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马克昌

增加 2,076 位元組, 4 年前
添加{{citecheck}}、{{copypaste}}和{{refimprove}}等标记({{multiple issues}})到条目
{{multiple issues|
{{citecheck|time=2020-01-10T11:15:03+00:00}}
{{copypaste|time=2020-01-10T11:15:03+00:00}}
{{refimprove|time=2020-01-10T11:15:03+00:00}}
}}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马克昌
| 图像 =
[[File:F2005083115355600000.jpg|缩略图|center|马克昌[http://npc.people.com.cn/mediafile/200508/31/F2005083115355600000.jpg 原图链接] [http://imagewww.sosohu.com/v?q=%E9%A9%AC%E5%85%8B%E6%98%8C&src=tab_www&correct=%E9%A9%AC%E5%85%8B%E6%98%8C&cmsid=bdb1554c57cc9f039fdc7fed6571e31a&cmran=0&cmras=0&cn=0&gn=0&kn=0#multiple=0&gsrc=1&dataindex=2&id=12f19cb8919d977b350b2b097c24b6b8&currsn=0&jdx=2&fsn=60&adsimgsn=0 a/151154322_662168 自360 自搜狐 网]]]
| 图像说明 =
|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 and age|1926|08|12}} <!-- 逝世用: {{Birth date|2011|06|22}} -->
| 出生地点 =河南
| 逝世日期 = {{Death date and age|2011|06|22|1926|08|12}} <!-- 死亡日期在前, 出生日期在后 --> | 逝世地点 = | 国籍 = 中国
| 别名 =
| 职业 =刑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知名作品 = 《 [[ 刑法学 ]] 》 <br>《 [[ 犯罪通论 ]] 》 <br>《 [[ 刑罚通论 ]]
}}
 '''马克昌'''(1926年--2011年),著名法学教授、博导,[[河南]]西华县红花集镇人,法学家 。1950  1950 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律系,后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研究生班,师从前苏联刑法学家[[贝斯特洛娃]]教授专门从事刑法学研究 。1952  1952 年返回武汉大学任教。   参加过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修订工作。曾任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   与人大[[高铭暄]]教授合称为我国刑法学界的"北高南马"。2011年6月22日在武汉去世,享年85岁。
== 人物简介 ==
[[File:我国刑法学界的“北高南马”两位泰斗.jpg|缩略图|[https://gss3.bdstatic.com/-P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s%3D220/sign=aaac83f00afa513d55aa6bdc0d6d554c/3b87e950352ac65c2b1b705ff9f2b21193138afb.jpg 我国刑法学界的“北高南马”两位泰斗][https://baike.baidu.com/pic/%E9%A9%AC%E5%85%8B%E6%98%8C/12269/0/3b87e950352ac65c2b1b705ff9f2b21193138afb?fr=lemma&ct=single 来自大众网图片]]]马克昌(1926.8.12-2011.6.22),我国当代著名法学家、杰出教育家、卓越社会活动家、博士生导师,新中国刑法学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曾任武汉大学法律系主任、法学院院长、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总干事长和副会长、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名誉理事、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律思想研究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湖北省首届"荆楚社科名家"、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法学学科小组成员等职。   独著的《比较刑法原理--外国刑法学总论》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主编的《犯罪通论》和《刑罚通论》分别获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主编的《经济犯罪新论》获中国图书奖;任主编之一的《刑法学》和副主编的《中国刑法学》分别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和特等奖;主持完成的"着重提高研究生素质,培养刑法学高层次人才"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1年1月29登上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
马克昌先生,于2011年6月22日19时16分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逝世,马克昌先生灵骨落葬于石门峰名人文化公园,享年85岁。
<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5716653262638672&wfr=spider&for=pc 马克昌:新中国刑法学的奠基人]误入莲花深处</ref>
== 研究领域 ==
 
