上求突破,打造宜居宜業宜創新的城市環境。五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以建設人民滿意政府為目標和抓手,以造福人民為最大政績,以人民群眾感覺不幸福、不快樂、不滿意的方面為重點,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擼起袖子加油干,為廣東實現「四個走在前列」作出佛山貢獻。

建設面向全球的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

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製造業轉型升級示範城市

建設宜居宜業宜創新的高品質現代化國際化大城市

建設更具品質的文化導向型城市

建設更高質量的民生幸福城市[2]

城市榮譽

全國文明城市

國家衛生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國家潔淨城市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聯合國【人類住區優秀範例】城市

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

中國品牌之都

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

全國綠化模範城市<ref[>http://www.foshan.gov.cn/zjfs/fsgl/csry/ 城市榮譽]佛山市人民政府網站</ref>

行政區劃

1950年2月15日,成立三水縣人民政府。3月1日,成立南海縣人民政府。3月20日成立順德縣人民政府。7月1日,佛山改市為鎮,歸南海縣管轄。

1951年6月26日,佛山鎮改鎮為市。

1954年6月,中共粵中區黨委、粵中行署由江門市遷入佛山市大福路10號。粵中行署轄24縣(中山、順德、南海、三水、番禺、東莞、寶安、增城、博羅、龍門、珠海、新會、高明、鶴山、封開、懷集、高要、廣寧、四會、新興、羅定、雲浮、鬱南、德慶),1市(石岐)和2省轄市(江門、佛山)。

1956年2月,成立中共佛山地委、佛山專區,轄13縣(中山、珠海、番禺、順德、南海、三水、新會、鶴山、高明、台山、開平、恩平、花縣),1市(石岐)和 2 省轄市(佛山、江門)。

1958年佛山、江門改縣級市,由佛山專區領導。

1958年11月至1959年1月,佛山專區曾改稱廣州專區。

1970年,佛山專區更名為佛山地區,佛山、江門改為縣級市。佛山地區轄南海、順德、三水、高鶴、台山、恩平、番禺、中山、珠海、新會、開平、斗門12縣和佛山、江門兩市。

1983年6月1日,撤銷佛山地區建制,實行市領導縣體制。佛山市轄中山、南海、順德、高明、三水5縣。

1984年6月,佛山市轄汾江區(1986年易名為城區)、石灣區、南海、順德、高明、三水縣,代管中山市。

1992-1994年,順德、南海、三水、高明先後撤縣設市(縣級),由佛山代管。

2002年12月國務院批覆同意撤銷原佛山轄區的城區、石灣區以及縣級南海市、順德市、三水市和高明市,同意設立佛山市禪城區、南海區、順德區、三水區和高明區五個區。

佛山市現轄5個市轄區:禪城區、順德區、南海區、三水區、高明區。

地理環境

佛山位於中國廣東省中南部,地處珠江三角洲腹地,東倚廣州,毗鄰港澳,與香港、澳門分別相距231公里和143公里。位於東經113°06',北緯23°02',

佛山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如春,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23.2°C,自古就是富饒的魚米之鄉。

珠江水系中的西江、北江及其支流貫穿佛山全境,屬典型的三角洲河網地區。

人口民族

根據2010年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佛山常住人口為7194311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533788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856423人,增長34.78%。年平均增長率為3.03%。其中,男性人口為3875041人,占53.86%;女性人口為3319270人,占46.14%。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16.74。0-14歲人口為852619人,占11.85%;15-64歲人口為5968913人,占82.97%;65歲及以上人口為372779人,占5.18%。

2014年末,佛山常住人口735.0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49萬人,增長0.75%。據戶籍人口統計,年末全市總戶數116.26萬戶,總人口385.6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00萬人。

