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麒麟山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麒麟山人

麒麟山人,古人類名,中國新人化石。因在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麒麟山洞穴內發現,故得名麒麟山人。" 1956年1月14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工作隊在來賓市興賓區橋鞏圩附近的麒麟山蓋頭洞發觀,人的遺骸僅保存有顱底部分,包括大部分上頜骨和齶骨,右側的顴骨和大部分枕骨,三者已不連續,是屬於一個男性老人的個體。

"(引自黃現璠著《壯族通史》)後被確定為屬距今3.6萬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古人類,為壯族的先祖。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麒麟山人 [1]

界 動物界

麒麟山人1.jpg

門 脊索動物門

綱 哺乳綱 [2]

目 靈長目

科 智人科

屬 智人屬

麒麟山人2.jpg

種 智人

亞種 麒麟山人

地理位置

來賓麒麟山的北面有獅子山和猴子山,西面有扁山和龍口山,西南有老蚌山和板山,東3公里有江山,在江山之東有紅水河。蓋頭洞高出地面7米,洞口朝南偏東,洞口高2.7米,洞的縱深4.8米。洞內堆積厚1.7米,可分二層:上層是黃灰色堆積,含角礫岩和大量軟體動物硬殼,人頭骨化石出於此層。其中還有灰燼,炭屑,燒骨,並出土一件石器和兩件人工打制的石片;下層為稍膠結的紅色堆積,含結核和碎石塊。

麒麟山人遺址

麒麟山人遺址位於今來賓市興賓區橋鞏鄉合隆村南0.5公里處的麒麟山蓋頭洞(壯語為"卡姆頭洞")內。1956年1月14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野外調查隊在洞內發現了一具殘破的人類頭骨,一件粗製的石器和二件人工打制的石片,1959年3月的《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刊物上。

麒麟山人3.jpg

發表了中國著名古人類學家賈蘭坡、吳汝康的論文《廣西來賓麒麟山人類頭骨化石》,作者於文中認為,麒麟山人化石為一個男性老年個體,屬於新人類型,遺址為舊石器時代晚期。麒麟山人無明顯的原始性質,是距今3.6萬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古人類,這表明在舊石器時代晚期,興賓區已有遠古人類居住、活動,並繁衍生息,這就是壯族的先祖。

到了新石器時代,遠古人類在興賓區的居住與活動範圍就更為廣闊,幾乎遍及區境的東、西、南、北、中。

麒麟山人遺址於1958年和1963年2月曾兩次被公布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4月5日又被公布為來賓市文物保護單位。其保護範圍為整座麒麟山,嚴禁在洞內取岩泥及破壞鐘乳石和石筍。

伴生物化石

洞內伴生物化石有鹿牙豬牙,還有大量腹足類動物的殼,並發現粗糙的石器一件和人工打制的石片兩片。該人頭骨化石被命名為"麒麟山人"。人頭骨化石現存放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博物館。據考證:"麒麟山人"為距今2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

地質年代

麒麟山人4.jpg

麒麟山人的地質年代屬更新世晚期的化石,為一男性頭骨的顱底部分。伴生動物化石多是現生種。還發現有打制石器。

公祭"麒麟山人"

每年壯族傳統節日"三月三"來臨時, 來賓市都將舉行壯族始祖麒麟山人祭祀活動。公祭壯族始祖麒麟山人,是為了不斷增強麒麟山人的凝聚力和影響力,弘揚民族文化,進一步打響來賓文化品牌,提高來賓市的知名度。

2010年4月16日是壯族傳統節日"三月三"。來賓市興賓區2010年首屆麒麟山山歌擂台賽暨祭祖活動在位於橋鞏鄉合隆村的麒麟山人遺址舉行,來自來賓市的4萬餘名壯族群眾齊聚麒麟山前,擊鼓鳴鐘、秉燭敬禮,共同祭拜壯族始祖麒麟山人。

當天上午的公祭典禮內容豐富多彩,包括向壯族始祖麒麟山人進獻供品、揭碑文、恭讀祭文、行三鞠躬祭祀禮等文化活動。全體公祭人員滿懷對壯族始祖麒麟山人的虔誠和敬仰進行祭祀,表達了壯族人民對加快發展、建設和諧社會的良好祝願。

此次公祭活動主題為"祭祀壯族之祖、弘揚民族文化、建設和諧社會"。一個小時的祭祖大典按照壯族禮制在莊嚴肅穆的氛圍中進行。儀式現場,全體參祭人員肅立,村民持3面幡、18面黃旗列3個縱隊,舞龍舞獅進場,豬、牛、羊三牲及五穀、時鮮供品敬獻於供品台上。

麒麟山人5.jpg

隨後,祭祀儀式逐項進行:鳴炮、致歡迎詞、揭碑文、宣讀祭文、主祭人燒祭文紙並上香、全體參祭人員向壯族始祖行三鞠躬、燃放鞭炮。儀式結束後,鄉民們紛紛湧向祭台前,虔誠地向始祖叩拜、上香,祈福感恩。

