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烏干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9年11月30日 (六) 08:51 由 安然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烏干達

烏干達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Uganda),簡稱烏干達。是位於非洲東部的國家,橫跨赤道,東鄰肯尼亞,南接坦桑尼亞和盧旺達,西接剛果(金),北連南蘇丹,總面積24.1550萬平方公里。全境大部位於東非高原,多湖,平均海拔1000~1200米,有「高原水鄉」之稱。 烏干達一詞最初是東非沿海居民對巴干達人的國家-布干達的稱呼,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歐洲人將其含義擴大到鄰近地區。 [1] 烏干達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 [2] 工業基礎薄弱,主要以農業為主,在2010年與肯尼亞、坦桑尼亞、布隆迪與盧旺達組建了東非共同體,建立了統一的經濟市場,並將傾力於2015年合併為統一的聯邦國家——東非聯邦。烏干達曾被英國前首相丘吉爾稱為「非洲明珠」。 [3]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烏干達共和國 英文名稱 The Republic of Uganda
簡 稱 烏干達 所屬洲 非洲
首 都 坎帕拉 主要城市 盧韋羅、馬薩卡、姆皮吉、穆本德
國慶日 1962年10月9日 國 歌 《喔,烏干達,美麗之地》
國家代碼 UGA 官方語言 英語、斯瓦西里語
時 區 UTC+3 政治體制 總統制共和制
國家領袖 總統:約韋里·穆塞韋尼、總理:阿波羅·羅賓·恩西班比 貨 幣 烏干達先令
人口數量 4430萬(2018年) [4][4] 人口密度 206.9人/平方公里(2016年)
主要民族 班圖人、尼羅人、尼羅-閃米特人、蘇丹人 主要宗教 天主教、基督新教、伊斯蘭教
國土面積 241550平方公里 水域率 約18.23%
GDP總計 274.77億美元(2018年,國際匯率) 人均GDP 643美元(2018年,國際匯率)
國際電話區號 +256 國際域名縮寫 UG
道路通行 靠左駕駛 注 音 ㄨ ㄍㄢ ㄉㄚˊ
斯瓦希里語 Jamhuri ya Uganda 政 區 111個區和1個首都市
通貨膨脹率 5.0%(2016年) 外匯儲備 28.8億美元(2016年)
主要學府 馬凱雷雷大學、麥克雷雷大學

歷史沿革

早期國家

 

公元13世紀前在今烏干達西部有一個叫基塔拉的酋長國。13~14世紀,遊牧部落巴契韋齊人征服了這個國家。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原居蘇丹南部的盧奧人南下取代了巴契韋齊人的統治,建立布尼奧羅王國,在布干達建立了巴比托王朝。這些外來統治者不久被當地從事農業而文化較高的班圖人所同化。在烏干達西南部,欣達人建立了安科萊王國。在烏干達北部,建立了許多各自為政的小國和氏族部落。1830年左右,布尼奧羅王國的王子卡波約在魯文佐里山以東建立托羅王國。從17世紀起,布干達王國日漸強大並不斷向外擴張。到18世紀中葉,其勢力已超過布尼奧羅王國。

殖民者入侵

19世紀70年代,英國殖民者企圖吞併烏干達各地,為布尼奧羅王國所阻。70年代末,英法基督教會先後到布干達王國傳教。他們干預政治,引起教派紛爭。連年的戰爭,使布干達王國迅速衰落。 1890年,英軍入侵布干達。皇家不列顛東非公司的代理人弗雷德里克·盧加德上尉(後來的香港總督盧吉)迫使布干達國王姆旺加兩次與他簽訂保護條約。1894年 6月,英國政府與布干達簽訂新約,布干達正式成為英國的保護國。接着,英國於1896年將其保護範圍擴大到烏干達全境。 烏干達各地人民對英國的侵略進行了頑強的抵抗。1893年,英國派兵侵占布尼奧羅王國,國王卡巴雷加率領部分民眾進行了長達 6年的游擊戰。1897年,布干達國王姆旺加舉兵反英,後來在蘭戈地區與卡巴雷加會合。1899年 4月,兩位國王被俘,起義失敗。為了便於統治,英國保存了布干達、布尼奧羅、托羅、安科萊等封建王國及其君主,其中布干達保留了較多的權利。但行政大權控制在以總督為首的英國殖民官員手裡。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個別非洲人才被允許參加殖民當局的行政和立法機構。在經濟上,英國將烏干達變為棉花、咖啡等農產品供應地,竭力阻撓非洲人自己發展商業和加工業。

