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鼾人鼾事(马向男)

鼾人鼾事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鼾人鼾事》中国当代作家马向男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鼾人鼾事

动动,动动,你又窝着脖子了!

媳妇在推我,哦,我刚才又打呼噜了。

其实我打呼噜还不算厉害,厉害的我倒是领教过几个,真真儿的服了。

在筹建处的时候,我们部门共两间大办公室,在同一层楼上,东头北面一间,西头南面一间。那会还没有宿舍,同事们中午吃完饭就都在办公室里睡一会儿,我买了一张小折叠床儿。

一天中午,迷迷糊糊地刚睡着,却被——阵惊天动地的声音给吵醒。哪里呀这是?我循着声音在楼道里一直往西走,最后竟一直找到了西头史工他们屋儿。史工躺在几箱子书临时拼凑而成的床上,鼾声如雷睡得美香甜,声音的源头原来在这里。屋里的其他同事见我一脸惊诧地进来,却不以为然甚至脸上毫不掩饰地写出了四个大字——“大惊小怪”!说,回去睡吧,不要打扰他,我们早习惯了……

新办公楼竣工以后,我们搬进了设在三层的午休宿舍。筹建处占两个屋,都是上下铺,我们自己约定好的,打呼噜的一个屋儿,不打呼噜的一个屋儿。我打呼噜,和史工同在东屋儿,在史工下铺。

在东屋儿这此起彼伏的呼噜声里,我们验证着达尔文的适者生存论,从一开始的翻来覆去地“烙大饼”到拍床帮叫醒谁谁,到后来慢慢地我们竟也都睡得如史工一般甜美。

我们入住在先,后勤部在门儿上贴条儿在后。公布的宿舍人员名单上,我和老李的名字都被贴在了西屋的门儿上。老李说,别搬了,咱打呼噜不招人待见,就在这儿吧!

西屋柴工,却总耿耿于怀自己的宿舍名不符实,终于趁着我休班半天人不在场的时候把我的被褥抱到了他们屋儿的上铺,他终于如愿以偿地睡在了下铺,睡在了史工下面的下铺。

在自己不在的时候被侵犯了“领土主权”,心里总觉得别扭。思来想去,思来想去,因为这个,还因为那个,算了吧,在哪儿不是睡!

不到一星期,柴工来找我,说是要换回来。这回他倒是主动,也还礼貌。我说我已经习惯了,还是不换了吧。柴工说,不行,不行,我可受不了了,天天中午睡不了觉,下午干活儿也没精神,必须得换回来!

我这人就这样好,好说话儿,没原则。得,这样就又换回来了。

在我搬回东屋后,老李乐了,说,你能搬回来得感谢史工,史工几个呼噜就把老柴给打着跑了!

史工说,他天天在下面用脚踹床板,我一睡着他就踹,一睡着他就踹,天天如此。有一回床板都拱起来了,我还以为地震呢……

后来,宿舍真的做了一次调整。随着部门的变动我调到了另一间宿舍。其实也不远,新宿舍距原来的屋也就隔着几个门儿。

我们车间的老都师傅是维修班的大拿,人好技术也好。分宿舍时与电工班分在了一个屋儿,一个大屋儿。普通小屋四床八人,他们大屋儿六床十二人,热闹,让我羡慕了好一阵子。

时间不长,在食堂吃饭的时候,隐隐约约地听说电工们联名写了个申请,说是要求后勤部另给老都分宿舍,也就是要把他撵出去!

老都到底怎么了?

说是,老都打呼噜太厉害了,人们都受不了。他打呼噜响也就算了,关键是这一个呼噜打起来,中间还一口气儿一口气儿地间歇停顿,要紧处一口气儿吸进去,却久久地打不出来,这十一个人都伸长脖子屏气敛息地看着他。在那谁耐不住性子吓的光着脚下床去喊他的时候,他却又“嗷”地一声,长长的一口气终于倒换出来了。

人们也终于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放下心来,在大伙儿刚要又睡着的时候,老都的呼噜第二个回合又开始了……

一天,两天,一个星期,两个星期……

终于,一份关于送大神的申请在老都的呼噜声里草拟成文了。

打印的申请书下面是密密麻麻的手写签名,十一个人就差老都的了。无关个人恩怨,谁不签也不行!谁不签谁跟老都一块儿搬走,就这话儿!

看着放在桌子上的申请书,后勤领导左右为难,直嘬着牙花,说,都克服一下嘛,都是阶级兄弟,阶级兄弟嘛,人民内部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昂……

电工们被客气地送出门来,仍回头向领导解释着,我们没有矛盾,这根本就不是矛盾的事儿哩嗑!

后来,又找。答复,正在想办法哩。

年,一天天地临近了。冀衡路进入高新区那高大的拱形门上挂起了一串大红的灯笼,照亮了人们下班回家的路。

再有几天就过年了,后勤领导也开始安排电工把公司大门囗和办公楼门口都挂上大红灯笼通上电,说是让它今晚上也都亮起来。

绝对是有人说了,不然不会传出来。有人说,这样吧,领导,您给老都调换了屋儿,我们保证灯笼今晚上全亮起来!

大红的灯笼如期亮了起来,照耀着手提肩扛米面油准备上班车的人们,空气中飘动着的是幸福的笑声。老都也准备在新宿舍里过新年,我看见他扛着米面油从宿舍楼下来上了另一辆大班车。

年三十儿中午单位管饭,我端着肉菜找老都坐下,关心地问,都哥,搬哪屋儿去了?

吃了枪药似的地回了一声,老韩那屋儿!

哪个老韩?我又问。

你说哪个老韩?!还有几个老韩?!

刷完饭盆儿回到宿舍,我终于想明白了,他说的是后勤的,哑巴老韩……

史工两次报考,终于如愿考上了天津的公务员,走了。所以,再没听见过史工打呼噜。

倒是这老都,中午如果仔细听,还能听见斜对过儿那扇关着的门里传出来的,时断时续的呼噜声……[1]

作者简介

马向男,笔名重阳,安平县作协会员,现居衡水市桃城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