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香港艺术馆

增加 17,670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p style="background: #D8D8E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 5px 0; "> ''' 香港 艺术馆.jpg|350px藝術館''' </p>| 缩略图|右-|<bigcenter> 香港艺术馆</big>[httpimg src="https://imagewww.thepaperdiscoverhongkong.cncom/content/dam/dhk/wwwintl/imageexplore/39arts-entertainment/665best-museums-in-hong-kong-for-art-and-culture-lovers/475top6-museum-header-16-9.jpeg 原图链接]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thepaperdiscoverhongkong.cncom/newsDetail_forward_5105708 来自 澎湃新闻 tc/explore/arts/best-museums-in-hong-kong-for-art-and-culture-lovers.html 的图 來自discoverhongkong]]]</small> |}
''' 香港 艺术馆(英语:Hong 藝術館'''(Hong Kong Museum of Art, 简写HKMOA 簡寫:HKMOA ),位 於[[ 香港 ]][[ 龍]][[ 油尖旺 區]][[ 尖沙咀 ]][[ 梳士巴利 道10号 道]]10號 ,是 [[ 及文化事 ]]轄 下的 [[ 博物 館]] 之一,原址位 於[[ 環]][[ 香港大 顶层[1] ]頂層 ,1991年 入,是香港展 本地、 [[ 國]] 及世界各地的 艺术 [[藝術 ]] 的主要 地, 逾15逾17,700 000 [2] 、涵 国书画 國[[書畫]] [[ 古玩 ]] 、古代 [[ 文物 ]] [[畫 ]] 及香港 艺术 藝術 家的 作成果等。香港 艺术馆 藝術館 时举 時舉 行各 型的 艺术 [[藝術]]
==歷史== 经过 香港藝術館的前身'''香港博物美術館'''(City Museum and Art Gallery)由[[市政局]]成立於1962年,起初設於[[中環]][[愛丁堡廣場]]的 型修缮和扩建工程 會堂高座頂層9至11樓 是香港第一所公營美術館<ref>{{Cite web|title=關於藝術館|url=https://hk.art.museum/zh_TW/web/ma/about-us.html|accessdate=2020-01-29|author=香港藝術館|date=2020-01-03|format=|publisher=康樂及文化事務署|language=|archive-date=2020-11-15|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1115121509/https://hk.art.museum/zh_TW/web/ma/about-us.html|dead-url=no}}</ref>。至1974年正式分拆成'''香港博物館'''(即今[[香港歷史博物館]])及''' 香港 艺术馆于2019年11月30日重 藝術館'''<ref>{{Cite web|title= 众见面 報:香港藝術館五十個故人故事見證半個世紀發展|url=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210/11/P201210110302.htm|accessdate=2020-01-29|author=政府新聞處|date=2012-10-11|format=|publisher=香港政府新聞網|language=|archive-date=2020-04-29|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429065350/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210/11/P201210110302.htm|dead-url=no}}</ref>。香港博物館於1975年遷往[[星光行]],香港藝術館則保留在香港大會堂直至1991年遷入尖沙咀海旁現址