佛山是著名僑鄉,祖籍佛山的華僑和港澳台同胞達140萬人,其中港澳同胞80多萬人, 旅外僑胞達240萬人。

歷史文化

語言

禪城區境內通用粵方言。

南海區境內除和順鎮(已併入裏水鎮)、松崗鎮(已併入獅山鎮)個別村的極少數人操客家方言外,主要使用粵方言 。

三水區境內絕大部分地區講廣州方言,大塘鎮六和片多數村落講客家方言,南山鎮也是客家人聚居點 ,約占全區總人口的3% 。這些客家大部分是清代從嘉應州等地遷來六和鎮 。

高明區境內主要使用粵方言,少數使用客家方言。

順德區境內通用粵方言。

工藝

佛山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是廣府文化的核心地帶,嶺南文化氣息濃郁。同時,佛山也是中國粵劇的發源地,著名的武術之城、民間藝術之城、陶瓷之都、美食之鄉。

佛山是中國古代四大名鎮之一,以手工業發達而著稱海內外。技藝精湛的民間藝術歷史悠久,源於唐宋,盛於明清,具有濃郁地方特色。

佛山民間藝術,各具特色,通過剪、刻、撲、塑、扎、鑄、繪、粘等工藝技法,製作出剪紙、扎作、彩燈、秋色(又稱「秋景」、「秋宵」、「出秋色」、「出秋景」等)、陶藝、灰塑(包括紙撲、雕塑、雕刻、粘砌、鑄塑等)、木版年畫、書畫等數十種藝術品。 佛山剪紙是中國著名的民間傳統藝術,源於宋代,盛於明清時期。至今已有八百多年歷史。佛山剪紙原以剪為主,後改用刀刻,在中國剪紙藝術中獨樹一幟。其作品入選多屆全國美術展覽和全國工藝美術展覽並多次獲獎,還經常選送國外展出。佛山秋色可分為秋色工藝品和表演藝術兩大類。又因佛山民間習慣把一齣戲稱為一套戲,故石灣居民把化裝表演戲劇稱為「地套」。

佛山木版年畫源遠流長。據《廣東文物》描述:「前門刻有神荼鬱壘,高與檐齊」,證明在漢代時的廣州、佛山一帶已流行貼門神的習俗。佛-山木版年畫生產以清乾隆、嘉慶至抗日戰爭前為盛,屬於地方民俗的一種民間工藝美術品。

佛山是「南國陶都」、「中國陶瓷名都」,制陶工藝源遠流長,有700多年歷史,自古有「石灣瓦,甲天下」的美譽。建於明代正德年間的南風古灶,是世界現存最古老的柴燒龍窯,薪火相傳至今500多年,被譽為「陶瓷活化石」。

佛山是「嶺南成藥之鄉」。古方正藥的歷史有400餘年,湧現出了「黃祥華」如意油、「馮了性」藥酒、「源吉林」甘和茶等一批老字號名藥。

佛山的鑄造業始於2000多年前。宋代時佛山所鑄鼎、鍋、鍾、塔等聞名全國。到明代佛山的鑄造技術已達相當高的水平,成為南中國冶煉中心。鴉片戰爭期間,佛山所鑄大炮為抗擊外來入侵發揮了重要作用。

飲食

佛山是珠江三角洲的「美食之鄉」,粵菜發源地之一 。這裡土地肥沃,水網交錯,物華天競,「海陸空」物產頗豐。無論天上飛、地上走、土裡鑽、水中游的動物,還是那青蔥滴翠的各種果蔬,在廚藝大師們的精心烹調之下,都能變成美味佳肴

佛山有許多小吃,如佛山扎蹄、佛山公芝麻餅、大良野雞卷、大良磞砂、大良薑汁撞奶、炸牛奶、雙皮奶、小鳳餅,南海魚生、大福餅、九江煎堆、三水狗仔鴨、水晶餃、甘筍蒸餅、西樵大餅、佛山九層糕、石灣魚脯、佛山柱侯醬、蠶蛹、 白糖棉花糕、應記雲吞麵、金源酒家甘筍蒸餅 、汾寧白糖棉花糕、大可以狀元及第粥、盲公餅、高明瀨粉等許多小吃。