國家獨立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烏干達人民長期對殖民統治的不滿終於爆發。1918年爆發了全國性總罷工和農村騷動。1919年布干達又掀起了巴塔卡黨和烏干達非洲農民聯盟領導下的民主運動。1921年,烏干達第一個全國性政黨烏干達國民大會黨成立,提出了實行普選、建立自治政府、由非洲人控制經濟等要求。1921~1928年,烏干達人民為要求釋放被放逐在英國的布干達國王穆特薩二世展開鬥爭。 50年代後期,英國在烏干達進行以自治為目標的憲法改革。1961年底在烏干達形成 3大政黨:烏干達人民大會黨、民主黨、卡巴卡耶卡黨。1961年3月,烏干達舉行首次大選,民主黨獲勝,貝內迪克托·基瓦努卡被任命為首席部長。1962年 3月,烏干達實行自治,基瓦努卡任政府總理。同年4月,烏干達再次舉行大選,人民大會黨和卡巴卡耶卡黨組成的聯盟獲勝,成立了兩黨聯合自治政府。根據1962年6~7月在倫敦舉行的烏干達制憲會議的協議,烏干達於1962年10月9日宣告獨立,仍留在英聯邦內。 [5]

獨立之後

根據1962年憲法,烏干達獨立後實行聯邦制,布干達、布尼奧羅、托羅、安科萊等王國以及布索加特區均為聯邦成員。人民大會黨和卡巴卡耶卡黨組成聯合政府,人民大會黨主席米爾頓·奧博特任總理,卡巴卡耶卡黨主席、布干達國王穆特薩二世任總統。1964年兩黨聯盟破裂,人民大會黨實行一黨執政,中央政府與布干達王國的矛盾日益激化。1966年 5月,中央政府攻占布干達王宮,穆特薩二世逃亡英國。1967年烏干達通過新憲法,取消各封建王國及國王,建立烏干達共和國。奧博特先後發表了《平民憲章》(1969)、《納基伍博公報》(1970),譴責封建主義,強調一個民族、一個政府。1971年1月25日,陸軍司令伊迪·阿明發動政變,推翻奧博特政府。奧博特流亡坦桑尼亞。 在阿明統治的8年內,軍人專政,政治混亂,經濟凋敝,國民大批外逃。烏干達與坦桑尼亞關係緊張。1978年10月,阿明派兵占領了坦桑尼亞邊境一塊領土。1979年1月,坦桑尼亞軍隊發起反擊。同年3月,20多個流亡國外的反阿明組織在坦桑尼亞的莫希開會,組成烏干達全國解放陣線和民族解放軍。4月11日烏干達民族解放軍在坦桑尼亞軍隊支持下占領坎帕拉。以Y.盧萊為首的新政府宣告成立。 1979年3月,流亡國外的20餘個反阿明組織在坦桑尼亞的莫希成立烏干達解放陣線和烏干達民族解放軍。4月10日烏民族解放軍在坦桑尼亞軍隊支持下攻占坎帕拉,阿明出逃。4月11日宣布成立烏干達全國解放陣線臨時政府,該陣線主席盧萊任總統。 盧萊當政68天,因權力之爭被黜,6月20日,比奈薩繼任總統。1980年5月烏全國解放陣線軍事委員會解除比奈薩總統職務,組成以軍委會主席保羅·穆萬加為首的新內閣。同年12月舉行大選,人民大會黨獲勝組閣,奧博特在被推翻9年後再次就任總統。參加競選的愛國運動黨主席約韋里·穆塞韋尼指責奧博特操縱選舉,1981年成立全國抵抗運動及其武裝組織全國抵抗軍,開展反政府的游擊戰。1985年7月27日,烏干達民族解放軍北方旅旅長巴西利奧·奧拉拉·奧凱洛發動政變,推翻奧博特政權,組成軍事委員會,由原烏干達軍司令蒂托·奧凱洛任主席兼國家元首。1986年1月全國抵抗軍攻占首都,奪取了政權。1月29日穆塞韋尼就任總統 [6] 。烏干達議會批准修改憲法取消總統任期限制

