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端豹斑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 |
黑端豹斑蝶 Argyreus hyperbius 翅底色橙黄色并有豹纹状斑点,雌蝶在前翅端部为蓝黑色并有一条白色带,乍看之下有点像桦斑蝶。幼虫寄主植物为菫菜科的短毛菫菜、三色菫或其他各种食用菫菜,雌蝶将卵产在寄主附近较靠近地面的地方,幼虫随成长渐渐移至地面生活,最后在寄主附近石块或植物上化蛹。成虫主要出现在夏季5月,喜欢访花,或在地面吸水,雌蝶常在寄主植物附近出没。全岛平地至海拔1500公尺以下的山区可见,其他地区如日本、韩国、中国、东南亚各国、澳洲东部及非洲阿尔及利亚地区也有亚种分布。
- 分类地位
界: 动物界 Animalia
纲: 昆虫纲 Insecta
目: 鳞翅目 Lepidoptera
科: 蛱蝶科 Nymphalidae
亚科: 蛱蝶亚科 Nymphalinae
族: 豹蛱蝶族 Argynniini
学名: 黑端豹斑蝶 Argyreus hyperbius (Linnaeus, 1763)
中文别名: 斐豹蛱蝶[1]
![]() |
- 黑端豹斑蝶小档案
别 名:裴胥、绿豆蝶
英文名:Indian Fritillary
展翅宽:6.0-7.5公分
幼虫食草:菫菜科的菫菜
台湾分布:低、中海拔山区
成蝶喜欢的食物:花蜜
雌雄辨别:雌蝶前翅背面前端呈黑色,并具白色斜带[2]
形态描述
![]() |
卵
乳白色布丁形,表面有网状刻纹。
幼虫
身体黑色,背线红色,身上长满肉棘,胸部肉棘较长,黑色,胸部以后肉棘基部红色,尖端黑色。
蛹
有褐色棘黑褐色两型,倒吊,背部有2排短刺,第2~6对短刺为银色。
成虫
展翅约65~72毫米,翅底色橙黄色并有豹纹状斑点,后翅背面外缘有粗黑边,雄蝶前翅腹面端部斑纹明显刷淡,雌蝶在前翅端部为蓝黑色并有一条白色带,乍看之下有点像桦斑蝶。
生物学
![]() |
卵
寄主植物
菫菜科(Violaceae)的短毛菫菜(Viola confusa)、三色菫(Viola tricolor)、锐叶菫菜(Viola acuminata)、喜岩菫菜(Viola rupicola)、剑叶菫菜(Viola canspitosa)、台湾菫菜(Viola formosana)等 viola 属的植物或其他各种食用菫菜。
生活史
雌蝶将卵产在寄主附近较靠近地面的地方,幼虫随成长渐渐移至地面生活,最后在寄主附近石块或植物上化蛹,成虫主要出现在夏季5月。
分布情形
全岛平地至海拔1500公尺以下的山区可见,其他地区如日本、韩国、中国华中及华南地区、中南半岛、苏门答腊、印度、爪哇、菲律宾北部、巴基斯坦、澳洲东部及非洲阿尔及利亚地区也有亚种分布。
形态特征
展翅长约为 60-70公釐。 雄虫前、后翅表底色为橘黄色,翅脉有黑色鳞片分布,前后翅表各翅室有多数黑色斑纹,后翅外缘有明显黑色带纹。雌虫翅表色泽花纹与雄虫稍有差异,前翅端有一大型黑色区域,其中有一白色斜带纹,后翅色泽花纹则与雄虫相似。
生物习性
成虫好于开阔的草地及林缘活动,除了冬季较少见到成虫外,6月至9月间常见,生活在低、中海拔山区,喜访花、吸蜜,寄主植物为菫菜植物。
保育现况
黑端豹斑蝶幼虫的食草主要为堇菜科之植物,而这些植物主要生长于林道间向阳坡面,且较为裸露之处,如果使用除草剂清理,较容易造成食草之死亡。此外道路边坡的水泥化与柏油化皆会对堇菜类食物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其族群,是保育上需要注意的要点。[3]
视频
111年8月4日~太平山~黑端豹斑蝶
1041108黑端豹斑蝶:雄蝶对雌蝶穷追不舍
黑端豹斑蝶/Indian Fritillary #蝴蝶 #蛱蝶科 #Nymphalidae 豹蛱蝶属 Argynnis
外部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