佛山人根據不同的地方的特產與口味,創製了許多風格各異的美食菜點。佛山的柱侯食品,順德的「鳳城(大良)炒賣」,聲名遠播。佛山的許多小吃,如佛山盲公餅、大良蹦砂、扎蹄,大良野雞卷、炸牛奶、蹦沙、南海魚生、大福餅、九江煎堆等皆名聞遐邇。

民俗

年宵花市:「行花街」是珠江三角洲人民群眾相沿已久的民間習俗。花市於春節前三日舉行,除夕晚是花市的高潮,人山人海,水泄不通,遊人買到鮮花,寓示大吉大利、大展宏圖。

行通濟:每年的正月十六,佛山人都有一個風俗習慣「行通濟」。卻說佛山城南今南蒲公園附近以前有一條河通濟河,河上有一條橋叫「通濟橋」。佛山人認為「行通濟,冇弊矣」(佛山方言,意即行通濟無憂愁)。河現沒了,橋還在,每年正月十五,政府組織人們都到這裡走過橋,燒香、拋生菜和轉風車,人流絡繹不絕,非常熱鬧。

賽龍舟:每年的端午節期間,佛山各地有民間舉辦的龍舟賽,各鄉各村派出陣容鼎盛的龍舟隊參與競渡。漂亮醒目的龍舟在水鄉的河網上力爭上遊,兩岸站滿觀眾,鑼鼓聲、吶喊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

佛山秋色 :秋色又名「秋宵」、「秋景」,是佛山獨有的大型民間文化娛樂活動。 過去秋色多在秋收時節的晚上舉行,表現形式上分為燈色、車色、馬色、 地色、水色、飄色、景色七大類。明永樂年間發展起來,各種精美的工藝品,通過遊行 的形式來展出,並表演舞龍、舞獅、十番、鑼鼓櫃等助興,讓群眾觀賞評議。

佛山是「獅藝之鄉」,是南獅的發源地,是首個「中國龍獅龍舟運動名城」,禪城區是「中國龍獅運動之鄉」,南海區西樵鎮是中國惟一「中國龍獅名鎮」。

摺疊曲藝 佛山是「南國紅豆」粵劇的發源地。誕生了粵劇藝人的代稱——「紅船子弟」和粵劇最早的戲行組織——瓊花會館。民間自發組織的粵劇演唱「私伙局」是佛山文化的一大特色,至今長盛不衰。每年一度舉辦的瓊花粵劇藝術節,使佛山呈現「紅船泊晚紗,萬人看瓊花」的盛況 。

文物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個,佛山祖廟、東華里古建築群、南風古灶·高灶陶窯、康有為故居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44個,佛山樑園、兆祥黃公祠、簡氏別墅等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62個,陳鐵軍故居、文會裡嫁娶屋、簡照南佛堂等

風景名勝

佛山河網密布,生態環境優美,是獨具特色的嶺南水鄉。佛山祖廟、西樵山、南風古灶、清暉園、皂幕山、南國桃園、陳村花卉世界、三水荷花世界被評為「佛山新八景」。其中,佛山祖廟融古代陶瓷、木雕、鑄造、建築藝術於一體,被譽為「東方藝術之宮」;西樵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有「南粵名山數二樵」之美譽;順德清暉園與佛山樑園是清代廣東四大名園;高明皂幕山是佛山最高峰;陳村花卉世界是中國南方最大的花卉生產交易基地和花卉文化主題公園;三水荷花世界是現世界上規模大、品種資源豐富的荷花生態園。還有嶺南天地(東華里)、康有為故居、寶林寺、蘆苞祖廟、大旗頭古村、黃飛鴻紀念館、李小龍紀念館等文化景點。 還有始建於宋元豐年間(1078-1085年)的佛山祖廟、清代廣東四大名園之二順德清暉園和佛山樑園,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南海西樵山,以及古蹟市區孔廟、仁壽寺,南海康有為故居,順德西山廟,順德李小龍紀念館 ,三水蘆苞胥江祖廟、文塔,高明文昌塔、靈龜塔等。