自然環境

區域位置

 

烏干達,位於非洲東部、地跨赤道的內陸國。東鄰肯尼亞,南與坦桑尼亞盧旺達交界,西與剛果民主共和國接壤,北與南蘇丹毗連。總面積24.1550萬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19.9807萬平方公里,水面和沼澤地為4.1743萬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烏干達全境大部位於東非高原,多湖,平均海拔1000~1200米,有「高原水鄉」之稱。東非大裂谷的西支縱貫西部國境,谷底河湖眾多。裂谷帶與東部山地之間為寬闊的淺盆地,多沼澤。東部邊界有埃爾貢山,海拔4321米;西南部與剛果(金)接壤處有魯文佐里山脈,瑪格麗塔峰海拔5109米,是全國最高峰,非洲第三高峰。境內多河湖沼澤,其面積約占全國面積的17.8%。有塞塞群島等10多個島嶼。

氣候特徵

烏雖位於赤道線上,但由於地勢較高,河流縱橫,湖泊星羅棋布,因而雨量充沛,植物繁茂,四季如春,曾被丘吉爾喻為「非洲明珠」。年平均氣溫為22.3℃。10月份氣溫最高,平均23.55℃;6月份氣溫最低,平均21.4℃。大部分地區年降雨量在1000至1500毫米之間,3至5月、9至11月為雨季,其餘為2個旱季。

水系分布

維多利亞尼羅河艾伯特尼羅河水量豐沛,沿河多險灘瀑布。維多利亞湖是世界第二、非洲最大的淡水湖,有42.8%在烏境內。其他還有艾伯特湖、愛德華湖、基奧加湖、喬治湖等等。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銅、錫、鎢、綠柱石、鐵、金、石棉、石灰石和磷酸鹽等。其中已探明儲量的有:石油35億桶、石灰石2300萬噸、磷酸鹽2.5億噸、鐵礦石1億噸、銅418萬噸、蛭石20萬噸、硅藻土10萬噸、玻璃砂100萬噸、膨潤土20萬噸、鹽2200萬噸、高嶺土2300萬噸。 [7]

植物資源

覆蓋率為4%,產硬質木材,蓄積量達9億噸。

動物資源

資源豐富,維多利亞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產地之一。

水能資源

潛力約2000兆瓦。尼羅河上的歐文電站是工業動力的重要來源,發電能力180兆瓦,設計新增200兆瓦的發電能力。

行政區劃

區劃

 

烏干達全國行政區劃分5級,中央政府下設111個區和首都坎帕拉市,地區下設13個大城市,9個小城市和870個縣。原分為45個區(District),2000年11月,議會批准新成立11個區,有56個區。這些區可以分為4地理區(Geographical Region)。

首都

坎帕拉(Kampala)烏干達的首都,全國最大的城市。位於國境中南部高地上,坐落在維多利亞湖北岸,城區距湖岸僅11公里,全城建築在7個山頭上,海拔1190米,面積約200平方公里,人口166萬。年平均氣溫23℃左右,4、5、9、10月份為雨季,其餘為旱季。

國家象徵

國名

烏干達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Uganda)。國名由布干達族族名演變而來,意為「干達人之國」。又稱高原水鄉。

國旗

烏干達國旗啟用於1962年10月9日,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自上而下由黑、黃、紅三色相間的六道平行相等的寬條組成,旗面中央有一白色圓地,其中為一隻烏干達國鳥——皇冠鶴。黑色代表烏干達人民,象徵黑人;黃色象徵陽光;紅色象徵自由,三色組合的含義為陽光照耀下烏干達人民獲得獨立自由。在重要場合或正式升旗儀式上,使用帶國鳥圖案的國旗;一般場合則用無國鳥圖案的黑、黃、紅的色條旗。

國徽

 

