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麦克白

增加 34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麦克白'''》({{lang-en|Macbeth}})是[[莎士比亚]]最短的[[悲剧]],也是他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常被认为是他悲剧中最为阴暗、最富震撼力的作品。
故事的地点设在 [[ 苏格兰 ]] ,并以戏剧的方式、通过心理作用、政治争斗的方式观察了追逐权势而背信弃义的邪恶。它大致根据[[苏格兰]]哲学家[[赫克托·波伊斯]]的《[[苏格兰国王麦克白]]》而写成。
戏剧讲述了勇敢的苏格兰将军马克白从三女巫得到预言,称他某日会成为苏格兰国王。出于野心和妻子的怂恿,马克白暗杀了国王 [[ 邓肯 ]] ,自立为王。在自责与幻想的折磨下,他很快堕落成为一名暴君,不得不通过持续的狠手来保护自己,打压敌意与猜忌。大屠杀与内战使得马克白与他的夫人变得自大、疯狂,直至二人最后的灭亡。 [[File:麦克白2.jpg|缩略图|左|[https://baike.baidu.com/pic/%E9%BA%A6%E5%85%8B%E7%99%BD/2741/522604/0ef2112440f2087ec8955987?fr=lemma&ct=cover#aid=522604&pic=0ef2112440f2087ec8955987 原图链接]麦克白]]
舞台上,因马克白夫人的情绪起伏多变,很多人都认为那是最难演的女性角色。
《麦克白》拥有不少「[[道德剧]]」<ref>morality play</ref>的特徵。学者因其中支持[[詹姆士一世 (英格兰)|詹姆士一世]]掌权,普遍认为它是一齣典型地写于詹姆斯一世时代的戏剧,大概写成于1606年。 [[ 西蒙·弗曼]]<ref>Simon Forman</ref>在环球剧场看戏的笔记大概是本剧演出的最早记录,时间为1611年4月。剧本则在1623年的《对开本》中第一次出现,大概是戏台的台词本。
不少证据显示现有的文字曾被 [[ 托马斯·米德尔顿 ]] 修改。米德尔顿从他自己的剧作《[[w:The Witch|The Witch]]》(1615年)加入了不少在原作颇受欢迎的段落,如女巫和[[赫卡忒]]的那一场。这些修改(整个第三幕第五场,及部分第四幕第一场)一般而言也被收录。
莎士比亚剧作的资料来源于《霍林希德编年史》<ref>Holinshed's Chronicles, 1587</ref>中[[麦克白 (苏格兰)|苏格兰王马克白]]、麦克德夫、[[邓肯一世]]的相关记录。史书记录了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的相关事件,与莎士比亚和他同年代的类似。戏剧将史实改编,与真实事件有不少出入。
== 概要 ==
[[File:Three Witches (scene from Macbeth) by William Rimmer.jpg|thumb|200px|《马克白》中的一个场景,{{tsl|en|William Rimmer|威廉·瑞莫}}绘]]
[[File:麦克白3.jpg|缩略图|thumb|200px|[https://www.chinaticket.com/shanghai/ticket/25407_216289.html 原图链接]《马克白》]] 戏剧在电闪雷鸣中开场,三位女巫正讨论她们将与 麦克白(又译为 马克白 见面的事。下一幕,一位受伤的士官向 [[ 苏格兰 ]] 王邓肯报告:两位将军——葛莱密斯勳爵马克白与班柯,刚刚击退了以麦克唐华德为首的叛军与 [[ 挪威 ]] [[ 爱尔兰 ]] 两军对苏格兰的入侵。国王的族人马克白因作战英勇而备受嘉奖。
当二人走进石南树丛,三位女巫以预言迎接他们。第一位女巫称:「马克白为葛莱密斯勳爵。」第二位称:「他为考特勳爵。」第三位则指:「他是未来的君王。」三位女巫告诉班柯:「麦克白的命运将会比他的好,而他的命运也会比麦克白好。」二人正在思量时,女巫消失了,王的使者洛斯出现,并告诉马克白:「之前的考特勳爵因谋反而被处死,他已成为新的考特勳爵。」--第一个预言应验了。
马克白虽然成功了,却因「班柯的子孙将要君临一国」的预言仍感不安。他遂认为班柯将会危害自己的统治。越发偏执冷酷的马克白于是邀班柯出席王室宴会,并暗地派刺客杀死他与儿子弗里恩斯;但是在刺杀中弗里恩斯却侥倖逃脱。马克白倍感愤怒,深恐班柯后裔的潜在威胁。宴会中,马克白宴请贵族吃喝做乐。没想到,班柯的鬼魂出现,并坐在马克白的座位上。因为马克白是唯一能看见那鬼魂的人,他受惊吓而立刻发疯。他的胡言乱语令在场的所有人倍感震惊、不解——所有人看着他对着空座椅咆哮,直到夫人告诉大家:「马克白不过是偶然疾病,没什么大碍。」马克白镇定之后,大家继续吃喝。却没想到鬼魂再次出现,导致更大的混乱。马克白夫人只得请贵客离去,宴会尴尬收场。
