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4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1884年 |
1884年,传统纪年:年号:清德宗光绪十年;甲申年(猴年);日本明治天皇明治十七年。
目录
大事记
出生
逝世
重要事件详细
历史记载
大事记
清国在朝鲜取得仁川清租界
1月4日 - 费边社在 伦敦成立。
5月21日 - 美国 自由女神像安装竣工。
6月19日 - 柬埔寨被 法国兼并为 殖民地。
8月5日——法军军舰炮击 台湾基隆。 台湾军务督办 刘铭传率军抗击,炮台被击毁,后刘铭传率军与法军展开陆战,法军大败逃回舰上。
8月23日 - 法国舰队袭击 福建水师, 马尾海战爆发。 中国舰队仓促应战, 旗舰“扬武”号被敌水雷击伤,但以尾炮击中 法国旗舰,毙、伤法水兵多人。此役 福建水师损失舰船7艘,伤亡官兵700多人,马尾船厂亦被毁。
8月26日——清政府下诏对法宣战,命令陆路方面滇桂各军迅速进兵,沿海各地严防法舰入侵。
10月3日 - 香港 工人举行 游行 示威,抗议 英国与 法国镇压 中国 爱国运动。
10月13日 - 格林尼治时间正式被采用为 国际标准时间。
12月4日—— 朝鲜爆发甲申事变。
出生
4月4日 - 山本五十六, 日本 海军 上将 ( 1943年)
5月8日 - 哈利·S·杜鲁门, 美国 总统( 1972年)
9月15日 - 筱冢义男, 日本战犯。(1945年)
11月19日 - 龙云,滇军将领。(1962年)
12月30日 - 东条英机, 日本 甲级战犯( 1948年)
喜饶嘉措, 藏族大格西( 1968年)
逝世
艾里阿斯·隆洛特, 芬兰 医生及 文学家, 诗集《 卡勒瓦拉》的编纂人。( 1804年出生)
1月6日 - 孟德尔, 奥地利 生物学家。孟德尔进行了著名的 豌豆试验,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对生物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1822年出生)[1]
9月24日—— 徐寿, 中国 化学家
重要事件详细
柏林会议
1884年 11月15日, 柏林会议正式开幕。与会的14个国家中,真正唱主角的是 法国、 德国、 英国和 葡萄牙,这四国主导着瓜分 非洲的大体方针。会议首先要解决的是“刚果问题”。 由于几个 欧洲国家对这一地区的争夺已经达到白热化的程度,到最后还是便宜了 利奥波德二世。 刚果盆地的相当一部分土地被用笔和尺划出来,成为利奥波德二世的私有财产,这片土地有200万平方公里,是 比利时本国国土的76倍。后来, 比利时国王从当地捞取了大量金钱,但他的恐怖统治使当地近半土著黑人悲惨地死去。
解决完“刚果问题”后,与会各国又研讨出来了几项总体原则,以协调各国关系。值得注意的是, 柏林协定书的行文中,引入了“ 势力范围”这一概念,即一国对非洲沿岸的控制意味着还可以无限深入腹地。此外,议定书创造性地提出了“有效占领”原则,即占领国能有效控制某 殖民地时(例如保护自由贸易和交通运输),才可以真正拥有它们。这一原则是为了让列强间减少血腥冲突。
柏林会议打的是发展非洲经济、促进非洲贸易的旗号,但列强对 非洲人民的福祉毫不关心。它们开出的杜绝 奴隶贸易和提升人权等也仅仅是空头支票。
1884年 电报接通北京
1884年(清光绪十年)的京通电报工程相当低调,尤其是当工程接近 北京的时候。(需要说明一下,本文中的电报是有线电报的简称。)电报线在 通州至 东便门段是架空明线,进入东便门后下潜至 护城河底——水下电缆,到达 崇文门后,以“不似触目”的方式登陆——使用区别于标准规格的“极细铜线”和“特制红漆木杆”。此时,关于电报的争论仍在北京城内继续,工程的格外低调显然是为了照顾保守人士的神经。 这场电报之争始于此前的20多年。最早的关于建设电报的呼声来自洋人。 1859年, 法国钦差给 恭亲王寄了一台电报机,被恭亲王“以为无用相却”。
彼时,连接 英国和欧洲大陆的水底电缆已经开通,穿越 大西洋的电缆也在酝酿中,电报在全球贸易网中担当重任。而 中国的信息传递仍然处于“马上飞递”阶段。北京与 广州之间的通信,按照普通驿传速度需要30—35天;以“五百里加急”需16~19天,至于有可能导致跑毙马匹的“六百里加急”甚至“八百里加急”(所谓的“廷寄”标准),从广州驿传至北京的时限为32天( 茅海建《天朝崩溃》, 刘文鹏《清代驿传及其与疆域形成关系之研究》)。在水路方面轮船参与了邮递。靠轮船传递的 上海至京师的通信需要6~7天。
