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髯海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髯海豹

髯海豹(學名:Erignathus barbatus)成體體長2~2.5米。全身均為棕灰色或灰褐色,以背部中線附近的顏色最深,

向腹面逐漸變淡,體表無斑紋。頭部的顏色略深,而且常有鮮明的小斑紋。額部高而呈圓突狀,吻部較寬,

觸鬚很多,密生着200多根筆直粗硬的感覺長毛,最長的可達14厘米以上。前鰭肢末端方形至圓形,

各趾等長或第三趾稍長。雌獸具有二對乳頭。髯海豹在洄游時大多分散活動,一般不集成大群,

但偶爾也能見到1000隻左右的大群。它經常移動棲息場所,但不進行較長距離的洄游,夏季則喜歡聚集在河口附近。

髯海豹的警惕性很高,在冰上活動時,即使感到有一絲危險,也會立即逃入海水中。主要以海洋中的底棲生物為食。

分布於北冰洋、北大西洋、北太平洋等寒帶海域,包括白令海、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島、格陵蘭、紐芬蘭、

庫葉島等地,洄游時偶爾到達中國浙江平陽、寧波和福建、廣東等地的東海和南海海域,不分布於南半球。

拉丁學名Erignathus barbatus

別 名髭海豹、鬍子海豹界動物界門脊索動物門

亞 門脊椎動物亞門綱哺乳綱

亞 綱獸亞綱目食肉目亞 目鰭足亞目科海豹科

亞 科海豹亞科屬髯海豹屬種髯海豹中文學名髯海豹命名人及年代Erxleben,1777外文名Bearded seal

形態特徵

髯海豹體型大,成體體長2~2.5m,雄性體重250~300kg,雌性可超過425kg。由於它們的頭小,

前鰭肢相對較短,使身體顯得更長。頭圓而略窄,兩眼相對較小並靠近。嘴吻寬而肉質,兩鼻孔遠相隔。

觸鬚很多,長而密,呈淡色,不像其他北極的海豹類那樣呈念珠狀。潮濕時的觸鬚是直的,干時,頂端向內捲曲。

「髯海豹」之名即來自此特別顯著的大鬍子。前鰭肢短,相對較寬,呈方形,或略似圓形。

各趾等長或第三趾稍長,爪很結實。髯海豹有4個可收縮的乳頭,而不是2個。這是它與其他所有北極海豹類的差別。

成體灰褐色,上部的顏色較體下面的略深。面部和前鰭肢常為鐵鏽色。仔獸具長、暗色、捲曲的毛衣,

從背部至頭頂有多至4條淺色的橫帶。嘴吻及兩眼周圍為灰色。有時在兩眼之間有1條起自頭頂的淺黑色條紋。

頭骨厚實,寬而較短,無矢狀脊。齶更弓更高,吻突部寬而圓。眼眶大,無眶上突。兩鼻骨向後插入兩額骨之間。

鼓泡膨大,由外鼓骨和內鼓骨共同組成。乳突骨不甚發達,與顴突交錯相接,未癒合。各上門齒不具橫溝,

下頜第一後犬齒具4個齒尖。 齒式:I 3/2,C 1/1,PC 5/5。

棲息環境

它們通常生活在海冰上,居留在水較淺有流冰的區域,這些區域常形成開闊的冰間的水道和冰間湖。在有些地區,

已知髯海豹登到岸上並上行至溪流;或遠離流冰和陸地,在遠洋生活一個長時期。髯海豹在北極和亞北極

呈小片狀分布,常見於沿岸海域。它們喜在流冰上生活。

生活習性

一般獨居,很少與其他個體登上同一塊流冰。但在春季和初夏時可見到在冰上的小群髯海豹。登到冰上的髯海豹

總是面向着水,距離水很少超過一個身位。 髯海豹的警惕性很高,在冰上活動時,即使感到有一絲危險,

也會立即逃入海水中。雄獸可以發出很粗的吼聲。多數潛水的深度不到100m,

成體最大的潛水記錄接近300m。數月齡仔獸的潛水記錄超過488m。

髯海豹在洄游時大多分散活動,一般不集成大群,僅偶爾能見到有1000隻左右的大群。 冬季一般活動於冰冷的海域,

夏季則聚集在魚類聚集的河口附近。它經常移動棲息場所,在同一地點一般僅居留數天或數星期,

但不進行較長距離的洄游,夏季喜歡聚集在河口附近。 有些種群終年居留在原地,其他種群夏

季隨着後退的流冰北去,晚秋和冬季隨流冰的推進再向南返回。

髯海豹主要攝食底棲生物,觸鬚可幫助它們在柔軟的底質中找到食物。它們食北鱈、杜父魚 、

擬庸鰈等魚類,也食蟹、蝦、軟體動物、頭足類等無脊椎動物。

分布範圍

呈片狀環極地分布,一般在北極和亞北極的北緯85°以南區域。

原產地(海域):加拿大、格陵蘭島、冰島、日本、挪威、俄羅斯、斯瓦爾巴群島、揚馬延島、美國。

漫遊地(海域):中國、法羅群島、法國、德國、荷蘭、葡萄牙、西班牙、英國。

在中國分布於上海(崇明島)、浙江(寧波、平陽)。

繁殖方式

雄性在6或7齡達性成熟,雌性在5齡左右達性成熟。交配在雌性離開其仔獸的前後進行。妊娠期約11個月。

繁殖的高峰在3月下旬至5月中旬。雌性在小浮冰上單獨地產仔。仔獸出生時平均體長約1.3m,重約33kg。

白色胎毛在出生前已經脫掉,初生幼仔被有柔軟的銀藍色至銀褐色的毛。仔獸的哺乳期約為18~24天,

斷奶時體重已有約110kg。幼體可漫遊到遠在成體的分布區以南的海域。最大年齡約20~25齡。

亞種分化

髯海豹指名亞種(學名:Erignathus barbatus barbatus)

命名者與年代:Erxleben,1777

最北分布於北冰洋的俄歐部分、拉普捷夫海西部、巴倫支海和北大西洋;西大西洋分布於聖勞倫斯灣、

格陵蘭島南至哈德遜灣、拉布拉多和紐芬蘭;東大西洋分布於冰島和挪威。

髯海豹北極亞種(學名:Erignathus barbatus nautica)

命名者與年代:Pallas,1811

分布於北冰洋、白令海峽、從布里斯托爾灣北到巴羅角、鄂霍茨克海;向南最遠至北海道,偶爾出現在中國海域。

種群現狀

全球種群未量化(Kovacs 2002)。據估計鄂霍次克海有200,000~250,000隻,

其中60,000~75,000隻在薩哈林島東部海域(1968~1990)。白令海有250,000~300,000隻,其中83,000~87,000隻在

白令海西部(Fedoseev 2000)。基於35年採樣數據的統計,加拿大水域至少有190,000隻(Cleator 1996)。

Angliss和Outlaw(2005)認為,白令海和楚科奇海的現有種群數據並不可信。大西洋(從巴倫支海到楚科奇海)

種群數據未知(Reijnderset al. 1993)。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The IUCN Red List):無危物種(LC),2008年評估。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988年12月10日生效,鰭足目*所有種)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1]

參考資料

  1. 髯海豹,搜狗, 2016-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