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HyperMemory

HyperMemory是ATI提出的解决本地显存容量与显卡成本之间矛盾的一种解决方案,最先出现在其RS480芯片组中,随后推出的低成本版X300 HyperMemory中也有其身影。HyperMemory技术的主要特点在于允许核心通过System Bus Interface利用PCI-Express总线庞大的带宽直接访问系统内存。

目录

简介

HyperMemory技术在需要时将数据置于系统内存中进行操作,并通过新添加的Memory Controller对本地显存和系统内存的访问与操作进行协调管理,使核心能更加合理、充分地利用本地显存和系统内存的资源,达到最终扩展总显存数量的目的。根据ATI的资料,以支持HyperMemory技术的低成本版X300为例,其275MHz的64bit本地显存与64bit双通道DDR400 的系统内存合并组成的综合显示存储系统,可为核心提供12.8G/s的带宽。在HyperMemory出现之前,由于PCI-Express总线没有很明显的类似AGP DIME的设计,PCI-Express接口的显卡无法直接地对内存进行利用,所以往往需要通过搭配更大的本地显存来满足图形应用中对存储空间的需求。这大大增加了PCI-Express接口显卡的制造成本,同时,大容量本地显存的解决方案也并非适用于所有用户,中低端及入门级用户需要更低成本的解决方案。这种情况使得厂商很难在利润控制、性能与市场三者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HyperMemory技术出现后,ATI可通过它来大幅削减其PCI- Express接口显卡的本地显存容量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同时可通过对系统内存的调用来解决存储空间和存储性能的需求问题。

评价

HyperMemory的第一个显著特点是对内存总线的直接完全占用。通过System Bus Interface,HyperMemory可和AGP DIME一样实现对内存总线的无延迟占用,这样可保证数据传输过程不会受到延迟期的干扰。同时,由于独占内存总线,HyperMemory可最大限度利用内存带宽进行数据传输;HyperMemory仅在需要时才占用内存总线,在它不占用内存总线时,用户不必担心系统内存的可用容量和带宽会受到影响。 HyperMemory的另一个特点在于其本地显存仅用来存储前段和后段缓冲区以及一定量的Z-Buffer,所有的纹理信息和材质的存储几乎全部使用系统内存来完成。这与当年Intel i740的存储工作方式几乎一模一样,显存部分的主要作用在于2D应用与基本缓冲,而各种主要的3D信息则依靠核心调用系统内存来进行缓冲操作,双方很少产生干扰,基本不会发生交错等待的现象。这种分置设计还可为现有的RAMDAC工作提供合理的环境,避免发生显存调用不当导致的RAMDAC无法动作。另外,HyperMemory将主要的缓冲场所设在内存中也有利于核心获得更大的可用操作空间。现在和未来的各种3D场景将涉及到越来越多的纹理、 Shader Program、Render-Target、Z/stencil等,比如运算即时光影效果时就需对大量的Z/stencil或作参考用的多个Multi Render-Target结果进行操作。此外,每个顶点及像素上的重量、颜色、法线、纹理坐标、雾和点的大小等都会占用大量的空间。未来,某个绘图过程占用128MB的缓冲也许是很平常的事。通过HyperMemory技术的应用,核心在完成这些过程时将不必受空间因素的影响。同时,在所调用内存空间的分布方面,HyperMemory采用事先扫描内存并寻找合适空间的方式,这样做能最大限度保证内存空间的利用率,很有“见缝插针”的味道。一言以蔽之, HyperMemory的特点在于“分立”和“自由”。[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