历史记载
北宁失陷
光绪九年(1883)十一月,法军攻占 山西后,继续向清军进攻。光绪十年(1884)正月,米乐继 孤拔为法军统帅。二月,米乐率兵一万二千人自 河内和 海阳出发,分水陆 两路,会攻北宁(在河内东北)。北宁前敌指挥、 广西巡抚 徐延旭未作认真战备。二月十五日,清军二万人不战而退,北宁失守。二十二日,法军又西向攻陷 太原(在 河内北)。三月, 兴化亦告失陷。至此,法军完全占领了 红河三角洲,使清军陷于被动地位。
慈禧撤换军机五大臣
自光绪九年十一月至十年三月(1883-1884),清军在 越南战场上连续失利,先后丢失山西、北宁、太原等地。光绪十年(1884)三月初八日,左庶子 盛昱上奏折弹劾 李鸿藻保举非人,建议给予处分;并说奕欣、宝鋆了解内情却不加阻止,亦应负一定责任。一直与奕欣有权力矛盾的慈禧,利用这份奏折大做文章,与 醇亲王奕譞共同策划, 3月13日,以“委蛇保荣,办事不力”的罪名,将 恭亲王奕欣、 大学士宝鋆、 协办大学士 吏部尚书李鸿藻、 兵部尚书 景廉、 工部尚书 翁同龢一概逐出 军机处;同时任命 礼亲王世铎、 户部尚书 额勒和布、 阎敬铭、 刑部尚书 张之万、 工部侍郎 孙毓汶五人为 军机大臣,礼亲王世铎为领班大臣,组成新的军机处。 3月14日, 慈禧又谕令军机处遇有紧急事情,会同奕譞商办。从此以后,军机处的权力实际上掌握在奕譞及其心腹孙毓汶手中。
袁世凯会办 朝鲜防务
光绪八年(1882),朝鲜“ 壬午政变” 平定以后,清军 吴长庆部暂留朝鲜。九月,吴长庆派营务处同知袁世凯等为 朝鲜练兵千名。光绪十年(1884) 4月4日,经 李鸿章奏准,撤吴长庆军内渡,但仍留军千人驻扎 汉城,由记名提督 吴兆有统带;同时,以袁世凯总理营务处,会办 朝鲜防务。光绪十一年(1885),袁又被李鸿章保荐为三品道员,改任驻朝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战争爆发前回国。
《 中法会议简明条款》签订
《中法会议简明条款》又称《 李福协定》。光绪十年(1884)四月十二日, 法国代表福禄诺抵达 天津,与李鸿章商谈通商、撤兵等问题。四月十七日,签订了《中法会议简明条款》,共五款。主要内容为:清政府承认 法国与越南订立的条约;法国不索赔款,不伤 中国体面,中国同意在中越边境开埠通商;声明中国自北越撤兵,调回边界。 法国见清政府退让,便继续扩大对华侵略战争。
北黎事件发生
北黎事件亦称 观音桥事件。光绪十年(1884)四月,李鸿章与 法国代表福禄诺签订了《中法会议简明条款》(又称《李福协定》),规定 中国自北越撤兵,但未确定撤兵日期。五月二十九日,法将杜森尼(Dugenne)却根据福禄诺自定期限,率法军七百人强行向 谅山推进,至越南北黎的观音桥,逼迫清军撤退或投降。闰五月初一日,清军派联络官三人到法营交涉,法军扬言要接收越南谅山、 高平两省,并无故枪杀清军联络官,向清军营地发起攻击。清军奋起还击,法军溃败。初六日, 法国代理公使谢满禄向总署抗议“ 中国背约”,要求赔偿。总署予以回驳。
马尾海战
马尾海战又称 马江海战,是 中法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光绪十年(1884)闰五月二十三日, 法国借口“北黎事件”派孤拔率 远东舰队闯入 福建水师基地马尾军港,与 中国军舰同泊一条江上。 福建船政大臣何如璋和会办海疆事务大臣 张佩纶不作戒备,又禁止港内 福建水师舰只移动,自缚手足。七月初三日下午,法舰向 福建水师发动突然袭击,何如璋、张佩纶弃师不顾、仓皇逃遁, 中国舰队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仓促应战。 旗舰“扬武号”被水雷击伤,舰上官兵仍用尾炮还击法旗舰“伏尔他”号;运输舰“福星号”亦冲入敌阵与法舰激战,后中弹爆炸,舰上官兵全部壮烈牺牲。海战历时三十分钟, 福建水师舰船被击沉七艘,官兵伤亡七百多人。初四日,法舰又轰毁马尾船厂。初六日,清政府被迫对法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