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非竞争性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非竞争性是中国专有名词。

世界三大汉语词典分别是中国大陆的《 汉语大词典[1]》(共13册,5.6万词条,37万单词)、中国台湾的《 中文大辞典 》(共10册,5万词条,40万单词)以及日本的《 大汉和辞典 》(共13册,4.9万词条,40万单词)。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目录

名词解释

非竞争性是指该产品被提供出来以后,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数量和质量,其他人消费该产品的额外成本为零,换句话说,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以国防或者治安为例,尽管人口数量往往处于不断增长的状况,但没有任何人会因此而减少其所享受的国防安全保障。它包含四层含义:

1、同一单位的公共产品可以被许多人消费,它对某一个人的供给并不减少对其他人的供给;

2、某人享用该公共产品得到收益并不减少其他人享用该产品所得到的收益,也就是说根本不会带来"拥挤成本";

3、公共产品一旦被提供,消费者的增多并不导致该公共产品生产成本的增加,也就是说,生产方面无需追加资源的投入来增加供给;

4、不可或没有能力竞争。

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区别

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区别有两个方面:

1、定义不同:

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使用者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减少它对其他使用者的供应,换句话说,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以国防为例,尽管人口数量往往处于不断增长的状况,但没有任何人会因此而减少其所享受的国防安全保障。非排他性是与排他性相对应的。排他性是指排斥他人消费的可能性,即如你在使用一件产品时别人就不能使用,或当你能完全拥有一件产品时,别人就不能拥有。

2、侧重点不同:

非排他性重点强调该产品消费人群的范围,不排除任何一个人对它的消费。非竞争性重点强调消费数量和质量,即增加一个消费者并不减少任何一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数量和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