中国刑法学、比较刑法学。
 
== 主要兼职 ==
[[File:著名法学教授、博导马克昌.jpg|缩略图|[https://gss1.bdstatic.com/-v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s%3D220/sign=d009819fe71190ef05fb95ddfe1b9df7/314e251f95cad1c8f2baad557f3e6709c93d51ba.jpg 著名法学教授、博导马克昌][https://baike.baidu.com/pic/%E9%A9%AC%E5%85%8B%E6%98%8C/12269/0/fd428c4583b4b07d879473db?fr=lemma&ct=single 来自大众网图片]]]
中国法学会名誉理事;
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等。
<ref>[http://ex.cssn.cn/fx/fx_djfx/201610/t20161031_3258239.shtml 纪念马克昌先生诞辰九十周年]中国社会科学网</ref>
== 代表著作 ==
《刑法学》(高等学校法学试用教材),副主编( <ref> 法律出版 社1982 社</ref>1982 年版)
《法学知识手册》,参与编写( <ref> 中州书画出版 社1983 社</ref>1983 年版)
《刑法学》(高等学校法学试用教材),副主编( <ref> 法律出版 社1984 社</ref>1984 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罚论》(上编),副主编( <ref> 吉林人民出版 社1984 社</ref>1984 年版)
《关于刑法的若干问题》,参加编写(河南省法学会印1984年版)
《刑法》,合著( <ref> 法律出版 社1985 社</ref>1985 年版)
《刑法学教学大纲》(高等学校法学教材大纲),副主编( <ref>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1985 社</ref>1985 年版)
《论共同犯罪》,合著( <ref>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 社1987 社</ref>1987 年版)
《中国刑法学》,副主编( <ref>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1989 社</ref>1989 年版)
《刑事法学大辞书》,主编之一( <ref>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ref>
《犯罪通论》,主编(武汉大学1991年版、1999年修订版)
《中国刑事政策学》,主编( <ref> 武汉大学出版 社1992 社</ref>1992年版) 《刑法学全书》,第一主编(<ref>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ref>1993 年版)
《刑法 学全书 的修订与完善 》,第一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 <ref>人民法院 出版 社1993 社</ref>1995 年版)
《刑法 的修订与完善 理论探索 》, 第一主编独著( 人民 <ref> 出版 社1995 社</ref>1995 年版)
《刑 法理 罚通 探索 》, 独著主编( 法律 <ref>武汉大学 出版 社1995 社</ref>1995 版、1999年修订 版)
近代西方 罚通论 法学说史略 》,主编( 武汉大学 <ref>中国检察 出版 社1995 社</ref>1996 年版 、1999 、2004 修订 版)
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略 经济犯罪新论 》,主编( 中国检察 <ref>武汉大学 出版 社1996年版、2004 社</ref>1998 版)
经济犯罪新论 刑法学 》, 第二 主编( 武汉大学 <ref>中国法制 出版 社1998 社</ref>1999 年版)
《刑法学》,第二主编( 中国法制 <ref>北京大学 出版 社1999 社、高等教育出版社</ref>2000 年版)
比较刑法原理--外国 刑法学 总论 》, 第二主编独著( 北京 <ref>武汉 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ref>2002 年版)
比较 刑法 原理--外国刑法学总论 热点疑难问题探讨 》, 独著第二主编( 武汉 <ref>中国人民公安 大学出版 社2002 社</ref>2002 年版)
《刑法 热点疑难问题探讨 》, 第二 主编(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ref>高等教育 出版 社2002 社</ref>2003 年版)
刑法学 中日共同犯罪比较研究 》, 第一 主编( 高等教育 <ref>武汉大学 出版 社2003 社</ref>2003 年版)
中日共同犯罪比较研究 马克昌文集 》, 第一主编独著( <ref> 武汉大学出版 社2003 社</ref>2005 年版)
《马克昌文集》,独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 荣誉奖项 ==
主编《犯罪通论》(1991年出版),获首届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优秀成果奖、著作一等奖;
独著《比较刑法原理》(2002年出版)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
 
== 人物评价 ==
马克昌,刑法学家,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人。武汉大学法律系本科毕业后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研究生。1979年,受学校委托参与负责武汉大学法律系的恢复筹建工作,先后任法律系副主任、主任、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让马克昌感到最为欣慰的是,昔日的学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熊选国]]博士、公安部治安局副局长[[鲍遂献]]博士也来祝贺,他们表示要继承和发扬导师的优秀品质、不辜负他的教导、为中国法学事业作出贡献时,老人的眼里顿时闪出激动的泪花。
 
