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青島館陶路,洋行一條街

日本橫濱正金銀行青島分行舊址來自搜狐網

館陶路,洋行一條街來自搜狐網

  德國侵占青島後,在築碼頭、修鐵路、建造住宅和公共建築同時,以前海歐人居住區總督府大樓為中心,以市內的德縣路、保定路、大沽路三路為橫線,以館陶路、中山路為縱線,修建城市道路。 [1]


  1899年,當局在修建大港碼頭的同時,在這裡修建了館陶路,始稱凱撒街也叫皇帝街,日占時期叫葉櫻町。這裡是舊時中山路繁華的延伸,這條不足800米的道路上,最多時有8個國家的近60家金融洋行企業在此入駐,人稱「洋行一條街」、「青島的華爾街」、「青島的外灘」。館陶路一些老建築至今還保留完好。

  館陶路現為青島城市風貌保護區之一,21世紀初,市北區按照青島市舊城改造的整體規劃,在此打造成青島德國風情街。


  館陶路1號是日本橫濱正金銀行青島分行舊址,是一座歐式建築,建於1919年7月,占地面積約478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700平方米。以8根方形花崗岩壁柱和凸檐金字塔型山花展現的仿古羅馬神廟的手法。建築上部大廳高5.5米,廳內有方型藻井。二層的正金大樓整體呈長方形,同時建有閣樓和地下室。現為青島銀行。


  2號是英國麥加利銀行青島分行舊址,香港譯作「渣打銀行」曾發行過清幣。該建築平面採用梯形布局,地下一層,地上兩層,頂部為折坡式屋面,含閣樓層,開矩形老虎窗。整棟建築規矩嚴謹,磚石木結構,折中主義風格。兩層的正方形建築如今依然保存完好。整體看上去像一座四層建築。

英國麥加利銀行來自搜狐網

三菱洋行舊址來自搜狐網

  有關資料介紹,該銀行於1925年進入青島,先租房開業,隨即着手進行了銀行大樓建設。


  3號是三菱洋行舊址,建於1918年,占地面積4825.3平方米,建築面積2236平米,主入口面向西側,建築三段式特徵明顯。八根巨大的愛奧尼克石柱貫通上下層,柱礎直抵基座上一層平台,柱頭直頂上方厚重的檐部,建築用花崗石砌築,雄壯堅固。以前是日本三菱商事會社青島支店營業大樓。現為中信實業銀行青島分行。


  館陶路5號與吳淞路交口處,是英國滙豐銀行青島分行舊址,該建築1913年設計,1917年建成並遷入辦公。占地6180.03平方米,建築面積3150平方米,地上二層,地下一層,磚石木結構平面呈L形,主要立面在西、南兩側,一層為大窗,二層對應三個窄窗,以求立面的變化。現為海軍某部。


  12號是朝鮮銀行青島支店舊址,建於1932年6月。日本建築師三井幸次郎設計,占地1653.34平方米,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矩形平面,高二層,地下一層,鋼筋混凝土結構。構圖受美國當時的現代牌影響,但整體建築還是日本味很濃的和洋式風格。

英國滙豐銀行青島分行舊址來自搜狐網

朝鮮銀行青島支店舊址來自搜狐網


  館陶路13號是齊燕會館,1901年,青島總商會會長祥泰號經理傅炳昭,成立了山東會館,後又與河北人士聯合,1902年成立了齊燕會館。德占時期,當局要求歐人區,前海一帶建築完全「德國式」曾下令拆除太平路上的天后宮,遭到青島人的強烈反對,經過傅炳昭等懂德語的華人參議斡旋,當局在大鮑島區館陶路劃出一塊地,讓天后宮遷建於那裡。


  中國人採取了「議而不決」的辦法。直到德國戰敗,天后宮也沒遷出。而那塊為建「新天后宮」準備的地,館陶路13號,於1922年建了齊燕會館,會館成為當時青島最大的中國人使用的會堂,東門設在陵縣路上,門前有一處廣場,可容納萬人集會。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青島市各界群眾在這裡舉行了追悼會。青島解放後,會館舊址由海軍部隊使用。


  館陶路與上海路交界處,有日本警察署,北洋政府收回青島後還存在,直到30年代才撤銷,改成了一所接受中、日學生的青島學院,學院分實業學校、商業學校兩部分。


  22號是青島取引所舊址,始建於1920年,1925年正式投入使用,是全市乃至全國著稱的建築。「取引所」是日文中的漢字,意思是「證券物品交易所」。在舊中國,「青島取引所」是全國建築規模最大的證券交易所。日本投降後,證券交易所成為國民黨青島警備司令部。

齊燕會館舊址來自搜狐網

青島取引所舊址來自搜狐網

  青島解放後,證券大廳被改造成一座有600個觀眾席的劇場;期貨廳被改建為可進行籃、排球比賽的體育館。60年代取引所成為北海艦隊軍人俱樂部。


  館陶路28號曾是丹麥領事館(寶隆洋行)舊址,建於1923年,建築立面樸實,屋頂的變化豐富,大坡度屋頂和折式屋頂共存,坡頂上開有曲線形的老虎窗,這是德式建築中常見的處理手法,房屋轉角處做拱形窗,二層窗邊有立柱裝飾。

  寶隆洋行是近代在華最著名的丹麥企業,洋行設立於1922年,初址在館陶路滙豐銀行內,1925年遷往館陶路28號丹麥領事館。一戰後,寶隆洋行占據了青島重要的進出口市場,1929年, 丹麥王子乘寶隆洋行新建的客貨輪赴遠東旅行,在青島逗留期間,曾到寶隆洋行視察。

  青島寶隆洋行的經理是丹麥人趙亨生,他還長期兼任丹麥王國駐青島的領事。現在是一家青年旅館,之前是一個派出所。


  館陶路49號是長途汽車站,始建於1907年,1910年開始運營,距今已經有110年多的歷史了。1907年,德商經營的費·理查德號商行在青島開辦了由台東鎮到嶗山柳樹台的短途客運,這是我國開通的的第一條公路交通線。

丹麥領事館(寶隆洋行)舊址來自搜狐網

館陶路49號是長途汽車站來自搜狐網

  為了方便居住在凱撒街(館陶路)北段的德國乘客以及周邊的中國乘客,1910年7月將發車地點延伸至德國海員高級公寓北側。起初,汽車站沒有建築,只是在路邊豎有牌子用來候車。候車帶來了商業,這裡成為乘客的集散地,漸漸有了汽車站的雛形,館陶路汽車站由此誕生了。


  解放前,館陶路汽車站已形成規模,吸引了不少汽車公司進駐,有大華、龍豐、交通三家汽車運輸公司。館陶路臨街有一排房子,設有售票窗口,停車場能停放40多輛汽車。


  2015年,青島在這裡建成了全國唯一一個以道路交通為主題的博物館:道路交通博物館。博物館收取30元的門票費,但門票有兩張,一張紙質門票,一張是可以吃的「巧克力門票」。


  博物館分為南、中、北三個區域,文物和歷史資料從古代一直到當代,有實物、照片歷史風貌,館藏十分豐富,博物館成為人們了解汽車歷史的一個窗口。


  如今館陶路,作為一條有德國風情的街道,每年秋季都會在這裡舉辦德國風情周,許多遊客慕名而來,參加商品展銷會、品嘗小吃喝啤酒,參觀老青島的金融洋行舊址、汽車博物館,觀看街頭的文藝演出等,充滿異國情調氛圍。



目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