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鹦鹉鱼」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67: 行 67: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
[[Category:388 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

於 2020年6月29日 (一) 23:01 的最新修訂

簡介

鸚鵡魚(學名:Amphilophus)或稱鸚嘴魚,鸚鵡魚,學名洛神頸鰭魚,隆頭魚科的屬類,俗稱有鸚哥魚、鸚嘴魚、紅楔鯛等,是生活在珊瑚礁中的熱帶魚類。因其色彩艷麗,嘴型酷似鸚鵡嘴型而得名。另有一種由美洲慈鯛雄紅魔鬼魚和紫紅火口雜交培育成的淡水賞觀魚,因體色鮮紅,又稱為血鸚鵡。[1]

中文學名: 鸚鵡魚
拉丁學名:Amphilophus  
別 稱:鸚嘴魚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綱:硬骨魚綱
亞 綱 :輻鰭亞綱
目:鱸形目
亞 目: 隆頭魚亞目
科 :鸚嘴魚科
亞 科: 唇魚亞科
族 :嘴魚
屬 :鸚嘴魚屬
分布區域 :西太平洋、西印度洋、紅海、中國浙江、上海、海南、廣東等地
英 文 :parrotfish

鸚鵡魚的種類

鸚鵡魚的品種多,大家常見的有三種,金剛鸚鵡魚血鸚鵡魚元寶鸚鵡魚。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品種,如下配有各品種代表圖:

血鸚鵡體色血紅,體幅寬厚尾柄短。嘴臉像鸚鵡:大眼,嘴巴小巧,最大體長20厘米。它是雄紅魔鬼居然和同居雌紫紅火口產下一群稀奇古怪的新的魚種,血鸚鵡強健壯碩,對水質的適應力極強,從弱酸性到中性的水質都可良好地存活,因此深受廣大魚友的喜愛。

金剛鸚鵡是血鸚鵡的變種,體型較長,體色呈橘紅色,背鰭和臀鰭較短,體型較類似紅魔鬼,身長達30厘米公分之後,頭頂有肉瘤隆起,嘴巴呈三角形,下巴較凸,體型達半公斤以上的只占20%。壽命8年左右。金剛鸚鵡比普通鸚鵡性情兇猛好鬥,在大缸多隻混養的情況下有所緩解。很多人會將金剛鸚鵡魚和財神魚弄混。

元寶鸚鵡魚的特徵:元寶鸚鵡魚的頭背部交接部位不象普通鸚鵡那樣凹陷很多,而是比較圓滑的弧線直接過渡下來,身體明顯短圓,肚大。感覺更好看,價格也比普通鸚鵡魚貴不少。

外形特徵

因為顏色跟鸚鵡一樣絢麗聞名,體色不一。同種中雌雄差異很大,成魚和幼體魚之間差別也很大。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主要鸚嘴魚有帶紋鸚嘴魚(Callyodonfasciatus),長46公分(18吋)。雄魚為綠橙或綠紅兩色,雌魚為藍色和黃色相間。大西洋的種類有王后鸚嘴魚(Scarusvetula),體長約50公分(50吋),雄性體色藍,帶有綠、紅與橙色,而雌魚呈淡紅或紫色,有一白色條紋。鸚鵡魚體長可達1.2公尺(4呎),重可達20公斤(45磅)。

鸚鵡魚體呈長圓形,甚側扁。頭短而高,背緣呈銳嵴狀,口中大,前位,能伸出,出頜齒1行,錐狀,內側常具1行至數行小齒,前端各上大犬齒1對,口角無犬齒。前鰓蓋骨光滑,體被中大圓鱗,頰部一般無鱗或僅在眼後下方有鱗,側線中斷,側線鱗18~22+4~9。背鰭Ⅱ,Ⅶ~12~13,第1和第2鰭棘延長呈絲狀,與後方各鰭棘相距頗遠,有很低的鰭膜相連,臀鰭Ⅲ~11~13,尾鰭圓形。體側具4條橫帶,背鰭第6~7鰭棘下方1黑斑。

