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青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青幫

來自 中圖網 的圖片

青幫是一個在中國有着悠久歷史的幫派,又稱青幫和安青幫。它最初是清代水運海員的幫會秘密協會。該協會的初衷是維護自身利益,與官員作鬥爭。始建於雍正五至七年(1727-1729)。弟子們過去以水運為業,所以被稱為糧船幫。在這條河的北部和南部有許多人加入了這個團伙。

傳說起源於明代的民間宗教羅教。最初分布在北至、山東等地,後來沿運河發展到江蘇、浙江、江西等地。他的弟子主要在運河沿岸的港口工作,運輸糧食,也稱為糧船幫或糧幫。一是浙東溫州人、台州人組成的主要幫派;一個是客家派,由皖北和江北的人組成。幫會內部有幫會規則和儀式,並且世代不同。弟子是按世代接受的。

1920年至1930年,其勢力迅速發展,包括仁舍榮舍橫社興中社江北幫五個派系。主要人物有黃金榮、杜月笙和張嘯林,被稱為上海灘三巨頭。一些年輕的幫派頭目與軍閥政客勾結,廣泛招收弟子,占一方,開設賭場、妓院,販賣毒品,綁架勒索錢財,坐在地上贓;一些人用他們籌集的巨額資金投資於工商業。抗日戰爭期間,日本特務局也利用青年幫進行漢奸活動。

青幫是清初以來流行最廣、影響最深遠的民間秘密結社之一。也是晚清民國時期民間三大幫會組織(青幫、洪門哥老會也稱袍哥)之一。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青幫 [1]

外文名稱 Green Gang

成立時間 清雍正年間

創建人 翁岩、錢堅、潘清

幫規 十大幫規

分布 大陸 台灣 美國

起源歷史

發展啟示

時值清雍正年間,因清朝立國之初屢屢征戰,再加上阿哥們之間的皇位爭奪戰爭,待傳位雍正皇朝時國庫便已空虛,南北貧富差距立現,歷代史中,凡民飢則國必亂,雍正皇帝深明此理,將問題綜合整理並召來眾國策大臣相商對應之道,從吏治大加整頓清查虧空,將以往鑄銀所余耗損由地方運用之稅賦,全部歸公管理,史稱火耗歸公,再繼而取消人頭稅而改行攤丁入地,擴大墾田面積,首重農務,為養清廉官吏之風,創設軍機處,並革除滿清旗主制度,將西南區少數民族的土司削除,改土歸流。

雍正是個以農務為先的皇帝,在史上記載,他同時也是個嚴苛至極的皇帝,大興農務以降,自必然得大設天下糧倉,暢通糧運之道,綜觀中華大地,南米北麥,雍正厲行改革前的運輸管道,以走旱路為主,中華大地地大物博,旱路行走着實不易且風險居多,於是在雍正年間,大出皇榜由欽差田文鏡招民興辦水路糧運。

當時,杭州有三位異姓昆仲好友揭皇榜願受此任,並結為異姓兄弟。這三位依年歲長幼而分,長者姓翁單名岩,字福明,道號德慧,江蘇常熟人,原籍山東東昌府聊城縣鼓樓街,秀才出身,後棄文習武,在河南少林寺習藝,雍正二年加入天地會;次者姓錢單名堅,字福齋,道號德正,原籍山東東昌府聊城縣,遷居河南,經商,雍正二年隨翁祖加入天地會;最年幼者姓潘單名清,字宣亭,道號德林,浙江杭州武林門外啞叭橋人(有的野史將三人寫為翁麟、錢保、潘安)。此三位青幫的祖師爺,均因受教於羅祖教下,此外,長房翁祖出自少林,且羅祖教下本源自禪門,為追本溯源,因此青幫同時也供奉禪門達摩祖師至六祖惠能,傳道亦傳禪以宗教立幫。三位清門祖師於雍正四年揭下皇榜,創立糧運之道,水路運糧主要是以通州至杭州這段航程,建設了七十二個半碼頭,設立一百二十八幫半,而其中所謂的半碼頭,指的是專做南北雜貨小買賣用的碼頭。十七世紀時,訓民必先教民,古時候的通識教育並不普及,宗教的力量及勸人為善的理念,對於約束幫眾行為,則是最好規律法條,而這半幫指的即是承傳祖訓,修行修身傳教傳道的香火船,此為蘭山半幫,幫主為潘房三十六弟子中的頂山門(眾弟子中排行中間者)弟子姚玉字清,杭州人士,道號文銓,後代稱為姚祖。