這是興賓區首次舉行大規模的公祭壯族始祖"麒麟山人"大典,村民們在祭掃先祖的同時,也領略到傳統祭祀的文化內涵。

祭祀活動結束後,興賓區"首屆麒麟山山歌擂台賽"開賽。來自興賓區各鄉鎮的歌手一展歌喉,一比高下。一曲曲節奏鮮明的壯族山歌,飽含着壯族兒女對生活的讚美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麒麟山文化"體系

來賓市雖然是剛成立的新城市,但其文化卻源遠流長。1956年考古學家在該市興賓區橋鞏鄉麒麟山的卡姆頭洞發現距今三萬多年多年的古人類頭骨化石,稱之為"麒麟山人",是廣西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人類化石。

據考證,"麒麟山人"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古人類,是來賓一帶壯族和其它兄弟民族的先民。舊石器時代文化遺物的發現表明,大約在三萬年至一萬年前,來賓境內已有人類居住,他們開闢了祖國的南疆,創造了來賓及周邊的原始文化。

麒麟山人6.jpg

可以這樣認為:麒麟山是百越歸宗之地,麒麟山人所在的來賓市,是南方古文化主要發源地之一。來賓文化的根在麒麟山,因此,我們在構建新來賓文化體系的時候,不能離開這個"根"。麒麟山人是南方考古學史上言必提及的珍寶,麒麟山,是壯民族的祖宗山;是來賓一座不可多得的寶山。新來賓文化體系的構建,要依託祖宗之山這一背景,打出品牌。將來賓文化體系名為"麒麟山文化",是非常明智的。

大江大河,往往是文化發源與滋長之地。流經來賓境內的紅水河,是一條十分古老的河流,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最為重要的河流之一;它的流域堪稱廣西少數民族的文化走廊。在紅水河流域浩如煙海的民族文化中,紅水河畔的來賓,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民間的山歌、戲劇、原始的宗教、民俗、建築等等有其獨特之處。構建來賓文化體系同樣要依託這樣一個大背景。

來賓市的金秀瑤族自治縣的大瑤山被譽為"世界瑤都",是中國最大的瑤族聚居地,有"世界瑤族看中國,中國的瑤族看金秀"之說。這裡有神秘多彩的民族風情,有豐富的人文景觀和名勝古蹟,有優美的民族歌舞等等,這也是新來賓文化體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成份。

該市忻城縣有迄今保存完好的壯族土司衙署,被譽為"壯家故宮"。土司祠堂獨特的建築風格、土司的歷史與文化、一大批珍貴的文物及流傳民間的土司故事、傳說,可謂壯漢文化交融所產生的文化奇葩。土司文化是新來賓文化體系中的一大亮點。

綜上所述,我認為來賓文化體系應該構築在考古文化--麒麟山文化、地緣文化--紅水河文化、民族文化--瑤都文化和歷史人文文化--土司文化這四大背景之上,既有豐富的涵蓋,又有深厚的底蘊。

麒麟山人7.jpg

意義

麒麟山人類化石的發現,有助於人種的起源和分布等問題的研究;說明遠古時代人類的祖先就在興賓區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表明距今2~1萬年前的"麒麟山人"已學會和使用鑽孔與磨尖的石器。

相關記事

山歌舞劇《麒麟山人》 講述壯族先民神話故事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部的來賓市境內,有三個地方,備受世人矚目。這三個地方分別是被稱為壯族始祖發祥地之一的興賓區"麒麟山人"遺址、被喻為"壯鄉故宮"的忻城縣莫氏土司衙署,以及號稱"世界瑤都"的金秀大瑤山。

麒麟山人8.jpg

來賓市是廣西壯族主要聚居地之一,民族與歷史文化豐富,境內居住着壯、漢、瑤、苗等十餘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人口約一百八十萬人,占總人口的七成四左右。專家們認定麒麟山是一處人類先祖的發祥地,早在二至三萬年前,壯族先民就已在麒麟山一帶繁衍生息,他們日出而作,以洞為家;生生不息,源遠流長。

廣西壯族自治區首部以壯族先民麒麟山人為題材的山歌舞劇作品《麒麟山人》2003年在廣西來賓市隆重上演,一千多名觀眾享受了這份藝術大餐。山歌舞劇《麒麟山人》講述了距今3萬年前,在紅水河畔麒麟山間,壯族先民為保護、奪回他們賴以生存的紅水河與妖魔鬼怪進行頑強鬥爭的故事。整部歌劇分為"源流、選勇、壯行、斗魔、歸來"五場。

《麒麟山人》最大的特點是整合了壯族民間的山歌與現代舞蹈,同時塑造了兩個神話人物並貫穿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演出中,歌劇和舞劇交相輝映,古老與現代相融合,閃爍出獨特的藝術魅力和鑑賞價值。

由來賓市傾力打造出來的廣西首部以壯族先民麒麟山人為題材的山歌舞劇《麒麟山人》上演時,劇組所到之處,人們競相奔告,一睹為快。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