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骆峪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骆峪镇,隶属于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地处周至县西南。东、北两方与广济镇相连,南依秦岭太白山陈河镇接壤,西与翠峰镇相邻,总面积95.65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6月,骆峪镇下辖7个村(居),其中:1个社区、6个行政村。2018年,骆峪镇户籍人口6943人。2011年,骆峪镇农业总产值达到3712万元,有工业企业11个。[1]

中文名: 骆峪镇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周至县

地理位置: 周至县西南

面 积: 95.65 km²

下辖地区: 1个社区、6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 骆峪村

电话区号: 029

邮政区码: 710407

气候条件: 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人 口: 6943人(2018年)

历史沿革

地名由来

此地为古骆国地,山谷初名骆谷,为汉唐川汉交通要冲,后更今名。

建置沿革

清雍正年间,辖境归师家所。

1912年,归马召乡。

1949年后,属马召乡。

1950年,成立马召区第三乡,辖西骆峪和峪内串草坡等18村。

1958年,属广济公社骆峪管理区。

1978年,改为骆峪公社。

1983年,改设骆峪乡。

2011年10月改为镇。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6年,辖向阳、神灵寺、尚兴、骆峪、新村、复兴寨、黄家湾、红旗、双合、韩家山、串草坡、碾子坪、茅草坪13个行政村。 截至2011年末,骆峪镇辖骆峪、黄家湾、红旗、复兴寨、神灵山、向阳、新村、尚兴、双合、韩家山、串草坡、碾子坪12个行政村;下设56个村民小组,42个自然村。

区划现状

截至2020年6月,骆峪镇下辖7个村(居),其中:1个社区、6个行政村。人民政府驻骆峪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骆峪镇地处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西南。东、北两方与广济镇相连,南依秦岭、太白山与陈河镇接壤,西与翠峰镇相邻。辖区东西最大距离8.24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3.8千米,总面积95.65平方千米。距县政府14千米。

地形地貌

骆峪镇地处秦岭北麓的山区、平原结合部,以山区为主。

气候特征

骆峪镇属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春秋两季短,夏冬两季长,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200C,极端最低气温-15℃,极端最高气温38℃。生长期年平均240天,无霜期年平均260天。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6—10月。

水系水文

骆峪镇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主要河流骆峪河,自南向北汇集于骆峪水库,库容650万立方米,流域面积为30平方千米。

自然灾害

骆峪镇境内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冰雹等。

自然资源

骆峪镇境内已探明矿藏资源主要铜、石英、石墨、铅锌等。另有地下热水资源,尚未开发利用。

人口

截至2011年末,骆峪镇辖区总人口7148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20人,城镇化率10.1%。另有流动人口1500余人。总人口中,男性3748人,占52.4%;女性3400人,占47.6%;14岁以下1367人,占19.1%;15—64岁4280人,占59.9%;65岁以上1501人,占21%。总人口以汉族为主。2011年,骆峪镇人口出生率5.5‰,人口死亡率1.40‰,人口自然增长率4.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2.9人。 2018年,骆峪镇户籍人口6943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骆峪镇农民人均纯收入4700元。

第一产业

2011年,骆峪镇耕地面积11216亩,人均1.56亩。2011年,骆峪镇农业总产值达到3712万元,比上年增长17%。

种植业

骆峪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骆峪镇粮食生产4903吨,人均685千克。其中小麦2670吨,玉米2233吨。骆峪镇主要经济作物是蔬菜。2011年,骆峪镇蔬菜种植面积1300亩。

林业

截至2011年末,骆峪镇累计造林6800亩,其中经济林18950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5万株,林木覆盖率50%,活立木蓄积量1202立方米。

2011年,骆峪镇水果种植面积1400亩,产量2074吨,主要品种以猕猴桃、油桃、杏、李子等为主。

畜牧业

骆峪镇畜牧业以饲养牛、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骆峪镇生猪饲养量0.26万头,年末存栏0.17万头;羊饲养量0.034万只,年末存栏0.034万只;牛饲养量0.304万头,年末存栏0.125万头;家禽饲养量1.9万羽,上市家禽1.9万羽。2011年,骆峪镇生产肉类404吨;畜牧业总产值1196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2.2%。

第二产业

2018年,骆峪镇有工业企业11个。

第三产业

截至2011年末,骆峪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20千米,投递点20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4000余件,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信件完成300件,征订报纸、期刊530份(册)。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8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000门,固定电话用户700户,比上年增加5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96%,比上年提高6%;互联网端口总数400个,其中已占用端口360个,宽带接人用户360户,比上年增加100户。2018年,骆峪镇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个数3个。

交通运输

2011年,骆峪镇有镇级公路1条,总长20千米。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骆峪镇有幼儿园(所)21所,在园幼儿1420人,专任教师86人;小学13所,在校生3426人,专任教师9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初中2所,在校生2235人,专任教师11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8%,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卫生事业

截至2011年末,骆峪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2个,其中卫生院1个;病床23张,其中公立卫生机构床位2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张,固定资产总值0.02亿元。专业卫生人员7人,其中执业医师4人,执业助理医师1人,注册护士2人。2011年,骆峪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0.2万人次,住院手术132台次。2011年,骆峪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0,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6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1万人,参合率95%;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均为0。

社会保障

2011年,骆峪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5户,人数21人,支出660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90户,人数2076人,支出260万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43人,支出1.29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43人。

历史文化

骆峪是远古先民文明开化的源头,4500年前古骆国的所在地,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第三个儿子骆明的封地,史称“古骆国”,已有4200多年的历史,古骆国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源头。据《陕西文史》记载:“骆明是骆国君主,是大禹的祖父,是中华民族的先祖之一”。“大禹治水”中的大禹,传说就出生在骆峪禹谷(东骆峪)的汶山石纽下的禹穴。骆峪位于西安市周至县城西南,约15千米处的秦岭北麓,周围有白土山、黄家崖、青崖子、黑山寺、红崖子等拱卫于北,形成五色朝染之势。南部九条山脉如群龙饮水,头聚谷口,探于骆水,若九龙朝圣,故其地亦名九龙口。由骆国古城遗址南的谷口入山,便是著名的傥骆古道。旧时,由关中到汉中的山道有好几条,而傥骆道最为便捷但也同时最为险峻。如今,当年那些古道,大多已被宽阔的公路所替代,只有傥骆古道,仍保留着原始的风貌。据说,当年杨贵妃快马加鞭食鲜荔的唯一通道便是这里。白居易做周至县尉时,亦曾到过骆峪,还在骆城驿的墙壁上提笔留诗:“石拥百泉合,云破千峰开。平生烟霞侣,此地重徘徊。今日勤王意,一半为山来。”后来元稹到此,看到白诗,喜出望外,以袖拭壁,遂题诗相和:“邮亭壁上数行字,崔李题名王白诗。尽日无人共言语,不离墙下是行时。”当白居易第二次来到骆城驿,看到元稹的和诗,又写下了《骆口驿旧题诗》一首:“拙诗在壁无人爱,鸟污苔侵文字残,惟有多情元待郎,绣衣不惜拂尘埃。”

视频

爱剪辑-骆峪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