青幫雖為翁、錢、潘三位祖師所創,然草創之初,翁、錢二位祖師爺先後仙逝,潘祖獨撐大志,與門下弟子共同訂定家規法則,勸戒幫眾修德論道,將一幫市井船夫,治理的有條有序。滿幫是良才,強調師帶徒的體制,幫中大小以字輩論之,嚴然是個大家族,並設立家廟,凡入幫者,不論何姓,一旦入幫,均為潘家子孫,因此不僅僅是入幫會,而是入家族,且不論何字班輩,一師皆為師,一徒皆為徒,受四方長輩恩下,也使得青幫有別於其他幫派會社,師徒兄弟間感情特別親切。

乾隆三十一年,潘祖於運糧時在鳳林閘下仙逝,由潘祖開山門弟子王降字相陽,浙江杭州西門外人,及關山門弟子蕭玉德,字明新,蘇州府昌門外人,扶柩回杭州武林門外,是為王祖及簫祖,因此後,青幫對於各師父領下的開山門、關山門弟子均特別敬重。此外,潘祖仙逝之時,有第五代文字輩弟子王培玉,字藍田,道號文功,直隸通州壩人,當時僅進過小香,青幫稱為一腳門內一腳門外,由眾師兄幫他上大香開法後(清門規矩,師父若過舫(往生),其門下弟子若未上大香或開法者,可由頂山門弟子主香代師執行,唯不可代師再收徒),其守墓終日,純誠哀慟不已,飲食不思,數日後隨潘祖仙逝,青幫為念其護主忠誠,又因其為糟船舵工,在職上他系全船安危於一身,故封其為護法小爺,於香堂門傍供奉,永做記念。清門中為記念這些祖師,則稱為三老四少,三老分為前後三老,前三老指的是金、羅、陸祖,後三老為翁、錢、潘祖。四少即為:朱、劉、黃、石,四個講道庵室所出學生,分別為翁祖講道的朱寺庵、錢祖劉寺庵、潘祖黃寺庵、護法小爺石寺庵。四庵代表為:翁祖弟子黃泉,錢祖弟子石士寶,潘祖弟子蕭玉德,最特別的則為石寺庵,誠上所述,護法小爺開法不久便已仙逝,哪來的弟子?所以石寺庵弟子其實指的是領幫行運,護佑全幫的總領幫主,或是護佑清幫有功之人,意為培養忠義護主之風,在潘祖之後,為文字班宿慶祥領幫,故石室庵弟子以宿慶祥作為代表。

繼潘祖之後,眾推宿慶祥領幫行運,幫隔數代後,乃至清咸豐四年,太平天國之亂,皇糧遭毀,無法承運糧務,至此後,青幫主要經濟命脈斷絕,後至清光緒十二年,一百二十八幫半,僅餘六大幫頭,而最後這六幫,接續傳承家運,至光緒二十七年民運改為官運,不再行運江河,昔日千船万旗大江飄的景象,從此之後正式走出歷史,指為糧船不開,雀杆不點頭,因此後期的清幫弟子,均在陸上行走四方,又稱為旱碼頭入會。