藝術館於2015年8月閉館4年,由[[建築署]]高級建築師馮慧雯負責進行翻新及擴建,於2019年11月30日重新開放<ref>{{Cite web|title=新聞公報:香港藝術館十一月全新面貌重開|url= 历史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903/29/P2019032800623.htm|accessdate=2020-01-29|author=政府新聞處|date=2019-03-29|format=|publisher=香港政府新聞網|language=|archive-date=2020-11-19|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1119113156/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903/29/P2019032800623.htm|dead-url=no}}</ref>。
===分館===香港 艺术馆的前身香港博物美术馆由市政局成立于1962年藝術館現有1家分館,是位於[[3金鐘]] ,起初设于中环爱丁堡广场的大会堂高座顶层9至11楼,是 [[ 香港 第一所 营美术馆園]]內的[[4茶具文物館]] 。至1974年正式分拆成香港博物馆 即今香 前身為駐 历史博物馆 英軍的三軍司令官邸 及香港艺术馆[5]。香港博物馆于1975年迁往星光行,香港艺术馆则保留在香港大会堂直至1991年迁入尖沙咀海旁现址[6]
==藝術館大樓== 艺术馆于2015年8月闭馆4年 香港藝術館的建築由[[建築署]]時任署長[[李銘根]]負責設計,外牆設計及飾面跟[[香港文化中心]]大同小異 [[保華 筑署高级 業集團|保華 筑师冯慧雯负责进行翻新及扩 築有限公司]]承 建, 于2019年11月30日重新开放而非由文化中心的承建商負責興建。香港藝術館的外牆亦設有參與[7[幻彩詠香江]] 的鐳射燈光音樂匯演之裝置
=== 香港艺术馆现有1家分馆 翻新後佈局 ===翻新後入口改為地下,並設兩間海景餐廳。展覽空間將由原來6,019平方米 增至約10,000平方米<ref>{{Cite web|title=The New Hong Kong Museum of Art Unveiled|url=https://designanthologymag.com/story/hk-museum-art|accessdate=2020-01-29|author=Leanne Mirandilla|date=2019-12-20|format=|publisher=Design Anthology|language=en|archive-date=2020-01-29|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129080003/https://designanthologymag.com/story/hk-museum-art|dead-url=no}}</ref>。其中 于金钟香港公园内 於頂層 茶具文物馆(前身为驻 新展廳佔地800平方米,設三面落地大玻璃,讓市民可270度欣賞[[維多利亞 英军的三军司令官邸) ]]美景
==布局==*五樓:新視閣、新空間*四樓:至樂樓藏中國書畫館、吳冠中藝術廳、中國書畫廳 *三樓:中國文物廳、外銷藝術廳地下入口,并设两间海景餐厅。 *二樓:專題 览空间约10,000平方米[8]。其 覽廳、虛白齋藏 位于顶层的展厅占地800平方米,设三面落 國書畫館、香港藝術廳*一樓:匯堂、別館(上)、澳洲餐廳HUE Dining Room* 下: 玻璃,让市民可270度欣赏维多利亚 堂、別館(下)、藝術館禮品店、INK咖啡店、 美景。鐵海水泵房(與藝術館沒有直接通道連接)*地庫:活動室、藝術館資源中心、演講廳
*五楼: === 翻 视阁 前佈局 ===藝術館分東 新空间* 西兩座,樓高 楼:至乐楼藏中国书画馆、吴冠中艺术厅、中国书画厅*三楼:中国文物厅、外销艺术厅*二楼:专题展览厅、虚白斋藏中国书画馆、香港艺术厅*一楼:汇堂、别馆(上)、澳洲餐厅HUE Dining Room* 層及 下: 庫,樓面總面積為17,530[[平方米]]。館內 大堂 、别馆( 設於1樓,有7個展覽廳,面積共6,019平方米,分佈如 )、艺术馆礼品店、INK咖啡店*地库 活动室、艺术馆资源中心、演讲厅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150">*四樓:中國書畫展覽廳*三樓:中國文物展覽廳(1)、專題展覽廳(2)*二樓:專題展覽廳(1)、虛白齋藏中國書畫館、當代香港藝術展覽廳*一樓:大堂、中國文物展覽廳(2)、雕塑院、書店*地庫:演講廳、港鐵海水泵房(與藝術館沒有直接通道連接)
