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乐茶碗 (铭·尼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黑乐茶碗 铭尼寺属于茶道用具中的茶碗,为乐烧的代表作品之一。茶碗的高8.2公分, 口径9.8公分,收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为长次郎最早期的作品之一,于天正14年为千利休所烧制。
此碗口延内缩,造型歪斜,高台矮小宽大,有切口,胎体厚重,器身有铁钳痕迹,但因是黑色故不明显[1]。 器身厚施铅釉,于高达一千两百度的还原焰下烧制,釉色黑中带褐,柔软无光泽,盛装抹茶时颜色变化万千耐人寻味,此为长次郎黑乐碗的特色。 虽未列入国宝之列,已颇有后期黑乐茶碗具有的质朴禅意。
日本茶道历史
日本之有茶,大约是在平安时代(注:唐宋时期,by 把盏堂)之前。据当时的文献记载,茶是由当时留学中国的日本僧人最澄带回国,并首先在寺院推广开来的。
被尊为“日本茶祖”的荣西禅师由宋朝携回茶籽,并分送筑前背振山、栂尾山,分植于宇治等地,并将宋朝禅院吃茶仪规完整地带入日本。
公元1211年,荣西撰《吃茶养生记》一书,书中详录以茶遣困、消食、解酒等功效。
公元1215年,由荣西献上的二月茶治愈了源实朝将军的热病,自此,饮茶更为风行。
此后不久,1235年,日僧圆尔辩圆入宋求法,并带回径山寺茶种种在自己的家乡静冈。
自此,日本茶道“禅茶一味”的寺僧传统被牢固地确立下来。[2]
茶道用具
日本茶道大致分为“煎茶道”与“抹茶道”两种。“抹茶道”承袭“禅茶一味”的源头,是具有日本风格及宗教性的美学艺术。抹茶茶道由武野绍欧、村田珠光等宗师草创,在千利休时代被推至顶峰。在“抹茶道”中,茶碗尤其重要,成为一切茶道具的统称。
妙有与真空,收于一碗中[3]
茶碗历史
在日本,茶碗的分类有很多种说法,比较公认的分法是四类:舶来品茶碗、日本乐窑茶碗、日本国产茶碗及现代茶碗。
舶来品茶碗:中国茶碗、朝鲜茶碗、其他舶来茶碗;
日本乐窑茶碗:本宗茶碗、旁宗茶碗、仿造茶碗;
日本国产茶碗:京窑茶碗、将军家窑茶碗、地方窑茶碗;
现代茶碗:历史名窑继承、现代创烧。
日本“抹茶道”主要是承袭自中国宋代茶道,所以在最初,来自中国的“唐物”特别受到日本茶人的追捧,尤其是建窑烧造的“建盏”。当时的日本学僧大多在宋的径山寺、昭明寺、禅源寺、万寿寺等寺庙参学,而这些寺庙主要集中在浙江天目山一带。
在当时,寺庙茶仪非常受重视,通常都使用建盏点茶。作为修学的纪念品,留学僧人回国时会带回一些建盏,由于是从天目山带回的,所以称之为“天目茶碗”。日本茶人非常欣赏有窑变效果的天目茶碗,只有招待贵宾时才偶尔拿出来使用。
经历了室町时代、书院茶时代,日本茶道在集大成者千利休的带领下走向返朴归真的草庵时代。千利休是日本茶史上的一个传奇,可以说千利休的茶道思想就是日本茶道的思想。
千利休所创“侘”茶的茶道美学影响了许多方面,草庵茶更是引领日本茶道走向禅宗美学“本来无一物”的境界,并且由崇尚华贵“唐物”的审美过渡到遒劲枯高的本土化审美。在《南方录》中,对千利休的主张描述如下:
草庵茶的第一要事为:以佛法修行得道。追求豪华住宅、美味珍馐是俗世之举。家以不漏雨,饭以不饿肚为足。此佛之教诲,茶道之本意。
在这种主张的影响下,日本茶道使用的茶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日本本土烧造的“乐烧”及朝鲜茶碗渐渐成为主流,“乐烧”一碗之难求比之“天目茶碗”有过之而不及。[4]
参考文献
- ↑ 满冈忠成. 茶の美术:茶器と茶室. 日本: 学习研究社. 1978: 143. ISBN 9784050029327 (日语).
- ↑ 茶碗在日本茶道中的地位——隐藏在茶碗中的残心禅意 – 把盏堂,热备资讯 ,2021-04-05
- ↑ 茶碗在日本茶道中的地位——隐藏在茶碗中的残心禅意 – 把盏堂,热备资讯 ,2021-04-05
- ↑ 茶碗在日本茶道中的地位——隐藏在茶碗中的残心禅意 – 把盏堂,热备资讯 ,2021-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