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马伸桥镇

马伸桥镇位于18公里处,北接孙各庄乡,东临出头岭镇,西邻穿芳峪乡,南达翠屏湖,地处两省市(天津、河北)交界处,邦喜公路纵贯全镇,马平公路以此为起点。镇域总面积52.5平方公里,辖42个村,常住人口35335人(2017年),耕地2.02万亩。[1]

目录

经济概况

综述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全镇广大群众,依托自然优势,大力发展农业、工业及第三产业。到2006年底,全镇实现农村生产总值34946万元,工农业总产值32759万元,固定资产投入5010万元,人均纯收入6159元。

工业

工业企业发展迅速。该镇共有各类企业239家,从业人员7343人,产品涉及服装、建材、液压机械、纺织品、纸制品包装、服装辅料、装饰装潢等十多个产品。其中服装企业25家,规模以上企业5家,是该镇的龙头企业,从业人员达到4560人,服装产品多样化,主要有各类棉服、羽绒服、睡衣、童装、休闲装以及各类上衣、短裤等二十几个产品,产品全部通过外贸、边贸出口欧洲、美国、加拿大及东南亚各国。各种机械厂家20余家,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企业有良好的售后服务,规模不断扩大,所生产的农用挖掘机、压块机、剪切机等产品在华北地区乃至全国占有较大的市场。

农业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镇党委政府一直把农业结构调整做为一项重要工作,坚持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引导农民积极发展优质高效的农副产品,经过几年努力,基本形成了北部山区以果品种植为主、南部以粮食种植和水产品养殖为主、中部以畜禽产品养殖为主的框架格局,好女塔、太平庄生猪养殖、陈家河肉鸭养殖、伯王庄的酒用葡萄、北赵各庄村有机苹果、西各岑的中华圣桃等基地初具规模,为全镇的发展一村一品起到了带头和示范作用。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有了较大进展。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做大做强第三产业。镇党委政府根据镇区情况,提出了“利用一条路、繁荣一个镇、富裕一方人”的口号,充分利用邦喜公路发展区域经济,逐步形成了东部以液压机加工为主、中部以餐饮服务为主、西部以木线为主的产业框架。同时大峪(仁义农家)旅游专业村利用自然资源,开办农家旅店,搞休闲旅游,果品采摘,经过几年的发展,不断完善,以有20家农家旅店户经旅委验收合格正式挂牌营业。[2]

风景名胜

好女塔遗迹

好女塔遗迹位于马伸桥境内淋河岸边凤山上。好女塔,是辽大安二年(1086年),当地人为纪念一薛姓女子而修建的。从《大辽国蓟州渔阳县好女塔院特建碑铭》碑文可以看出,当时塔院规模宏大。可惜,今天只留下遗迹。

娘娘庙

1861年,清咸丰帝病死,慈禧在北京发动了一次宫廷政变,剥夺了八位顾命大臣的职位。史称“祺祥政变”。这次政变还有另一种说法,八位顾命大臣护送咸丰灵柩至马伸桥时,被慈禧派人劫持。慈禧遂开始了垂帘听政的历史。据说,镇上的“娘娘庙”,就是慈禧为纪念此次政变成功而建。据《蓟州志》载,慈禧掌政后,欲废光绪立新储。吏部主事吴可读极力反对,于光绪五年,在该镇三义庙中喝下毒酒,进行尸谏,并葬于此地。

民国时期,军阀孙殿英的指挥部就设在马伸桥一带,距离位于遵化马兰峪的清东陵不远。1928年6月,他以进行军事演习为名,秘密挖掘了慈禧墓和乾隆墓,得到了大批的宝物,遭到了当时国民政府的通缉。后孙殿英对宋美龄等人层层贿赂,才化险为夷。东陵大盗,为后人所唾骂。

龙山

龙山,位于马伸桥镇境内,是座历史名山。清康熙《蓟州志》载:龙山,在州东25公里,上有龙山庙,每年3月18日赛会。这座看似很平常的小山,却是蓟县抗日大暴动的中心。1938年,根据八路军总部“配合冀东暴动”的指示,宋时轮、邓华领导的四纵挺进冀东,于6月中旬到达蓟县北部下营一带。这极大地激发了蓟县人民的抗日热情。6月20日,马伸桥镇六、九甲民团三百余人率先起义,揭开了蓟县抗日武装大暴动的序幕。7月15日清晨,参加暴动的千余人在龙山集合,各村救国会送来的枪支弹药、粮食、物资等慰问品摆满了戏楼前的山坡。龙山成为了冀东西部地区武装暴动的指挥中心。党领导的革命,在蓟县这片热土上形成了燎原之势!

历史人文

马伸桥镇历史文化悠久,是蓟县历史上的八大集镇之一。相传,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失败,逃至今马伸桥一带。李世民叫人在河上搭了许多浮桥,诱敌深入。敌兵追到,见桥对面唐军狼狈不堪,没有斗志,特别是唐太宗骑的御马更是弯腰散胯,疲惫至极。敌军统帅下令进攻。将士们挤上浮桥,结果纷纷落水。唐军反扑大胜。唐太宗为表扬御马的功劳,命工匠在御马伸腰的地方塑造了一匹御马的石像,在河两岸修建了十几座桥梁,并把当地命名为“御马伸腰救命桥”。后来,简称为“马伸桥”。[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