File:乔治·钱纳利 《艇 而翻新前設書店「大業藝苑」,位於藝術館一樓大堂,於1991年開業,非由香港藝術館營運。訪客可以找到不少中國藝術書籍,包括書法、畫作、雕塑、 娘》1852年.png|<big> 具、陶瓷、玻璃、煙具、光碟、香港名設計師設計之禮品及 香港 艺术馆藏1852年</big>藝術館出版的書籍。藝術館一樓平台設「藝術茶座」餐廳,面向[[http://image.thepaper.cn/www/image/39/665/462.png 原图链接維多利亞港][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5105708 来自 澎湃新闻 的图片]
File:三彩凤 === 翻新廣場 ===2012年年底,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計劃翻新香港藝術館的設施及外觀設計。 龙柄印花注子 唐代.png|<big> 階段工程將會移走位於 香港 艺术馆藏</big>藝術館前花園西則地段的花槽及園景,創建空間以陳列藝術品,擺放如《藝術家箴言》等的藝術地誌;重新鋪蓋地磚,營造新廣場的美感;將公園入口的羅馬柱式門樓及連接公眾停車場的有蓋行人通道拆卸,開通由[http://image.thepaper.cn/www/image/39/665/465.png 原图链接[彌敦道]]眺望[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5105708 来自 澎湃新闻 [維多利亞港]] 图片效果;又會加置[[草地]],供予公眾休憩及欣賞[[維多利亞港]]的景色,工程於2013年展開及在2014年竣工。
File: === 改建工程 ===考慮到 香港 艺术馆 藝術館迄今有逾20年歷史,館內不少設施老化,展廳和儲 .jpg|<big>香港艺术馆藏</big>[http://image.thepaper.cn/www/image/39/665/559.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5105708 来自 澎湃新闻 空間不敷應用,藝術館 图片]建築外觀亦欠缺獨特風格,難以成為文化地標。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計劃於次階段工程提昇藝術館的設施及外觀設計,包括裝修現有4座展覽廳、建設地標式入口大堂、將1樓改裝為多功能廳(可以作為陳列、表演及宴會等多種用途)、在1樓平台額外興建面積約2,400平方米的兩座設展廳(主要舉辦古今中外不同主題的展覽)、展品儲藏室及海旁樓梯等。而展覽廳會由7個增至12個,每個展廳的樓底由擴建前的約3.5米,增加至5米至9米;4樓增設免費開放的吳冠中展覽廳和至樂樓中國書畫展覽廳。 在天台5樓會額外興建建面積約1,200平方米、以落地[[玻璃幕牆]]圍封的展覽廳(展示香港藝術家的作品,包括大型雕塑及跨媒體裝置等),並且可以眺望周邊景色的綠庭園和多功能空間,融入維多利亞港及城市景觀。然而,因為此工程將會使藝術館的總建築高度超越尖沙咀分區計劃的高度限制,因此需要向[[城規會]]申請放寬。而為了讓參觀者欣賞展品時不受外來太陽的紫外線影響,展覽廳選用夾層玻璃同夾絲網。<ref>{{cite news |title=【Emily】翻新藝術館 砌維港海浪上牆 |url=https:/gallery/news.mingpao.com/pns/港聞/article/20200120/s00002/1579458827475/【emily】翻新藝術館-砌維港海浪上牆 |accessdate=2020-01-20 |work=明報 |date=2020-01-20 |archive-date=2020-06-28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628010733/https://news.mingpao.com/pns/%e6%b8%af%e8%81%9e/article/20200120/s00002/1579458827475/%e3%80%90emily%e3%80%91%e7%bf%bb%e6%96%b0%e8%97%9d%e8%a1%93%e9%a4%a8-%e7%a0%8c%e7%b6%ad%e6%b8%af%e6%b5%b7%e6%b5%aa%e4%b8%8a%e7%89%86 |dead-url=no }}</ref> 翻新工程還包括美化外牆,將外牆改成灰色波浪形,並以水泥纖維板製造,有助隔熱。