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12世纪文艺复兴(查尔斯·霍默·哈斯金斯)

内容简介

12世纪是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时代。罗马式艺术登峰造极,哥特式艺术萌芽初露,方言文学蓬勃兴起,拉丁经典著作、拉丁诗歌和罗马法复兴,吸收了阿拉伯因素的希腊科学与希腊哲学复苏,第一批欧洲大学创立。本书重点关注12世纪的拉丁古典著作及其影响、新法学和更为多样化的历史编纂、来自希腊人和阿拉伯人的新知识及其对西方科学和哲学的影响,以及学术研究的新机构的兴起。我们发现,中世纪并非如想象中的那样黑暗与静止,中世纪展示着生命、色彩和变化,对知识和美好的渴望和追求,以及在艺术、文学和社会组织方面的创造性成就。

作者简介

查尔斯·霍默·哈斯金斯(Charles Homer Haskins,1870—1937),美国历史学家,中世纪史权威。幼年即开始学习拉丁文和希腊文。16岁毕业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后来到巴黎和柏林学习,不到20岁就获得了博士学位,并开始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任教。1892到1902年转到威斯康星大学讲授欧洲史。1902年应聘到哈佛大学,直到1931年因身体状况退休。在长期的哈佛岁月中,他成为该大学、乃至美国史学界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欧洲历史上的诺曼人》《诺曼社会制度》《大学的兴起》《中世纪科学史研究》《12世纪文艺复兴》《中世纪文化研究》。

原文摘录

本书作者美国历史学家查尔斯·霍默·哈斯金斯于1870年12月21日出生在宾夕法尼亚州的米德维尔。五六岁开始,父亲教他学习拉丁文和希腊文。16岁毕业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后来到巴黎和柏林学习。不到20岁就获得了博士学位,并开始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任教。1892年到1902年转到威斯康星大学讲授欧洲史。1902年应聘到哈佛大学,直到1931年因身体状况退休。1937年5月14日在剑桥逝世。…… 由于他广泛的社会影响和重要的学术地位,美国总统威尔逊指定他为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的美国代表团成员。 中世纪存在着多次知识复兴,也同样具有人们熟知的15世纪的大变动所具有的特征。为了方便起见,人们习惯于借用“文艺复兴”一词称这些大变动为加洛林文艺复兴、奥托文艺复兴、12世纪文艺复兴等,其中后者最为重要。

书评

在大家一般的认知中,中世纪是一个思维禁锢僵化,文化艺术发展全面陷入停滞的黑暗时代。然而,中世纪是一个长达十个世纪的历史时期,其间也经历了文化艺术和学术的兴衰起落,自然也有类似文艺复兴时期的高峰,而十二世纪正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本书是哈佛历史学者查尔斯哈斯金斯的代表作,从知识中心、拉丁文化、科学哲学等多个视角为大家呈现了鲜为人知的十二世纪文艺复兴。

十四世纪的文艺复兴之所以被称为复兴,自然是由于中世纪相对的文艺失落。中世纪是神权至高无上,教会如日中天的时代。宗教迷信笼罩着大地,掐灭了理性的火花,相较于之前古典时代的繁荣,和之后近现代欧洲的迅速发展,中世纪的文化的发展速度似乎陷入了停滞,即使存在着以十二世纪为代表的小规模的文化艺术科学的复兴也难以被人注意到。然而,本书告诉我们,之所以我们会对中世纪产生这样的固有印象,既有内因,也有外因,我们能看到表面,也需探究背后的实质。这些认识背后存在许多的误区。

首先,中世纪确实由于天主教的禁锢而难以发展,然而促使知识传递,文艺复兴的那点微光又恰恰来自于死板的教会。在中世纪教会一度成为了知识的中心,承载了传承知识和发展智识的重要作用。教会往往同时兼任了地方图书馆,即使那个时代普遍没有太多的图书。而修道士大多数得到了系统的教育,并将自己地知识传递给平民。一些修道士甚至在神学研究之外进行其他的世俗化的学术研究,某种程度上扮演了中世纪科学家的角色。其次,中世纪或者说十二世纪的文艺复兴缺乏像十四世纪文艺复兴一样的领军人物,不论是文学艺术还是其他方面都缺乏像文艺复兴三杰一样的知名大师。但一方面,中世界的文化发展更像是集团作业,另一方面中世纪其实也不乏具有才能的人,但只是相对于十四世纪文艺复兴更低调,更不为人所知。

中世纪作为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代,前接了辉煌璀璨的古罗马帝国,后启了近代欧洲,其间的文化发展自然也深受前者影响,而同时给后者带去了刻印。众所周知,古罗马帝国繁荣时期的文学艺术法律等多个方面均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受到最直接影响的无疑就是紧随其后的中世纪。古罗马帝国时期也是拉丁文化的鼎盛时期,而十二世纪文艺复兴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围绕拉丁语的系统研究和文艺创作,本书足足用了三个章节来阐述这个时代拉丁语文化的瞩目成就,而在中世纪结束之后,法语就作为最优雅的语言取代了拉丁语在欧洲地区的地位。十二世纪文艺复兴对后世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学术上。历史学,哲学和科学在这个时代都有显著的萌芽,起到了很好地奠基作用。此外,学术机构也开始出现,,现代大学的雏形就诞生于这个时代。有别大家所知,中世纪并非一潭死水而是生机勃勃活力四射的湖泊。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