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驛水蜜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龍泉驛水蜜桃 |
|
中文名 :龍泉驛水蜜桃 特點 :汁多味甜 產地 :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 |
龍泉驛水蜜桃是龍泉驛的水果,肉甜汁多,在品種方面,分為早熟桃、中熟桃和晚熟桃三類。略呈球形,表面裹着一層短短的絨毛,青里泛白,白裡透紅。一個桃子一般重一二百克,大的重三百多克。水蜜桃皮很薄,果肉豐富,宜於生食,入口滑潤不留渣子。剛熟的桃子硬而甜,熟透的桃子軟而多汁,吃時宜輕輕拿起,小心地把皮撕下去;其滋味恐怕可以和王母娘娘的蟠桃互相比較了。
特產簡介
龍泉驛水蜜桃是龍泉驛的水果,肉甜汁多,在品種方面,分為早熟桃、中熟桃和晚熟桃三類。含有維生素C[1]和維生素E等營養成分,一般的人群都可以食用,有延緩皮膚的衰老,有美容養顏的功效。
龍泉驛水蜜桃宜生食,也可以做蜜桃氣泡水,蜜桃酸奶,多肉桃桃冰淇淋蛋糕,蜜桃鮮奶慕斯等食品。
龍泉驛水蜜桃在1610年(明朝崇禎年)以前開始種植,有400多年的歷史。獲得國家工商總局頒發的"產地證明商標"和國家質監總局頒發的"原產地域產品保護地理標誌"的榮譽。
品質特點
龍泉驛水蜜桃,果實長圓形,果個較大,平均單果重150克,最大230克果頂圓,果面乳白色,陽面有紅暈,茸毛少,外形美觀果肉白色,頂上稍呈紅色,肉質鬆脆,果汁多,味甜。
種植歷史
成都市龍泉驛區的水蜜桃在1610年(明朝崇禎年)以前開始種植,歷史悠久。其中紅花桃、白花桃品種於清末開始種植。20世紀30年代龍泉驛區就開始了現代桃樹栽培。20世紀50年代開始,「龍泉驛水蜜桃」長期被列為特供水果運送北京,供中央領導招待貴賓。1994年龍泉驛區水蜜桃優質豐產配套技術推廣項目獲得國家農業部豐收計劃一等獎,1995年龍泉驛區被國務院有關部門命名為「中國水蜜桃之鄉」、「中國名特優經濟林水蜜桃之鄉」,1996年龍泉驛區選送的白鳳桃獲得中國博覽會銀獎。
龍泉驛水蜜桃以其白裡透紅、香脆可口的獨特口味和良好聲譽占領了西寧、烏魯木齊、蘭州等北方市場;開闢了廣州、珠海等南方市場,並銷往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形成了固定銷售網絡。
實施「龍泉驛水蜜桃」地理標誌[2]保護促進了品牌發展。為打好「龍泉驛水蜜桃」特色品牌,龍泉驛先後註冊了「驛都牌」、「龍泉驛水蜜桃」等20多個商標,並催生了四川聚合國際生態有限公司、北京匯源果汁、成都市龍泉嘉禾有限公司等知名水果生產加工和營銷企業。
種植環境
龍泉驛區地處川西平原東部,龍泉山脈中段,山、丘、壩兼有,幅員面積558平方公里,土壤以黃壤和紫色土為主,屬亞熱帶濕潤氣候,適宜多種伏季水果種植。自然資源得天獨厚,為桃樹提供了良好的生長條件。龍泉地貌主要以淺丘嶺為主,境內氣候屬四川盆地中亞熱濕潤氣候,特別是受龍泉山脈的影響,形成了獨特的小氣候水地域:溫和,潮濕,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春暖秋涼,四季分明,霜期較短。土壤方面,龍泉山特有的紫色土保水保肥性強,透氣性好,土壤中含有營養豐富的磷、鉀等礦物質。獨特的自然條件,使龍泉有別於川中、川東及平原桃區,更不同於外省桃產區。
生產情況
龍泉驛是中國三大水蜜桃基地之一,水蜜桃產量占四川省市場的30%以上,產銷率始終保持在98%以上。2008年,龍泉驛區水蜜桃種植面積8萬餘畝,產量達6813萬餘公斤,產值達1.9億多元。形成了以山泉鎮為中心沿龍泉山脈向南北延伸,連綿30餘公里的國內罕見的水蜜桃種植帶。
龍泉驛區先後被國家、省、市確定為開發農業示範區、財政部農業科技推廣示範園區、中國名特優經濟林基地、中國園藝產品出口示範區、國家級無公害水果生產示範基地,被評為「中國水蜜桃之鄉」、「四川省早熟梨之鄉」、「優秀花果山風景名勝區」等。水果業已成為龍泉驛區農村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已成為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龍泉驛區按照全市總體規劃,對伏季水果產業進行了統籌規劃、整體打造,通過全面實施水果優化工程,建立了以水蜜桃、枇杷、早熟梨、葡萄等四大名優伏季水果為主的規模化、商品化無公害水果生產基地,在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改善了成都市的生態屏障。與此同時,龍泉驛區還全面強化了標準化技術推廣,取得了《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及產品使用證書》和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專用標識資格,並申領了產品標識,在無公害水果銷售上張貼使用。銷往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香港等國內大都市,在廣大消費者中贏得了「天下第一桃」的美譽,並遠銷新加坡、日本、馬來西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龍泉人充分發揮特有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桃花經濟,建設相關旅遊風景區,到21世紀初,已經擁有300多處成片景點,遊覽觀賞面積達234平方公里。發端於1987年的「中國·成都國際桃花節」已成為享有較高知名度的國際性旅遊、招商、民俗盛會,榮膺「改革開放30年影響中國節慶產業進程30節」,品牌價值超過1億元。2009年接待遊客達450萬人次,旅遊收入10億元以上。
參考文獻
- ↑ 維生素C天天吃,好處多還是隱患大?專家終於說話了! ,搜狐,2024-02-17
- ↑ 談談「地理標誌」 ,搜狐,20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