在地面樓層建當代設計意味的玻璃結構和走廊,並且連接在地面新興建的入口大堂及重新設置餐廳及書店。又會建造樓梯方便公眾由[[文化中心廣場]]及[[尖沙咀海濱公園]]到達藝術館1樓入口及多功能廳,並且將會改建大堂,增加更多出入口,方便公眾由[[彌敦道]]、[[梳士巴利道]]及[[香港星光大道]]等不同地點前往香港藝術館,並且配合經過重新設計及組合的路標指示。 [[建築署]]在2013年進行改建工程的詳細設計,工程於2014年年底展開,2017年竣工。最後定於2015年8月3日起閉館4年進行翻新及擴建,耗資9.3億元,2019年11月30日重新開放。擴建後改為分段式入場,而特展需付費參觀。訪客亦需要網上預約登記入場證參觀。重開後首個特展為「觀景.景觀——從泰納到霍克尼」,由香港藝術館首次與英國[[泰特美術館]]合辦。<ref>{{cite news |title=香港藝術館明日重開 空間增四成 訪客須網上預約【短片】 |url=https://news.mingpao.com/ins/港聞/article/20191129/s00001/1575022610741/香港藝術館明日重開-空間增四成-訪客須網上預約【短片】 |accessdate=2019-11-29 |work=明報 |date=2019-11-30 |archive-date=2019-11-30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1130132002/https://news.mingpao.com/ins/%e6%b8%af%e8%81%9e/article/20191129/s00001/1575022610741/%e9%a6%99%e6%b8%af%e8%97%9d%e8%a1%93%e9%a4%a8%e6%98%8e%e6%97%a5%e9%87%8d%e9%96%8b-%e7%a9%ba%e9%96%93%e5%a2%9e%e5%9b%9b%e6%88%90-%e8%a8%aa%e5%ae%a2%e9%a0%88%e7%b6%b2%e4%b8%8a%e9%a0%90%e7%b4%84%e3%80%90%e7%9f%ad%e7%89%87%e3%80%91 |dead-url=no }}</ref> ===建築物評審===2011年7月,外國旅遊網站 Virtual Tourist 公佈第三屆全球10個最醜陋建築物,尖沙嘴的香港藝術館(翻新前)名列第八位。該網站認為香港藝術館的外貌平平無奇,但其內藏逾15,000件藝術品館藏卻是極為難得及珍貴。<ref>[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10717&sec_id=4104&subsec_id=11867&art_id=15438766 香港藝術館全球第八醜]蘋果日報 2011年07月17日</ref>
==藏品==
香港 艺术馆 藝術館 的藏品除由 不同地方及向收藏家 搜购 蒐購 所得之外,大多由 艺术 藝術 家、收藏家及公 所得,主要分 为“ 為「中國文物」、「外銷藝術」、「現代及香港藝術」、「中國書畫」、「虛白齋藏 国书画” 國書畫」 「至樂樓藏中國書畫」及「吳冠中畫作及個人文獻」。 ===中國文物===香港藝術館收藏的中國文物頗為豐富,現有藏品已超過4,500多項,種類涵蓋廣泛,計有中國陶瓷、廣東陶瓷、中國外銷陶瓷、東南亞陶瓷、服飾與織繡和其他工藝美術,包括青銅器、玉石雕刻、漆器、琺瑯器、玻璃、竹雕、木刻、象牙、犀角、鼻煙壺及家具等。重要藏品包括[[羅桂祥]]先生捐贈的《五彩十二花神杯》及五大名窰([[汝窰]]、[[定窰]]、[[鈞窰]]、[[官窰]]及[[哥窰]])瓷器,其中尤以《汝窰青釉筆洗》最為貴重,被視為鎮館之寶。另外葉義醫生所捐贈的204件私人藏品亦極為珍貴,捐贈中主要為[[清代]]竹刻筆筒、香筒、臂擱及圓雕竹器,種類多樣,雕工精緻,圓雕器物有各種蔬果、動物甚至人物雕塑,皆形神俱備,栩栩如生,另外亦有編竹漆盒和兩件單色釉瓷瓶,其中包括清代[[康熙]]年間名雕刻家吳之璠的淺浮雕作品《丁山射雁圖筆筒》。此外,館藏還包括《[[成化]][[鬥彩]]蓮花紋高足杯》、《[[天顺 (明朝)|天順]]五年青花螭龍纏枝牡丹紋瓶》及[[徐展堂]]先生捐贈的《[[宋代]]水月觀音雕像》等,均為館藏精品。 ===外銷藝術===[[清]]中業時,一批旅居中國的外藉畫家以西方繪畫技巧創作了一些鋼筆畫、水彩畫及油畫等作品,但卻以中國的人物、風景及風俗作為題材,這類新奇的作品在當時大受歡迎,因此漸漸形成一種新的藝術產業──外銷藝術。