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11
設計
1947年5月原型機首飛。從1947年到1951年蘇聯共製造了1182架。拉-11與拉-9的外形尺寸和機體結構都基本相同,包括其機翼橫切面都是層流翼形,主要改進是增大了機內燃油儲量而令其航程由1730公里增加至2235公里,其機頭右邊減少了一支機炮而成為三支機炮武裝,這成了La-11和La-9[1]在外形上的分別。
發展歷史
蘇聯拉沃契金設計局在拉-9投入批生產後,又在其基礎上改型研製了單座活塞式護航殲擊機拉-11,也是該局研製的最後一種活塞式殲擊機,主要用於為遠程轟炸機圖-4護航。拉-11的原型機(設計局內代號拉-140)於1 944了年5月首飛,8月試飛結束後立即投入批量生產 。拉一11與拉一9的外形和機體結構都基本相似,在外觀上的主要差別是將滑油冷卻器進氣口從機身下方(拉一9)移至機頭發動機整流罩內下部的位置(拉一1 1)。其他主要改進是增大了機內燃油儲量,並且設計了可以安裝在翼尖的137.5升副油箱。使該機最多可以攜帶1100升燃料,是拉格一1型殲擊機(二戰期間拉沃契金沒計局所設計製造的著名殲擊機)的3倍。武器裝備為3門H c一23型23毫米機炮。拉一l l是20世紀40年代末期飛行性能較先進的活塞式殲擊機。但由於當時噴氣殲擊機已開始裝備部隊,所以投入批量生產的數量不是很大(包括約50架烏拉一11型雙座殲擊教練機)。部分改作偵察機使用。蘇聯於1953年停產。
國內情況
拉-11是中國從蘇聯進口的首批飛機中的活塞式殲擊機,曾用代號「七號機」。
1950年,中國開始從蘇聯進口拉一1 1飛機[2]。1950年10月13日,駐上海幫助防空的蘇聯空軍部隊向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4混成旅移交39架.1950~1953年間共進口163架。不過,拉一11不是中國的一線戰鬥機,主要用於轟炸機的護航和偵察,還執行過夜間防空作戰任務並用於訓練飛行員。
視頻
La-11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烽火狼煙:抗美援朝中的拉-9戰鬥機 ,搜狐,2018-12-16
- ↑ 1950年代初期中國為什麼會選用空戰性能不如拉-9的拉-11戰鬥機,搜狐,2018-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