佛山新八景:西樵疊翠(南海西樵山)、祖廟聖域(佛山祖廟)、清暉毓秀(順德清暉園)、古灶薪傳(禪城南風古灶)、花海奇觀(順德花卉世界)、雲水荷香(三水荷花世界)、皂幕凌雲(高明皂幕山)、南國桃源(南海南國桃園)

著名人物

軍政界

戊戌變法主要領導人康有為

中共第三屆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四、五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原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副主席、原中國監察部部長譚平山、原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香港特區首任律政司司長梁愛詩、明朝華蓋殿大學士加太子太師、內閣首輔梁儲、內閣首輔方獻夫、清末大臣張蔭桓、身歷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四朝,歷官刑部侍郎、戶部侍郎、刑部尚書、軍機大臣,清朝二百餘年廣東省籍任職最高的官員戴鴻慈羅登賢鄧培、墨爾本市市長蘇震西陳文景、塞舌爾共和國前總統、在野黨主席陳文景、原廣州市市長黎子流,原廣東省委統戰部副部長、原廣東省政協副主席譚天度、香港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香港民主黨主席劉慧卿、香港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劉千石何鍾泰石禮謙陳偉業劉江華譚香文、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原香港財政司司長美國摩根大通銀行亞太區前主席梁錦松嚴纓陸敬科梁士詒陳汝棠羅志鄭潤琦陳劍虹鄭金陳金釭等。

商界

香港永隆銀行已故創辦人伍宜孫香港恒生銀行已故創辦人梁球鋸香港東亞銀行已故創辦人簡東浦、著名民族企業家薛廣森、香港金融大王胡漢輝、上海冠生園創始人、大白兔糖之父冼冠生、香港地產發展商、恒基兆業、中華煤氣主席、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副主席李兆基李兆楠李家傑李家誠胡兆熾、香港珠寶大王、兼任香港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及周大福珠寶金行有限公司主席、恒生銀行有限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鄭裕彤鄭家純鄭志剛、廣東碧桂園房地產創始人楊國強楊惠妍、廣州周生生珠寶集團創辦人周芳譜周永成北京同仁堂(香港)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建心、香港紙品業大王、華生紙品廠創辦人林伯長泰國鋼鐵大王何德年廣東美的集團創辦人何享健李兆麟梁升梁顯利王錫華謝瑞麟羅富昌李偉強等。

文化界

廣東歷史上曾出九位文狀元:其中就有五位出自佛山,分別是南漢的簡文會、南宋的張鎮孫、明代的倫文敘黃士俊和清代的梁耀樞。此外還有鄒伯奇詹天佑、文學家吳趼人朱完吳旦何文綺李征霨、[[馮栻宗[[、朱美瑤黃魯逸傅天仇盧龍雲、粵劇名伶馬師曾任劍輝梁醒波李香琴白雪仙白駒榮、名醫李廣海,能工巧匠黃炳陳渭岩潘玉書馮公俠劉傳,畫家黃少強伍嘉陵溫少曼、第一位華人牧師梁發盧龍雲、嶺南詩人區大相、數學家何衍璇等以及兩院院士龐雄飛陸啟鏗劉允怡梁智仁何國鍾關士聰關肇直李衍達羅紹基岑可法梁晉才劉頌豪葉叔華蘇國輝馬福邦曾溢滔胡經甫

武術界

張炎梁贊葉問黃飛鴻李小龍黃麒英蘇黑虎潭濟筠鐵橋三

娛樂界

香港小姐黎美嫻李小龍羅家寶朱茵何韻詩廖碧兒歐錦棠湯盈盈梁靜茹陳輝權朱慧敏

參考文獻

  1. 城市概況佛山市人民政府網
  2. 城市概況佛山市人民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