生活習性

鸚鵡魚棲息在礁沙混合區,主要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海洋水面下30-50厘米的深度中。幼魚模擬海藻碎屑隨水流漂動,受驚嚇時會躲入沙中,夜晚潛沙而眠,屬肉食性,以小型底棲動物為食,它們的嘴裡上下都有一排牙齒,不僅能咬下粗硬的海藻,而且連多刺的海膽也不能倖免。鸚鵡魚還可以咬動堅硬的珊瑚,甚至連有毒的食物也照吃不誤。

生長繁殖

鸚鵡魚和鸚鵡魚之間不能繁殖後代,而雌性的鸚鵡魚和某些品種的雄性魚,是可以雜交出後代的。鸚鵡魚是由紅魔鬼和紫紅火口魚雜交而成,由於它是不同品種間的雜交種,所以雄性血鸚鵡是不具備生殖能力的。魚卵的染色體也就無法整齊配對,所以母魚就算產卵也無法孵化,因胚胎不能發育成為仔魚,所以當血鸚鵡魚產卵後,主人要想辦法自己孵卵,用雄性魚的紫紅火口、壽星、紅魔鬼為鸚鵡魚卵受精,理論上是應該可以的。有些雌鸚鵡魚還能和羅漢雜交。鸚鵡魚在繁殖後代的時候,雄魚先撒下精子。然後,雌魚在精子的中央播撒卵子。這種繁殖方式只能使一部分卵受精,而它們之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才能成為幸運兒。

物種來源

鸚鵡魚並不是一個自然的物種,它是在一個偶然的情況下,一次偶然的機遇,偶然的被人為的創造了出來的品種。它是在我國台灣,將紅魔鬼和紫紅火口養在一起,結果無意中的陰錯陽差之下,雄紅魔鬼居然和同居雌紫紅火口產下一群稀奇古怪的新的魚種出來,這就是血鸚鵡。此外,血鸚鵡還表現出極強的不確定性和多樣性,於是就出現了血鸚鵡、紫鸚鵡、金剛鸚鵡、羅漢鸚鵡、紅白鸚鵡、斑馬鸚鵡、花鸚鵡等等好多種品種。

分布範圍

種群主要分布於西太平洋、琉球群島、台灣、菲律賓、巴布亞新幾內亞、

帕勞、印尼與大堡礁、新加勒多尼亞與忠誠島到大堡礁、東印度洋羅威利淺灘、安達曼海的斯米蘭群島與聖誕島、西印度洋、紅海等地。

在中國主要分布在浙江、上海、海南、廣東、台灣、廣西、福建等地。

養殖技巧

血鸚鵡喜歡弱酸性且硬度較低的軟水。由於血鸚鵡先天性嘴唇不能閉合,吞吐水流的控制能力較差,經過鰓部的水流較小,靠水流與鰓部交換氧氣的能力較其父本與母本及其它魚類就差得多了。[2]

因此,飼養血鸚鵡的水體必須要有充足的氧氣。血鸚鵡對溫度適應性較 強,在20℃~30℃的水溫中能自由生活。但是血鸚鵡又對溫度相當敏感,它在低水溫和水溫變動較大的情況下,容易產生應激反應而導致體色暗淡失去艷麗的光澤,甚至會出現黑色的條紋或者斑紋。飼養過程中最好使水溫保持在25℃~28℃範圍內,每次換水前後水溫溫差不宜超過0.5℃。血鸚鵡食性雜,人工餌料、薄片、顆粒、紅蟲、豐年蝦、水虱等幾乎什麼都吃,而且相當貪吃,因此要養活血鸚鵡很容易,要養出體質健壯、體色艷的血鸚鵡卻不是容易的事。

每天要定時定量投餵餌料,合理搭配餌料的營養,定期投餵鮮活的小蝦、小魚,最好選用專門為血鸚鵡配製的人工餌料,這種添加了蝦紅素和D一類胡蘿蔔素的飼料,直接投餵不但方便而且可以使血鸚鵡的體色更加鮮艷好看。 鸚鵡魚相對來說比較皮實、好養。飼養時注意水溫調節,如果飼養數量較多建議用充氧泵。

參考來源

  1. 鸚鵡魚-簡介(附圖),觀賞魚百科網
  2. 鸚鵡魚怎麼養(附圖),觀賞魚百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