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增加 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霰.jpg|350px|缩略图|右|<big>霰</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212/798ac1be196343f8868714d65d0036f1.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294291777_120042356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霰(音同“线”),又称为软雹,由过冷水滴凝固在雪花上、形成直径2到5毫米的球状固体,形似霿凇(亦称雺凇、霿凇)、质软易碎,白色不透明,为固态降水的一种,与雹、小雹和冰珠不同。在航空例行天气报告中的代号为GS[1][2]
==形成==
于某些大气条件下,雪晶(snow crystal)与过冷水滴(supercooled water droplet)会一同形成,过冷水滴直径约10微米,在温度低于冰点、甚至摄氏零下40度时仍呈液态。当雪晶与过冷水滴接触,过冷水滴会凝固于雪晶的表面,这个过程称为撞冻(accretion),与形成霿淞(亦称雺淞、霿凇)的机制类似。当撞冻持续到看不出原本雪晶外形时即称为霰。[3] 虽然霰又称为软雹,但与雹在形状与结构有很大差异。雹的冰质地坚硬并呈现层状构造,通常于雷暴时降下;霰质脆、碰触时容易碎掉,于雨夹雪时代替雪花落下,常与冰珠同时出现。
==主要特征==
霰常见于高纬度气候,比雪来得致密且颗粒较大,形似保丽龙的颗粒。由于高密度与低黏性,霰无法稳固的堆积在斜坡上,而累积厚度20至30厘米的霰有很可能会崩落、形成硬层雪崩(slab avalanche)。依据气温及霰的特性,霰于降下后约一至二天变为较紧密及稳固。
 
==参考文献==
244,029
次編輯