烏干達國徽是早在獨立前的1962年由英王授予的。國徽中央的一枚梭形盾徽背靠着兩支交叉的當地長矛。盾徽上部寧靜美麗的維多利亞湖被風的手指緩緩拂過,微波輕盪;中部正午的太陽直射烏干達大地,它暗示着赤道線橫貫烏干達國土;底部繪有一面鑲有黃色花紋的皇家大鼓,象徵烏干達的傳統文化和古老的烏干達王國。盾徽下面是特產豐富的綠色山崗,顯示農業生產充滿生機和活力;山崗上的咖啡樹和棉花是維多利亞湖地區的主要農產品;丘崗中央河水正源源不斷地匯入維多利亞湖。盾徽右側繪有烏干達的精靈皇冠鶴,左側是當地獨特的公羊;盾徽下方的黃色飾帶上用英文書寫着烏干達人民的誓言:「為了上帝和我的祖國」。

國歌

《喔,烏干達,美麗之地》 歌詞大意:啊,烏干達,願上帝不棄,讓我們把未來託付給你,為了自由我們永遠站在一起。

人口民族

人口數為4430萬(2018年)。全國約有65個民族。按語言劃分,有班圖人尼羅人、尼羅-閃米特人和蘇丹人四大族群。每個族群由若干民族組成。班圖族群占總人口的2/3以上,包括巴干達(占總人口的18%)、巴尼安科萊(占總人口的16%)、巴基加和巴索加等20個民族。尼羅族群包括蘭吉、阿喬利等5個民族。尼羅-閃米特族群包括伊泰索、卡拉莫瓊等7個民族。蘇丹族群包括盧格巴拉、馬迪等4個民族。

外交

對外政策

烏干達與135個國家建立外交關係,加入47個國際和地區組織,在25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派常設機構,在10個國家和地區設榮譽領事。奉行獨立自主和不結盟的外交政策,主張在平等互惠的基礎上同所有國家發展友好關係。重視同西方國家關係,但是反對外部干涉。倡導非洲聯合振興,推動地區一體化,主張非洲聯盟和此區域組織在解決地區衝突中發揮主導作用。積極參與地區和國際事務,調解剛果(金)、南蘇丹、布隆迪等地區熱點問題,是非盟駐索馬里特派團最大出兵國,是非洲最大難民接收國之一。 現為非盟安理會改革十國元首委員會和非洲氣候變化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委員會成員,東非共同體輪值主席國,是英聯邦、不結盟運動、非洲聯盟、東南非共同市場(COMESA)和政府間發展組織(IGAD)等組織成員國。 對外關係

同美國的關係

 

烏、美兩國關係密切。烏系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中接受美援最多的國家之一,亦是美《非洲增長和機遇法》受惠國之一。美2010年向烏提供5.26億美元發展援助,並從總統救助艾滋病應急計劃(PEPFAR)中向烏提供2.85億美元援助。烏支持由美領導的國際反恐行動,美亦將烏國內兩支反政府武裝—上帝抵抗軍和民主同盟軍列為恐怖組織。2003年6月,穆塞韋尼訪美,會見布什總統,雙方簽訂烏不將美國公民引渡給國際法庭的《國際刑事法庭豁免協定》,美宣布將烏列為首批享受美國150億美元艾滋病專項基金的非洲國家之一。2003年7月,美國總統布什訪問烏干達,雙方就地區及國際形勢等進行了討論。2003年11月,穆塞韋尼總統對美進行工作訪問。2004年6月,穆塞韋尼總統赴美出席八國集團首腦會議的非洲問題對話會,並出席前總統里根的葬禮。9月,穆塞韋尼總統赴美出席烏干達北美協會組織的年度僑民大會,接受華盛頓州榮譽國民稱號。2007年10月,穆塞韋尼訪美,會見布什總統,就烏國內安全形勢、經貿合作、防瘧和艾滋病等問題交換意見。自2007年以來,美已向非盟駐索馬里特派團出兵國烏干達和布隆迪提供超過1.85億美元軍事援助。2011年1月,美國國際開發署駐烏代表表示,美將在5年內向烏提供1.5億美元,在烏建設10個小麥、大豆和咖啡倉庫。同月,美國非洲司令部指揮官沃德訪烏並會見烏軍司令阿隆達。2月,美國副國務卿斯坦伯格訪烏並會見穆塞韋尼總統。10月,美派遣100人軍事顧問團幫助烏、中非、南蘇丹和剛果(金)等國打擊上帝抵抗軍殘餘力量,其主要任務是提供情報支持,並不直接作戰。2012年1月,美國副國務卿伯恩斯訪烏並會見穆塞韋尼總統。8月,國務卿希拉里訪烏並會見穆塞韋尼總統。2013年,美國向烏提供7.23億美元援助。2014年5月,美國政府宣布對烏頒布《反同性戀法》實施進一步的制裁措施,包括限制相關人員進入美國、取消軍事演習、消減支持烏警方的資金及將本用於烏醫療機構的援助資金轉向其他國家等。2015年7月,美總統奧巴馬訪問埃塞俄比亞期間集體會見穆塞韋尼總統等。2016年,美國多次公開指責烏干達政府在大選前後侵犯公民和媒體自由,威脅將重新審議烏是否具有享受《非洲增長與機遇法案》提供的對美優惠貿易待遇資格。烏政府新聞部長公開發表講話,反對美方對烏內政指手畫腳。2017年9月,穆塞韋尼總統在出席聯合國大會期間會見美國總統特朗普。2017年美對烏融資額為9.71億美元。

