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鲁道夫·卡尔纳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鲁道夫·卡尔纳普(Rudolf Carnap,又译卡纳普,1891年5月18日-1970年9月14日),是20世纪著名的美国分析哲学家,生于德国雷姆沙伊德经验主义逻辑实证主义代表人物,维也纳学派的领袖之一。卡尔纳普是学物理数学出身的,在耶拿大学曾受业于弗雷格门下,研究逻辑学数学语言的概念结构。受罗素弗雷格的著作影响。

哲学上早期受新康德派的影响,他最早的作品如《空间、论科学哲学》,《论物理学的任务和简化原则之应用》等都可以看到这种影响的印迹。同时他受到了马赫实证论和经验论的影响,使他完全走上了实证论的道路。《世界的逻辑构造》是卡尔纳普的代表作。

评价

美国著名哲学家W.V.蒯因(Quine)曾经说过:“卡尔纳普(Rudolf Carnap, 1891—1970) 是一位非常杰出的人物”,他说:“自从1930年以来,如罗素在前二十年那样,支配当 时哲学的,就是卡尔纳普”。(R.Carnap:Logical Empiricism, ed.J.Hintikka, 1975, p.xiv)

去年适逢这位世界著名的科学哲学家诞生100周年。国际哲学界为此在世界各地分纷为 他召开了各种形式的纪念会,有人甚至称该年为“卡尔纳普年”。由于这个“卡尔纳普 年”的热闹气氛,所以我的朋友R.科恩(Cohen)教授给我来信说:“你和我仍然处于美 好的哲学主流之中。”

卡尔纳普生于德国西北部的伦斯镇。他的家庭具有悠久而深厚的宗教传统。他之所以能 不受这样传统的影响,能认识科学的力量,认识科学和宗教与形而上学的不可调和,根 据他的《自传》(载于“Philosophy of Rudolf Carnap”, Library of Living Philos ophers, 1963),这要得力于斯宾诺莎的泛神论,得力于K.毕希纳(Buchner)和E.海克尔 (Hackel)的唯物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卡尔纳普在耶拿大学学习,哲学和物理学是他的主科。当时在那里 任教的,有著名新康德主义哲学家B.鲍赫(Bauch),大物理学家M.维恩(Wien)和当时还 不知名的“新逻辑”的创始人之一G.弗雷格。在这些教授当中,卡尔纳普从弗雷格那儿 学到的东西最多,他使卡尔纳普明确了概念分析和语言表述分析(the analysis of lin guistical expressions)的功能;表述和被表述对象的关系,以及指称(Bedeutung, de notation)和意义(Sinn, significatum)的区别,总而言之,他H·弗雷格那里学到:我 们可以抛开表述的意义,而制定纯形式的逻辑演算理论,但是同时他也认识到了“意义 分析”(the analysis of meaning)的重要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卡尔纳普在鲍赫教授的指导之下,完成了以《论空间》为名的论文 ,并获得博士学位。在这篇论文中,卡尔纳普指出:哲学家们之所以对空间问题争论不 休,原因在于他们忽视了三种不同空间的区别:直观空间、数学或逻辑空间和物理空间 。他指出,科学的空间不是如康德所谓纯直观的,而是经验的。卡尔纳普的这个观点和 H.亥姆霍茨、A.爱因斯坦和M.石里克是完全一致的。

1926年,卡尔纳普应石里克之邀到纳也纳大学任教,同时参加“石里克小组”,成为维 也纳学派主要成员之一。当时,小组讨论会处于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热”之中。 卡尔纳普在《自传》中提到他和维特根斯坦的关系,认为“维特根斯坦对他的影响仅仅 次于弗雷格和罗素”。主要有两点:一是数学和逻辑命题仅是些重言式(tautologies) ,与实在无关;一是所有形而上学命题都是没有认识意义的“伪命题”(pseudoproposi tions)。但是卡尔纳普对维持根斯坦关于神秘的观点(The view of the mystical)则持 反对态度。[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