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头文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黑头文鸟 |
---|
原图链结 图片来自flickr |
基本资料 |
学名 Lonchura atricapilla 目/科/属 雀形/梅花雀/文鸟 迁徏状态 留鸟 普遍性 稀有 体长/体重 11-12cm/10-16g |
别名:栗腹文鸟,红笔仔,台湾原生亚种及外来共8亚种。雌雄同型。
雌鸟的头颈颜色较淡,腹部中央黑色较雄鸟略短,其馀与雄鸟类似。
亚成鸟全身羽色污褐色,头部及身体的颜色对比并不明显。
台湾原生亚种formorsana,成鸟类,雌雄鸟的羽色有些微差异。
- 头:虹膜暗红色,雄鸟嘴铅灰色,头、颈为深暗褐色
- 背:背、肩羽、飞羽、腰、尾上覆羽为栗褐色
- 腹:上胸为深暗褐色,腹部为栗色,但腹部中央至尾下覆羽为黑色,上胸的黑暗褐色与腹部中央有明显隔开,无相连。
- 脚:腿黑色,脚铅色
台湾也有引进东南亚的亚种并在野外生活,这些外来亚种的头、颈、胸颜色较黑,胸的黑色与腹部的栗色间对比较为强烈。[1]
栖地&习性
栖息于农耕地,树林或草原,包括草茅(Imperata cylindrica),开阔的湿地。[2]
经常成小群活动,或与斑文鸟,麻雀混群活动,群聚性相当明显。多在地面或草丛活动,停栖时常选择树林。
保育
黑头文鸟在台湾的数量稀少,平地及低海拔丘陵不十分常见,目前并没有针对黑头文鸟的任何保育措施。
黑头文鸟在东南亚相当普遍,整体物种并未遭受重大的威胁。台湾有引进东南亚的亚种做为笼鸟饲养,西部地区所记录到的黑头文鸟大多为引进的外来亚种,本土原生亚种在东部较容易看到。[3]
鸣声
似轻快“批-批-”[4]
外观相似性
Restall (1995) 建议 malacca 应是一个独立种 (L. malacca),ferruginosa 也是一个独立种(L. ferruginosa),其它则是 L. atricapilla,包台湾的 formosana 亚种。Clements (2007) 大致接受 Restall (1995) 的看法,将台湾的黑头文鸟视为 L. atricapilla formosana。但 Dickinson(2003) 仍采取保守的做法,将 malacca, atricapilla以及 ferruginosa 视为同一种。
分布
8亚种
- L.a. atricapilla (Vieillot,1807)- 印度北部(从旁遮普邦E到布拉马普特拉谷地,南部到比哈尔邦和奥里萨邦N),孟加拉国,缅甸和西南中国(云南西南)。
- L.a. rubronigra (Hodgson, 1836) (霍奇森,1836年)- 印度北部和尼泊尔泰莱山麓。
- L.a. deignani Parkes,1958年 – 泰国(不包括C&NE),印度支那和中国东南部,包括海南。
- L.a. sinensis(布莱斯,1852年)– 马来半岛,苏门答腊低地,廖内河和林加群岛。
- L.a. batakana(Chasen&Kloss,1929年)– N苏门答腊山脉。
- L.a. formosana(温侯,1865)– 台湾和N菲律宾(N吕宋岛)。
- L.a. jagori (1866年,马滕斯,公元前)– 菲律宾(吕宋南)和婆罗洲。
- L.a. brunneiceps(Walden,1872年)- 苏拉威西岛,托吉安岛,邦盖岛,穆纳和布东。
引入日本,哈马黑拉,安汶,帕劳岛,夏威夷岛,瓦努阿图,牙买加,马提尼克岛和厄瓜多尔西南部(瓜亚斯)。[5]
视频
参考文献
- ↑ Lonchura atricapilla formosana (Swinhoe, 1865),taieol.tw
- ↑ Chestnut Munia (Lonchura atricapilla),hbw.com
- ↑ Lonchura atricapilla formosana (Swinhoe, 1865),taieol.tw
- ↑ Lonchura atricapilla ,xeno-canto
- ↑ Chestnut Munia (Lonchura atricapilla),hb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