同英國的關係

英為烏前宗主國,對烏有傳統影響,兩國關係一直友好。穆塞韋尼總統曾多次訪英。英每年向烏提供約6000萬美元援助和200多個獎學金名額。1999年12月,英宣布免除烏2250萬美元債務。2004年12月,英宣布向烏提供2.57億美元無償援助。2005年,英國政府以烏政治過渡進程缺乏透明和民主為由,宣布暫停對烏的500萬英鎊援助(170億先令)。但英對烏的援助項目、人道主義救援等方面的實際投入仍在增加。2007年11月,第三十六屆英聯邦政府首腦會議在烏首都坎帕拉召開,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對烏進行了國事訪問。2014年5月,穆塞韋尼赴英出席英國-烏干達商業論壇,2017年5月赴英出席索馬里問題倫敦國際會議。2018年4月赴英國出席第25屆英聯邦首腦峰會,其間會見英國劍橋公爵威廉王子

同中國的關係

中烏自1962年10月18日建交以來,雙邊關係發展順利。 自建交以來,中烏兩國經貿關係和經濟技術合作進展順利。自1962年 至今,中國援助烏干達建設的成套項目主要有:奇奔巴農場、多禾農場、坎帕拉製冰廠、沼氣池、食品陶瓷研究中心、國家體育場、漁場碼頭、外交部辦公樓等。中國在烏干達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始於1987年,主要領域為房屋和路橋建設。中烏貿易始於1960年。2012年兩國貿易額5.38億美元,同比增長34.7%。其中中方出口4.95億美元,進口0.43億美元。中國對烏出口的主要商品有:機電產品、服裝鞋類等,從烏進口的商品主要為皮革、芝麻、咖啡、棉花等。 兩國簽有文化合作協定。2005年4月,兩國簽署《關於中國公民自費旅遊實施方案的諒解備忘錄》。截至2011年底,中國共向烏提供525個政府獎學金名額。2012年全年烏在華留學生總數為636名。在「中非高校20+20合作計劃下,湘潭大學與烏干達麥克雷雷大學結成合作夥伴。1983年至今,中國已向烏派出15批醫療隊共147人,2012年在烏醫療隊員8人。

相關視頻

1、上帝眷顧烏干達 God Loves Uganda 2013 (預告片)

上帝眷顧烏干達 God Loves Uganda 2013 (預告片)

2、BOUNCING CATS 烏干達 breakin 紀錄片

BOUNCING CATS 烏干達 breakin 紀錄片

參考來源

  1. 「草棚王陵」與東非昔日強國的興衰,中國青知網網,2014-12-08
  2. 烏干達國家概況,外交部網,2019年7月
  3. "非洲明珠"烏干達風情,國際在線網,2014-08-22
  4. 烏干達GDP、人口,世界銀行網,2017-07-29
  5. 烏干達概況,中國新聞網,2013年11月
  6. 烏干達,行政區劃網,2014-12-08
  7. 烏干達,網易網,2012-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