== 人物履历 ==
[[File:陈建平(右)向马老(左)赠送纪念品.jpg|缩略图|[https://gss1.bdstatic.com/9v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s%3D220/sign=9f5f5eb13a87e9504617f46e2039531b/91ef76c6a7efce1bb44999b8af51f3deb48f6565.jpg 陈建平(右)向马老(左)赠送纪念品][https://baike.baidu.com/pic/%E9%A9%AC%E5%85%8B%E6%98%8C/12269/0/48151723f40b320c92580786?fr=lemma&ct=single 来自大众网图片]]]
那是一个早已被尘埃湮没的历史细节。
1954年,曹智慧从华师毕业分配到武汉十一中当美术老师。同年11月大女儿诞生,家安在十一中校内。从此,马克昌有了一个安乐窝。
 
== 治学精神 ==
1957年5月下旬,伴随着酷暑的来临,已经提升为武汉大学法律系主任助理的马克昌,听到校园里的高音喇叭发出的通知--全校师生请注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将于6月26日在首都北京隆重召开,我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即将赴京开会,现向各位征集提案,如有提案,请你们写好后送给我。
1992年12月,由马克昌主编的大陆第一部研究刑事政策的专著《中国刑事政策学》出版,填补了大陆刑事政策学研究的空白。1993年4月由马克昌任第一主编的《刑法学全书》出版,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最权威的一部刑法学巨型工具书。他主编的《犯罪通论》和《刑罚通论》分别获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主编的《经济犯罪新论》获中国图书奖;任主编之一的《刑法学》和任副主编的《中国刑法学》,分别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和特等奖。
 
== 晚年努力 ==
2003年,马克昌教授以78岁高龄,完成了后来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的专著《比较刑法原理--外国刑法学总论》。该书耗时近4年,80万字,不仅全面比较研究了外国刑法理论,建立了完整的比较研究体系,还以独特的研究视角,将德日等大陆国家刑法学进行横向比较研究,令人耳目一新。著名刑法学者赵秉志教授这样评价此书:"马先生此宏著已经筑起了一座高峰。仰止于此山之高,许多内容食而尚不解其味。首编内容已跨入理论刑法学范畴,末章内容已延伸至非刑罚处置方法,堪称比较刑法原理之集大成者。这无疑为中国比较刑法研究提供了一本最全面的教科书和专著。"
 
== 正直品性 ===
马克昌既有精深的学术造诣,又极善于运用法学理论指导实践。他常常教育身边的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他的妻子在退休前多次被评为市、区优秀工作者。他的学生许多在国家和省、市公检法部门工作,但他的三个儿女没有一个享受特权的,全凭自己的真才实学去赢得社会认可,其中大女儿在武汉大学出版社任美术编辑,儿子在省国土资源部门工作,小女儿是江汉大学美术系主任。
2006年6月20日,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据马克昌的法律意见,临时作出决定,开庭审理李案。庭审结果与一审判决书认定的事实大相径庭。
 
== 人物故事 ==
 === 折叠"世纪审判"扬名声 ===
1946年,马克昌以优异成绩考取武汉大学,就读法律专业,1950年留校任教,从此他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中国的法学事业和所热爱的武汉大学。
在情与法的两难境地中,他不计个人在"文革"中所受的磨难,选择了忠实地履行律师职责。根据事实和法律,马克昌对特别法庭提出了实事求是、合法合理的辩护意见,要求对被告人吴法宪从轻判处。马老说,当时道出"从轻判处"4字后,台下观众窃窃私语:原来是真辩啊!马克昌的辩护意见得到了特别法庭的重视,并最终被采纳。从此,他声名大噪。法律界许多晚辈后学提到马老的这段经历都会肃然起敬。
 
=== 勤奋严谨结硕果 ===
马克昌教授的一生,笔耕不辍,硕果累累。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逐步形成了学品与人品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厚积而薄发的治学风格。
2003年,马老77岁高龄时,他历时四年,用笔写就的80余万字的个人专著《比较刑法原理--外国刑法学总论》,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是当年我国法学界唯一获奖的书籍。在病重住院期间,马克昌先生还拟定了与《犯罪通论》、《刑罚通论》相配套的姊妹篇《百罪通论》的编写计划,并亲自撰写了5万余字的书稿。直至逝世前,马老还时刻惦记着尚未完成的个人著作《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还不时感慨已经没有精力去撰写构思已久的个人独著《刑法总论》。
 