有人認為,青幫是洪門的一支派,其實不然,但確有傳說翁、錢二位祖師均乃洪門/天地會會員,且創幫之始,很多成員出身洪門也甚有可能。

青幫與洪門

雖然青幫與洪門有相當之淵源,但由於實行禪宗制度,所以與洪門中互稱兄弟不同,青幫組織是拜師入幫,會眾以師徒相稱,崇尚"師徒如父子"。青幫組織比洪門更嚴密,規矩更複雜,於是也更加秘密。因為組成人員和入會方式,使得發展受限,規模不能與洪門相比。因此有言道:"青幫一條線,洪門一大片"。

傾向於行會性質的青幫並未如洪門般強調反清復明,但多少也認同這一思想,提倡"替天行道"。由於青幫並未積極從事反清活動,所以洪門一度將其當作叛徒,嚴禁洪門會員轉投青幫,稱"由青轉洪,披紅掛彩;由洪轉青,剝皮抽筋。"。但為了避免衝突,兩派仍多稱"青洪一家",所謂"紅花綠葉白蓮藕(指洪門、青幫、白蓮教),三教原來是一家"。尤其清代後期,不少青幫弟子也開始反清,兩派逐漸減少敵對。

組織機構

行政組織

青幫主要以四庵六部作為行政管理中樞,所謂的庵,是依祖師而立的講學堂與中央行政部門,如同府院,分別為朱寺庵、劉寺庵、黃寺庵、石室庵,這四個庵室,共通的部分便是羅祖教義傳授,其餘的則依祖師專長不同,而有所不同,朱寺庵的主講師為翁祖,講授的內容為禪學(臨濟宗派),以及武學(少林武學),此外下司轄兵部與刑部。劉寺庵主講師為錢祖,講授的則為經商交易之道與財務管理,並為工部之直轄主管機關。黃寺庵主講師為潘祖,傳授行運管理學論,教授古聖賢之道,且直接司轄史部與戶部。石寺庵則為小爺仙逝後創立,主講者為宿領幫,講授幫規,授予新進人員義氣千秋,及江湖禮節,可以說是職前訓練所,另為禮部之直轄主管機關。

四庵:

朱寺庵、劉寺庵、黃寺庵、石室庵

六部:

六部指的是吏部、禮部、戶部、工部、兵部、刑部。這六部最初的主管已不可考:

吏部:專門編纂幫中大小事務,編寫青幫史書,並將史書置於杭州家廟蔵經閣樓上,此外除了史書的工作之外,亦負責抄經管理羅祖書籍與家譜,然不幸的是咸豐四年太平天國之亂,杭州家廟遭太平軍焚毀,以至於文件史料無存。

戶部:則負責管理人員,是青幫相當重要的人事主管部門,舉凡拜帖進家,人員晉升,各方師父,均需投書予戶部,由戶部詳列人員青冊之中,最後年終綜整後交予吏部,謄入家譜。

禮部:則主管規矩儀注之訂定與考核人員禮儀,並於每次開香堂時,主持規劃與邀請各方老大到場,同時亦負責審核人員進家之三幫九代是否合乎規矩禮法,並於香堂設立時擔任執堂師一職。

工部:則責於各項幫中工程,如造船,維修,後勤補給,香堂搭設等工作,是青幫效率挺高的工兵小組,所有各幫維修人員,均為工部管理,並接受一般民眾委任修船及其它建設工作。此外工部亦為青幫的基本會計部門,全幫所得計算與管理均為工部之責,青算後呈報劉寺庵。

兵部:則為遇外敵時,統籌規劃作戰之部門;青幫弟子在外,難免與其他會社起些衝突,當衝突無法解決時,會先派出談判小組,這各幫的談判小組,歸兵部管理,當事情仍無法解決有可能發生戰爭時,談判小組會將問題回報與兵部,兵部則開始調動可用人力,實施戰鬥準備。香堂開設時,每香堂的左右護法,則由兵部派立。

刑部:則為青幫的執法單位,當門下弟子犯有幫規時,各方師父會依情節輕重,回報予刑部,最後由刑部設立刑部香堂,對不肖弟子實行懲處。另外,不論開立何種香堂,門外與門內的巡堂師(內外刑堂),則由刑部派立。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