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颂古二十一首16-21

颂古二十一首16-21

来自 词典网 的图片

作品名称:颂古二十一首16-21

创作年代:宋朝

文学体裁:诗 词

作者:释正觉

颂古二十一首16-21是宋朝诗人、和尚释正觉的作品之一。

释正觉(1091—1157),俗姓李,号宏智,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1]

年十一出家,十五落发,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净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2]

目录

正文

十六

大地火发,间不容发。 南海崑崙,天寒不袜。 祖祖相传,一头搕{左木右上乔右下韭}。

十七

无人接得渠,遗逼马相如。 果来桥上也,记得柱头书。 无人识得渠,棋局醉樵夫。 回头斧柯烂,大海亦成枯。

十八

雪老大开方便路,低头却入庵中去。 老僧有眼恰如盲,却被岩头行一步。 老僧好休不肯休,依然依路去悠悠。 元来不会雪峰意,却被岩头瓮赣头。

十九

翡翠帘垂,丝纶未济。 紫罗帐合,视听难通。 犯动毛头,月升夜扃。 密移一步,鹤出银笼。 脱身一色无遗影,不坐同风落大功。

二十

大众退后,衲僧去就。 岂用机关,那容体究。 蓑翁老熟惯风波,桡棹不施船放溜。

二十一

智门真得祖家风,放出云门广长舌。 大智如愚,大巧若拙, 用尽工夫参不彻。莫於平地上增堆, 休向虚空里钉橛。[3]

作者简介

十一岁出家,十四岁受具足戒,十八岁出游参学。宋徽宗宣和二年,迁住大洪寺,亦相随掌理笺记。翌年,迁首座之职,复于圆通寺照阐提席下任分座。高宗建炎元年,移住舒州太平寺,后转江州之圆通、能仁两寺。三年,受敕命住持灵隐寺。住于天童,前后垂三十年,整备伽蓝,严饬清规,世称天童和尚。事迹主要见周葵《塔铭》、王伯庠《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本传。著有《宏智广录》九卷、《宏智觉禅师语录》四卷、《宏智和尚语要》一卷等。[4]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