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袁春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风雨》是中国当代作家袁春波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风雨
连着两个夜晚,窗外滴滴答答的雨声都听得分明,似乎不是啪嗒啪嗒落在檐下,不是珠落玉盘似的敲打窗棂,而是一粒一粒落在自己心上,在学校和在家里都这样。
人对雨的感觉,莫非都要随着年龄而变。几岁、十几岁的即使听到“夜来风雨声”,可能只想着“啼鸟”动听的脆鸣,大概决不至伤感“花”到底落了多少。“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我同时清楚自己从不伤春悲秋,决不是因为这流年风雨;“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虽然做不到那般通脱,也还恬淡;“天下兴亡,我的责任”,演讲也听过,但自忖管不了“春秋”。
快放学时,一位同事犹豫着回去还是不回去,决定用投硬币的方法,一次,正面,回;又说,这次硬币没转,于是投了三次,硬币的回答是,回。我那时也在犹豫。到宿舍后,先通个电话,说有雨,天冷,你别回来吧;又笑笑说,你自己决定吧。于是立即下楼,出门,巧了,另一位同事的车正发动,搭上,回家。车上,开车那同事的家人也在,原来下午没课,中午乘公交过来,绕道大概不少于50里。他们本来在一个单位,现在调开了,想要双双上班去,双双把家回,只能期待来年了。下车又转车,到站再步行,两人会合后,一辆电瓶车,共同回家。
稀饭饼,随便做点菜,有滋有味吃完。躺在沙发上,剧接上回,继续点播《萍踪侠影》。眼皮累了,上床休息,很快入梦。两三点钟,风,一阵一阵,连室内没关严的小门偶尔也会推得微微动一下;雨,一串一串,一滴一滴,半个时辰一滴,仍听得清。
我,我们,我们仨,都在风雨中穿行过。农村人,不怕风雨。孩子不到三个月时,严冬,要下雪,凌晨,我骑上自行车把一箱炭送回家。漆黑的夜,猎猎的风,枯叶从路上旋过,转瞬不见。事后想来,人,真像那叶,一转眼,随风飘去。但在当时,兴冲冲回家,不怕,不冷。
孩子五岁时,从外公家回来,五里多土路,我们仨在泥泞中穿行,没有那么多雨具,找塑料袋裹在身上。因为亲戚家的孩子小需要抱着,他一直高高兴兴走在前面。孩子十多岁时,夜里三四点,忽然睡不安生,爬起坐倒一番之后对妈妈说,肚子不舒服。喝点开水,揉揉,吃点常用药,不行。上医院吧。我背着,妻子撑着伞,风雨里走约三里路。伞翻了几遍,运动鞋成了水鞋,挂个急诊,打了吊水,舒服些了,好了。回家后,我到学校上早读,教室里北窗边的书桌凌乱不堪,学生正忙着整理。那夜的风雨,很猛很大。
那年国庆,送妻子去拿货。早上4点8分的车,骑着车穿行在风雨中,趟过积水多的地方,水花四溅。到站后,又想,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干脆跟她一道坐火车去吧。了解一个人做一件事有多不容易,非得亲历才行。
早上6点25,车站等公交,寒风冷雨,几十个孩子已先我在那等车了。6点40上了车,挨挨挤挤一车人,七嘴八舌说说笑笑……下车,上车,下车……风雨停了,又起,再停……
现在单位的办公制度好些了,白天是职业人的同事、我,晚上也偶尔可以享受一下“家”的温馨了。风雨无情,但因为行程中的期待、牵挂、关注和珍视,栉风沐雨的行人也能有一颗温暖的心。 [1]
作者简介
袁春波,男,1970年生,中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