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马家疃天主教堂

马家疃天主教堂位于平度市门村镇,作为清代建筑的这座天主教堂至今仍保存完好 ,是天主教信徒受教的地方,并于1999年12月30日被公布为青岛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我对于宗教不太了解,因此对马家疃的天主教堂也没有过多的了解,只是听朋友说起过。”市民徐先生表示。

目录

教堂简介

记者从平度市档案局了解到,该市的天主教信徒居住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门村镇东、西马家疃,明村镇陈家屯、八王埠,白埠镇李家埠子,祝沟镇东连戈庄,蓼兰镇八里庄,东阁街道乔家、李园街道朱家井等村庄,这些村庄的信徒占全市天主教信徒总数的92%以上。天主教爱国会设在马家疃天主教堂,由青岛市天主教爱国会下派神甫和修女。2001年,天主教青岛教区修女院从青岛市天主教堂迁至东马家疃天主教堂。

走进马家疃天主教堂,高高的十字架让人有一种神圣肃穆的感觉。进入教堂,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正对面的几个大大的英文“GODIS LOVE”,其上是耶稣钉在十字架上的标志,弥撒常用经文被整齐摆放,每周的领经人员和读经人员都有安排,给人的感觉非常肃穆。一排排的桌椅是教徒学习的地方,桌子上堆放着经文等资料,有的教徒还做了很多笔记。

平度市旅游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马家疃天主教堂原有建筑40余间,分别由主建筑教堂、北房 、东西厢房组成,整个建筑占地约 2000平方米。其中东厢房15间、西厢房 5间,作为仓库、休息室使用,比主体建筑教堂晚建两三年。后因历史原因,东西厢房相继拆除,现仅存教堂和北房。

记者了解到,主体建筑教堂坐北朝南,进深 7间,南北长 27.3米 、东西宽 7.7米、高12米,面积210.21平方米。教堂北端东西两侧连有配房,配房南北长 3.7米、东西宽 4.3米、高8米,面积15.91平方米,为神父及其工作人员的更衣室。教堂南端有一钟楼,钟楼顶部装一大钟。教堂北为一排砖木结构硬山式房屋,共13间。“1963年到1993年,这些房子曾被村办小学使用过 ,1993年教堂开堂,现归马家疃教务管理委员会所有,教徒超过千人。”当地村民告诉记者。

“按照圣教要求,我们都在主日(星期天)和重大瞻礼日(即教会的节日)参与神甫做的弥撒,我们信奉的天主教的四大瞻礼日有:耶稣圣诞、圣母升天、耶稣复活和圣神降临。”当地信徒表示,每当重大瞻礼日,信徒们就会从四面八方奔赴教堂,共同接受弥撒。“马家疃天主教堂保存较完好,为我们教徒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共同学习、共同交流的场所。”据悉,目前马家疃天主教堂保存较好,是平度现存重要的近代建筑,对研究中外建筑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弥撒

天主教对圣体圣事礼仪的称谓。源出于拉丁文Missa,它实际只意味着“某种敬拜”。原为该仪式的主体部分开始前遣散尚未领受洗礼者,以及结束时遣散全体与礼者的用语,后衍用作为仪式的名称。天主教认为举行此仪式,用以不流血的方式,重复进行耶稣在十字架上对圣父的祭献;并认为经过祝圣的饼和酒,实质上已变成了耶稣基督的真正身体和血。主礼人(神父或主教)先领“圣体”和“圣血”,然后让信徒轮流领圣体(一般信徒不参加领圣血)。

弥撒在教会中,只有神父、主教有神权主持[1]。东西派教会礼仪的形式都各有特点。西派教会(包括后来的天主教)用拉丁语,圣餐用无酵饼,神父领圣体和圣血,信徒只领圣体;东派教会[2](包括后来的东正教)因地区而异,或用希腊语,或古斯拉夫语及其他民族语言,圣餐用有酵饼,信徒则可同时领圣血。20世纪60年代天主教会进行礼仪改革,现在世界上大多数教会都采用民族语言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礼仪。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