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18倍!意大利和德國新冠疫情死亡率為何如此懸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1年5月14日 (五) 22:33 由 Sisley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added Category:熱點新聞事件類 using HotCat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北晚新視覺圖片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截至2020年3月26日,新冠病毒已在全球奪走了至少21306人的生命。

作為目前全球疫情的「震中」,歐洲大部分國家因新冠肺炎病亡的人數都在激增。其中有兩個國家——意大利德國,顯得特別「突出」。前者有着全球最多的病亡人數和遠遠高於平均水平的死亡率,而後者則正好相反,死亡率遠遠低於平均水平。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最新數據顯示,截至3月26日,意大利已累計確診74386例新冠肺炎病例,其中7503人病亡,死亡率高達10%。而與之鄰近的德國,累計確診37323例,僅有206人病亡,死亡率僅為0.55%。兩個國家相差18倍。

意大利和德國巨大反差引起了許多國家政府和科學家的關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聯合國2015年全球老齡化報告:德國和意大利並列全球老齡化人口第二高、歐洲第一高國家(60歲以上人口占28%)。彭博全球健康指數甚至表明:意大利人有着比德國人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是什麼樣的原因使得這兩個地理鄰近,且同樣有着嚴重疫情的國家的死亡率截然不同?在統計數字的背後,有哪些因素值得全球各國反思和學習,最終一起打贏這場全球抗疫戰。[1]

年齡與文化因素

首先,一個最普遍用來解釋死亡率差異的因素是患者的年齡。

歐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3月26日發布的最新一版歐洲疫情評估報告中指出,對德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新冠肺炎疫情數據初步分析顯示,這些國家中60歲及以上患者的死亡風險和死亡人數都隨着年齡的增長而迅速增加。在住院病例中,15%的病例患有嚴重基礎疾病,其中老年人的病死率更高。

「意大利的高死亡率主要是因為年齡。早期數據顯示,病亡者的平均年齡高達81歲。」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流行病專家張作風教授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說。

據意大利衛生部門披露的數據,意大利新冠病毒測試呈陽性的人中74%超過50歲。在官方統計和公布的確診病例中,老年人占了相當大的比例。

相較之下,德國中央公共衛生機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德國所有檢測出新冠病毒呈陽性的人中位年齡僅為47歲,有82%的病例在60歲以下。

為什麼兩個同樣有着高比例老齡人口的國家,老人的感染率大不相同?這背後兩國社會文化和老年人的社交行為習慣不同,或許是一個被忽視的重要原因。

「在德國,許多老年人幾乎沒有社交活動,而年輕人則恰恰相反。德國早期感染的都是從奧地利或者意大利滑雪度假勝地返回的年輕人。」德國國會議員、內科醫師和流行病學家卡爾·勞特巴赫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解釋道。

意大利則不同。深受地中海文明影響的意大利人熱情外向,喜歡群聚社交活動。「意大利是典型的老年社會,老年人都是『社交狂』 ,見面喜歡行貼面禮。而且意大利人尚親情,很多人三代同住,這些都助長了病毒傳播。」張作風說。

在意大利北部重災區生活的當地人西蒙尼向澎湃新聞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證明意大利人對戶外社交活動的熱愛。「我們鎮上有一個公園,兩個禮拜前的周末,可能有超過一千人在那裡曬太陽,只是因為天氣好。」他說。

如今,幾乎所有歐洲國家都意識到了老人是疫情中面臨最大危險的人群。各國衛生部門對養老機構嚴防死守,並要求民眾不要去探望年邁的父母或祖父母。因為正如意大利的經歷所顯示,一旦病毒傳播到老年人當中,大量的老年病患將迅速擠兌衛生系統,並造成更加高的死亡率。

檢測率和統計口徑

一些流行病學家認為,德國進行比大多數歐洲國家更多的病毒檢測,也可能是導致死亡率降低的重要原因。由於死亡率的高低同時取決於死亡人數和確診人數,當分母不能真實反映該國的患病人數時,死亡率自然會偏高。這種情況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伊朗。

德國目前是歐洲檢測能力最強的國家。德國醫生協會估計,該國每天可進行約1.2萬次病毒測試。在過去幾周,德國已經進行了超過20萬例病毒檢測。

更重要的是,德國較早就開始對症狀較輕的人進行檢測。這意味着確診病例的總數可能比其他國家更準確地描述了病毒在本國的傳播情況。

大量檢測也是另一個逐漸控制疫情的國家——韓國的「制勝秘訣」。韓國在疫情期間開設了近600個檢測站,檢測了超過25萬人,每天的檢測能力在1.5萬左右,這也是韓國被認為能夠迅速控制住疫情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比之下,意大利無論是檢測數量和能力都有所不及。3月24日,意大利民事保護部門負責人、新冠病毒應急委員會專員博雷利(Angelo Borrelli)在接受《共和報》採訪時表示:「如果說在意大利每確診一個病例,就有10個人感染者,這種比例是可信的。」這意味着意大利目前的實際感染人數可能在70萬人左右。