深受困扰的马克白再次造访女巫们,也从她们那里获得预言的真相。女巫招出恐怖的幽灵以缓和马克白的恐惧。首先,女巫招出披甲的头颅,提醒他要「留心麦克德夫」(4.1.72)。然后,一个血淋淋的儿童告诉他「没有一个妇人所生下的人可以伤害马克白」。第三,一个加冕的小孩告诉他「不会被人打败,除非有一天勃南的树林会向邓西嫩高山移动」。马克白感到释然,因为所有人都是从妇人而生,而森林不会自己移动。当马克白问及班柯的后裔时,女巫召唤了八个带着冠冕的国王,长相都与班柯相似,最后一个则拿着镜子,折射出更多的国王。马克白认出这都是班柯的后裔,并且他们的国度繁多。 [[File:Johann Heinrich Füssli 030麦克白4.jpg|缩略图|thumb|left|200px| 《马 [http://www.press-mart.com/BPInfo.do?method=view&uuid=e8ce71b5-3207-4c5d-bb45-b3f36318e480&mod_code=BookPublish 原图链接]麦 克白 夫人梦游》,亨利·菲斯利<ref>Henry Fuseli</ref>绘]]   在女巫离去后,列诺克斯出现,告诉马克白麦克德夫流亡英格兰。马克白随即把持住麦克德夫的城堡,进行大屠杀。所有人,包括麦克德夫的妻儿在内全都惨死。
马克白夫人被罪疚感折磨,渐渐精神崩溃。晚上,医生和贵妇人正讨论马克白夫人奇怪的梦游行为,突然马克白夫人手持蜡烛出现。哀嚎着邓肯、麦克德夫夫人和班柯的死,马克白夫人尝试把手上虚幻的血污洗淨,并喃喃着自己如何迫使丈夫的所作所为。她之后离开,留下惊呆的医生和贵妇人。马克白夫人手上洗不净的血是一种反讽,在此之前她向马克白夸口:「一点点水足以洗净我们。」(2.2.66)。
在敌人部队到来之前,马克白得悉其夫人自杀身亡,导致他陷入深深的绝望,遂道出一段广为人知的「虚无主义者的独白」:「明天,明天,再一个明天……」(5.5.17–28)。虽然感到生命的空虚与短暂,但他依然积极进行防御。马克白相信女巫的预言可以使自己无敌,但当他得知敌军伪装为成移动的树林前进时,显然女巫预言中的一条实现了。
 
战争开始,英格兰军队占压倒性优势,麦克德夫与马克白终于见面。马克白声称:「他不必害怕麦克德夫,因为他不会被任何妇人所生之人杀死。」麦克德夫于是指出自己:「没有足月就从他母亲的腹中[[剖宫产|剖]]出来的。」 (5.8.15–16),因此不算是「从妇人生出来的。」(文学双关语),这满足了女巫的第二条预言。马克白终于发现自己误解了女巫模棱两可的说话。二人搏斗,马克白被麦克德夫斩首,实现了女巫的后续预言。
==资料==
[[File:Macbeth and Banquo encountering the witches - Holinshed Chronicles麦克白6.gifjpg|缩略图|thumb|right| [http://group.mtime.com/20860/discussion/3747219/3/ 原图链接] 霍林希德编年史》(1577)中“马 克白 与班柯遇见女巫”<ref>Orgel (2002, 33)</ref>]]
莎士比亚的《马克白》常与他的《安东尼与克莉奥佩屈拉》做对比。安东尼与马克白都积极寻求新世界,并以旧世界作为其代价。两人都积极争夺王位,并在途中遇到“对手”。安东尼的对手是屋大维,马克白的对手是班柯。在某一时刻,马克白甚至将自己与安东尼对比,称"under Banquo / My Genius is rebuk'd, as it is said / Mark Antony's was by Caesar."不但如此,两个剧本中都存在着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女性角色:克莉奥佩屈拉和马克白夫人。<ref>Coursen (1997, 11–13)</ref>
《马克白》的编撰日期无法被准确定位,因为该剧在日后被几经修订。戏剧在表面上恭庆1603年斯图尔特的詹姆士王登基(詹姆士认为自己是班柯的后裔),<ref>{{cite book |last=Braunmuller |title=Macbeth |location=Cambridge |publisher=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year=1997 |pages=2–3 |url=http://www.cambridge.org/servlet/file/store6/item2395545/version1/item_9780521294553_excerpt.pdf |isbn=0-521-29455-X }}</ref> 学者们则认为戏剧的编撰不可能早于1603年,提出第四场中女巫们向马克白出示了八位代表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国王,是对詹姆士王的恭维。绝大多数的学者认为戏剧写于1606年的[[火药阴谋]]之后,因为戏剧中有对1605年的暗示以及之后的审判。<ref>Brooke (2008, 59–64)</ref>1605年,为纪念詹姆士王的脱险,荣誉勋章上印制了一条蛇藏在了百合花与玫瑰花之后。马克白夫人曾对她丈夫说:“让人家瞧您像一朵纯洁的花朵,可是在花瓣底下却有一条毒蛇潜伏”(1.5.74-5),这或许是对前者的暗示。