早期從事外銷藝術制作的畫家以西方人士為主,知名的有[[郎世寧]]及[[錢納利]]等。但隨著這些西方畫家所聘用的華人助手掌握了西方繪畫技巧後,他們亦可制作出非常出色的作品,從事外銷藝術制作的畫家也漸漸變成以華人為主,當中知名的有[[關喬昌]](啉呱)、[[關聯昌]](庭呱)及煜呱等。 早在香港藝術館成立之前,商人[[遮打]]爵士和[[何東]]爵士,先後將其私人珍藏捐贈給香港政府,當中大部分是描繪18、19世紀珠江三角洲及中國沿岸商埠的繪畫,亦有照片及地圖。其後香港政府又收購了塞耶(Geoffrey Robley Sayer) 及羅氏(Wyndham Law) 的藏畫。1962年香港藝術館前身──大會堂美術博物館成立,接收並負責管理這幾批畫作。藝術館以此作基礎繼續購藏,形成今天頗具規模的外銷藝術藏品,至今藏量已有1,300多套。外銷藝術既能反映出當時知名或佚名畫家的藝術成就,亦是研究歷史的重要實物。 ===現代及香港藝術===藝術館藏有豐富的香港本地藝術,現有藏品超過5,000多項,時間跨越百年。藏品 国古 不但有平面藝術作品,還包括有多項大型立體「[[裝置藝術]]」。長久以來,香港藝術館不但只充當本地藝術的收藏及展示機構,同時亦是香港本地藝術的重要推廣機構之一。 香港藝術館同時收藏有香港本地以外的中外現 藝術作品,吸收世界各地的優點,融合成自己的獨特風格,這正是長久以來香港所扮演的角色。香港華洋雜處的環境,使從生活方式以至 化、藝術各方面既保存中國優良傳統,又見西方思潮的影響,形成多元化的社會和文化特色。香港藝術家不斷在中國文化中尋根,同時亦吸收新時代的精神,在創作上銳意求新,積極改革,形成富地域色彩的獨特藝術風貌。重要藏品包括[[安迪華荷]]《毛澤東的肖像》、[[張曉剛 (畫家)|張曉剛]]《大家庭no.1》及[[徐冰]]《天書》等。 ===中國書畫===藝術館的中國書畫藏品主要分為四部份:「廣東繪畫」、「廣東書法」、「[[嶺南畫派]]」及「近代中國繪畫」。至今所收藏的書畫作品已超過5,400 幅,且尚在不斷增加。藏品中不乏名家之作,各項藏品名家計有:* 「廣東繪畫」藏品中包括有[[張穆]]、[[黎簡]]、[[蘇仁山]]及[[蘇六朋]]等名家的作品。* 「廣東書法」藏品中包括有[[陳獻章]]、[[鄺露]]、[[宋湘]]、[[羅叔重]]、[[何紹基]]及[[簡經綸]]等名家的作品。* 「嶺南畫派」其歷史淵源比較長遠,最早可追溯至[[清代]]中期寓居廣東的[[江蘇]]畫家宋光寶及孟覲乙;及後出現「隔山派」的[[居巢]]、[[居廉]];最後孕育出「嶺南畫派」,畫派的第一代開創人物為[[高劍父]]、[[高奇峰]]及[[陳樹人]],他們力倡「新國畫運動」,而第二代出色的接班代表人 為[[關山月 (畫家)|關山月]] [[黎雄才]]、[[趙少昂]]及[[楊善深]]等,他們無論在題材上或技法上比前人均有所突破。 香港 艺术” 藝術館於有關的藏品頗為豐富,藏有各個時期的名家作品。*「近代中國繪畫」藏品中包括有[[黃賓虹]] “历 [[張大千]]、[[林風眠]]、[[吳冠中]]、[[聶鷗]]及張羽等名家的作品。 === 虛白齋藏中國書畫 ===書畫鑑藏家[[劉作籌]]先生於1989年把661件虛白齋藏的藏品捐贈予香港藝術館,涵蓋由[[魏晉南北朝|六朝]]至[[二十世紀]]當代作品。其中尤以[[明朝|明]]、[[清]]兩朝之流派最為齊備、包括[[揚州八怪]]及[[清初六家]]等。這次的捐贈,是香港藝術館歷來所接受最大的捐贈。到1992年,虛白齋藏中國書畫館建成。 === 至樂樓藏中國書畫 ===「至樂樓藏中國書畫」是已故慈善家[[何耀光]]先生所建立的私人收藏。何氏家族於2018年慷慨無私捐贈355件/組藏品予香港藝術館。2021年,再捐贈8件/組藏品,先後共捐贈363件/組藏品予香港藝術館,作長遠公共展示和教育用途,永久與市民大衆分享。2019年,香港藝術館設立永久的「至樂樓藏中國書畫館」,長期展出至樂樓書畫藏品,並舉辦各種學術及教育活動,讓市民大衆能欣賞並分享這批精品。 === 吳冠中畫作及個人文獻 ===已故中國畫家[[吳冠中]]先生曾表示他最優秀的作品是要留給國家和人民大眾的,生前多次向國內外的公營博物館捐贈作品。歷年來他及家人對香港藝術館捐贈不斷,至今累積達450多項,連同藝術館早期購入的兩幅畫作及私人收藏家的捐贈,香港藝術館成為擁有吳冠中作品最多及最豐富的藝術機構,並成為國際上現代中國繪畫收藏及研究的重要中心之一。重要藏品包括《雙燕》、《秋瑾故居》及《憶江南》等。 ==展覽==香港藝術館不時舉行各類型的藝術展覽,並經常與世界各地著名的博物館合作,邀請博物館借出珍貴的展品來港展出,增加市民欣賞藝術的機會和知識。