從博雷利的表態中可以看出,意大利目前的檢測力度並不夠。雖然意大利目前所進行的檢測總數已經超過歐洲大部分國家,但仍有大量輕症患者沒有得到檢測,這些患者在家隔離後病情加重甚至出現了死亡的現象。

此外,在意大利推廣全面檢測還受到政治因素的干預。在疫情暴發初期,倫巴第大區曾要求在北部實施全面大範圍檢測和追蹤,但遭到政治立場不同的中央政府反對。

檢測力度不夠,也和各國製造試劑盒以及醫務人員緊缺有關。直到歐洲成為全球疫情震中後,多國才開始亡羊補牢地擴大檢測範圍,提升檢測能力。但《紐約時報》援引多位專家的話認為,只有在疫情早期,用檢測來抵擋疫情擴散的手段才有用,而如今這一窗口期早已過去。那些提早行動的國家自然占據了優勢。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地方,在死亡病例統計口徑上,德國和意大利也不相同。德國沒有將無法確定是否由新冠病毒致死的病例統計在內,也沒有將確診前就已經死亡的病患統計在內。德國醫院通常不像意大利那樣進行驗屍測試。因此這些死亡數據也就不會被統計在內。

醫療資源

最後,相當重要的一個因素,德國雄厚的醫療力量,也可作為低死亡率的一種可能解釋。

根據德國政府的數據,德國醫院共擁有28000張重症監護病床,比歐洲平均水平高出三分之一,更是遠超過意大利。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到目前為止,德國的醫療系統尚未經受如意大利一般的嚴峻考驗。因此也無法保證德國在同樣狀況下就一定會比意大利做得好。

漢堡大學醫學中心傳染病學系主任瑪麗琳·阿多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表示:「現在來評論德國是否比其他國家表現得更好為時過早。」

「德國的一個優勢是,我們在報告第一例病例時就開始對其進行專業的追蹤調查。」她說,「這為我們騰出了一些時間來為即將到來的風暴做好準備。」

相較之下,意大利的「一號病人」在被最終確診之前,屢次被「誤診」,導致其繼續在社區中參加了各種涉及面相當廣的社交活動,引發了「超級傳播事件」。

疫情全面暴發後,意大利的醫療系統在過多的病人面前不堪重負,醫生無法為所有需要護理的患者提供治療。最終被迫選擇給更年輕、健康的患者優先提供治療,這一無奈之舉也變相加劇了老年病患的死亡率。

不過,一些德國專家清醒地意識到德國並不能因此而有所鬆懈。

德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主席洛塔爾·威勒就表示,從長遠來看,隨着疫情的進一步發展,他預計意大利和德國之間的死亡率不會出現顯着的差異。

延伸閱讀

52萬!短短一天,全球迎來「至暗時刻」

短短一天全球新增確診近5萬例,累計確診突破52萬,英國、瑞士相繼破萬,美國成全球確診病例最多國家,中國以外全球正迎來「至暗時刻」。

全球新增近5萬例,確診病例突破52萬

當地時間3月26日,世衛組織最新一期報告顯示,截至北京時間3月26日17時,全球新冠肺炎新增近5萬例,達到了49219例,死亡新增2401例。其中疫情最為嚴重的歐洲區域已確診250287例(新增29771例),死亡13950例(新增1964例)。

另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實時統計數據,截至美東時間26日17時,全球確診病例突破52萬,達到了526044例,累計死亡23709例,累計治癒122066例。

數據顯示,除中國以外,意大利、美國、西班牙、德國、法國、伊朗、瑞士、英國等8國確診病例均過萬,疫情已波及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歐洲各國的防疫形勢異常嚴峻。西班牙死亡病例數量全球第二,僅次於意大利。[2]

譚德塞:新冠肺炎大流行呈指數級增長,再不積極行動或致數百萬人喪生

日內瓦消息: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26日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表示新冠肺炎大流行呈指數級增長,國際社會必須同疫情展開「殊死搏鬥」。

譚德塞在發言中指出,疫情已造成近50萬人感染,逾兩萬人喪生,「大流行呈指數級增長」;世衛組織收到的確診病例從第一例到第10萬例用了67天,第10萬例到第20萬例用了11天,第20萬例到第30萬例用了4天,而從第30萬例到第40萬例僅用了兩天。

譚德塞警告,如果各國不採取積極行動,疫情或造成數百萬人喪生,對社會、經濟和政治造成的影響難以估量,「我們最終付出的代價取決於我們現在做出的選擇」。[3]

視頻

為什麼意大利病死率比德國高?張文宏一言中的

聲明

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