=== 诲人不倦受爱戴 ===
马克昌从教61年,为我国培养了大量高级法律专业人才,被海内外学者尊称为法学界的"马家军"。马克昌教授把毕生精力投入到我国法学教育之中,即使年事已高,每年仍招收3名左右博士生,并亲自为博士生修改论文、批阅申请答辩的博士论文。
即使因病住院,马克昌依然心系着他的法学事业。2011年4月12日,著名刑法学者马克昌在病房中给博士生们上了最后一节课。两个月后,马老与世长辞。
 
=== 心系法制为国家 ===
在大律师张思之看来,马先生不急不躁,宽容大方,总是能找到妥当的处理方式。有一次,时任湖北省委书记的俞正声到马先生家里看望他,说到了党内的"双规"问题,马先生说要给时任中纪委书记的吴官正写信,反映一些问题,俞正声说,好,你来写我也来写。后来吴官正方面给马先生来信说明了情况,还就规范"双规"下发了一个通知。马先生深谙在中国社会现实下,法律专业知识必须同政府决策结合,方能对法治有实质性的推动。他的学生多在司法实务部门任要职,最高法院两位主掌生杀大权的副院长张军、熊选国,都曾受教于他门下。
马老师最后一次参加最高法院特邀专家咨询会是2010年初,当时他刚做完手术,身边人劝他别外出,他说,当面给最高法院院长提建议的机会不能错过。
 
=== 设立马克昌基金会 ===
为了更好地培育人才,多出科学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社会,马克昌先生出资、募资建立了"武汉大学马克昌法学基金会",这是全国高校法学领域首个以个人命名、且正式注册的基金会。基金会成立后,马先生多次将稿费等个人收入捐给基金会。
明月清风怀旧貌,斯人已乘黄鹤去。公去大名留青史,嘉志留存励世人。
 
== 主要著作介绍 ==
'''《刑法学》(第五版)'''
本书是国家"八·五"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犯罪研究"的成果。经济犯罪是一种新型的犯罪,我国学者对它的研究起步较晚,对什么是经济犯罪,意见颇有分歧,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由于我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犯罪,所以我们研究的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的经济犯罪,仅限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它们也可能侵犯公私财产,但与传统的财产犯罪如盗窃罪、抢夺罪等不同,它们是在市场经济运行中或在经济管理活动中发生的,并且以违反一定的经济管理法规为前提。
 
== 逝世讣告 ==
沉痛哀悼!一代刑法学宗师,林彪集团核心成员吴法宪的辩护人,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马克昌先生,于2011年6月22日19时15分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逝世,享年85岁。
马克昌教授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6日上午9时在武昌殡仪馆举行。
 
== 人物铜像 ==
[[File:马克昌教授铜像.jpg|缩略图|[https://gss2.bdstatic.com/9f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s%3D220/sign=557235c2b68f8c54e7d3c22d0a292dee/71cf3bc79f3df8dc2b237cbdcf11728b47102884.jpg 马克昌教授铜像][https://baike.baidu.com/pic/%E9%A9%AC%E5%85%8B%E6%98%8C/12269/0/71cf3bc79f3df8dc2b237cbdcf11728b47102884?fr=lemma&ct=single 来自大众网图片]]]
借着学院天井明亮柔和的天光,他静静地坐着,膝头放着一本书。他身后的法学院图书馆里,他的学生们正在知识的浩瀚海洋中遨游。他就是马克昌,中国著名刑法学家、已故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但[[珞珈山下]]的这座丰碑,已不是那个血肉之躯的新中国法学奠基者了。这是他惟妙惟肖的铜像,黄铜坚硬的质地将他定格,他在不朽的法学学术园地永生。
2013年3月,马克昌教授铜像耸立在武大法学院图书馆天井花园中。他坐在长凳上,膝上放着一本摊开的书,似乎沉浸在精彩阅读后的沉思中。他不寂寞,长凳旁边经常放着鲜花,还不时有学生走来,坐在他身旁,捧一本书,与他一起沉思。
 
== 怀念诗篇 ==
'''马克昌弟子、武汉大学教授[[陈家林]]所作之诗:'''
前贤伟业赖后生。
 
==文献来源==
{{Reflist}}
[[Category:教育家]]
[[Category:法律專家]]
[[Category:社会活动家]]
9,35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