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诗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鸿雁(诗经)
【原文】
鸿雁于飞,
肃肃其羽(1)。
之子于征(2),
劬劳于野(3)。
爰及矜人(4),
哀此鳏寡(5)。
鸿雁于飞,
集于中泽(6)。
之子于垣(7),
百堵皆作(8)。
虽则劬劳,
其究安宅(9)。
鸿雁于飞,
哀嗷嗷。
维此哲人(10),
谓我劬劳。
维彼愚人,
谓我宣骄(11)。
【注释】
肃肃:翅膀飞动的声音。
(2)之子:这个人。征:出行。
(3)劬(qu)劳:辛苦劳累。
(4)爰:爰(yuán):语助词。矜(jīn)人:穷苦的人。
(5)鳏(guān):老而无妻者。寡:老而无夫者。
(6)中泽:泽中,水中。
(7)坦:墙头。
(8)堵:墙壁。古时一丈墙叫板,五板叫堵。
(9)究:穷。宅:居。
(10)哲人:明理的人,聪明的人。
(11)宣骄:外表骄傲、逞强。
【译文】
大雁成群天上飞,
翅膀哗啦在作响。
这个人儿出行去,
劳累辛苦在郊野,
念及人间可怜人,
为那鳏寡心哀伤。
大雁成群天上飞,
停落在那水中央。
这个人儿云筑墙,
高墙百堵全筑起。
虽然劳累又辛苦,
穷人可以安居了。
大雁成群天上飞,
声声哀鸣好悲凉。
只有那些明白人,
说我辛苦又劳累。
但是那些愚昧人,
说我骄傲又逞强。
【读解】
人们对世事人情的了解,无不从特定视角出发,以主观先见去感知和理解事物。富有同情心的人,能以无私无偏的眼光,设身处在对方的地位去感知和理解,触景生情,遇事感怀,遇见孤苦无助顿生恻隐之心。自私者总是从一已的私利出发,以偏狭的眼光云看人识物,把天下的人和事物全放到私心的尺度下去衡量。一般的凡夫俗子,也多为表面现象所惑,不能深入到内部去看个明白,见到外表衣冠楚楚者则肃然起敬,见到穷苦孤独者便侧目以视。
明智的人、富有同情心、善解人意的人不少,趋炎附势、庸庸碌碌的人也多,这大概是古今中外没有例外的情形,也可以算是人性中永恒的现实吧。 现实生活中的小人物,往往能抛开自我为他人着想,而自己去不能为人所理解。表面看来,这似乎很让人不平;其实,这太正常,太合乎人情事理了,否则,小人物就不会记过是小人物,就不会永远处在边缘而不被人注意。只有从不顾及别人、只顾自己、心狠手毒、寡廉鲜耻的人,才可能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高踞人上,显赫一时。 所以,小人物自有成为小人物的道理,显赫人物自有成为显赫人物的奥秘,生活的本来面目就是如此。
小人物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在于他具有默默无闻、吃苦耐劳、富有同情心、从未有非份之想这些品质。[1]
简介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在先秦叫做〈诗〉,或者取诗的数目整数叫《诗三百》,本来只是一本诗集。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之中,它原来的文学性质就变成了同政治、道德等密切相连的教化人的教科书,也称“诗教”。[2]
《诗经》中的三百零五篇诗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即“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雅”是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雅”分为“大雅”(用于隆重盛大宴会的典礼—)和“小雅”(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一共有一百零五篇。“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和赞颂神明,现存共四十篇。《诗经》的三百零五篇诗歌,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涉及政治、经济、伦理、天文、地理、外交、风俗、文艺各个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对后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3]
《诗经》编辑成书的年代约在春秋后期,据说孔子曾经删定过〈诗经〉。到汉代,传授《诗经》的有四家。齐国辕固所传的《诗》叫《齐诗》,鲁国申培所传的《诗》叫《鲁诗》,燕国韩婴所传的《诗》叫《韩诗》,鲁国毛亨所传的《诗》叫《毛诗》。东汉时,《毛诗》得到了官方和学者们的认同,逐渐盛行,齐、鲁、韩三家《诗》逐渐衰落以至亡佚。现在我们见到的《诗经》,就是毛亨传下来的,我们这里选录的《诗经》,原文主要依据清代阮元校订的《十三经注疏》,并广泛参考了其他研究《诗经》的专著。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