<ref>{{cite book |first=Henry Neill |last=Paul |title= The Royal Play of Macbeth: When, Why, and How It Was Written by Shakespeare |year=1950 |location=New York |publisher= Macmillan |page=227}}</ref>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从门卫的台词(2.3.1–21)可以看到他在给富农、裁缝和说话“暧昧含糊”的家伙开地狱的门(2.3.8-13),并被认为是对耶稣会的亨利·加尼特<ref>Henry Garnet</ref>的暗示,后者在1606年3月28日受审,5月3日被处决。“暧昧含糊”暗指对加尼特对“{{tsl|en|Doctrine of mental reservation||暧昧含糊}}”的辩护。<ref>{{cite book |first=Frank |last=Kermode |chapter=Macbeth |title=The Riverside Shakespeare |location=Boston |publisher=Houghton Mifflin |year=1974 |page=1308 |isbn=0-395-04402-2 }} For details on Garnet, see {{cite journal |first=Perez |last=Zagorin |title=Th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Lying and Dissimulation—Truth-Telling, Lying, and Self-Deception |journal=[[Social Research]] |year=1996 |volume=63 |issue=3 |pages=863–912 }}</ref>然而,暧昧含糊早在1583年伊丽莎白一世的大顾问伯利爵士<ref>Lord Burghley</ref>就被讨论过,1584年西班牙高级教士马丁·阿兹皮尔库塔<ref>Martin Azpilcueta</ref>提出“暧昧含糊教义”<ref>Doctrine of Equivocation</ref>,并在欧洲传播,又于十六世纪90年代传到了英国。<ref>Braunmuller (1997) pp. 5–8.</ref>然而,门房称讲起话来暧昧含糊的家伙"committed treason enough for God's sake"(当着上帝的面叛国) (2.3.9-10),由此将暧昧含糊于叛国联系了起来,暗指耶稣会的信仰:暧昧含糊用于“服务上帝”是合法的;这更加表明暗示与加尼特有关。门房继续说“可是他那条暧昧含糊的舌头却不能把他送上天堂去”(2.3.10-11),回应了加尼特处决前夕的黑色幽默:即加尼特会被“毫不含糊地上绞架”,并在处决时不允许为自己做“暧昧含糊的辩护。”<ref>Rogers, H. L. "An English Tailor and Father Garnet's Straw". ''Review of English Studies'' '''16''': 61 (February 1965), 44-9; pp. 44-5.</ref>门房提到的富农也是对加尼特的暗示,后者使用“富农”作了自己的别名。 [[File:FirstFolioMacbeth麦克白9.jpg|缩略图|thumb|left| [[第一对开本http://ent.sina.com.cn/j/2014-08-26/10494198493.shtml 原图链接]]》中 克白》 第一页 ,1623年出版海报]]  门房为“英吉利裁缝”开地狱门(2.3.13),是对休·格里芬<ref>Hugh Griffin</ref>的暗示,后者于1607年11月27日和12月3日被坎特伯雷大主教质询,调查他是否参与了加尼特的“奇迹稻草”<ref>"miraculous straw"</ref>。这是一个名声狼藉的稻草头,沾满了加尼特的血,凝固成类似加尼特外貌的形状,被天主教徒们称作是奇迹。裁缝格里芬从此臭名昭著,成为诗歌调侃的对象,并在书籍的扉页上印上了他的肖像。<ref>Rogers (1965) pp. 45-7.</ref>
学者们引述了詹姆士王在1605年夏[[牛津]]看的一出剧,主打三位“女预言家”,类似三位女巫;柯默德<ref>Kermode</ref>推测莎士比亚或许听说了这些,并将其引述为三位女巫。<ref name="Kermode, 1308">Kermode, ''Riverside Shakespeare,'' p. 1308.</ref>然而,布兰米勒<ref>A. R. Braunmuller</ref>在新剑桥修订本中发现这个1605-6年推论无法得到结论,这个推论只对1603年早期版本有效。<ref>Braunmuller (1997), pp. 5–8</ref>戏剧的写作日期被认为早于1607年,因此,柯默德写道,戏剧“可能写于1607年”。<ref name="Kermode, 1308"/>
===巫术与邪恶===
 [[File:Macbeth and Banquo with the witches JHF麦克白7.jpg|缩略图|thumb| [https://www.jd.com/?d 原图链接] 《麦克白 、班柯与女巫 ,亨利·菲斯利绘<ref>Henry Fuseli</ref>]] 