同時,香港藝術館亦會借出本身的珍藏到各地的博物館展出,將香港的藝術文化介紹到世界各地,促進藝術交流。 自首屆[[香港藝術雙年展]]於1975年2月1日開幕以來,往後的藝術雙年展均為香港的藝術發展提供展示的平台,亦多成為年內的藝術盛事。 1997年12月16日至1998年3月1日期間,為慶祝[[香港主權移交]]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而舉行的「國寶—中國歷 绘画” 文物精華展」,吸引共226,065人參觀。 1998年11月3日至1999年1月17日期間,香港藝術館與[[大英博物館]]聯合籌劃的「大英博物館埃及珍寶展」吸引310,029名觀眾參觀,參觀人數為歷年之冠。 2005年2月5日至4月10日期間,香港藝術館展出共四十八幅來自[[法國]][[奧塞博物館]]及法國其他美術館珍藏的[[印象畫派|印象派]]大師的名畫,吸引284,263名觀眾參觀,為第二大參觀人數最多的展覽。 2006年9月30日至12月3日,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虚白斋 [[龐畢度中心|巴黎龐比度中心]]聯合主辦、[[法國]]駐香港總領事館協辦;並由香港藝術館及巴黎龐比度中心聯合籌劃的「大師對象—巴黎龐比度中心珍藏展」參觀人次達133,986人。 2007年為慶祝[[香港主權移交]]十週年,藝術館與[[故宮博物院 (北京)|故宮博物院]]舉辦「國之重寶─故宮博物院 晉唐宋元書畫展」,其 国书画” 重點展品是國寶級文物北宋[[張擇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圖]]。整個展覽吸引逾十萬人次觀賞,當局更需要延長展覽期。 2009年,由香港藝術館籌劃、康文署與法國名牌「路易威登(LV)」及路易威登創意基金會合辦的《路易威登:創意情感》藝術展展。覽帶來路易威登創意基金會的當代藝術珍藏,包括一系列珍貴的古董行李箱及旅行袋和全球 12 位當代藝術家的作品,部分珍藏更是首次於亞洲展出。不過展覽引起藝術界別人士批評政府運用公帑替商業品牌提升品牌形象及賣廣告。 [[2012年5月]],「有情世界─[[豐子愷]]的藝術」展覽。 [[2012年6月]],為慶祝香港回歸15周年,藝術館與[[北京故宮博物院]]舉辦「乾隆皇帝的秘密花園展覽」,展出77套(共95件)來自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乾隆盛世珍品,其中20套(共35件)是首次展出的文物,42套(共43件)則取自乾隆花園。 2012年12月16日至2013年4月1日,舉行「安迪.華荷:十五分鐘的永恆」展覽,數量達468件,橫跨這位美國普普藝術大師1950年代成名至80年代逝世前時期的作品,更包括罕見的兒童畫
===虚白斋 2013年3月22日至2013年10月30日,舉行「館藏一百- 香港藝術館 藏中 国书画===國繪畫特展」展覽,精選100幅由明末至當代的中國繪畫藏品。
书画鉴藏家刘作筹于1989年把661件虚白斋藏的藏品捐赠予香港艺术馆 2013年5月17日至2013年8月18日 涵盖由六朝至二十世纪当 舉行「原道─中國當 作品 藝術的新概念」展覽 其中尤以明 展出30多位分別是內地 清两朝之流派最为齐备 台灣 包括扬州八怪 香港以 清初六 海外華人藝術 等。这次 捐赠,是香港艺术馆历来所接受最大的捐赠。到1992年,虚白斋藏中国书画馆建成 創作 [18]
===历史绘画===2020年10月23日至2021年2月24日,為慶祝中意建交50周年,香港藝術館首度與國際知名的意大利[[烏菲兹美術館]]合作合辦「波提切利與他的非凡時空—烏菲茲美術館珍藏展」,展出著名文藝復興畫家[[桑德罗·波提切利]]之畫作。
==歷任總館長==* 香港博物美 术馆”于1962 術館館長**約翰‧溫訥 John Warner(1962 至1975年)*香港藝術館館長**譚志 立时就是以一些反映旧日民生、风俗、地方风貌的历史绘画为馆藏核心,当中包括钱纳利及郎世宁的画作。(1975年至1985年)*香港藝術館總館長**譚志成(1985年至1993年)**曾柱超(1993年至2000年)**朱錦鸞博士(2001年至2006年)**鄧海超(2006年至2011年)**譚美兒(2012年至2019年)**莫家詠(2019年至今)
== 考文 =={{reflist}}[[Category: 730 亞洲史地總論 ]][[Category:069 博物館學]]
47,72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