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黎巴嫩

移除 1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国家简介==
 
'''黎巴嫩'''
 
{{Infobox person
|姓名 = 黎巴嫩共和国
|圖片 = [[File:百度百科黎巴嫩共和国3.jpg|缩略图 |居中|25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64307950060&di=9531306a8485d1f0eb1bc5c9289f999b&imgtype=0&src=http%3A%2F%2Fwww.pptbz.com%2Fd%2Ffile%2Fp%2F201707%2Fsmall2b6b3d48b64235328d8bb6f810413fef.jpg 原图链接][http://www.pptbz.com/down/147315485373976.html 图片来源于素材预览网]]]
}}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黎巴嫩共和国]]
黎巴嫩是中东地区最西化的国家之一,这与它和[[基督教]]有着十分密切的历史有关,境内更有人类最早一批城市与[[世界遗产]],这些[[文明古迹]]最古老的具有长达[[5000多年的历史]],因而在[[旅游业]]中相当著名,主要经济来源就是[[银行业]]和[[旅游业]],二者占据[[黎巴嫩GDP]]的65%。<ref>[https://www.fmprc.gov.cn/web/gjhdq_676201/gj_676203/yz_676205/1206_676668/1206x0 黎巴嫩国家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引用日期2017-07-06]</ref>
== 历史变迁 ==
=== 古代历史===
[[黎巴嫩旧译利巴嫩]],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地区,早在2000多年前,腓尼基人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现在[[黎巴嫩小店]]里经常可以看到出土的腓尼基小人的[[仿制品]]。腓尼基人是第一个环[[非洲航行]]的[[民族]],发明了腓尼基[[文字]]。黎巴嫩过去曾经盛产[[香柏]],这些[[参天巨树]]都是邻近国家的重要[[建筑材料]]。这些有关黎巴嫩的零散记录,都可以在[[旧约圣经]]里看得到。
 
[[公元前64年]],古罗马占领了黎巴嫩,并修建了举世闻名的[[巴尔贝克神庙]],该神庙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的最大的[[罗马古建筑]]之一。
 
由于黎巴嫩扼守亚非欧[[战略要道]],所以不少民族都曾经占领过黎巴嫩。相继受[[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罗马统治;七至十六世纪初成为[[阿拉伯帝国]]一部分。1517年被[[奥斯曼帝国]]占领。
''' 黎巴嫩独立'''
黎巴嫩人民多次举行起义,反对[[土耳其苏丹和]]当地封建主的双重压迫。17世纪初,黎巴嫩埃米尔法赫鲁丁二世势力逐渐壮大,新建了一支军队并实行社会改革,建立起事实上独立的大黎巴嫩。但土耳其大军压境,法赫鲁丁二世投降并被处死。
1920年成为法国委任统治地。
 