在剧中,三位女巫代表了黑暗、混乱、争斗,她们的角色就是上述邪恶的使者和证人。<ref name="Kliman14">Kliman, 14.</ref>她们的出现代表了背叛与毁灭。在莎士比亚时期,女巫被视为比叛乱更为可恶的事情,“是能发现的最为臭名昭著的叛乱”。<ref name="Perkins">{{Cite book|last=Perkins |first=William |title=A Discourse of the Damned Art of Witchcraft, So Farre forth as it is revealed in the Scriptures, and manifest by true experience |publisher=Cantrell Legge, Printer to the Universitie of Cambridge |location=London |year=1618 |page=53 |url=http://digital.library.cornell.edu/cgi/t/text/text-idx?c=witch;idno=wit075 |accessdate=24 June 2009}}</ref>她们不但是政治上的叛徒,而且是灵魂的叛徒。许多混乱是由于她们可以在现实与超自然之间来回穿行所致。她们任性而为,以至于无法确定是她们控制了命运,还是命运的使者而已。她们蔑视逻辑,不受现实世界的控制。<ref>{{cite journal |last=Coddon |first=Karin S. |title='Unreal Mockery': Unreason and the Problem of Spectacle in Macbeth |journal=ELH |year=1989 |volume=56 |issue=3 |pages=485–501 |jstor=2873194 }}</ref> 女巫的第一句话:“美即丑恶丑即美,翱翔毒雾妖云里”常被认为是确立戏剧混乱的根基。的确,戏剧充满了错乱,将邪恶误认为良善,将良善却误认为是邪恶。这些话都显明了女巫的意图:她们只想为活人找麻烦。<ref name = tempt/>
===绘画===
<gallerymode="packed" heights="200">File:Zoffany-Garrick and Pritchard in Macbeth麦克白01.jpg| 约翰·佐法尼<ref>Johann Zoffany<缩略图|[http://culture.ifeng.com/a/ref>绘<ref>Orgel (2002, 248)<20160218/ref>47477648_0.shtml 原图链接]麦克白]ImageFile:Johann Heinrich Füssli 麦克白02.jpg|缩略图|[http://ent.sina.com.cn/m/f/hlw/2014- Lady Macbeth with the Daggers 05- WGA833826/18164148375.shtml 原图链接]File:麦克白03.jpg| 亨利·菲斯利<ref>Henry Fuseli<缩略图|[http://ent.sina.com.cn/m/f/hlw/ref>绘<ref name="Orgel 2007, 74"2014-05-26/>18164148375.shtml 原图链接]ImageFile:FuseliMacbethBoydell麦克白04.jpg| 缩略图|[http://ent.sina.com.cn/m/f/hlw/2014-05-26/18164148375.shtml 原图链接]File: 麦克 白见女巫,詹姆斯·考德威尔<ref>James Caldwell<白05.jpg|缩略图|[http://ref>刻<ref name="Orgel 2007, 76"www.tuxi.com.cn/>viewb-124056457783237-1240564577832376219.html 原图链接]File:Pity by William Blake 1795麦克白06.jpg| 遗憾,威廉·布雷克<ref>William Blake<缩略图|[http://roll.sohu.com/ref>绘<ref name="Macbeth 1 2007"20151216/>n431438212.shtml 原图链接]File:Mrs Siddons by Joshua Reynolds麦克白07.jpg| 约书亚·雷诺兹<ref>Joshua Reynolds<缩略图|[http://blog.sina.com.cn/ref>绘<ref name="Gay 2002, 159"s/>blog_4c0687690100wbm9.html 原图链接]File:Ellen Terry as Lady Macbeth麦克白8.jpg| 约翰·萨金特<ref>John Singer Sargent<缩略图|[http://ent.xinwei.tv/info/2010/ref>绘<ref>Schoch (2002,59)<0301/ref>4081.html 原图链接]
</gallery>
{{Authority control}}
{{DEFAULTSORT:Macbeth}}
[[Category: 英国文学作品]][[Category:戏剧总论980 戲劇總論]]
128,43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