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黄梅戏

增加 1,26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orphanInfobox person|time姓名 =2019-08-14T23黄梅戏| 圖像 = [[ File:12黄梅戏51.jpg|缩略图 |居中|300px|[https:05+00//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351672&sid=5587130 原图链接] [https:00//p1.ssl.qhimg.com/t0176e29b10d63b4e56.jpg/ 图片来自]]]| 圖像說明 =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出生日期 = | 國籍 = | 别名 = | 職業 =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  
'''黄梅戏'''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
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ref>[https://www.360kuai.com/pc/9c82381b5cca22b72?cota=3&kuai_so=1&sign=360_7bc3b157&refer_scene=so_55 黄梅戏史上的艺术家,伟大的艺术家,严凤英生平有何故事和成就?] 小草历史鉴乐,发布时间;2019-11-20 18:57</ref>
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起源==
File:黄梅戏4.jpg|thumb|250px|有框|左|[https://www.360kuai.com/pc/9c82381b5cca22b72?cota=3&kuai_so=1&sign=360_7bc3b157&refer_scene=so_55]
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据史料记载,早于唐代时期,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至明清,黄梅县戏风更盛。
邢绣娘旧居位于黄梅县孔垅镇邢大墩。故居为二间土砖房。内有邢绣娘青少年时期使用过的木床、连厢、道情筒和“采茶戏”戏装等纪念物及《蔡鸣凤辞店》、《上天台》、《白扇记》等剧本。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300">
File:黄梅戏1.jpg|thumb|400px|有框|右|[https://www.360kuai.com/pc/9c82381b5cca22b72?cota=3&kuai_so=1&sign=360_7bc3b157&refer_scene=so_55]
File:黄梅戏2.jpg|thumb|300px|有框|右|[https://www.360kuai.com/pc/9c82381b5cca22b72?cota=3&kuai_so=1&sign=360_7bc3b157&refer_scene=so_55]
File:黄梅戏3.jpg|thumb|250px|有框|右|[https://www.360kuai.com/pc/9c82381b5cca22b72?cota=3&kuai_so=1&sign=360_7bc3b157&refer_scene=so_55]
</gallery>
 
==艺术特点==
 
黄梅戏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有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曲调健康朴实,优美欢快,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小调色彩;彩腔曲调欢畅,曾在花腔小戏中广泛使用;主调是黄梅戏传统正本大戏常用的唱腔,有平词、火攻、二行、三行之分,其中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曲调严肃庄重,优美大方。黄梅戏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厚,唱腔纯朴清新,细腻动人,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且通俗易懂,易于普及,深受各地群众的喜爱。在音乐伴奏上,早期黄梅戏由三人演奏堂鼓、钹、小锣、大锣等打击乐器,同时参加帮腔,号称“三打七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黄梅戏正式确立了以高胡为主奏乐器的伴奏体系。
33,57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