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口岸
黑河口岸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历史悠久,饱经沧桑。从1858年签订《中俄瑷珲条约》起,中俄就有民间贸易和官方贸易,直到1931年日军侵占东北时中断。建国后,从1957年开始了中苏边境小额贸易,后因“文化大革命”再次中断过货。1982年1 月国务院批准恢复黑河口岸,1983年3月中苏两国政府换文确认。从1986年7月开始黑河口岸逐步进行省级地方贸易、边境易货贸易和国家贸易过货。
1988年2月开始冰上汽车运输,9月开通了黑河与布拉戈维申斯克两城市间的“一日游”。黑河口岸与俄罗斯阿穆尔州布拉戈维申斯克口岸隔江相望,黑河货运码头与布市码头距离3500米,大黑河岛客运码头与布市码头距离不到1000米。黑河口岸与对应的俄布市口岸是黑龙江流域城市规模最大、城市规格最高、运输距离最近、通过能力最强的口岸。 [1]
目录
地域环境
1987年,黑河口岸在全国沿边地区率先重新找开了对原苏联边境贸易的大门。1992年,国务院批准黑河为首批沿边开放城市,并赋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从此,黑河的对外开放进入了崭新阶段。黑河成为我国沿边开放的重要窗口。 “三点一线”的沿江开放带在黑河与俄罗斯358公里的边境线上,有黑河、孙吴、逊克三个国家一类口岸,分别与俄罗斯三个口岸相对应。其中黑河市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第三大城市、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是中俄边境线上唯一一对距离最近、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功能最全的对应城市,两市之间最近处仅相距750米。日臻完善的口岸功能黑河口岸机构健全,检查检验设施完善,并已形成完整的对外运输体系,具备年货运量100万吨,客运量100万人次的吞吐能力。黑河口岸现已成为水运、陆运和空运立体交叉,船舶、汽车、气垫船和飞机等多种运输形式相结合的多功能口岸。
初具规模的边境经济合作区黑河边境经济合作区是1993年国务院批准的享有特殊优惠政策的国家级开发区,是以吸引国内外投资为主,发展面向国际市场的出口商品加工业和相应的第三产业的特殊经济区域。合作区首期开发面积7.63平方公里,分第三产业区、出口加工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和生活服务区。
正在崛起的大黑河岛中俄边民互市贸易区大黑河岛位于黑龙江中方一侧,距黑河市区70米,距俄布市750米,总面积0.87平方公里,现已成为中俄边境线上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商品集散地和对俄商品出口基地。大黑河岛中俄边民互市贸易区总体规划为国际贸易、综合服务、欧洲风情、中华文化、自然保护五大分区,具有口岸、市场、展销、洽谈、信息、过货通道、保税仓储、出口商品配送、旅游娱乐等九大服务功能。
阿穆尔州是俄罗斯设在远东地区的五个行政区之一。面积为36.37万平方公里,人口110多万。阿穆尔州是远东的经济发达地区,重工业重,轻工业轻,农业较为发达,有“远东粮仓”的美称。其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是远东第三大城市,市区面积30平方公里,人口25万,是远东的物资集散地。港口年吞吐能力300万吨,有50多条空中航线与国内外大中城市连接,通过109公里的支线可进入贝阿铁路。
基础设施
黑河口岸的检查、检疫、检验、监督、代理、代办、运输、仓储、金融、保险、通讯、旅游和服务等机构健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形成了完整的对外运输体系。通过黑河口岸,南下内地可利用北黑铁路、黑大公路和黑哈航线直达国内各地、东南沿海及港澳地区。对外运输可利用俄罗斯阿穆尔州布拉戈维申斯克口岸通过109公里的支线铁路与独联体欧亚大陆桥--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贝阿铁路相接。
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贝阿铁路可进入俄罗斯腹地,到达独联体和东欧各国。布拉戈维申斯克航空港有50多条航线与全国各地相通。特别是中俄双方实行江海联运后,从黑河口岸通过黑龙江和俄罗斯的阿穆尔河通过鞑靼海峡进入日本海、到达日本、韩国、东南亚及太平洋诸国。
口岸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的20年间,黑河口岸在国家、省级地方政府的关怀重视下,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迅猛发展。黑河港现已拥有货场39000平方米,库场1200平方米,码头岸长618米,可同时停靠8艘千吨级驳船。有木材、煤炭、粮食、石油、客运等专用码头和滚装轮渡与冰上汽车运输码头。配备了浮吊、门机、装载机等机械18台(艘),修建了供水、照明、消防等配套系统。
1998年初启用了在大黑河岛新建的3600平方米旅检大厅、内设14条入出境通道,并完善了贵宾厅、停车场、监管封闭区等一系列附属配套设施,黑河口岸现已形成口岸年吞吐能力为货物120万吨、旅客100万人次。据统计,从1986年截止2000年5月末累计入出境货运量2601266.9吨,入出境人员4097674人次。黑河口岸是国家一类口岸,环境优雅,政策宽松,快捷有序,四季畅通。被誉为“货畅其流、客乐其行”的口岸。[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