1926年5月,黎巴嫩宣告成为共和国,颁布了[[宪法]],但仍保留法国的委任统治权。
1969年黎巴嫩军队与巴勒斯坦游击队发生军事冲突,后来双方就巴解组织在黎巴嫩的基地及活动范围等作了具体规定。
''' 内战及内战之后''' 
1943年黎巴嫩独立前夕,各教派曾就国家权力的分配达成协议:总统和军队总司令由基督教马龙派人士担任,议长和总理分别由伊斯兰教什叶派和逊尼派人士担任,议员和部长的席位按各教派的人口比例分配。后来由于人口结构变化,居民中信奉伊斯兰教的增多,穆斯林要求增加自己的权力,并为此展开了斗争。巴勒斯坦武装力量转移到黎巴嫩后,得到黎巴嫩全国运动的支持,但却遭到了黎巴嫩阵线的反对。
2005年4月26日,叙利亚遵照联合国决议,自黎巴嫩撤军,结束29年的直接干预。
雪松革命:
'''雪松革命:''' 2005年2月14日,黎巴嫩前总理[[拉菲克·哈里里]](Rafik Hariri)在[[贝鲁特圣乔治湾]]附近的一起汽车爆炸袭击中遇刺身亡
刺杀事件激起了一系列游行示威,2005年3月14日,多达100万人示威游行,要求结束叙利亚对黎巴嫩的占领。媒体称之为[[雪松革命]],示威者要求叙利亚从黎巴嫩撤军,并成立一个国际委员会来调查刺杀事件。由于叙利亚在黎巴嫩开展广泛的军事和情报行动,而且哈里里与大马士革就叙利亚支持修订宪法以延长埃米尔·拉胡德总统的任期一事颇有嫌隙,亲西方的“[[3月14日联盟]]”领导人指控叙利亚是这起刺杀事件的主使。其他人(即亲阿拉伯的“[[3月8日联盟]]”、[[真主党和叙利亚官员]])则宣称这起刺杀事件可能是以色列的摩萨德(Mossad)所为,意在破坏黎巴嫩的稳定。
联合国安理会于4月7日一致通过了1595号决议,呼吁对哈里里刺杀事件进行调查。初步调查结果“[[梅利斯(Mehlis)报告]]”于10月20日正式公布,报告称叙利亚和黎巴嫩政府高官均参与了这次刺杀事件。最终在国际压力下,叙利亚被迫从黎巴嫩撤出1.5万人的军队,结束对黎巴嫩长达三十年的占领。4月26日,所有叙利亚正规军都已经撤离。[[哈里里刺杀事件]]之后,发生了一系列针对众多亲[[西方黎巴嫩政要的刺杀事件]]。
联合国安理会于4月7日一致通过了1595号决议,呼吁对哈里里刺杀事件进行调查。初步调查结果“[[梅利斯(Mehlis)报告]]”于10月20日正式公布,报告称叙利亚和黎巴嫩政府高官均参与了这次刺杀事件。最终在国际压力下,叙利亚被迫从黎巴嫩撤出1.5万人的军队,结束对黎巴嫩长达三十年的占领。4月26日,所有叙利亚正规军都已经撤离。[[哈里里刺杀事件]]之后,发生了一系列针对众多亲[[西方黎巴嫩政要的刺杀事件]]。 [4]  '''2006年以黎冲突'''
2006年7月12日,为了转移以军的注意力,真主党向以色列边境城镇发射了[[火箭弹]],然后对在以色列边境巡逻的两辆悍马装甲车发射了[[反坦克导弹]]。两辆悍马中共有7名[[以色列士兵]],2人受伤,3人死亡,另外2人被绑架到黎巴嫩。在以军以失败告终的一次营救行动中,另有5名士兵死亡。在黎巴嫩,空袭造成其民用基础设施严重受损(包括贝鲁特机场),此后,以军地面部队又进入了真主党控制的地区。在至少962次袭击中,以军在黎巴嫩南部投放了460万[[枚集束炸弹]],其中大部分是在战争结束前的最后3天中投放的,当时以军知道和解即将达成。在以色列,真主党向以色列北部发射了3970枚火箭弹,大部分都是向城区发射的。长达一个月的冲突给以色列和黎巴嫩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以色列有近160人丧生,黎巴嫩有1000多人丧生。8月14日,[[联合国安理会]]发布了1701号决议,要求真主党和以色列停火,冲突正式结束。被绑架的[[戈德瓦瑟(Goldwasser)和雷格夫(Regev]])被关押了2年,期间没有任何关于他们的消息。直到2008年7月16日,真主党归还了他们的遗体以换取活着的真主党战俘。 [4]
行政区划
黎巴嫩行政区划分8个省:[[贝鲁特省]]、[[山区省]]、[[北方省]]、[[南方省]]、[[贝卡省]]、[[纳巴蒂耶省]]、[[阿卡省]]、巴尔贝克-希尔米勒省。 [1] 省下共设25个县,县下设镇。
首都贝鲁特(Beirut),截止2017年人口约200万人, [1] 黎巴嫩[[政治和经济中心]],也是中东著名的商业、金融、交通、旅游和新闻出版中心,1975年内战爆发前被称为“[[中东小巴黎]]”。7月平均最高气温32℃,1月平均最低气温11℃。 [6]
{{Reflist}}
[[Category:730 亞洲史地總論]]  [[Category:黎巴嫩共和国 ]]
14,61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