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5.173.48.1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黄芪 的原始碼
←
黄芪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黄芪777.png|缩略图|[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6a63f6246b600c338744257c7805460fd9f9d72a0b67?x-bce-process=image/watermark,image_d2F0ZXIvYmFpa2UyMjA=,g_7,xp_5,yp_5 原图链接]]] '''黄芪''',[[中药]]材名。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的根。春、秋季采挖,除去泥土、须根及根头,晒至六七成干,理直扎捆后晒干。 == 药材性状 == 根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略扭曲,长30~90cm,直径0.7~3.5cm。表面淡棕黄色至淡棕褐色,有不规则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栓皮易剥落而露出黄白色皮部,有的可见网状纤维束。质坚韧,断面强纤维性。气微,味微甜,有豆腥味。<ref>[https://www.baidu.com/s?wd=%E9%BB%84%E8%8A%AA&ie=utf-8&tn=02049043_8_pg&ch=12 黄芪]</ref> [[File:黄芪5555.png|缩略图|[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a8ec8a13632762d0f703c9f01ba41ffa513d26976861 原图链接]]] == 性味归经 == 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 == 功能主治 == 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宫]]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 == 主要价值 == 黄芪以其根入药,药用历史悠久。【药性歌诀】云:“黄芪入药,为强壮剂,具有益正气,壮脾胃,排脓止痛,活血医危的功效。对表虚自汗、气虚内伤、精神萎靡、四肢无力、脾虚泄泻、体虚多汗、气虚脱肛、[[子宮]]脱垂、浮肿及痈疽等疾病疗效显著”。 == 药理研究 == 黄芪含有胆碱、豆香素、[[叶酸]]、[[氨基酸]]、甜菜碱、皂甙、糖类、[[蛋白质]]、核黄素、黄烷化合物、[[铁]]、钙、磷及硒、锌、铜、锰等多种微量无素。味甘,性微温,具补气固表、利尿、强心、降压、抗菌、托毒、排脓、生肌、加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止汗和类性激素的功效,治表虚自汗、气虚内伤、脾虚泄泻、浮肿及痈疽等。由于黄芪能防止肝糖减少,对肝脏有保护作用,并能促进人体血液中白细胞的增加,可抵抗化学物质、放射线或其它原因引起的人体白细胞减少,显著提高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但黄芪最主要的仍是补中益气,利水消肿,对虚胖虚肿症最为适宜。 == 分布范围 == 分布于俄罗斯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东北、华北及西北([[甘肃]]、[[四川]]和[[西藏]]等),中国各地多有栽培。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 414 中药学]]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黄芪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